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燙傷

燒燙傷住院病童 逾85%在自家環境

燒燙傷住院病童 逾85%在自家環境#燒燙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別讓家成為最危險的地方!燒燙傷為兒童最常見意外住院的原因之一,很多燙傷意外都是源於照顧者的一時疏忽,奇美醫學中心針對2011年1月至2017年4月間,在奇美醫學中心燒傷加護病房因燒燙傷住院的病童(未滿18歲)進行統計分析後發現,住院人數195人,約佔總住院人數23.1%,熱液燙傷位居第1,佔89.2%。64.1%事故發生在3歲以前 奇美醫學中心護理部燙傷中心護理長紀婉玉表示,意外事故最容易發生年齡在3歲以前,佔64.1%,男孩比例佔56.9%,受傷地點大部份都在自家環境,大多數燒傷傷口面積較小且表淺,有8.7%的病童接受手術治療,其中17.6%的病童曾歷經2次手術。針對兒童燙傷原因,主要為兒童拿取熱溶液不慎導致燙傷佔47.2%,其次則為食用泡麵/碗麵不慎弄翻佔10.8%,接著則為兒童碰撞到大人導致手上食物潑灑或翻倒在病童身上佔6.7%,少數因電線未置妥導致兒童拉扯而翻倒受傷佔2.6%。兒童接觸性燒傷多是源於好奇兒童接觸性燒傷主要在於機車排氣管燙到、火焰燒傷主要在於玩放煙火、電燒傷主要玩插頭、化學性燒傷主要在於化學清潔劑擺放不妥而誤觸。提醒家中有兒童的照顧者們應注意下列事項,以預防兒童意外燒傷,打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家:1) 一定要特別注意家中熱茶、熱湯的擺放位置。2) 餐桌上的桌巾不宜太長,以免幼童攀爬拉扯,把桌上熱水或熱湯拉下來而燙傷。3) 食用時,應注意食物溫度,避免燙傷,尤其食用湯類時。4) 教導孩子不要在廚房及客餐廳奔跑外,端拿熱溶液食品時也注意前後左右情況。5) 教導孩子不要自己開水龍頭和開飲機等熱水。6) 外出時,注意避免孩子被摩托車的排氣管燙傷。7) 盡量不要讓孩子有接觸火源的機會。8) 將家中插座裝上安全蓋,防止小朋友拉扯或玩耍。9) 清潔劑(尤其是化學性清潔劑)應擺放於兒童不易觸摸之處。10) 使用電水壺或其它電器類,請注意電線擺放,避免拉扯翻覆導致兒童受傷。兒童燙傷意外,多數因為小孩處於學習、好奇、認識及探索的時期,增加兒童在家受傷的機會,紀婉玉護理長強調,只要照顧者多一分關注,孩子就能多一分安全,才可打造一個真正安全舒適的「家」。

職業性燙傷 復工評估來這邊

職業性燙傷 復工評估來這邊#燒燙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1歲男性是工廠的作業員,某日在開放空間執行零件拋光作業時,鉚釘不慎掉入內有香蕉水的清洗溶劑器皿內,引起器皿著火,個案因施力過大,香蕉水反而噴濺到自己的身上,導致全身二度至三度體表面積30%的燒傷,個案燒傷後併發右側中大腦動脈梗塞,也接受了腦部手術,出院繼續接受復健並轉往長期照護機構。氫氧化鈉粉末加熱水 放熱造成化學性灼傷33歲男性為金屬零組件清洗作業員,某日因補充氫氧化鈉粉末於含有熱水的桶子時,產生大量放熱和噴濺,造成個案的臉部、左上肢與軀幹全身二度至三度體表面積10%的化學性灼傷,及合併左眼角結膜破皮、左上臂嚴重疤痕,經過清創和植皮手術後,上肢活動受限,使用壓力衣復建後已成功返回職場工作。職業性燒燙傷常發生於年輕工作者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郭婉吟表示,燒燙傷是常見的嚴重外傷之一,職業性燒燙傷的原因中,又以化學性灼傷最為常見,職業性燒燙傷更會造成嚴重的職業傷害,是佔住院病人職業傷害醫療費用中最高的比例。職業性燒燙傷常發生於年輕工作者,對個人家庭及社會都是沉重的一項負擔,也影響國家的經濟生產力。職業醫學科可提供患者進行復工評估據統計,傷患的職業別以製造業占最大宗(75%),此項分析的結果,顯示職業性燒燙傷約占急診總燒燙傷人數的一半,且其臨床的特徵和非職業性燒燙傷也有所不同。因此,制定職業性燒燙傷的預防策略,也應與一般燒燙傷有所不同。職業性燒燙傷病人的病程,與一般燒燙傷病人相同,除了可能的燒燙傷併發症與復健過程,還需另行考量復工問題,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郭婉吟表示,燒燙傷病人可利用職業醫學科提供的職業傷病的諮詢,結合復健科進行各項工作強化的復建及評估、燒燙傷病人的配工與復工等的計畫,以做為職傷勞工重返職場的準備。 

「人美心也美」德國藥廠行動關懷燙傷病患

「人美心也美」德國藥廠行動關懷燙傷病患#燒燙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來自德國的知名醫美藥廠Merz,長期致力於醫學美容領域,對於台灣醫學美容護理師的持續教育亦不遺餘力,自2012年起每年皆舉辦Merz美學苑講座,針對全台從事醫美之護理師進行繼續教育課程,強化專業人員的技能,本月15日所舉辦之第五屆的Merz美學苑更進一步發揮推己及人的精神,以實際行動關懷八仙塵暴與燒燙傷顏面損傷患者,特別為本次參加美學苑的上百名護理師每人各捐出新台幣200元予陽光基金會,透過實際行動幫助這群顏損患者重返正常生活。Merz護理師持續教育 微整填充注射類選擇大剖析為了加強護理師的專業知識,今年的Merz美學苑邀請到皮膚專科醫師曾繁聞,特別針對一般人訊問度最高的微整、填充、注射類療程進行剖析。曾繁聞醫師分析,台灣人目前大多不希望「撞臉」,所以微整普遍要求凸顯原本優點,再加以局部美化。在注射劑選擇方面,曾繁聞醫師說應視施打部位的需求挑選,若是欲改善淚溝、黑眼圈、眉型等,應選擇較軟、較水的劑型,如凝膠狀的水無痕玻尿酸就是適合的選擇之一,它與皮膚結合度較高,不易結塊發炎;若針對鼻子、下巴、輪廓等部分,則應選擇較硬、較黏的劑型,如晶亮瓷就很適合塑造出立體感,改善輪廓與臉部凹陷,同時有促進自體膠原蛋白增生的特點。八仙塵暴愛心不間斷 為百位護理師捐款助陽光基金會今年Merz美學苑跟往年相比,還多了溫暖的公益色彩,邀請到之前於八仙塵暴中,第一時間投入救治患者的台北慈濟醫院整形外科王樹偉醫師與護理師分享燒燙傷護理與過程心得。王樹偉醫師說明,深二度、三度燒傷患者,都需要半年多左右的時間才會進入疤痕的生長階段,此時才可以開始進行針對疤痕的治療;治療順序會先使用去疤藥膏,較不平整處可使用類固醇針,有色素沉澱處可輔以染料雷射治療。此外,若是有凹陷處需填補時,可利用填充注射類藥物,如選擇以水無痕玻尿酸治療。王樹偉醫師也談到深度燒燙傷對患者的心理層面影響其實是更巨大的,需要長期復健與心理建設,這部分陽光基金會一直以來都以工作坊、志工分享等方式,提供患者許多實質的幫助,這次Merz的捐助相信可以讓更多患者長期表示受惠。Merz台灣分公司總經理Sylvia Lee說,Merz在八仙塵暴發生當時曾捐贈一批修護凝膠予多家配合診所,期望協助塵暴患者獲得完整的醫療,這次捐款予陽光基金會,更希望能長期幫助患者的復原與重回社會,以實際行動去關懷更多燒燙燒患者,將愛與美延續到台灣各個角落。

燒燙傷後不穿壓力衣 當心沾黏成「蝙蝠人」

燒燙傷後不穿壓力衣 當心沾黏成「蝙蝠人」#燒燙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八仙塵爆事件剛滿3個月,對大面積燒燙傷病患來說,除了一開始的傷口照護、修補,以及感染問題,目前最大的難關就是復健,穿壓力衣也是復健的重點之一,醫師表示,為了預防傷口沾黏、疤痕不平整等狀況發生,患者必須每日穿著壓力衣23小時以上。躺一星期 肌力消退5%花蓮慈濟醫院復健科梁忠詔醫師表示,一般來說,平均臥床一個星期,肌力就會衰退5%,復健是讓燒燙傷病患重回生活必經的過程,正確且持續的復健才能讓患者恢復肢體功能。他進一步說明,復健重點可以簡單分為肌力、柔軟度與行走訓練,通常會讓患者臥床時,就開始藉由彈力繩訓練肌力,或者透過副木、毛巾等輔助拉筋,保持關節柔軟度。此外,穿壓力衣也是復健重點之一,梁忠詔醫師分享,之前曾有病患就因為一時疏忽,結果造成傷口沾黏,下巴就跟肩膀連在一起,還得再次開刀進行重建。日穿23小時 材質以透氣為主不只要預防沾黏,燒燙傷的傷口如果沒有照顧好,留下的疤痕就會變得又紅、又凸、又硬,但是若能適當搭配壓力衣,疤痕就會較白、平整、柔軟。花蓮慈院復健科治療師陳美玉表示,壓力衣需要在傷口的每一吋皮膚上,都提供25毫米汞柱的壓力,才能發揮抑制疤痕增生,同時又不會影響正常的血液循環。此外,壓力衣一天要穿23小時,剩餘的1小時則是洗澡跟穿脫壓力衣。陳美玉表示,大面積燒燙傷患者通常要穿兩年以上的壓力衣,初期新生的皮膚很脆弱,所以,壓力衣的材質與縫紉方式要很講究,除了要透氣,還要長時間提供恆定的壓力。壓力衣穿3年 擺脫束縛獲重生「不穿壓力衣,將來就會像蝙蝠!」走過47%嚴重燒傷的范小姐這麼說,當初聽到醫護團隊說一定要穿壓力衣,不然手臂會跟身體軀幹沾黏在一起,看起來就像是蝙蝠一樣,而且會無法活動,所以,自己就很認真的穿壓力衣與復健。范小姐表示自己穿了兩年的壓力衣,之後才從頭套、臀部、大腿、身體軀幹、袖套,慢慢嘗試脫下,等到完全脫離壓力衣,已經是傷後三年了,雖然走的辛苦,但是如今看到不明顯的疤痕,還有可以自由活動的身體,覺得一切都很值得。

他燒燙傷後休克2周 竟是腔室症候群所害

他燒燙傷後休克2周 竟是腔室症候群所害#燒燙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八仙塵爆發生至今,患者將進入感染的高危險期,若不注意還可能會引發器官衰竭,特別是大面積燒燙傷者,更要注意腹部腔室症候群!日前,一名八仙的患者,出現了腹部腫脹、尿量變少、器官衰竭等情況,經過檢查結果發現他大量腹水、腸子多處穿孔、腸壁壞死,導致燒傷後兩周不明感染及休克,所幸在接受緊急手術後,目前恢復良好、情況穩定。腹部出血、水腫 恐會影響循環增加衰竭風險雙和醫院外科部黃銘德醫師表示,腹部腔室症候群是大面積燒燙傷初期最常見的腹部併發症,主因可能為腹內出血或組織水腫,造成腹內壓力持續升高,導致各器官的組織循環不良、形成血栓,進而出現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現象。但燒傷後兩周才出現小腸缺血性壞死的情形卻滿罕見,因此,推估此次案例之所以產生此狀況,可能是因為燒傷初期,組織液從燒傷處大量滲出、血液循環不良,小腸壁因缺血逐漸壞死,所以,提醒民眾一旦發生燒燙傷時,都應盡量保持血管的液體容積,以免器官缺血性壞,甚至休克死亡。

她全身70%燒燙傷 用樂觀拼出新人生

她全身70%燒燙傷 用樂觀拼出新人生#燒燙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燒燙傷後的復健修復期是一段漫漫長路,過程中身心靈的重建,常常讓患者們吃盡苦頭,曾經全身70%以上三度灼傷,歷經三次截肢手術,昏迷了兩個月的莊雅菁說,在傷後醒來發現自己臉已毀容、四肢僅剩下右手,大家都說能活下來算是個奇蹟,但當時的她卻不這麼認為。復健生不如死 新生疤痕像螞蟻爬嚴重的灼傷,使她在醫院躺了167天,復健時的伸展、拉扯讓她痛不欲生,到現在回想起來都還是心有餘悸,她形容當時自己脖子右側新長的疤痕像一隻隱形的手,把她的頭部往右邊拉,復健師為了改善頭歪的狀況,使力把頭扳回左邊,那感覺就像是脖子即將被扭斷般的疼痛。燒燙傷的皮膚萎縮速度快,使雅菁的雙腳呈現向上彎曲狀態,為了不讓狀況惡化,天天都必須在雙腳膝蓋吊1.2公斤的沙包,透過向下的力量,讓緊縮的疤痕鬆懈,讓彎曲變形的雙腳,正常垂下,然而這還是眾多復健中,最有人性的一項了。 除了復健的疼痛外,新生疤痕更像是全身長了成千上萬隻的螞蟻在身上爬的搔癢難耐,以至於必須在別人裹著棉被睡覺的冬天,開冷氣外加電風扇最強風來減輕不適。20次手術仍無鼻子 用樂觀找回自己陸陸續續歷經20次重建手術後,莊雅菁期待許久的鼻子重建手術,仍因身體燒傷面積太大,找不到健康的皮膚而無法進行。她知道自己永遠換不回一張完整的容顏了。但她仍然堅強面對,因為唯有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才能讓自己更好。甚至用拼豆藝術,開啟新的人生道路,曾被人預言只能當乞丐的雅菁,並沒有因為自己只剩下一隻手而放棄自己,因一次樹脂土創作被陽光基金會的社工看見,並送去參賽,得到1000元獎金的激勵後,她從「拼豆」開始,慢慢賺到了自己的義肢費用,也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拼鬥出不一樣的人生!她期望自己的故事,能夠鼓勵和她一樣曾經少不更事、對生活感到迷惘、對生命失去盼望,甚至是差點活不下去的人,她說,奇蹟不是活了下來,而是有勇氣活下去!

中醫活血化瘀藥 助燒燙傷皮膚修復

中醫活血化瘀藥 助燒燙傷皮膚修復#燒燙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八仙樂園粉塵燃燒事件,造成大量傷患,燒燙傷的治療再度成為社會上熱門的話題,許多偏方紛紛不脛而走,這樣的大量傷患往往也形成嚴重的社會醫療資源問題,讓人不禁想探究,中醫是否也能輔助治療,幫助患者更快速恢復?醫師表示,適當藥物,有助皮膚修復。16%燒傷 需掛30包點滴奇美醫院中醫部張仁旭醫師表示,民眾必須了解,皮膚是人體很大的外在保護器官,一旦有大面積遭受損害,會在短時間內造成大量體液流失,緊接著會快速引起休克、必須緊急做插管等生命維持措施。因此對大面積二級以上燒燙傷病人,醫護要立即做的是輸液,一般佔全身16%面積的二級以上燒燙傷大概就要準備15公升的輸液,大約是30包點滴,可想而知,大面積中重度燒燙傷更是危及生命,也可見這麼多的燒燙傷病人,一瞬間造成所有急診室大量的負擔。在緊急處置過後,各種可能發生的器官衰竭,以及因感染造成的敗血症,都可能在中重度燒傷者身上發生。當病人有幸生存,皮膚恢復過程形成的蟹足腫或者肢體損毀及顏面傷害,迫使他們必須接受漫長的復健過程,更是折磨病人及家屬的身心。保存津液+潤肺益腎藥 皮膚恢復效果好張仁旭醫師說,如此嚴重的燒燙傷,病人立即面對的是大量體液喪失,除了正規的西醫治療外,傳統中醫最重視的,恰好是人身「津液」的保存。所謂津液,就是指人體除了血以外的各種體液。中醫將人體內運作的各種液體,概分為氣、血、水,而津液則泛指貫穿運作於這三種形質中的液態物質。一旦缺損或不平衡,人體的運作會立刻失常、甚至危及生命。中醫的治療,大多數體現於對津液的重視,若病人能使用管灌進食,當對保存病人體內津液有相當幫助,再合併適當的活血化瘀及潤肺益腎的藥物,甚至可能對皮膚的恢復有良好效果。此外,病人在復健過程,各種疼痛問題和肢體障礙,是目前中醫比較確定可以提供幫助的方向。張仁旭醫師最後強調,中重度燒燙傷病人的臨床問題極為複雜,致死率也高,希望這類不幸遭遇的病人,都能接受正規的醫療、不要誤信偏方。

燙傷患者補充6營養素 提升免疫力助修復

燙傷患者補充6營養素 提升免疫力助修復#燒燙傷

(優活健康網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因八仙塵爆,國人對於燒燙傷的相關資訊更加重視。營養師表示,燒燙傷的患者比起平時約需要提高約2倍的熱量,而且蛋白質需佔總熱量的20%,如此才能應付肌肉及體蛋白組織的快速分解。此時若給予足夠的熱量以及必要的營養素就能幫助傷口組織修復、抵抗外來的感染與肌肉組織的耗損,幫助傷口早日復原。加強攝取高熱量、高蛋白食物大千綜合醫院鄭羽孜營養師說明,由於患者的嚴重度不同,腸胃道功能也會改變,從消化不良到腸阻塞,甚至無法進食都是有可能發生的,因此會依患者的狀況給予從流質、半流質、軟質到正常飲食等不同的營養處置。鄭羽孜營養師建議,當患者能正常由口進食後,除了基本高熱量高優質蛋白食物,例如:豆魚肉蛋類之外,以下這些營養素及礦物質也有助於傷口修復及提升免疫力:●蛋白質/可動物性蛋白質較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因此建議每餐可攝入2-3兩的肉類,例如鱸魚湯、粉蒸排骨或是珍珠丸子都是不錯的選擇。●維生素C/維生素C可參與膠原蛋白合成及提昇免疫功能,助傷口癒合,因此每天建議攝取兩次,每次500毫克,像是芭樂及柑橘類水果都含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A是維持免疫功能和表皮生長的重要營養素,建議每天攝取10000IU,像是胡蘿蔔、甘藷、南瓜、深綠色蔬菜、肝臟、牛奶等都是富含的食物。●鉀/為了讓蛋白質有效的被利用,補充鉀是重要的元素,可從香蕉或奇異果中攝取,也可將紅豆、綠豆做成簡單甜品。●鋅/鋅是能量代謝和蛋白質合成過程中的輔助因子,建議每日補充220毫克的硫酸鋅,若是天然食物來源,像是瘦肉、牡蠣、肝、蛋、奶製品。●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可維持免疫功能,幫助能量、胺基酸與核酸代謝,也能協助蛋白質合成;像是糙米、全穀類食物、奶類、深綠色蔬菜、肝臟、動物性蛋白質等。燒燙傷的患者從傷口復原、復健到完全康復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每個階段需要補充及加強的熱量與營養素會有差別。因此鄭羽孜營養師提醒,如果患者或家屬有任何疑問,一定要詢問醫院的營養師或醫療人員,切勿聽信偏方而造成傷口或疾病的惡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