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波

母嬰親善服務 協助媽咪們哺餵母乳

母嬰親善服務 協助媽咪們哺餵母乳#超音波

台東基督教醫院致力母嬰親善服務,以提供完整的支持系統,協助媽媽哺餵母乳、讓寶寶獲得最好的食物──母乳,去年底通過國民健康局的「母嬰親善」認證,成為母嬰親善醫院。以2007年和2008年的統計數字相較,產後純母哺率從30.67%提昇到43.62%,今後東基將再接再厲,繼續提昇母乳哺餵率。 母嬰親善醫院是1991年由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所發起的全球運動,目的是希望媽媽能回歸哺餵母乳,給寶寶一個好的開始。東基產兒照護團隊提供孕婦產前、產中、產後的連貫性服務,包括:4D立體超音波、定期衛教講座、LDR(樂得兒)產房、母嬰同室、產後居家訪視等,照顧媽媽寶寶的身心靈健康,也積極推廣並協助媽媽哺餵母乳。徐文成及梁華英兩位婦產科醫師、黎璧賢及樂俊仁兩位小兒科醫師,以及他們帶領的產兒科病房、門診組成了東基產兒科照護團隊。去年十月加入產兒照護團隊的梁華英醫師,具有美國耶魯大學人類遺傳學研究、國立陽明醫學院兼任副教授的資歷,以親切的問診風格贏得民眾的肯定與好評。再者,婦產科門診也設置「產科個案管理師」提供孕婦個人化、專業化的服務。為了提供更準確的產前診斷,以及提供準媽媽準爸爸直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寶寶的模樣,東基去年度添置4D立體超音波掃瞄儀,這是台東第一家使用4D為孕婦產檢的醫療院所。它不但能呈現傳統的3D立體靜態影像,還能以高速掃瞄,呈現即時的胎兒動態影像,而且具有超越一般超音波的解析度及空間感,使婦產科醫生更能精準的觀察胎兒在子宮內的成長與發育。只要是妊娠廿~廿八週孕婦,掛婦產科門診,經醫師初步檢查後開立檢查單,由產科個管師安排檢查時間即可。定期衛教講座方面,「Daddy, Mommy先修班」針對孕婦、嬰兒相關話題提供準爸爸準媽媽系列學習課程,例如:妊娠期間常見不適及症狀處理、剖腹產與自然產介紹、生產減痛舒緩運動──拉梅茲呼吸法及生產球、哺乳姿勢指導及寶寶含乳技巧、為您的寶貝沐浴及臍帶護理、嬰幼兒常見呼吸道及皮膚問題、等。「哺餵母乳分享會」則與民間團體「祕密花園」合作,成立哺乳支持團隊,並舉辦哺餵母乳座談會。LDR「樂得兒」產房則是提供產婦人性化的服務。從陣痛(Labor)至醫院待產開始,到生產(Delivery)、恢復期(Recovery),都在同一個房間、同一張床上度過,讓產婦覺得好像在家中生產一樣。「在東基生產很好,很有安全感,而且先生可以在旁邊陪伴我。」曾在東基LDR病房生下一名小壯丁的張太太高興的分享著。還有,鼓勵並協助母嬰同室,例如:產後,護理人員會即刻把寶寶送至媽媽身旁,即協助母親在產台上擁抱嬰兒,讓媽媽與寶寶有第一次的肌膚接觸,促進嬰兒情緒及體溫保持穩定,藉此觀察嬰兒尋乳反應並建立親子關係。出院前,醫護人員會再教導如何在家及上班後持續哺乳,包含如何以手或是吸乳器擠乳與如何貯存母乳;並提供出院後的免費諮詢。過去在醫院常見奶粉廠商進出病房推銷,自推動母嬰親善後,這樣的活動已被禁絕,目的就是希望母親親自哺餵母乳。產後居家訪視是東基的另一項貼心服務。做過月子的女人都知道,做月子時既要照顧新生兒、又要調理產後身體的不適,還得面對一堆接踵而至的各式問題。因此,特別針對剛出院返家的產婦提供延續性服務,由護理師深入家庭給予正確的育兒觀念,讓媽媽寶寶不用出門就能得到貼心的諮詢。訪視的對象有新手媽媽、青少年產婦、高齡產婦、外籍新娘、高危險妊娠或經電訪有需要者。一位新手媽媽經護理師傳授撇步並成功學會躺著哺餵母乳後,心情大為放鬆,她說:「這樣,我明天就可以放心的回南部娘家做月子了!」對嬰兒來說,「母乳」是最合適、天然,也是最珍貴的食品,雖然坊間各廠牌奶粉強調添加多種營養素,就是無法等同於母乳。母乳不但可提供足夠且均衡的營養素,對母親及嬰兒雙方,在精神及心理層面都有益處,還能增進寶寶的免疫能力。東基的產兒照護團隊,獲得政府「母嬰親善」的認證,與所有媽媽及家庭共同為下一代的健康打拼。台東基督教醫院相關院所導覽:http://www.uho.com.tw/search.asp?mod=hos&keyword=%A5x%AAF%B0%F2%B7%FE%B1%D0%C2%E5%B0%7C&page=1

新生兒黃疸 當心合併泌尿道感染

新生兒黃疸 當心合併泌尿道感染#超音波

新生兒黃疸是常見現象,當血中膽紅素濃度大於3毫克/毫升以上,家長就可以感受到有嬰兒黃疸情況。除了一些常見生理性黃疸外,還有一些是會影響膽紅素正常值,如:母親有糖尿病、生產過程中使用催產素、鎮靜劑或生產時使用硬膜外麻醉、出生時斷臍時間較晚、真空分娩造成頭血腫、臀位產、熱量攝取不足、出生後體重減輕太多及餵食母乳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新生兒科主任吳求森說,臨床上也可見到有些是因為泌尿道感染引起,最近該院新生兒科就有三位接受照光治療新生兒,經過檢查發現是泌尿道感染,安排腎臟超音波檢查並無輸尿管擴大或是水腎情形發生,尿液培養出大腸桿菌,給予抗生素治療後,泌尿道感染情況及黃疸情形都已改善,目前已痊癒出院。吳求森提醒家長,發生新生兒黃疸時,除了要排除生理性黃疸以外,不要忽略了泌尿道感染可能性。

出血經痛、骨盆腔疼痛 當心子宮肌瘤

出血經痛、骨盆腔疼痛 當心子宮肌瘤#超音波

子宮肌瘤是最常見的一種婦科腫瘤,根據統計,生育年齡的婦女大約有百分之二十都有子宮肌瘤。。臺安醫院婦產科周輝政醫師表示,超過40歲的婦女當中,有百分之四十到五十都患有"無症狀的子宮肌瘤"。所謂無症狀的子宮肌瘤,指的是子宮長有肌瘤,但是沒有經血過多、腹痛或是頻尿等等症狀,所以患有無症狀子宮肌瘤的婦女,通常不會因此去找醫師,往往是在例行的健康檢查當中,發現子宮肌瘤的存在。許多人會感到奇怪:為什麼子宮長了一個很大的子宮肌瘤,卻沒有什麼不舒服的症狀?周輝政醫師說明,子宮肌瘤的症狀除了和肌瘤的大小有關以外,肌瘤的位置也很重要。長在子宮內層,靠近子宮腔的肌瘤特別容易發生出血的症狀,長在子宮外側的肌瘤,症狀較少,也就比較不會引起注意。子宮肌瘤最常見的症狀包括以下幾點:一、出血與經痛:這是子宮肌瘤最常見的一種症狀,也是患者尋求診斷與治療最主要的原因。通常患者會有各種程度的貧血。會造成痛經的通常是一種稱為「子宮腺肌症」的良性子宮瘤,外觀上和子宮肌瘤不容易區分,但是有經驗的婦產科醫師可以藉由病患的症狀和超音波的影響,把它和子宮肌瘤作一區分。開刀前區分這兩種腫瘤相當重要,尤其是想要保留子宮,只切除腫瘤的患者。因為子宮肌瘤可以很完整的切除下來,但是子宮線肌症的腫瘤和子宮肌肉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線,往往無法完整切除。二、慢性骨盆腔疼痛:有時子宮肌瘤太大,造成骨盆充血或是子宮肌瘤的組織壞死,往往造成骨盆腔慢性疼痛,月經時間以外,也會有疼痛的症狀。三、壓迫的症狀:子宮肌瘤大到某一程度以後,就會產生壓迫的症狀。最常見的是因為壓迫膀胱產生頻尿的症狀,有時會也壓迫輸尿管導致輸尿管水腫或是腎臟水腫;較少的情況會壓迫大腸,造成便秘甚至腸阻塞;極少數情況下也會壓迫下肢的血管,造成血管栓塞。四、不孕:真正因為子宮肌瘤引起的不孕症相當少,佔所有的不孕病人中不到百分之三的比例。大部分的子宮肌瘤可以經由婦產科的門診檢查以及腹科超音波檢查而被發現,有經驗的超音波醫師可以經由超音波檢查,區分出子宮肌瘤和子宮線肌症,準確度相當高。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子宮肌瘤是一種良性的肉瘤,只有大約有千分之三是屬於惡性的腫瘤。雖然腫瘤的良性還是惡性,必須手術以後經由病理檢查才能知道,但是並不是每一位有子宮肌瘤的患者都必須接受手術。沒有症狀的子宮肌瘤通常不需要開刀,但是如果有下列的情況時,則必須考慮接受手術:‧異常子宮出血,導致貧血,而且無法用保守的療法改善。‧慢性的骨盆疼痛,合併有嚴重的痛經、性交疼痛,或是下腹部不舒服。‧急性下腹部疼痛。‧頻尿或是輸尿管水腫。‧子宮肌瘤長的很快,或是停經以後還繼續長大,這時候必須考慮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大的子宮肌瘤,並且有壓迫的症狀。‧不孕,除了子宮肌瘤以外,沒有找到其他的異常。過去許多人認為,子宮的大小到懷孕三個月以上,最好就要開刀拿掉子宮,但是有一些教科書認為,只有在不想要生育而且有明顯症狀的情形下,才必要因為子宮肌瘤進行子宮切除手術。子宮切除的方式包括將子宮整個切除的全子宮切除術,以及保留子宮頸或是少部分子宮下半段的次全子宮切除術,除了子宮切除術以外,也有一些保守的內科療法,被用來處理子宮肌瘤的問題。例如一種荷爾蒙製劑GnRHa,可以用來讓身體處於一種「假停經」狀態,在六個月內讓子宮肌瘤的大小減少40-60%,但是因為費用相當高,健保並不給付,打針以後會出現更年期的症狀,因此頂多只能用藥六個月,停藥以後,子宮肌瘤的大小仍會恢復。周輝政醫師強調,由於子宮肌瘤的治療,必須依據個人的狀況以及相關檢查的結果而定,決定手術之前,應該詳細和您的醫師討論。即使暫時不需要開刀,仍應定時回醫院檢查。

磁振造影篩檢 可有效找出乳癌病灶

磁振造影篩檢 可有效找出乳癌病灶#超音波

依據衛生署統計,台灣每年新增近六千名的乳癌病患,且隨飲食西化,乳癌病患有逐漸年輕趨勢。乳癌好發年齡在40~50歲之間,較歐美國家的好發年齡約提早十歲,任何成年婦女皆有機會罹患此症。乳癌是臺灣地區女性主要癌症死亡原因之一,只要能及早發現,存活率並不低;零期乳癌之十年存活率接近百分百,第一期乳癌之存活率高達百分八十,第二期乳癌仍有百分六十之存活率。以往我國婦女的乳癌發現時多已達第二期癌症或以上,因此存活率較低。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乳房健康管理中心 - 醫務主任黃柏榮醫師指出,若我們能夠加強篩檢,診斷出早期乳癌,再加上適當的治療,戰勝乳癌的機率是非常大的。歐美國家將乳房X光檢查列為必要的婦女癌症篩檢項目,約可降低20%-30%的乳癌死亡率;而台灣也將乳房X光檢查列為篩檢的重要方式,但根據衛生署的統計顯示,乳癌的死亡率似乎未因乳房X光檢查的篩檢而降低,原因為亞洲女性的乳腺組織較為緻密,在X光下很難判別出可能病變的微小鈣化點,其偵測敏感度約30%左右。而乳房超音波對於區塊組織分析上表現優異,但在判斷初期乳癌必須依賴醫師的經驗與功力。黃柏榮醫師表示,磁振造影技術的精準度及篩檢率受到國內外醫學界的相當肯定,其擁有高解析度的影像、無輻射線、快速擷取影像等特性。科技發展的進步,現在已有乳房專用的磁振造影掃描儀(Aurora Dedicated Breast MRI System),其與一般全身磁振造影掃描儀不同的地方於,一次的掃描便能將乳房、胸壁、腋下組織影像含括在內,也就是連乳腺、淋巴等微小的組織皆能清楚獲得,這是一般全身掃描的磁振造影掃明儀無法做到的。另外一般全身型磁振造影掃描儀所能偵測出的病灶約為0.5公分,但乳房專用的卻能偵測出小到0.1公分的原位癌(當乳癌病灶成長超過0.5公分就表示其可能有轉移之傾向)。由此可知乳房專用的磁振造影對於早期診斷出原位癌,是一項利器,這對婦女而言絕對是一大福音。

卵巢癌指數CA-125異常,就是得了卵巢癌?

卵巢癌指數CA-125異常,就是得了卵巢癌?#超音波

卵巢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發現異常時已近末期,是婦女同胞的隱形殺手,根據國民健康局的統計,婦科癌症中的卵巢癌與子宮頸癌是民國96年台灣婦女同胞的前10大癌症死因之一。柳營奇美醫院婦產科醫師謝宗穎,建議至婦產科進行超音波及內診診斷,至於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婦女,則可以考慮在月經結束後2~3天接受CA-125抽血以及婦產科超音波一起檢查,以收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效。謝宗穎表示,大部分的婦產科醫師,在門診都會遇到病人拿著健康檢查的其中一項抽血報告值(CA-125),有的甚至註解為卵巢癌指數,來詢問醫師,「醫師,怎麼辦,我得卵巢癌了嗎 ?」。在前幾年,台灣曾流傳一封名為「只要您是女生,一定要檢驗CA-125」的電子郵件。因此在婦女的健康檢查中,幾乎都會有一項CA-125腫瘤指數。當這項卵巢癌指數異常時,婦女同胞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呢?要面對它,首先我們要來知道CA-125腫瘤指數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謝宗穎醫師說,CA-125是一個可以被OC-125單株抗體所偵測的一個高分子量(200~2000kD)的醣蛋白(Glycoprotein),許多器官例如腹膜、肋膜、心包膜、輸卵管上皮、子宮內膜及子宮頸內頸等等,皆可發現CA-125抗原的存在。但是這個抗原在正常的卵巢組織並不會表現,然而約莫80~90%卵巢癌末期患者,此項指數會升高。其實在尚未停經的婦女身上,CA-125值上升最常見的原因是子宮內膜異位症以及子宮肌腺症。目前CA-125的正常值訂在<35 U/ml,在健康的成人只有1%的人會大於35 U/ml。停經後的婦女如果CA-125值上升,就必須要趕快接受進一步檢查,因為停經後的婦女如果CA-125上升又合併發現有卵巢腫瘤,其罹患卵巢癌的機率可高達90%。有哪些情況下,CA-125值會升高呢?謝宗穎醫師分析指出:(一)婦科良性疾病:子宮肌腺症以及子宮內膜異位症、月經期 (所以最好在月經乾淨後2~3天抽血才適當)、骨盆腔發炎及骨盆腔沾黏、良性卵巢腫瘤、部分子宮肌瘤、正常懷孕第一期,妊娠8~10週為高峰、子宮外孕。(二)非婦科疾病:甲狀腺低下、慢性肝炎、肝臟病變、胰臟炎、腹膜炎、腎衰竭、心臟衰竭、黏液性腹水(Myxoedematous ascites)。(三)惡性腫瘤:卵巢上皮細胞癌、子宮內膜癌、腹膜癌、輸卵管癌、子宮頸內頸腺癌、胰臟癌、乳癌、大腸癌、胃癌、肺癌。謝宗穎醫師強調,臨床上,CA-125並沒有用來當作一般婦女卵巢癌的篩檢工具,因為我們知道在很多種情況下,CA-125值都有可能上升,對於早期卵巢癌的陽性預測率只有10%。現今對於卵巢癌,CA-125腫瘤指數主要用於追蹤卵巢癌手術後、化療後的治療效果以及偵測有無復發的跡象,不應該當作卵巢癌的篩檢工具。目前比較確定用來篩檢婦科癌症的工具,只有子宮頸抹片篩檢子宮頸癌。那要如何知道自己異常的CA-125值,不是卵巢癌呢? 婦產科超音波以及婦產科醫師的內診,皆是有力的輔助診斷工具。對於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婦女,有的婦產科醫師會建議可以考慮接受CA-125以及婦產科超音波一起檢查。但對於一般婦女,則不必過度強調每年做CA-125的例行抽血檢查。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CA-125的抽血檢測,最好在月經結束後2~3天再抽,因為在月經週期抽血,CA-125值通常會大於35 U/ml,然而對於停經後的婦女,CA-125值升高,就應該特別注意。

渾不知痛!?婦人肚藏大顆卵巢腫瘤

渾不知痛!?婦人肚藏大顆卵巢腫瘤#超音波

近來連續發現兩位六十多歲中風婦人腹中長有巨大卵巢腫瘤,而自己與家人卻渾然不覺的例子。光田綜合醫院婦產科徐廣鵬醫師指出,其中一位老婦人中風多年,長期不良於行。日前因為食慾不振與輕微的噁心不適,被家人送到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求診,原本以為只是中風後常見的不舒服症狀,沒想到經過詳細檢查後,竟發現腹中有一直徑達16公分的巨大卵巢腫瘤。無獨有偶,同一時期該院也同樣發現另一位六十多歲中風婦女同樣有直徑達15公分的卵巢腫瘤,而當事人與家屬皆渾然不覺。卵巢腫瘤好發在生育年齡層,隨著腫瘤體積的增加有可能導致扭轉,以致於下腹疼痛不適、有2/3的患者合併有腸胃不舒服如:噁心、嘔吐和腹部慢慢變大等症狀,只要透過超音波檢查,就能發現卵巢腫瘤的存在。大部份的卵巢腫瘤屬於良性,若停經後的女性有卵巢腫瘤且抽血檢驗腫瘤標記指數(CA-125)有增加的情形就應該要懷疑可能有卵巢惡性腫瘤,應該立即就醫尋求適當的治療方式。値得特別注意的是,上述兩位老婦人多年前皆因大腦中風,而造成長期右半身麻痺癱瘓,因此她們右邊的痛覺會較其他人遲鈍許多,偏偏腹中的腫瘤恰巧又長在右側,所以當事人長久以來根本沒察覺到身體的狀況,即使腹部因腫瘤而變大,也被當成是年紀大了小腹突出(肥胖),連在一旁照顧、最親近的家人也沒發覺異狀。直到最近老婦人食慾越來越不好,進食量一天比一天少,有時還會想吐,擔心是中風後引起不適,才在家人的陪同下至醫院看診,經婦產科醫師會診後並透過腹部超音波及斷層掃描檢查後,赫然發現肚中藏有直徑達16公分的卵巢腫瘤,目前一位病患已接受腫瘤切除,術後恢復良好;而另一位病患現仍在門診追蹤中。徐廣鵬醫師表示,要是一般民眾,可能早就痛得哇哇叫而提早就醫治療了。卵巢腫瘤是婦科方面是常見的疾病,但由於早期少有明顯症狀,加上位於骨盆腔部位,在長期忽略的情況下常將腫瘤養大,恐怕會有腫瘤扭轉甚至破裂的危險。近年來,在政府的健康衛教宣導下,民眾對於自身健康的把關已經較過去大有進步,身體出現異常症狀時會積極向醫師諮詢,但醫師還是要特別提醒家有中風長輩的家庭,要隨時注意她們的身體狀況,因為中風後某些部位的痛覺會比較遲鈍,較難發現自己身體上的不適,或者難以表達哪裡不舒服,這時就需要家人細心的觀察與警覺心,才能早一點發現病灶,施以治療。如果家中有行動不變、中風的婦女,每年都應該定期做子宮頸抹片及婦科超音波檢查。若發現有腹部變大或疼痛、食慾不振、噁心想吐的狀況時,最好至有信譽的醫院作詳細檢查,切勿輕忽病情。

免費腎結石篩檢 20%受檢者尿液檢查異常

免費腎結石篩檢 20%受檢者尿液檢查異常#超音波

毒奶風暴襲捲全台,造成全台人心徨徨,深恐吃了毒奶而不自知,而造成對身體的危害。羅東博愛醫院為解除民眾對自身健康的疑慮,全面為宜蘭縣縣民進行腎結石篩檢。篩檢內容分為尿液、腎臟超音波與理學檢查,共有近2,000名的民眾參與此次的篩檢活動,其中兒童的部分佔了約總篩檢量的一半。在尿液檢查方面,在近2,000名的受檢者中,約有20%受檢者出現尿液檢查異常的問題;也有10%的受檢者出現腎臟超音波檢查異常的情況。在本次腎結石免費篩檢活動中,遇一名女童,當時由祖母帶到博愛醫院來接受免費腎結石檢查,尿液與腎臟超音波檢查都無異狀,但小兒科醫師林榆森發現女童臉色蒼白,皮膚有多處瘀青,且看起來不像是自發性出血,因此為女童安排抽血檢查。隔天抽血檢驗報告出爐,證實女童罹患血癌,因為立即安排接受化療。此外,一名長期在運動後就出現血尿的患者,趁著此次免費篩檢的機會,至羅東博愛醫院進行檢查。經泌尿科主任張世琦醫師檢查後發現,該病患膀胱內有一個約2公分的腫瘤,所幸及早發現,經膀胱鏡手術刮除腫瘤後,證實為第一期(早期)膀胱癌。目前患者已恢復健康,並接受定期追蹤治療。針對此次篩檢異常的結果中,約有20%(近400人)尿液檢查出現異常的情況,其中最常見的是泌尿道感染;其次為尿潛血與尿蛋白;另外也有10%(近200人)的受檢者出現腎臟超音波檢查異常,最常見的是腎臟囊腫、腎結石與腎水腫的問題。張世琦醫師特別叮嚀尿液檢查出現潛血反應的病患,無論是肉眼可見的血尿,或是經儀器檢驗後發現的潛血反應,千萬別以為多喝點水,問題就可以得到疏解。尿液潛血有可能是癌症腫瘤早期的警訊,面對這樣的問題,一定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張世琦醫師同時也提醒民眾,無論那一項檢查出現異常,都應該回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以免小病不醫成大病,造成腎臟、膀胱等泌尿系統功能受影響;更甚者,可能會造成洗腎或危害性命等不可挽回的遺憾。因此,面對此次篩檢異常的檢驗報告,民眾千萬不能等閒視之。

掌握產檢時機 孕育健康寶寶

掌握產檢時機 孕育健康寶寶#超音波

由於社會變遷和經濟的壓力,台灣“少子化”的現象愈來愈普遍,因此對胎兒的健康與品質,就更加講究與要求。隨著醫療儀器與醫學知識的進步,以前許多孕婦與胎兒的異常,現在多能早期的診斷出來,並加以預防與治療。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婦產科鄧森文醫師指出,目前產檢的健保給付只有10次,基本上在32週以前,每隔4星期作一次產檢;自32週至36週,每隔2星期作一次產檢;自36週以後,則每1星期作一次產檢。例行的產檢,在第一次檢查時,會作詳細的病史詢問,身體檢查和實驗室檢驗。接下來的產檢,則有尿糖、尿蛋白測試,子宮底高度測量、體重、血壓及胎兒心跳的測定。另外健保局亦在第20週左右,提供一個超音波檢查的服務,來了解胎兒是否有先天上的異常。健保所提供的10次產檢項目,並無法涵蓋相關特殊疾病的篩檢或診斷,因此在例行的檢查項目之外,亦可參考其他特殊檢查,爲胎兒的健康把關。■ 在染色體異常的檢查方面分為「母血篩檢」及「羊水檢測」兩部份。鄧醫師表示,年齡大於34足歲的婦女,於妊娠第16-18週做羊膜腔穿刺,確認胎兒是否有神經管缺陷疾病或染色體異常,準確度幾近100%。而年齡不足34歲之孕婦,則以母血檢測配合超音波之檢查來篩檢出染色體異常之高危險群,進而接受羊膜腔穿刺之確認,此種篩檢方式又分為兩種。1.在妊娠第11-14週抽取母血,再配合超音波測量胎兒頸後透明帶寬度來計算寶寶染色體異常之機率,準確度可達85-90%。2.在妊娠第15-20週時抽取母血,再配合母體年齡,計算寶寶染色體異常之機率,準確度約有60%。■ 高層次超音波檢查:另一個產前診斷胎兒是否有先天異常的利器。透過高解析度之超音波,依序先做胎兒全面評估,再進行生物測量檢查,及器官內臟各項構造之細部檢查,之後再佐以3D、4D超音波作胎兒外觀之判斷。■ 葡萄糖耐受之篩檢:可以檢驗母體是否有妊娠糖尿病,進而加以飲食控制或藥物治療,以減少併發症之發生,其施行之週數為24週至28週。B群鏈球菌之篩檢則為最近熱門之話題,一般是在孕婦35週至37週時在門診以棉棒於陰道下1/3及肛門口採檢體以特殊培養皿培養,所需時間約需3天。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則是一種會致命的遺傳病,大概每25-30個人中就有一位為帶原者,當夫妻双方都是帶原者時,胎兒即有 1/4的機率,遺傳到父母的致病基因而發病。目前此基因帶原者的檢測,只需在妊娠早期先作母血檢查,約3星期即可得知結果,若孕婦為帶原者則再進行先生之篩檢;夫妻兩人均為帶原者,則需經由羊膜腔穿刺或胎兒臍帶血抽取,直接取得胎兒檢體進行基因分析。鄧森文醫師提醒,完善的產前檢查,是孕育健康寶寶的不二法門,做好不同時期的檢查,才能給孕婦及胎兒最好的保護,減少生產時之風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