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陳小姐在1年前因婚前檢查而至婦產科就診,不料子宮頸抹片檢查異常,經切片發現她有第1級子宮頸癌前病變,需要以抹片檢查持續追蹤,醫師擔心陳小姐有人類乳突病毒感染風險,進一步安排檢測,雖檢驗結果為陰性,但為了降低感染風險並增強保護力,仍建議接種3劑9價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半年後回診複查,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無異常,達到及早預防癌變的成效。
30歲陳小姐在1年前因婚前檢查而至婦產科就診,不料子宮頸抹片檢查異常,經切片發現她有第1級子宮頸癌前病變,需要以抹片檢查持續追蹤,醫師擔心陳小姐有人類乳突病毒感染風險,進一步安排檢測,雖檢驗結果為陰性,但為了降低感染風險並增強保護力,仍建議接種3劑9價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半年後回診複查,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無異常,達到及早預防癌變的成效。
不分男女每個人一生中感染HPV的機率高達8成,HPV有高度傳染性,主要透過性行為傳播,子宮頸癌、口腔癌、菜花等疾病,都跟長期反覆感染HPV有重大相關;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指出,HPV最常因接觸到皮膚、黏膜而感染,且所導致的疾病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呼籲不管男女,皆應及早接種HPV疫苗預防。
子宮頸癌為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每年造成全球至少34萬人死亡,也是我國常見的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之一。為防治子宮頸癌,我國自2019年推動入學國中女生公費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至2022年已達92%的接種率,遠超過全球平均,更超過鄰近已開發國家包含日本、韓國及澳洲等,新北市更在去年創下92.91%的高接種率表現。Wildtype Media Group攜手羅氏診斷於3月1日舉辦亞太區年度診斷論壇,今年以”Freedom to Be #EveryWoman”關懷女性健康為主題,邀請亞太地區各國專家探討女性健康議題。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特別受邀,分享我國HPV及子宮頸癌防治的成功經驗,讓亞洲各國專家看見台灣。 新北市超前全國布局HPV疫苗接種與抹片篩檢推廣政策,亮眼表現超越世界衛生組織2030消除子宮頸癌之目標,成為台灣之光 子宮頸癌防治包含預防、篩檢及積極治療等面向。有鑑於九成以上的子宮頸癌與人類乳突病毒有關,世界衛生組織提出2030年消除子宮頸癌之90/70/90目標,包括 90%女孩於15歲時接種HPV疫苗 70%的女性在35歲前接受高效能的子宮頸癌篩檢 90%被確診為子宮頸癌的女性能得到治療及照護 我國在各面向皆積極落實,其中透過校園公費HPV疫苗施打政策,全國國中入學女生接種率在2022年就已達92.0%,超過WHO提出的目標值。而新北市更是我國最早推動大規模HPV疫苗接種的縣市,提前國家政策多年,自2010年推動迄今,HPV疫苗年度接種數量為全國之冠,至今已有超過21萬人受惠。 積極落實抹片篩檢推廣,新北市子宮頸癌死亡率低於全國平均 除了施打疫苗積極預防,定期篩檢也是防治的重要一環。實證顯示大規模子宮頸抹片篩檢可降低 60-90%子宮頸癌發生率與死亡率。我國自1995年起即提供三十歲以上女性子宮頸抹片免費篩檢服務,25年來累積篩檢率達 82.7%;而新北市無論每年抹片檢查、或每三年一次抹片檢查篩檢率皆高於全國平均,新北市除HPV疫苗接種外,亦率先成為全國補助未滿30歲或未具健保資格之女性,免費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的縣市。在積極預防與篩檢下,我國子宮頸癌發生率已逐年下降,全國發生率自2010年每十萬人口10.81,下降至2020年每十萬人口7.78;全國死亡率也自2010年的每十萬人口4.41,下降至2021年每十萬人口2.8。就新北市而言,死亡率普遍低於全國,防治表現卓越。 積極預防、定期篩檢為遠離子宮頸癌的不二法門 籲女性積極行動 新北市人口數全國居冠,加上城市幅員廣大,政策推廣與落實的困難度相較其他縣市更高,然在子宮頸癌防治上卻創下領先表現,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分享,除了領先布局的HPV公費接種政策外;在抹片檢查上,新北市積極利用便捷的巡迴車提供到點社區篩檢服務,並積極輔導轄區醫院設置子宮頸抹片快速通關服務,連結院內相關資源、建置門診主動提示系統等,積極提升預防成效;而在這兩年,也力促HPV篩檢在產官學上的學術研究,以期能造福新北婦女及未來政策之參考。陳局長說明,遠離子宮頸癌的威脅,積極預防、定期篩檢都是不二法門,呼籲全民都該支持並鼓勵女性積極篩檢、主動預防,共同守衛健康。
每人一生中約有5至8成機率感染人類乳突病毒,又稱HPV,且會重複感染。一般沒有明顯症狀,所以不易發現。通常9成女性感染HPV會在1年內消失,但若超過1年不消失就稱為持續性感染,未來罹患子宮頸癌機會較高。許多人以為HPV病毒只跟女性有關,但這印象其實十分偏頗,HPV感染也會造成陰莖癌,男性也必須謹慎看待。另外還會誘發如肛門、扁桃腺、舌咽及舌頭等癌症。
一位46歲女士是兩個小孩的媽媽,2021年1月才做了人生第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没想到接到醫院通知篩檢結果竟為異常,連忙到婦產科門診就醫並進行切片檢查,醫師診斷為「子宮頸上皮細胞中度變異」癌前病變,她立即於2月接受子宮頸錐狀切除手術,之後經過4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均無異常,追蹤至2022年4月無大礙,終於放下心中大石。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名年約70歲黃姓男子,耳朵裡常有搔癢感,好像積了許多耳垢,還流出膿樣及帶有血絲的分泌物,甚至發現右耳聽不到。醫師以內視鏡初步檢查,發現黃男右耳裡長滿乳突狀腫瘤,後經切片證實感染了俗稱的「菜花」。「菜花」泛指肛門、生殖器的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統稱病毒疣,偶爾也侵犯到眼、鼻、口腔及咽喉黏膜。主要透過性行為傳染,因為外形呈現小指狀突出,群聚且增大時外觀似菜花,因而得名。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正式確認子宮頸癌與HPV有密切關係,但不同的癌症,特別是龜頭癌及同性戀者肛門癌與HPV也密不可分。有些患者在臨床治癒後,在皮膚表面仍可偵測到病毒DNA,這些患者仍有較高的復發可能,需要持續進行追蹤。菜花是個傳染力強,也不容易根治的疾病。如果沒有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往往會導致病灶進一步的擴散甚至傳染給身邊的人。菜花為接觸性感染 勿與他人共用器具為什麼耳朵會長菜花?菜花源於人類乳突瘤病毒,感染的方式主要是接觸性感染,如口腔、生殖私密處等皆為常見的侵犯位置,同時乳突瘤病毒分類很廣,最容易透過性傳染的則屬第6及第11型。許多民眾可能已經感染人類乳突瘤病毒,卻不自知,手碰觸完私密處未清洗乾淨而摸耳朵或挖鼻孔,以致病毒會跨區感染。據了解黃男不定期會至家庭理髮店,除了剪頭髮,店家還會提供刮鬍子、挖耳朵等服務,推測可能是理髮店使用非拋棄式的掏耳朵工具,而使外耳道意外感染了其他客人的病毒。菜花感染初期不痛不癢 延遲就醫恐發展成癌症常見治療菜花的手術方式有冷凍療法、電燒、雷射及手術切除 4 種術式。醫師以耳內視鏡檢查發現腫瘤占滿了患者的耳道,經手術切除腫瘤之後,患者右耳的聽力也恢復正常。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耳鼻喉科吳昭寬醫師提醒菜花感染初期不痛不癢,很少有不適的症狀,容易被忽略,等到出現症狀時,大多已明顯影響生活品質。如果疏於注意或是延遲就醫,也是有發展成癌症的風險,菜花雖然是良性腫瘤,但仍是有癌變的可能性,不能輕忽。預防勝於治療除了在無法確認伴侶沒有傳染疑慮時,性交時全程使用保險套,不要與他人共用私人衛生用品,到公共浴場、泳池、溫泉的潮濕地面後,可再用肥皂或沐浴乳洗手外,吳昭寬醫師提醒民眾如果單側聽力下降應提高警覺,倘若有不適症狀應盡快就醫。另外民眾除了平時應避免自行掏耳朵,若耳朵有搔癢、疼痛或是帶有膿樣或血絲等分泌物,應盡速就醫由專業的醫師進行診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人類乳突病毒HPV病毒可能導致台灣女性得到子宮頸癌,更可能造成多項癌症及皮膚病。根據美國研究報告,不論男女,人的一生感染HPV的機率高達80%。衛生福利部統計的子宮頸抹片篩檢量資料,顯示越來越多民眾注重自身的健康,並願意提升自我保護措施。此外提醒民眾認識HPV病毒及破除三迷思,一同預防HPV。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台灣每天有4位女性被宣告得到子宮頸癌,每5位子宮頸癌前病變,就有一位是20-34歲的女性!癌前病變一旦惡化成子宮頸癌,就有致死的可能。目前僅有少數的癌症可以通過疫苗來預防,呼籲台灣民眾千萬不要忽略HPV疫苗對於預防多項癌症及皮膚病的重要性,盡早依照醫囑接種HPV疫苗,愛護自己及他人。」國人對HPV的3大迷思:迷思一:有安全性行為就不會感染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長陳保仁醫師提及,HPV感染力強,人一生中被感染機率高達8成!研究也指出,只要有親密接觸,即使性生活單純的人也有可能互相傳染,幾乎每2對情侶/夫妻就有1對會感染。此外,長期免疫力低落也可能增加HPV的感染風險。迷思二:HPV只會導致子宮頸癌若長期持續感染,便可能導致多項癌症及皮膚病等疾病的發生。常見的癌症包含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肛門癌、口咽癌、食道癌、呼吸道癌等;皮膚病變如尖型濕疣(菜花)、皮膚疣、扁平疣等。迷思3:只有女性必須預防HPV感染男女皆常見,並非女性專利,因此男女均不可輕忽。陳保仁醫師表示:「性行為是最常見的傳染途徑,但HPV也可能透過接觸皮膚傷口、黏膜或體液而感染;外部生殖器接觸帶有 HPV的物品,包含公共浴池、溫泉、游泳池等場域也可能感染HPV。」國一女生公費HPV疫苗接種自107年12月底開打,除了公費疫苗外,男性也應該一同預防HPV,偕同伴侶依照醫囑自費接種 4價或 9價 HPV疫苗,加碼防癌保護。人類乳突病毒(HPV)共計有100多型別,子宮頸癌有7成是因為持續感染第16及18型之高危險型別HPV,目前通過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疫苗有2價、4價和9價,皆可預防此二種高危險型別的HPV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人類乳突病毒HPV病毒可能導致台灣女性得到子宮頸癌,更可能造成多項癌症及皮膚病。根據美國研究報告,不論男女,人的一生感染HPV的機率高達80%。衛生福利部統計的子宮頸抹片篩檢量資料,顯示越來越多民眾注重自身的健康,並願意提升自我保護措施。此外提醒民眾認識HPV病毒及破除三迷思,一同預防HPV。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台灣每天有4位女性被宣告得到子宮頸癌,每5位子宮頸癌前病變,就有一位是20-34歲的女性!癌前病變一旦惡化成子宮頸癌,就有致死的可能。目前僅有少數的癌症可以通過疫苗來預防,呼籲台灣民眾千萬不要忽略HPV疫苗對於預防多項癌症及皮膚病的重要性,盡早依照醫囑接種HPV疫苗,愛護自己及他人。」國人對HPV的3大迷思:迷思一:有安全性行為就不會感染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長陳保仁醫師提及,HPV感染力強,人一生中被感染機率高達8成!研究也指出,只要有親密接觸,即使性生活單純的人也有可能互相傳染,幾乎每2對情侶/夫妻就有1對會感染。此外,長期免疫力低落也可能增加HPV的感染風險。迷思二:HPV只會導致子宮頸癌若長期持續感染,便可能導致多項癌症及皮膚病等疾病的發生。常見的癌症包含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肛門癌、口咽癌、食道癌、呼吸道癌等;皮膚病變如尖型濕疣(菜花)、皮膚疣、扁平疣等。迷思三:只有女性必須預防HPV感染男女皆常見,並非女性專利,因此男女均不可輕忽。陳保仁醫師表示:「性行為是最常見的傳染途徑,但HPV也可能透過接觸皮膚傷口、黏膜或體液而感染;外部生殖器接觸帶有 HPV的物品,包含公共浴池、溫泉、游泳池等場域也可能感染HPV。」國一女生公費HPV疫苗接種自107年12月底開打,除了公費疫苗外,男性也應該一同預防HPV,偕同伴侶依照醫囑自費接種 4價或 9價 HPV疫苗,加碼防癌保護。人類乳突病毒(HPV)共計有100多型別,子宮頸癌有7成是因為持續感染第16及18型之高危險型別HPV,目前通過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疫苗有2價、4價和9價,皆可預防此二種高危險型別的HPV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