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

20至30歲 甲狀腺癌發生率居冠

20至30歲 甲狀腺癌發生率居冠#甲狀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台灣癌症基金會日前公布國人罹癌年齡層分析結果,發現未成年多以血癌、腦癌為多,而正值社會新鮮人的青壯年,卻是以甲狀腺癌和乳癌為多,尤其是20至30歲的社會新鮮人,罹患癌症的第一大類別正是甲狀腺癌,已成為民眾健康一大隱憂。外科手術切除後 服用放射性碘破壞殘存少量癌細胞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外科副院長温義煇表示,分化良好的甲狀腺癌,主要治療方式會採取外科手術切除,術後則會以放射碘清除術後殘餘的正常甲狀腺組織。患者服用放射性碘後,放射碘會被正常甲狀腺吸收,利用高能量β射線,破壞術後殘存的正常甲狀腺組織,也會破壞位於正常甲狀腺組織周遭微小且偵測不到的少量癌細胞。甲狀腺組織一旦清除乾淨後,體內即不會產生「甲狀腺球蛋白」,若後續追蹤體內甲狀腺球蛋白指數有增加跡象,即可研判是癌細胞復發,後續需再以放射碘治療清除癌細胞,確認放射碘能有效被甲狀腺癌細胞吸收,達到完整治療效果。治療預後佳 第1至3期存活率逾9成由於病人服用高劑量的放射碘後,體內會產生輻射,為避免輻射直接影響他人,法規規定接受超過30毫居禮以上的高劑量原子碘治療病患,必須先入住「放射碘治療隔離病房」安全隔離,直到身體輻射量低於輻防委員會所規定的安全劑量始能離院。温義煇強調,分化良好的甲狀腺癌治療需要內、外科與核醫科團隊合作與病人配合,放射碘治療在整個療程中佔重要角色,病人如果能配合治療,一般治療效果預後較其它癌症佳,大多數病人都可長期存活,第1至第3期的10年存活率約90至95%,第4期10年存活率也可達50%,呼籲患者配合醫囑,戰勝病魔。

甲狀腺出現結節 小心甲狀腺癌來侵擾

甲狀腺出現結節 小心甲狀腺癌來侵擾#甲狀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某藝人先前於臉書上PO出甲狀腺細針穿刺檢查的影片,自曝甲狀腺出現結節,嚇壞粉絲,腫瘤是良性或惡性也令人擔憂;所幸檢驗報告發現為良性結節,只需每半年追蹤即可。有潛在症狀的患者應提高警覺可能為甲狀腺癌安南醫院暨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温義煇表示,甲狀腺癌是指甲狀腺內的濾泡細胞或甲狀腺旁細胞出現病變轉成惡性腫瘤,臨床症狀主要為:超音波下發現甲狀腺上有結節或硬瘤,就好像石頭一般硬,有些患者則會在脖子附近摸到淋巴腫瘤,「若發現甲狀腺突然變大、外表又不均勻規則,或合併有不明原因的聲音沙啞、呼吸困難與吞嚥困難時,就要高度警覺可能是甲狀腺癌了。」要確認甲狀腺結節為良性或惡性腫瘤,必須經由細針抽吸或手術切片等方式來確定腫瘤的形態,「大部份的甲狀腺結節都屬於良性,只需半年定期追蹤一次,若有變化時會進一步做穿刺檢驗,但只要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不必過度擔心!」甲狀腺癌治療方式:手術切除、碘131放射性同位素治療目前治療甲狀腺癌的主要方式包括手術切除及碘131放射性同位素治療,以及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與甲狀腺素治療等。如進行全甲狀腺切除手術,術後並輔助進行碘131放射線同位素治療,目的為清除術後殘留的甲狀腺組織及癌細胞,以及手術無法清除乾淨的局部轉移及遠端轉移。「全甲狀腺切除後,患者需服用甲狀腺素補足甲狀腺功能,但治療碘131時,需要停用甲狀腺素一個月,這段期間可能會出現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情況,部分患者會出現沒精神、全身浮腫等現象,人工甲促素則可降低這類副作用。」注射人工甲促素可輔助碘131治療 避免甲狀腺功能低下温義煇副院長表示,注射人工甲促素可讓甲狀腺癌患者在不停藥的過程中進行碘131治療,能降低因停止使用甲狀腺素所產生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副作用,「甲狀腺素有預防腫瘤再生的功能,若患者體內仍有殘留的癌細胞,這時貿然停藥一個月,可能會讓腫瘤再生,而人工甲促素則可減少這類狀況的發生。」甲狀腺癌患者應定期治療 其預後相較於其他惡性腫瘤疾病良好引起甲狀腺癌的成因至今未明,可能與輻射或放射線曝露有關,温義煇副院長表示,家族病史也可能是致病因素,「不過,雖然甲狀腺癌常發生於女性身上,但十年存活期通常可達九成以上。」且甲狀腺癌可說是相較於其他全身性癌症中預後最好的癌症,只要遵循醫囑、規律治療,復發機率不大。甲狀腺癌不難醫治,目前也有簡單、不需開大刀,體表無疤痕的經口腔內視鏡甲狀腺切除手術,對愛美的女性朋友是一大福音。温義煇副院長提醒,在健檢日漸風行下,若發現甲狀腺有結節時,最好及早諮詢醫師是否有癌變的可能,並且及早治療才能降低日後對健康的傷害。 

脖子腫大!會有甲狀腺癌的危險嗎?

脖子腫大!會有甲狀腺癌的危險嗎?#甲狀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50歲的中年女性,在10年前健康檢查時就發現甲狀腺有結節,但不以為意,直到最近因吞嚥時有異物感,且聲音無故沙啞才就診,觸診發現除了原本甲狀腺結節外,在附近的淋巴結也已腫大疑似腫瘤,經進一步檢查確診發現為甲狀腺癌併淋巴結轉移。甲狀腺癌不易察覺 中年女性好發率高於同齡男性奇美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葉乃誠指出,甲狀腺癌以女性居多,且以50歲左右的中年女性發生率最高,高於同齡男性約三倍。「根據最新的癌症登記統計,甲狀腺癌於女性癌症發生率排名中,居於第五位。而甲狀腺癌成長速度大都較別的器官癌症慢,初期不一定會有症狀,因此不易察覺,許多患者都是在腫瘤已經大到看得到或摸得到,甚至已經壓迫鄰近組織產生症狀時,才會驚覺該去就醫。」葉乃誠醫師表示,一般甲狀腺正常時不會有腫塊或結節,隨著年齡增加或體質、自體免疫問題,可能出現甲狀腺腫大或甲狀腺體內產生結節的情況,此時需要進一步檢查確認。會先從病史詢問、觸診、抽血、超音波檢查等判定結節大小、特徵以及甲狀腺的功能高低。若有甲狀腺結節時,某些特定情形須合併超音波定位細針穿刺抽吸的方式來確認其細胞型態與癌化與否。目前雖有某些人工智慧可協助判斷甲狀腺結節癌化可能性,但並非百分百準確,必要時仍須接受細針穿刺抽吸。」甲狀腺癌治療方式:手術切除、術後碘131治療目前甲狀腺癌的治療方式,若為發現時未遠端轉移,以手術切除為主,開刀後則會依據甲狀腺癌病理報告,包括腫瘤的大小、腺體侵犯程度,看是否已轉移淋巴結以及細胞型態等評估,必要時手術後需進行碘131治療,利用甲狀腺癌細胞也會吸收碘的特性,來剷除肉眼無法看見、遺留的癌細胞組織。另一方面,後續追蹤治療時,臨床也會給予患者甲狀腺素來抑制體內甲促素的分泌,因為長久下來甲促素過高的話,本身也可能造成甲狀腺癌細胞的增生。葉乃誠醫師說,在慢性的追蹤階段,必須固定追蹤患者的血中甲狀腺球蛋白、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及體內甲促素壓制的狀況,同時也會一段時間進行局部超音波及胸部X光,甚至低劑量碘131掃描,來檢查有沒有復發或轉移的病灶。注射人工甲促素可輔助碘131治療 避免甲狀腺功能低下在需要接受碘131治療或掃描的病患,正在服用的甲狀腺素需停藥一段時間,讓體內甲促素增高,增高之後才能讓掃描以及治療達到功效。同時體內甲促素增高時,會同時檢查甲狀腺球蛋白。如果甲狀腺球蛋白升高,會高度懷疑體內仍有隱藏甲狀腺癌細胞的存在。而讓甲促素升高,通常會採取停甲狀腺素的方式,在降低體內甲狀腺素後,腦下垂體會增加體內的甲促素。可是臨床上常見停藥產生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情形,令患者出現如皮膚乾燥、水腫、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憂鬱、低血鈉、心跳變慢等副作用。此時注射人工甲促素是另一個很好的選擇,此時無須停甲狀腺素,利用藥物來增加甲促素,免除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副作用,一方面增進甲狀腺癌細胞對於碘131的吸收,另一方面也降低停藥後的不舒服。目前健保已有條件的給付人工甲促素,醫師須事前申請,若不符合健保規範須自費使用。甲狀腺癌患者應積極接受治療 十年存活率高達九成一般來說,甲狀腺癌若於早期發現、積極治療,存活率高,以乳突癌若是初期診斷為例,十年存活率可達90%。萬一頸部甲狀腺部位發現有腫塊,最好就醫做完整的檢查,以辨別是單純甲狀腺腫大或甲狀腺癌;若不幸確診為癌症,只要好好接受治療,定期服藥並追蹤,大部分預後相較於其他癌症良好。葉乃誠醫師提醒,「甲狀腺若有結節或腫塊,千萬不要不理它,定期追蹤,即早發現可能的癌症並接受治療與醫療團隊合作,才能與疾病和平共處。」 

莫輕忽!甲狀腺癌術後仍需積極追蹤

莫輕忽!甲狀腺癌術後仍需積極追蹤#甲狀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十年來國人甲狀腺癌發生率有增加的趨勢」,台中慈濟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兼任社區健康中心主任陳慶元醫師直指,甲狀腺癌近幾年在國人十大癌症的排序是女性十大癌症的第五名,如今每年約有三千餘名新發生病例,年齡層似乎有下降的趨勢,且觀察到年輕的患者(30歲以下),當其被診斷為甲狀腺癌時,已經有不少個案出現頸部淋巴轉移,這讓人不可不注意。甲狀腺癌難發現 呼籲有潛在症狀的患者自我察覺陳慶元醫師指出,早期的甲狀腺癌很難從外觀發現,也不一定會有症狀,等到摸到腫塊、無原因的聲音沙啞、呼吸困難、吞嚥困難等症狀出現時,癌細胞多半已經侵犯到週邊的組織器官,如神經、氣管等。「甲狀腺癌經常來得無聲無息,有時即使已經數公分大,但若藏身在深處也很難被發現,臨床上也曾發現腫瘤並不大,卻已經遠端轉移的例子,相當棘手。」甲狀腺癌治療方式:手術切除、放射線碘131治療不過,甲狀腺癌的治療並不複雜,若能提早發現、積極接受正規治療,十年存活率都可超過九成以上,目前治療先以手術儘量完整切除癌組織及其轉移的組織,術後合併施以放射線碘131治療,以清除殘餘的甲狀腺癌細胞或轉移的病灶。根據文獻報告:「甲狀腺癌的復發,在合併手術及碘131治療可明顯降低,當然仍需視腫瘤一開始的狀況而定,若一開始就已轉移侵犯到神經、肺部、骨頭、肝臟或腦部時,其復發率及死亡率就會提升。」注射人工甲促素 可幫助患者治療及追蹤過程更加順利治療後的定期追蹤與疾病復發息息相關,建議必須依照醫師指示補充甲狀腺素,若體內的甲狀腺素濃度高高低低,可能引發亢進或低下的情形,對於年長者或合併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免疫功能不好等患者容易發生疾病控制不良或失調。病患若自行增加藥量則會發生功能亢進的情形,會增加心臟負荷、骨質疏鬆及失眠等情形。若自行停藥,則會發生功能低下症如全身水腫、精神渙散、動作遲緩、步履蹣跚等猶如「樹懶」般的生活節奏,甚至有焦慮或憂鬱、記憶力及注意力下降的情形,令生活大受影響。另外,補充甲狀腺素的治療除了補充因甲狀腺切除後體內所欠缺的甲狀腺賀爾蒙外,也是一種癌症的治療方式,稱之為賀爾蒙抑制治療,任意停藥會增加腫瘤復發的風險。若沒有定期追蹤時,當發生癌症復發或轉移時,未能及時發現,讓腫瘤有機會擴散蔓延。陳慶元醫師也指出,臨床上對於上述高危險族群可以注射人工甲促素幫助甲狀腺癌患者在治療及追蹤過程更加順利,除了可避免停用甲狀腺素而產生的甲狀腺功能低下症,提升體內甲促素也可以避免刺激腫瘤的生長,讓想儘早回歸正常生活的人提早恢復原有的生活品質。陳慶元醫師更指出,臨床上曾發現有甲狀腺癌患者在治療完成十年後因症狀消除、自認沒問題而不繼續追蹤,但卻在十多年後發現癌細胞轉移,如肺部、腎臟、骨骼等的轉移,陳慶元醫師強調,一旦罹患甲狀腺癌,務必要接受正規的治療,遵循醫囑乖乖吃藥及定期追蹤。另外,罹患甲狀腺癌症後並不會對其他癌症產生免疫,甚至罹患其他癌症如乳癌及大腸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數倍,因此,定期追蹤除可減少甲狀腺癌的復發機率與轉移風險外,若有其他腫瘤也可提早發現並及早做處理,達到圓滿的治療與預防效果。 

脖子悶痛、長結節 小心罹甲狀腺癌

脖子悶痛、長結節 小心罹甲狀腺癌#甲狀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柯小姐幾年前偶然檢查發現脖子兩邊都有甲狀腺結節,一開始沒什麼症狀,但3年前覺得長結節的地方悶悶的、會痛。檢查發現結節變大,手術切除了右邊的甲狀腺,目前繼續追蹤中。柯小姐擔心,萬一左邊的結節有變化,左邊的甲狀腺也要切除,就得終生服藥。常見甲狀腺結節 成人發生率逾2成 鹿港基督教醫院院長杜思德表示,平均每4至5名成年人就有1人有甲狀腺結節,是最常見的甲狀腺疾病。隨著甲狀腺癌擠進國人10大癌症,民眾警覺心漸漸提高。由於甲狀腺結節通常不會自行消失,應定期追蹤有沒有變大、或是鈣化等變化。甲狀腺結節5%是惡性的甲狀腺癌,但有些結節無法明確辨認是良性或惡性,需進一步的細針穿刺檢查。不少人為了要不要進行侵入性的細針穿刺,或是要不要切除甲狀腺左右為難。超音波影像檢查 無侵入性、便於判讀相較其他癌症,甲狀腺癌治癒率高,預後也較佳。一旦發現甲狀腺結節最重要的是持續追蹤,有些患者會因為掛號門診、安排檢查、看報告,嫌多次跑醫院麻煩又花時間而不去追蹤,很可能忽略甲狀腺結節的變化。杜思德院長表示,近來有甲狀腺超音波電腦輔助系統作為輔助工具,在超音波影像上圈選出結節的大小,便可擷取結節特徵,方便醫師判讀,可供患者長期追蹤的新選擇。甲狀腺分泌對人體新陳代謝重要的賀爾蒙,健檢項目中已涵括甲狀腺的檢查,不要忽略關心自己的甲狀腺健康。

甲狀腺癌束手無策?口服標靶助治療

甲狀腺癌束手無策?口服標靶助治療#甲狀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統計,2014年癌症每10萬人就有303人罹癌,平均每5.6分鐘就有1人發現癌症,比前一年足足加快了12秒。其中甲狀腺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3.26%,排名於男性第15位、女性第5位。彰化秀傳亞洲遠距微創手術中心院長吳鴻昇醫師表示,甲狀腺癌好發於20至40歲的年輕女性,但甲狀腺癌初期症狀相較其他癌症明顯許多,且能透過觸診得知是否有腫塊,能及早發現與治療。未定期回診追蹤 腫瘤瀰漫將無法挽救吳鴻昇醫師說明,由於甲狀腺癌能及早發現與治療,十年存活率相對高於其他癌別,確診罹患甲狀腺癌後,經手術切除治療,術後合併放射性碘治療來消除殘留癌細胞,但醫師臨床上統計超過五成以上的患者於切除病灶後,自認為治療反應良好,因而未定期回診追蹤、檢查,在輕忽復發與轉移的狀態下,導致發現時腫瘤已瀰漫至全身,造成無法挽救的遺憾。口服標靶藥物治療 降低疾病惡化風險吳鴻昇醫師指出,定期回診追蹤、檢查的重要性包含診斷出對放射性碘治療無效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經由醫療團隊判斷是否再次進行放射碘治療或選擇口服標靶藥物治療。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針對放射性碘治療無效之局部晚期或轉移性的進行性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 以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可降低疾病惡化風險與延長疾病存活期。口服標靶健保給付 年省龐大治療費過去口服標靶尚未通過健保給付,患者與家屬須面對龐大的癌症治療費用,所幸2017年初甲狀腺口服標靶藥物已通過健保給付核准,只要符合條件申請核准後使用,減輕患者沉重的醫療負擔。預防勝於治療 定期檢查不可少吳鴻昇醫師呼籲,甲狀腺癌患者莫因切除病灶後,忽略定期回診與追蹤的重要性,及時察覺病症才能即時治療。由於甲狀腺癌成因不明,醫師提醒曾接觸大量輻射、家族遺傳或曾罹患甲狀腺相關疾病...等為高風險族群,建議規劃定期健康檢查,若出現聲音沙啞、吞嚥困難或頸部發現無痛硬塊並日漸增大等情形時,應立即至醫院就診。(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聲音沙啞有異物 恐為甲狀腺癌晚期

聲音沙啞有異物 恐為甲狀腺癌晚期#甲狀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曾有一名男性患者,工作收入雖不多但也足夠一家三口生活,去年因脖子有異物突出及吞嚥困難等症狀就醫檢查,隨後確診為甲狀腺癌晚期,且已轉移至雙腿腿骨,初診時已手術切除甲狀腺,但右大腿仍疼痛並且行動吃力,放射治療後仍無法恐致癌細胞,後服用標靶藥物,數月後除了恢復自主能力,更重獲健康人生。喉嚨有異物感、不明腫塊、聲音沙啞2016年健保署相關報告指出,亞洲的甲狀腺癌發生率較其他地區高,女性發病率更為男性的3倍,同年甲狀腺癌發生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林振源表示,甲狀腺癌可能與基因或者輻射暴露有關,若已出現症狀,例如喉嚨有異物感、不明腫塊、聲音沙啞等,表示腫瘤已經壓迫到局部構造,通常已屬於晚期。林振源醫師接著說明,甲狀腺癌治療主要是以手術切除全甲狀腺,再加上放射碘做輔助治療,但根據林振源醫師提供的資料與經驗顯示,仍可能有約20%至30%的患者會於術後幾十年復發。針對癌細胞復發擴散者,施以放射碘或建議使用口服標靶藥物治療。納健保給付 每年約可省下百萬醫療費用三軍總醫院核子醫學部核子診斷科科主任諶鴻遠補充,口服標靶藥物即為系統性治療,藥物經口服吸收由血液在體內循環,可藉以改變癌細胞的作用,減緩甚至停止其生長,根據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此標靶藥物能有效降低41%的疾病惡化風險。林振源醫師解釋,此標靶藥物對放射碘治療無效的患者來說是一大契機,每年約有百位患者接受此治療。日前健保局通過給付,初估每位患者每年約可省下百萬醫療費用,大幅降低患者負擔,實為一大福音。養成健檢好習慣 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時間但造成甲狀腺癌的病因不明,目前研判應與輻射或遺傳有很大的關係,但死亡率則男性高於女性,且通常與腫瘤復發和轉移有關。諶鴻遠醫師最後呼籲,甲狀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無法從外觀得知,因此應養成健檢習慣,特對於已罹患甲狀腺癌的民眾也切莫輕忽追蹤的重要性,以免錯失黃金治療時間。 

頸部摸到腫塊 恐為甲狀腺癌

頸部摸到腫塊 恐為甲狀腺癌#甲狀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目前在台灣,每10萬人中,約有5至7人罹患甲狀腺癌,是女性10大癌症發生率的第5名,好發於20到45歲,雖然比例低,但是發生率有逐年上升傾向,讓人不得不注意甲狀腺癌的重要性。20~25%髓質癌患者 有家族遺傳傾向甲狀腺癌成因多不明,目前證實最有關連的是輻射暴露(例如居住在輻射汙染區域、兒少時頭頸部或胸部上方曾接受過多X光等輻射性檢查或放射線治療),而且可能在10至20年後才發生,此外,有約20~25%的髓質癌患者具有家族遺傳的傾向,有些橋本氏甲狀腺炎患者可能與甲狀腺惡性淋巴瘤的發生有關。乳突癌所佔比例最高約75%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黃晞育表示,甲狀腺癌一般可分為乳突癌、濾泡癌、髓質癌、分化不良(未分化)癌、轉移癌與其他較罕見癌類,其中以乳突癌所佔比例最高(約75%),其次是濾泡癌(約15%),而其他的癌則發生比率較少,髓質癌、分化不良癌各約佔5%。一般而言,分化良好型癌(乳突癌及濾泡癌)在人體所有癌症中,相對而言算是生命危害很少的癌,主要是因為其生長緩慢,而且可使用手術切除、放射碘131、甲狀腺素治療等治療方法,在一般狀況下,病人的預後良好。頸部摸到硬塊 摸起來不平滑甲狀腺癌最常見症狀是頸部摸到腫塊,或在健康檢查接受甲狀腺超音波而發現腫塊,如果腫塊摸起來是硬而且表面不平滑,則要考慮乳突癌的可能性,但濾泡癌有時摸起來是軟而有彈性,還有,有些患者也可能會摸到頸部淋巴結,此外,比較少出現的症狀有:聲音沙啞、吞嚥困難、呼吸困難及胸部不適、體重減輕等。另外,做過甲狀腺全切除的病人,醫師會根據病人年齡、性別、癌細胞的種類、腫瘤大小、局部和淋巴腺侵犯程度來決定是否做放射性碘-131治療,黃晞育醫師表示,施行甲狀腺全切除術後,理論上體內甲狀腺球蛋白數值應近於零,若術後追蹤顯示逐漸上昇的甲狀腺球蛋白,則表示有局部復發或轉移情形發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