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抽筋怎麼辦?為什麼會抽筋?預防抽筋吃鹽巴有用嗎?事實上,抽筋是因為肌肉疲勞、電解質失衡所引起,當體內的水分不足,會影響肌肉的代謝功能,增加抽筋風險。《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解答抽筋相關的小知識,並教民眾1招自製運動電解質水,可有效預防抽筋。
運動抽筋怎麼辦?為什麼會抽筋?預防抽筋吃鹽巴有用嗎?事實上,抽筋是因為肌肉疲勞、電解質失衡所引起,當體內的水分不足,會影響肌肉的代謝功能,增加抽筋風險。《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解答抽筋相關的小知識,並教民眾1招自製運動電解質水,可有效預防抽筋。
立蛋是端午節習俗之一,坊間流傳「立蛋只有在端午節才會成功」並會帶來好運,到底是不是真的?該如何才能成功立蛋?冰過的蛋可以拿來立蛋嗎?對此,《優活健康網》整理「立蛋習俗」相關趣味小知識,民眾不妨趁著端午連假小露一手,和家中親友小孩一起體驗立蛋過程,只要「加1物」就能讓立蛋成功機率秒翻倍!
下雨天穿布鞋、皮鞋出門,就怕鞋襪濕了難乾難清理,除了用毛巾、報紙吸水,還有一些善用居家小物,就能讓鞋子速乾的小妙招。《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告訴你,其實鞋子灑點鹽巴吸水也很有效?用吹風機吹乾鞋子時,到底該開冷風還熱風?6招你不知道的「鞋子速乾小技巧」一次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關懷基金會校園營養師講師簡鈺樺表示每次在門診諮詢的過程中,若是遇到晚輩帶長輩過來的,總會聽到晚輩對營養師說:「媽媽都吃好鹹,講都講不聽」。國人鈉攝取量過高其實吃得很鹹這件事情已經不是只有長輩應該要注意,而是各個年齡層皆須留意。可以從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02-105年)統計中得知,國人鈉攝取量普遍高於¬¬¬¬每日鈉建議攝取量2400毫克的1.2-1.8倍。長期高鈉對健康的影響然而長期下來就會導致慢性疾病或是一些生理反應的產生。除了大家常聽的高血壓以外還可能造成:1、腎臟疾病2、水腫3、骨質疏鬆減鈉並非只有減鹽因此,減鈉可以透過減少各式的醬料及鹽。此外不要忘記有一些是隱藏鈉的食物,如加工品、醃漬品、零食點心或運動飲料等。以天然原型食物做攝取是最理想的,同時天然食物裡面也有提供身體所需要的適量鈉了。同時若是以居家烹調為主的民眾,也建議善用天然辛香料做提味;蒜、蔥或是中藥材及新鮮水果。如此一來大家都可以更健康遠離高鈉!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國內失智人口去年突破26萬人,每3秒就有1人失智。台灣失智症診斷率僅3成,失智症是一群症狀的組合,因患者大部分是老人家,可能同時患有共病因此易被忽略,因此早期治療對失智症有幫助。選擇蔬果、堅果類食物 防腦部退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社區整合照護科營養師洪若樸表示,早期失智症對時間、地點和人物會出現難以辨認的問題,後期會出現語言障礙、幻聽、情緒不穩或疑心等症狀,甚至性格大變,有的患者還會出現走路易跌倒、反應遲鈍等症狀。洪若樸營養師表示,藉由選擇地中海飲食,多蔬果、綠葉蔬菜、堅果類食物有效預防腦部退化,防止對血管細胞傷害。選用不飽和脂肪酸,攝取橄欖油(可以苦茶油或冷榨麻油取代),有助減少壞膽固醇、減少動脈硬化。多攝取深海魚、紅酒、少吃鹽巴另外,多攝取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如鮭魚、鮪魚、秋刀魚、適量葡萄酒,可以對抗自由基。研究指出,長者每日飲用1-2杯紅酒可降低罹患失智症風險。另建議每天不要攝取超過6公克的鹽,洪若樸營養師提醒,高鹽食物含有量的鈉離子,容易讓血管收縮、血壓飆升,過多的鈉恐影響大腦的認知功能,加速老化。研究發現經常運動的老人,可以抵銷鈉對大腦認知能力及對心血管系統的負面影響。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愛吃麵的人常說:「生而為人,就是要吃麵。」我自己也很喜歡吃麵,尤其是烏龍麵。不過,很多人都知道,「麵食」是造成高血壓與血管疾病的元凶之一,必須特別留意。每喝一碗湯就會多攝取5~6公克的食鹽「拉麵」是血管保健的眼中釘,如果連湯也喝完,每吃一碗,就會攝取5~6公克以上的食鹽,等同於高血壓病患一日標準攝取量的上限。實際上,常吃拉麵、又習慣把湯都喝光,多半會罹患高血壓。如果不改變飲食習慣,任憑症狀惡化,甚至會引發中風。重鹹的食物改為每10天吃1次喜歡吃拉麵等麵食類並不是壞事,但是,為了開心享用美食,也為了維持身體健康,以保未來的口福,必須在「吃的方法」上多下點功夫。明知攝取過量將會有害健康,卻一直猛吃自己偏好的食物,日後就可能因為嚴重的血管疾病而倒下。因此,不妨將喜歡的食物視為「奢侈品」,改成每10天吃1次;是否改變人生的方向,全看你自己的決定。以拉麵為例,看起來似乎是小事,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每週吃4~5次拉麵,和10天吃1次相比,10年、20年過後,罹患血管疾病的風險,將會截然不同。吃一碗麵記得留下半碗湯血管保健和減肥、戒煙一樣,有些人認為「順從渴望,過著短暫而爽快的人生」最好。但是實際上,當這些人身患重病倒下時,還是會深刻感受到「健康長壽才是最好的」。請各位一定要在生病前改變壞習慣,活出健康的人生。為了達成目標,最好把高鹽、高脂肪的食品或料理視為奢侈品,僅止於偶爾享受一下。拉麵等麵食類的湯頭,最好留下一半以上;如果遇到難以忍耐的頂級湯頭,偶爾可以抱著享受的心情一飲而盡,但是,之後記得要攝取富含「鉀」的食物(如蘋果等),促使身體排出「鈉」。當「積極減鹽法」稍微鬆懈時,就用「穩健減鹽法」來補足。不要過度追求完美,讓「積極」和「穩健」雙管齊下,才是成功減鹽的秘訣。(本文摘自/血管老化,當然會中風/采實文化出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吃「鈉」麼鹹,小心恐增高血壓與死亡風險!今年3月於JAMA(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的研究推估,美國人的心血管疾病死因有45.4%與不健康飲食習慣相關,且其中鈉攝取過高即佔9.5%,足見控制鈉攝取量對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國人營養調查顯示鈉攝取量超標2倍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13年發佈指引,提出至2025年全球減少30%的攝取量,以達每日鹽攝取低於5公克的目標。衛生福利部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超過2,400毫克(即食鹽6公克),然而近年的國人營養調查顯示,鈉的攝取量為建議量的1.5~2倍。2016年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進行成人鹽認知問卷調查,共收集1千多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近9成受訪者認知食用過多鹽會增加血壓,但僅3成受訪者知道每天鹽建議攝取量為6公克,顯示民眾這方面知識明顯不足,減鹽教育仍待加強推廣。10項飲食建議 減鹽找回健康臺北市聯合醫院營養部主任暨台北市營養師公會理事長陳珮蓉指出,藉由輔導食品與餐飲業製作低鈉食品,調整價格使健康食品比不健康食品價格低等策略,才能達到降低國人鈉攝取量、促進健康的成效,減鹽增健康,10點一定要做到:1) 少喝或不喝湯2) 不用味精、鮮味精3) 做菜減少鹽、醬油4) 少吃紅燒肉、香腸、臘肉5) 吃肉、水餃不沾醬、胡椒鹽6) 吃飯不淋滷汁7) 少吃炒麵、炒飯、燴飯8) 少吃高鹽零食(如鹹餅、洋芋片、鹹堅果)9) 減少吃醃製醬菜、醬瓜、豆腐乳10) 注意食品標示,選少鈉的食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對於鹽巴與疾病的聯想,相信多數人的第一個反應,都為高血壓以及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但歐洲近期來,觀察到其實高鹽飲食,也與胃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四分之三胃癌 都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根據統計,歐盟國家每年約八萬人確診罹患胃癌,其中四分之三被認為與幽門螺旋桿菌,反覆使胃部發炎有關,但目前歐美的科學家普遍相信,四分之一的胃癌,都與食用過量的鹽巴有關。重鹹飲食 會使幽門螺旋桿菌更加活躍歐洲腸胃病學聯盟秘書長John Atherton指出,幽門螺旋桿菌再加上鹽巴食用過量,對腸胃尤其危險,他說,現在雖不知為何會有此種結果,但過量的鹽的確會使幽門螺旋桿菌更加活躍。目前許多歐盟國家,已經著手宣導低鹽飲食,並建議成人每日食用鹽量不超過五公克,而醃漬產品也盡量少碰為妙,除了能減少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更可降低罹患胃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