#青少年

研究:青少年晚上滑手機 增憂鬱機率

研究:青少年晚上滑手機 增憂鬱機率#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透過手機在第一時間掌握親朋好友最新資訊,是不少青少年遲遲無法放下手機的原因之一。然而根據發表於〈今日心理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夜間使用手機會影響睡眠,增加憂鬱情緒的產生及降低自尊與因應能力。夜間使用手機越多 導致睡眠不良研究歷時4年,追蹤1,101名13到16歲的高中生,其中男性占 43%,女性占 57%。使用縱向潛在成長模式來檢測青少年夜間使用手機的變化、睡眠行為的變化及健康狀況的變化(憂鬱情緒、外化行為、自尊和因應能力)間的關係。結果發現隨時間進展,夜間手機的使用和不良的睡眠行為呈現正相關,並且導致隨後增加憂鬱情緒和外化行為及降低的自尊與因應能力,也伴隨著較低的學業表現。另根據麻薩諸塞州橋水大學在2014年時針對642名大學新生進行的研究發現,80%男性和女性承認自己在高中時經常熬夜,當父母以為他們在睡覺時,他們平均每晚花1 至2小時玩手機。42%經常熬夜不睡的人表示受憂鬱症所苦,在所有兒童中佔25%。世界衛生組織 將電玩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質采表示,青少年連續使用手機的內容多為手機遊戲與社群網站,許多青少年沉浸在虛擬世界中,與網友共同組隊、合作退敵,或在社群中與人溝通交流,都是新世代的社交型態。然而世界衛生組織新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中,已將電玩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不少青少年在網路社群上都能侃侃而談,但與人面對面時反而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想法。當青少年回到現實生活中,是否能夠自我調適及懂得如何與他人溝通呢?陳質采醫師提醒,新科技往往帶來新問題,現代生活很難不用手機,但家長可試著提醒青少年,保持正常作息的重要性。我們的大腦有一定的生理節奏,像出國常因時差改變睡眠而感到不適。不管憂鬱或焦慮,「睡眠狀況」是判斷青少年身心健康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若睡眠狀況發生異常,家長便可以考慮適時尋求專業協助。父母以身作則 樹立手機使用規範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上述研究證明,熬夜玩手機的青少年易有心理健康問題,此階段的青少年多以同儕為重要他人,且手機幾乎是和朋友聯繫或交友社群的重要工具,父母雖不需阻止孩子使用手機,但重要的是必須讓孩子知道正確且有限度的使用方式。如果父母決定購買手機,務必設定健康使用規範(例如做完功課才可用,最晚玩到11點,然後堅定執行),同時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則,可別自己長時間盯著手機,轉過身卻叫孩子放下手機,效果可是大打折扣。

極端生酮飲食!血脂異常、腎友別採用

極端生酮飲食!血脂異常、腎友別採用#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生酮飲食話題最近在國內非常火紅,然而生酮飲食在國外已出現超過100年了!生酮飲食是一種營養素含量比例非常極端的飲食,要讓身體在沒有碳水化合物燃燒的情況下,開始分解體內脂肪,達到減少身上脂肪的效果。吃肉跟油,如:炸豬排、雞排或喝防彈咖啡,但是不能吃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飯、水果,也不能喝牛奶及含糖飲料。糖尿病患控血糖 吃對比吃少更重要生酮飲食被當作減肥、控制血糖的神奇飲食,但真的有這麼神嗎?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李玉珍說明,生酮飲食使用於減重,在臺灣其實並不陌生,20年前就已經將生酮飲食使用在減重計畫中;只是控制總熱量、使用時機點、使用天數,仍是減重成功與否的關鍵。瘦得夠久、夠健康,應該是每位減重者追求的目標,長時間只能吃高油脂的肉,你可以接受嗎?血糖控制是一條辛苦的路,高油、高蛋白的生酮飲食對糖尿病人是福音飲食?提醒糖尿病患者,能將血糖控制好的主要關鍵在於吃得對,比吃得少更重要!三餐定時定量,每餐都要有全榖根莖類、配炒青菜、加蛋豆魚肉類,才是健康的糖尿病飲食。糖尿病、血脂異常者 不宜採生酮飲食生酮飲食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嘗試!不建議使用生酮飲食的族群包括:(1)第一型糖尿病患者、(2)血脂肪異常者、(3)腎臟功能異常者或是(4)發育中的青少年等。第一型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低血糖問題;血脂肪異常者,高油脂、高蛋白會造成血脂肪更高;腎臟功能異常者對高蛋白飲食,還是少碰為妙;發育中青少年,恐怕影響生長發育,也不建議使用。李玉珍營養師提醒,不管是體重控制或血糖控制,如果可能採用生酮飲食,切記都要注意攝取足夠的青菜及水份,避免酮酸中毒;並尋求專業人員,找出問題、解決問題,才是控制血糖、控制體重致勝的關鍵!(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57期資料)

小小年紀就抽菸 受家長影響大!

小小年紀就抽菸 受家長影響大!#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有對父子檔攜手戒菸,理由是患有氣喘的太太,受不了每天在家吸父子的二手菸,加重氣喘症狀,於是跟先生與兒子協議戒菸計畫。為了當孩子的榜樣,實現對另一半的承諾,父子倆決定接受戒菸門診,毅然決定拋開老菸槍的標籤。小孩抽菸習慣 受家長影響大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許文林表示,許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拒菸也是,要讓孩子們小時候就學會拒絕菸害。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近年來吸菸年輕化問題顯著,花東國中學生吸菸率約為8.8%,與全台的國中學生吸菸率5%相比高出3.8%,隨著吸菸年齡層下降的趨勢,青少年菸害防制成為現今重要的健康議題。社區醫學部主任許文林副院長強調,健康是自己的,但是環境是大家的,環境中的人會互相影響。有的小孩還沒上小學就有抽菸習慣,只因為每天看見家長抽菸。有人抽了10幾年菸,卻因為家中有新生兒到來而戒菸,千萬不可以小看每個人的選擇與力量。戒菸避免接觸致癌物 杜絕罹癌風險花蓮慈院目前推動戒菸門診,每年約有3、4百人參與,成功率已達3成5。戒菸門診免掛號費,民眾只需負擔藥品部分負擔費用,而且部分負擔費用有上限,讓需要戒菸的民眾,不光省下買菸的費用,還能賺到無價的健康。許文林副院長提醒,不只沒吸菸的人要拒菸,有吸菸習慣的人更要戒菸。花蓮慈院深耕花東地區偏鄉醫療,看到許多香菸、檳榔、酗酒造成的健康問題。治療癌症病患除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升治療成功率,最根本的還是從衛生健康習慣做起,預防重於治療。

青少年患憂鬱症 成年後易大麻成癮

青少年患憂鬱症 成年後易大麻成癮#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曾罹患青少年憂鬱症者,18歲時產生大麻食用疾患的比例達50%,根據華盛頓大學發表研究顯示,青少年早期慢性憂鬱症與後期大麻食用疾患有高顯著相關!大麻和酒精現在為美國青少年最常用的物質,約30%大麻食用者停用時易發生戒斷症狀。憂鬱青少年情緒問題易被忽略開業診所院長吳佑佑表示,透過其他成癮調查發現,憂鬱症患者因情緒低落、適應環境能力變低,成癮性活動比例較高。相對於成人,憂鬱青少年情緒問題易被忽略,心理問題也常轉向自我慰藉。吳佑佑院長強調,憂鬱情緒及憂鬱症會使青少年轉而尋求不好的紓解方式,多注意兒少困境、正視青少年的憂鬱症狀並適時給予協助才是預防的最佳策略。逃避壓力容易沉迷成癮根據2014年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資料顯示,全台約23萬人曾濫用藥物,且藥物濫用者其憂鬱情緒的比率為一般人的4.4倍。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青少年時期正好為叛逆期,容易因好奇心而嘗試菸品、大麻、酒精等成癮物品,建議憂鬱青少年不要輕易嘗試成癮物,既然知道它的危害,朋友邀請時要勇於說不,也要力勸對方不要沉迷。孩子情緒出現問題或成癮特定物品應適時介入葉雅馨主任表示,積極建立運動紓壓的習慣,將旺盛的體力拿去快跑,或跑到空曠的地方大吼、有效的宣洩壓力。提醒家有青少年的父母,平日需觀察與了解,多與孩子交流,當發現孩子情緒出現問題或成癮於特定物品(大麻類毒品、用藥、酒精…),包括長時間打電動、上網,則需即時介入給予正確的引導,甚至尋求專業的協助,不只是一昧的斥責或置之不理。

一放學就滑手機 2/3兒童活動量不足

一放學就滑手機 2/3兒童活動量不足#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放學就離不開手機、平板,你的孩子有多久沒運動了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全球約2/3兒童活動量明顯不足!另外根據2017最新調查指出,青少年族群是「不運動」的最高風險群,19歲過後的青少年族群運動量甚至與60歲老人一樣少!每年約有6%的死亡率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世界衛生組織警告,平均每年約有6%的死亡率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為了鼓勵學生多運動,教育部體育署與董氏基金會自2015年起推廣校園大跑步計畫。教育部體育署學校體育組組長長葉丁鵬表示,大跑步計畫最主要是希望培養學生的運動習慣,鼓勵同學利用零碎時間,透過最簡單的跑步運動,讓身體轉靜為動,達成每周至少運動150分鐘的目標。新北市學生體適能3年上升了6個百分點計畫推展至今3年,已有超過千所學校主動響應,其中最會「跑」的縣市就是新北市!新北市學生體適能也從2014學年度的60.6%提升到2016學年度的66.36%,整整上升了6個百分點!不僅如此,從董氏基金會2016年「學生參與跑步運動效益之調查結果」資料亦顯示,同學每周跑步天數有明顯提升,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提到,許多調查及研究已證實,運動會刺激大腦釋放腦內啡,讓心情變好,是最便利有效的紓壓方式。從參與同學的分享獲知,加入跑步推廣方案後,不只運動量明顯提升,大家相約去操場運動,和同學互動的時間變多,班級向心力也更好了!世大運雙俠分享伸展操秘訣在今年世大運勇奪獎牌的田徑雙俠陳傑和向俊賢也鼓勵大家只要配合呼吸,讓身體向上向下伸展、進行抱膝運動,做基礎的弓箭步等動作,就能增加身體活動量。只要每天多站起來走動一點、伸展,改變坐式生活,就能迎向活力滿滿、動態健康的生活!

走路怪怪的 少年睪丸扭轉竟發黑壞死

走路怪怪的 少年睪丸扭轉竟發黑壞死#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6歲少年小明,週日一早醒來單側睪丸疼痛、腫大,5天後小明的睪丸紅腫、疼痛症狀沒有改善,甚至影響走路,經超音波檢查發現小明患側睪丸無血流經過,確診為「睪丸扭轉」。原來是因為但由於之前曾經發生過相同情形,但1、2天後就恢復原狀,因此小明不以為意,因此錯失治療時機導致睪丸發黑、壞死,只能切除患側壞死睪丸。睪丸腫起 錯過黃金治療期恐發黑壞死另一位1歲的男嬰近日出現嘔吐症狀,送醫作完檢查後讓男嬰返家,但男嬰持續嘔吐。第2天再到醫院就診時,醫師發現男嬰睪丸腫起,緊急將男嬰轉診至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於急診時即迅速會診兒童外科醫師看診,經超音波確診為「睪丸扭轉」,同樣由錢大維醫師執刀,可惜因已錯過「睪丸扭轉」治療的黃金6小時,因此男嬰單側睪丸亦已發黑、壞死。睪丸扭轉好發於青春期 也有可能在新生兒時期近期連續收治2名「睪丸扭轉」病患的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外科醫師錢大維表示,25歲以下的「睪丸扭轉」的發生率約4千分之1,一般好發於青春期12~18歲,最高峰在13~14歲,但也有可能發生於新生兒時期,其主要症狀為突發性的睪丸疼痛,外觀上呈現睪丸往上縮,且隨著時間經過陰囊會持續腫大疼痛,並會有噁心、嘔吐的情形。 症狀發生逾24小時 痊癒機會剩一半「睪丸扭轉」發生原因可能與先天結構異常、固定不良、睪丸急速成長等原因有關。因此當睪丸扭轉發生時,6小時內手術有90%的機會可救回扭轉的睪丸;如症狀發生12~24小時,機會僅剩20~50%,如超過24小時,機會小於10%。「睪丸扭轉」無法預防,錢大維醫師提醒家長,家中青少年或嬰幼兒如有睪丸腫痛、嘔吐、噪動等症狀,建議儘速求助兒童外科專科醫師,務必求診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6小時。(錢大維醫師以汽球示意「睪丸扭轉」症狀/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錢大維醫師表示「睪丸扭轉」務必求診,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6小時。/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

活動/「我本善良,保護我健康」反毒園遊會

活動/「我本善良,保護我健康」反毒園遊會#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暑期將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訂於106年5月20日(星期六)於臺北市信義區新光三越香堤大道廣場舉行「我本善良,保護我健康」反毒園遊會,以「毒品危害暨藥物濫用防制教育」及「正確用藥」為主題的多樣化活動內容,給青少年朋友們及一般民眾一個正向、有活力的假日活動。此次活動特別邀請中國信託反毒教育基金會帶來「你所不知道的毒品真相」展出各級毒品模型、變裝毒品,以及K他命、大麻的氣味模擬器,讓大家瞭解毒品的外觀形貌,希望藉由視覺、嗅覺等實際感官體驗,建立正確毒品觀念。此外,為加強民眾對藥物濫用、毒品危害及反毒常識的認知,將透過一系列的展出及攤位活動,包含毒品模型展出、活力熱舞表演、反毒宣示、趣味有獎徵答及闖關活動(闖關成功即可兌換棉花糖)、反毒拍貼攝影留念,讓民眾在遊戲中能有效的了解毒品相關知識,學習如何辨識毒品、認識毒物、濫用毒品的後果及觸犯之刑責,配合正確用藥常識宣導,增進民眾對身心保健知識及自我照顧能力。名稱:「我本善良,保護我健康」反毒園遊會時間:106年5月20日(星期六) 下午14:00~18:00地點:臺北市信義區新光三越香堤大道廣場(臺北市信義區松壽路9號)

驚!20%民眾每周3天好憂鬱

驚!20%民眾每周3天好憂鬱#青少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好憂鬱想自殺!約20%民眾每周超過3天感到憂鬱,45.1%民眾表示身邊有憂鬱症親友。而調查發現,青少年、大學生(13-21 歲)每周逾3天感到憂鬱的比例顯著甚至高於其他年齡層。另外,超過40%民眾表示,若罹患憂鬱症僅會讓親近親友知道,男性比女性更不會隱瞞自己有憂鬱症。重度憂鬱症的盛行率比歐美低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常務理事李龍騰指出,一般門診中有不少憂鬱症病友,根據近代憂鬱症社區樣本跨文化的研究結果顯示,亞洲地區重度憂鬱症的盛行率相對較低,歐美可達10%至 15%,亞洲約 2%至 5%;會尋求專業協助比例約 20%-30%,與歐美約 50%相比也相對較低。不同專業可彼此支援,相互轉銜與持續關懷個案,讓患者及時獲得診治及痊癒。身邊有憂鬱症的親友,別忘適時紓壓。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從調查發現,超過50%民眾知道憂鬱症屬於身心疾病,近60%民眾覺得憂鬱症無法完全康復;另有13%民眾表示若自己罹患憂鬱症,不會讓他人知道。她提醒,照顧者一定要給自己喘息空間,可以與其他親友輪流照顧,建立紓壓習慣。葉雅馨強調,從上述結果發現,多數人願意傾聽與陪伴,並協助尋求專業資源,有憂鬱情緒困擾者,千萬不用擔心說出來會被拒絕或沒人傾聽。定期檢視情緒、建立紓壓習慣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說明,憂鬱情緒與憂鬱症並不一樣,憂鬱症會影響其社會及角色功能。他強調,憂鬱症是生理與心理的疾病,可以被治癒且能完全恢復角色功能。透過定期檢視情緒、建立紓壓習慣,例如:運動、參與社區活動、與親友聚會等,不但能預防憂鬱,也是讓憂鬱症狀好轉的方式。另外他也提醒罹患憂鬱症不是軟弱的表現,它是一種腦部的疾病,民眾可以透過傾聽、支持、陪伴及轉介四個步驟,陪伴身邊憂鬱親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