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

內心小劇場太多?冥想5重點放鬆

內心小劇場太多?冥想5重點放鬆#冥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以下的方法是一種讓心靈節食的作法:為了維持心裡的安定,請學習定期讓內心裡的想法停下來。每一天你都可以試著在日常生活裡,安排以下小小的冥想練習。第一步就是,認清你的想法在什麼時間點出現;第二,放下它,「讓它去」。你很快就會發現,當你看清楚真實世界,而不是自己在腦海裡加油添醋上演小劇場,你的生活會變得輕鬆很多,也更有活力。以下有些簡單作法,能讓你無限循環的負面想法沒有機會出頭。.不要因為一點風吹草動,就開始評論假設你要開車去餐廳跟朋友們碰面,請別想著會不會有停車位、或是誰要坐在誰的旁邊、哈特跟蘇西會不會出席、或是最喜歡的位置會不會有人坐走⋯⋯專心開車,到時候就知道了。.不要想像別人會怎麼看你同事沒有跟你打招呼,鄰居用奇怪的眼神看你─這些事都別放在心上。不要開始左思右想是不是自己說錯話、穿錯了衣服或是其他人會怎麼想。你不需要知道這些,而且他們的想法也不重要。人有時候也會失常,專注在眼前的事情,收起你的想像。.輕鬆看待你身體的所有感受你覺得頭有點痛、腳有些癢或是腳底冰冷,就到此為止。不要在心裡想著可能得到什麼病,這樣下去只會沒完沒了,也千萬不要找Google 看病!如果情況真的不對勁,那就去找醫生。請留意身體的感覺,不要妄下論斷,因為大部分的「症狀」不知不覺就消失了,就和它也是悄悄出現是一樣的。.不要批判負面情緒當你生氣的時候,請觀察自己生氣的原因,不要找人負責或是找出「有錯的人」。每個人都曾有生氣、難過、害怕的經驗,不需要追根究底,也不必急著分析心理。只要好好關注你的感覺,知道它是什麼,不必緊抓不放,也不用急著拋開。.不必解讀別人的怪異舉動約你見面的人姍姍來遲、話太多或太少、盯著手機不放、戴了一頂奇怪的帽子、點了噁心的食物,別管他!就讓他做想做的事。你無需給意見或是評論他的行為。你可以好奇地觀察他,但,請記得尊重別人的行為,同時對新的經歷也不妨抱持著開放的態度。(本文摘自/喚醒心中的白狼/大好書屋)

平時走路就能做!「步行禪」3步驟

平時走路就能做!「步行禪」3步驟#冥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學會正確的站姿與走路方式後,請回想「身息心」的原則,立刻來實踐步行禪!步驟一、懺悔之行:邊走邊默念「對不起」;步驟二、感謝之行:邊走邊默念「謝謝」;步驟三、坐禪之行:冥想,面對現在的自我。首先先來掌握整體的內容。懺悔、感謝、坐禪 調整身心靈第一個步驟,一邊走一邊回想應該「懺悔」的事。抬頭挺胸,調節呼吸,一邊有節奏地走著,一邊把自己犯過的錯、失敗、該反省的事、必須道歉的事,一五一十全部列出來,然後在心中默念著「對不起」,對想到的一切懺悔與反省。第二個步驟,是一邊走,一邊回想應該「感謝」的事。和懺悔的時候一樣,抬頭挺胸,調節呼吸,一邊有節奏地走著,一邊回想支持著自己的一切、與自己有關的緣分,在心中默念著「謝謝」,對想到的一切進行感謝。最後一個步驟是坐禪。找安靜的地方盤腿而坐,打直身體,調節呼吸,進入冥想。在心中面對自己目前的處境、狀況、人際關係,以及過去的人生,客觀地進行審視,調整心靈指針的平衡。以上三個步驟,不一定要在一段時間裡連續進行。比方說可以在早晨的通勤時間進行步驟一的【懺悔之行】,下班回家路上進行步驟二的【感謝之行】,睡覺前進行步驟三的【坐禪之行】,即使三個步驟的拆開做,也沒有問題。每天安排一段走路、坐禪時間 融入生活成習慣已經有走路習慣的人,可以把平時的路線分配給步驟一和步驟二,也可以在出門購物的來回路上實踐。如果平常騎自行車,就換成徒步,請配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安排一段「走路的時間」。至於坐禪,五分鐘或十分鐘也沒關係,就是試著在一天裡加入坐禪的時間。這三個步驟不需要連著一起做,但請務必它們成為每天的例行習慣。習慣化的訣竅,在於「每天規律進行」,最好將三個步驟融入各自的生活形態當中,使其成為固定的生活習慣。覺得自己一個人很難持續的話,可以邀朋友或是夫妻一起來做也不錯。(本文摘自/步行禪:用走路靜心、紓壓,5分鐘心靈.生活整理術/三采文化)

生活過度忙碌 「暫停練習」找回節奏

生活過度忙碌 「暫停練習」找回節奏#冥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想要更快達成你的目標,可以試試以下三件事:首先,繼續埋頭苦幹,直到倒下為止;或是,馬上放棄,這也算是聰明的決定;又或是,按下內心的暫停鍵──這肯定是十分理智的作法。生活變得庸庸碌碌 試試「暫停練習」讓不停運轉的自己停下來,放下所有的事情。深呼吸幾口氣,冷靜下來想想,自己是不是忽略了某些本質上的事情。這個方法叫做「給初學者的暫停練習」。在日常生活忙碌至極、或是生活感覺變得庸庸碌碌時,請試試以下的練習。你可以採站姿、坐姿或者臥姿,也可以張開或閉上眼睛。暫停手邊的事 觀察身體的狀態.停止你的活動。你可以在當下暫停手邊的事,跟自己的內心說「停下來」。.現在,專注在你的身體上,簡短確認你的狀態:現在的姿勢如何?覺得哪個部位放鬆了?哪裡還緊繃著,或是仍覺得疼痛?.你的呼吸如何?或快或慢?或深或淺?平穩或是急躁?.你剛剛在想什麼?你感受到了什麼?現在又在思考著哪些事?心情如何?停止內心對話 全神貫注在眼前練習不必花太長的時間記錄,因為我們的目的不在於改變什麼,也無需評判自己「好」或「不好」。只要稍微留意自己當下的感受─就是這麼簡單,也不需要別的。你的心會知道,你現在做的是有益身心的事。因此,只要做一件事:停止內心裡的小小對話,全神貫注在眼前的練習。(本文摘自/喚醒心中的白狼/大好書屋)

煩惱過去、未來 冥想7步驟回到當下

煩惱過去、未來 冥想7步驟回到當下#冥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呼吸覺察練習是在進行靜坐冥想時不可或缺的一環,正統的禪修學派在帶領學員進入較高階的禪修技巧之前,會先教導學員練習對呼吸的覺察。但是有些現代學派就未能把握住這個重點,這就是為何其教師未能帶領學員進入深度禪定狀態的緣故。冥想7步驟 有助心念寧靜我們的心智習慣於將自己與外在世界的物件認同,只要繼續維持此種渙散的狀態,我們就不會知悉心念的內在狀態,但是經由系統化的訓練之後,心念即會變得內斂,開始朝向內在更精微的意識層次前進;當我們到達一種完美的寂靜不動與寧靜狀態時,超越心念的意識狀態就會自我顯現。學習冥想時,保持心念的寧靜是一項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對呼吸的覺察。冥想的主要步驟為:1)找出適合自己的穩定、舒適與舒緩的姿勢,並讓頭部、頸部和軀幹成一直線。2)調息,將呼吸調為平順、安靜、規律、均勻。3)安定、穩住心念,因為心念是用來體驗生命深層存在唯一的工具。4)控制心念有意識的層面,因為這種控制可以讓我們更加有活力與創意。5)將自主運作系統及潛藏浩大心念的無意識心念層面,例如記憶等,變成能夠以意識加以控制。6)心念覺察到自己會受到時間、空間及因果關係的制約。藉由靜坐冥想來訓練心念保持對當下的覺察,並體會當下是通往永恆的門戶。7)藉由有規律的靜坐冥想練習,發展出經常不斷的自我覺察,即能到達最高階的「圖瑞亞」狀態,身心念將充滿喜樂、安祥、愉悅與智慧。心念受制過去及未來 冥想才能帶回當下經過審慎觀察,與分析心念的活動及特質後,瑜伽士發現,我們的心念已養成一種受制約的習慣,不是經常在追憶過去的經歷際遇,就是經常在想像或擔憂未來。除了靜坐冥想外,沒有一項技巧可以幫助我們的心念回到當下,只有冥想才是將心念帶回到此時此刻的唯一技巧。冥想並非是一種讓心念恣意漫遊的方法,而是一種有意識的協調及整合身體、呼吸與心念的努力。在修道院的傳統裡,上師只有在見到學員已顯現出身體能安靜、穩定不動、呼吸平順寧靜的跡象時,才會教導學員更高階的冥想技巧。當學員剛開始學習如何使身體靜止不動時,會覺察到以前從沒有感受到的許多顫抖、抽筋及晃動現象。我們從小即被教導如何「動」,卻沒有人教我們如何「靜止不動」,而如何不動地坐著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技巧,因為當身體越少晃動,心念也就越能穩定。身體靜止、呼吸覺察與冥想 以意識自我控制身體所有的顫抖、晃動現象,都是起因於我們有一顆沒有受到規範與訓練的心念。當學員在仔細檢視自身的行為時,就會發現到沒有任何一項動作、手勢與身體語言是獨立存在的。先要心動,才會有身體晃動;身體晃動得越厲害,心念就會更失焦、渙散。當學員學會如何讓身體靜止不動,並開始練習呼吸覺察與冥想的技巧之後,他就會發現自己能以意識控制自己的身體、呼吸及心念。所以,我們一定要學習的第一件事,就是讓身體不動如山。所謂正確的姿勢,就是讓我們的身體能安穩、舒適坐著的姿勢,並讓身體的全部或大部分免於承受其他部分的壓力。(本文摘自/調息:呼吸的科學/橡實文化)

調息法關係神經系統!冥想放鬆心境

調息法關係神經系統!冥想放鬆心境#冥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調息法與自主神經系統緊密相關。它可以平衡神經系統的功能,使這些平日無法感知的過程處於意識的支配之下。這些都是重要的冥想事前練習。如果你實踐並觀察過它們的效果,就會發現這能帶來極大的益處:身體更加平靜、放鬆,心也更加穩定了。古代瑜珈發現 能量流通過氣脈早在人們瞭解關於神經系統的現代醫學知識前,古代的瑜伽士們就已經注意到普拉那的能量流會穿過人體內的一些通道了。這些通道稱為「氣脈」(Nadis)1。氣脈不同於神經,而是比神經更為微妙的同類物質。氣脈的數量成千上萬,其中有三條在人體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中脈(Sushumna)2是中央通道,對應脊柱;左脈(Ida)3和右脈(Pingala)4分別與中央脊柱的左右兩側相關連。它們源自脊柱底端,左脈的終點在左鼻孔,右脈的終點在右鼻孔。調息法的練習 讓能量穿過2個氣脈一般來說,能量會輪流穿過這兩個氣脈而流動。許多調息法的練習目的,都在於讓普拉那能量從中脈向上流動,從而帶來愉悅安靜的狀態和更高水準的意識。現代生理學研究已經證實了古代瑜伽修行者們的體驗:呼吸的主導流會在左右鼻孔之間交替轉換。儘管一般人對此會感到非常驚訝,但事實是:相對於另一個受阻的鼻孔而言,總是有一個鼻孔更加開放,在空氣通過的時候更通暢,這個鼻孔就稱為「積極鼻孔」或「主導鼻孔」,而另一個氣息不那麼通暢的鼻孔則稱為「消極鼻孔」或「被動鼻孔」。譯註:1. 氣脈(Nadis):Nadi本身意為能量通道,是身體的精細通道之一。2. 中脈(Sushumna):中央能量的通道或氣脈,從脊柱底部延伸到頭頂。呼吸練習的目的是打開中央通道,讓兩側鼻腔均勻呼吸。這樣心念就會達到愉悅的狀態,很容易進入深度冥想。3. 左脈(Ida):在脊柱帶流動的三大能量通道之一,控制左鼻孔的呼吸。4. 右脈(Pingala):在脊柱帶流動的三大能量通道之一,控制右鼻孔的呼吸。(本文摘自/冥想:認識內在自我,與外在世界和諧共處,獲得真正的滿足/橡實文化)

冥想穩定心境 姿勢練習有訣竅

冥想穩定心境 姿勢練習有訣竅#冥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冥想是一種簡單的技巧,幾乎所有人都能掌握並從中受益。只要以放鬆、穩定的姿勢,安靜、舒適地坐好,就可以開始進行冥想。身體要靜止下來,呼吸保持平穩,心念平靜而專注。冥想過程的三個重點:如何擺放身體,才能讓它在舒適的前提下維持穩定;培養平穩呼吸習慣的重要性及實踐方法;如何讓心念平靜,使它專注於某一焦點,以便進行練習。這三方面將引領覺知從最外圍的生理層面,到達最精微的內在層面。身體靜止 頭、頸部必須保持中正接下來,我們首先介紹冥想過程中身體的姿勢。高品質的冥想姿勢,要求身體必須靜止、穩定、放鬆、舒適。如果身體移動、搖晃、抽搐或疼痛,就會干擾到練習。某些人誤以為冥想時必須採用複雜的蓮花坐,雙腿交盤。但事實卻非如此。良好的冥想姿勢只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你必須將頭部、頸部和軀幹保持在一條直線上,以便自由地使用橫膈膜進行呼吸。在所有的冥想姿勢中,頭部和頸部都必須保持中正。這就意謂著:脖子不能彎曲,歪向一邊;頭部也不能過於前傾,而應由頸部支撐,垂直於肩膀。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給頸部和肩膀造成壓力。臉部應朝向正前方,輕輕地、自然地閉上雙眼,但不要緊閉,否則會給眼部造成壓力。雙肩、臂放鬆 拇指、食指相碰成手印有些老師會教導學生將內在的凝視點置於額頭中央,但這麼做會導致眼部肌肉產生緊張,甚至引起頭痛。在瑜伽中,確實存在著某些特定的「凝視」練習,但在冥想時並不需要這麼做。冥想時,臉部肌肉只要放鬆即可,輕輕閉上雙脣,不要給下巴帶來壓力。整個過程都應該使用鼻子進行呼吸。在冥想的過程中,要保持雙肩和手臂的放鬆,將它們優雅地搭放在膝蓋上。你的手臂要徹底放鬆,如果此時有人抬起你的手,你的手臂應該是自然下垂的。輕輕地讓拇指和食指相碰並形成「手印」(見圖1)。這個手印形成了一個小圓圈,你可以把它想像為內在能量循環的一條小路徑。(本文摘自/冥想:認識內在自我,與外在世界和諧共處,獲得真正的滿足/橡實文化)

平靜冥想首重呼吸 調息影響心靈狀態

平靜冥想首重呼吸 調息影響心靈狀態#冥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呼吸是身體與心靈之間的橋樑。吸氣和呼氣就如同「生命」這座城市的兩個哨兵,伴隨著我們的想法和情緒,隨時發生變化。呼吸是核心能量普拉那在體內遊走的途徑。先知們觀察到,呼吸就像晴雨錶一樣,記錄著心靈的狀態及外部環境對身體的影響。例如,它的狀態可以預示疾病的出現與否。冥想時呼吸4問題 起伏不定、過淺、過長瑜伽科學的奠基者帕坦迦利闡釋道:我們可以透過呼吸技巧的練習,使心念獲得安靜與協調。當練習者能夠達成一種舒適又穩固的坐姿後,接下來的重要一步就是對呼吸的覺知了。它能使心念專注、愉悅。氣息自由、平穩地在鼻腔中流動,會使心念達到一種愉悅、平靜的狀態。我們需要這種心理狀態,才能使心念流動到更深層次的意識。如果心念不能達到愉悅狀態,就不能保持穩定,而不穩定的心念並不適合冥想。當我們開始隨著呼吸進行冥想時,可以觀察到四個情況:呼吸太淺、起伏不定、聲音太大,還有最常出現的吸氣與呼氣之間間隔過長的問題。呼吸不穩定 易分散冥想專注度這些阻礙性問題在冥想文獻中有許多記載,而在練習中,我們會更深刻地認識到改善它們的重要性。冥想伴隨著氣息的流動,而呼吸中出現的抽動、不穩定,與心念分散是相對應的。因此,掌握調息法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於解決這些問題。那些不練習調息法的人,當然可以進行冥想。但若沒有對呼吸的覺知,就無法達到深度的冥想狀態。呼吸與心念是相互依賴的。如果呼吸長短不一、起伏不定,心念也就隨之渙散。在坐姿穩定之後,呼吸的覺知可以自然地將我們引領至平靜之中。它會強化心念,使注意力更容易轉向內在。對於初學者,我們建議要對呼吸進行關注,這是使冥想得到深化的最簡單、自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身心透過呼吸皆收能量 延續生命準備學習冥想進階技巧的練習者,會意識到呼吸覺知的重要性。當心念伴隨著呼吸開始浮現時,我們就可以感知到更深的內在,因為最深層的自我和宇宙的中心是連結在一起的,宇宙提供生命能量給所有生靈。只要身體透過呼吸接收到普拉那的核心能量,身與心的關係就得以維持。當這個連結被打斷時,心靈中有意識的部分將不再活動,身體與生命的內在構造產生分離。這種分離就稱為死亡。(本文摘自/冥想:認識內在自我,與外在世界和諧共處,獲得真正的滿足/橡實文化)

體虛倦怠 抗病良方就是運動!

體虛倦怠 抗病良方就是運動!#冥想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天我都告訴病患:「運動就是你的良藥。每天要運動30分鐘,冥想30分鐘。同時進行還能節省時間。」跑步不僅預防疾病,同時還能治療病症:1) 抗老化/統計數據告訴我們,身體強健者的壽命就是比懶惰的人長,而且他們的外表看起來更年輕。看看你的周圍!運動甚至能讓你遠離阿滋海默症和老人癡呆。不相信的話,請問問旁人的經驗。2) 消除倦怠/所有人都會說自己感到疲倦,只有跑步的人不會。每天跑步30分鐘能培養抗壓性。3) 抗憂鬱/運動能平衡混亂的大腦,比抗憂鬱藥物更有效。4) 預防乳癌/每九名女性就有一人罹患乳癌。拜託、拜託、拜託各位,去跑步!儘快開始你的健身計畫!運動能降低至少30%的罹癌風險,拯救你的生命。這也適用於其他種類的癌症。5) 防止骨質疏鬆/跑步比起任何藥物更能防止骨骼萎縮和斷裂。6) 預防糖尿病/定期運動能為你省下幾針胰島素,而且更能津津有味的享受低碳水化合物與健康的餐飲,後者是預防糖尿病的第二良方。7) 預防心肌梗塞/跑步能暢通血管,減少動脈硬化,預防梗塞。適度的運動就是最好的搭橋手術。(本文摘自/輕鬆跑出健康/健行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