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

菸害威力不容小覷 每天抽精神病風險增3倍

菸害威力不容小覷 每天抽精神病風險增3倍#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大家都知道吸菸有害身體健康,除了常見的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外,日前,在國外更有項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吸菸恐會增加精神病風險,若與非吸菸者相比,發病風險將會高出3倍,且發病時間也平均提早一年。吸菸危害多 罹患精神病率高該研究主要是由英國倫敦大學,針對1980~2014年全球61項研究進行分析,涵蓋對象包括了1萬5000名吸菸者,和27萬3000名非吸菸者,結果發現,首次診斷出精神病的患者,有57%有吸菸習慣,其中罹患像是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者,則為非吸菸者的3倍,且發病時間提早一年。對此研究人員表示,這可能與尼古丁攝取過多,導致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分泌過多有關,但詳細的關係尚不清楚,有待進一步研究,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刺胳針精神醫學期刊》。菸害不僅會影響自身 旁人罹肺癌率也提升但也別以為吸菸的危害僅針對個人而已,過去曾有份研究報告指出,吸菸者家中的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是非吸菸者家中的10倍,等於住在一個霾害嚴重的城市,所以,若與吸菸者同住,得到肺癌的機會將會比一般人高出20%~30%。且長期暴露於二手菸中,不僅會造成或加重孩童呼吸道疾病外,也會增加兒童白血病、淋巴瘤、大腦與中樞神經系統病變、肝母細胞瘤等風險,因此呼籲吸菸民眾,除了要多注意自身健康,也要保護非吸菸者的健康權益,減少二手菸害,營造健康無菸的生活環境。

事後避孕藥別濫用 陰道炎、不孕風險恐激增

事後避孕藥別濫用 陰道炎、不孕風險恐激增#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雖然現代人性觀念日趨開放,但安全性行為的正確觀念卻不是人人都有,總有不少年輕人認為不戴套,只要事後服用一顆事後避孕藥就可以萬無一失,但其實事後避孕藥帶給身體的副作用,比我們想像中的還大,除了常見的經期錯亂外,甚至還有不孕的風險。日前,一名18歲的女大生小雯(化名),一星期內與男友發生了2次性行為,但因男友喜歡內射又不愛戴套,所以,總是在發生關係後買緊急避孕藥來吃,孰不知,在吃完第二次的避孕藥後,經血卻一連來了二星期,且還因天氣悶熱感染陰道炎,分泌物出現了異味,男友也因此避不見面,使得她後悔不已。緊急避孕藥濃度高 易使子內膜不穩定出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產科林姿吟醫師表示,緊急避孕藥只適合在保險套破裂、漏吃口服避孕藥等情況下才需要使用,因為它含高劑量的雌激素和黃體素, 服用後不僅會使女性體內荷爾蒙急遽上升,產生噁心、想吐的症狀,還會影響子宮內膜抑制受精卵著床,導致子宮內膜不穩定出血、月經週期大亂,遇到悶熱的夏天,還會引發陰道感染。口服避孕藥+戴套 防護避孕措施除了提醒民眾,不要依賴緊急避孕藥外,林姿吟醫師也建議有避孕需求,且沒有懷孕計畫的女性,應養成定期服用口服避孕藥的習慣,性行為時也要謹守男生戴保險套的雙重防護避孕措施,避免性傳染病上身。

同時患有兩種慢性病 早死風險恐增4倍

同時患有兩種慢性病 早死風險恐增4倍#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不健康的生活形態,例如:抽菸、喝酒、熬夜等,除了會增加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等慢性病風險外,日前更有項最新研究發現,若是一個人同時患有2種以上慢性病的話,還可能會增加早死風險,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美國醫學會期刊》。40歲前中風過 平均年齡將被削減23年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該研究主要是由英國劍橋大學,針對120萬名不同國家的男女進行健康分析,結果發現,40歲以前曾患有中風、心血管疾病的男性,平均年齡將會被削減23年;60歲時罹患兩種心血管、新陳代謝疾病的話,平均年齡將會減少12年;三種以上慢性疾病會減少15年;至於抽菸、患有愛滋病者,平均壽命則減少10~11年。對此研究人員表示,糖尿病、心臟病、中風間存在這許多相似的危險因子,如高血壓、肥胖等,所以,當一個人同時罹患兩種以上的疾病時,早死風險就會激增,舉例來說,患者罹患慢性疾病時,早死風險將是沒有任何心血管、新陳代謝疾病者的2倍;同時有兩種以上的話,風險就會增加4倍;一旦有三種以上,風險則增加至8倍。所以,建議民眾平時應維持體重、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吸菸,不喝酒,並定期接受運動鍛煉,如此一來,就能降低危害因子找上門,進而增加早死風險。

國小胖童年年增 罹糖尿病風險高

國小胖童年年增 罹糖尿病風險高#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國小到國中階段,應該是每個人最開心、無憂無慮的時候,如果此時期的兒童或青少年,得知自己罹患了糖尿病,通常會降低幸福感,增加憂鬱、焦慮的情形,以及難以建構自我的認知,影響自我照顧和代謝的控制,進而增加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胖胖童爆增 國小一年級肥胖率達1成2根據過去國際糖尿病聯盟的統計,全球0~14歲的孩童與青少年中,第1型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盛行率為0.026%(約每萬人有2至3人),第2型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發生率,隨著孩童與青少年肥胖比率的增加而逐漸增加。依據臺北市102學年度學生健康檢查結果,國小一、四,國中七年級及高中職一年級肥胖盛行率分別為11.62%、13.22%、15.22%及13.89%,光國小一年級的學童,肥胖盛行率竟高達將近1成2,臺北市衛生局健管處林夢蕙處長提醒,暑假已來到,請家長重視暑假期間兒童健康生活型態的養成如健康飲食及規律運動等。定期追蹤、規律運動 預防併發症林夢蕙處長表示,糖尿病患者需要自我監測血糖,配合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加上注射胰島素方能達到理想的血糖控制。為預防糖尿病併發症,如心臟、眼睛、腎臟及神經等全身小血管產生病變,患者每年需進行眼底檢查及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

啤酒喝對不傷身 還能降低糖尿病風險

啤酒喝對不傷身 還能降低糖尿病風險#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整理)大多數人對酒的認知,就是傷身之物,其實酒類也含有許多營養物質,像是紅酒就是大家公認,能夠養顏美容,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是許多女性的愛物,除了紅酒外,啤酒也能降低糖尿病風險,其中更含有能夠消除壓力的天然物質,偶爾小酌一杯,能為身體帶來好處。300毫升紅酒或啤酒 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日前曾有研究指出,啤酒中含有啤酒花,其主要化學物質「黃腐醇」,不但能為啤酒帶來獨特的香氣及苦味,更是消除氧化壓力的天然武器,目前世界各國的研究均指向,適量喝啤酒,能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甚至還能夠預防骨質疏鬆症。啤酒中的營養大功臣,包含各種胺基酸,鉀、鈣、鎂等礦物質,以及維生素等,以一般健康的常人來說,若能控制飲用量在每日300毫升以內,的確能為身體帶來不少助益。另外最被大家看好的紅酒,能有助於體內環保,且紅酒富鐵質,具活血暖身功效,其早因可預防心血管疾病,又能夠養顏美容,成為女性的最愛,因其中的白藜蘆醇,抗氧化及抗發炎效果,足以勝過其他類能抗氧化的營養素,且紅酒富含黃酮類,有助預防癌症,而能達其營養又不過量的標準值,同樣設定在每日300毫升。青少年勿模仿   恐影響腦部功能雖然酒類中含有對身體有益的營養價值,但對於發育尚未完全的青少年來說,卻不盡如此,酒精對青少年來說是頭號麻醉劑,因為他們正處於腦部發育期,根據國外研究,如果在此時期養成了酗酒行為,恐影響到腦部的學習記憶能力,因此切勿模仿大人飲酒,以免影響一生的腦部功能。

吃胃藥竟傷胃?恐增5倍感染風險

吃胃藥竟傷胃?恐增5倍感染風險#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統計顯示,台灣每年吃下的胃藥達22億顆,且普遍民眾存在著吃藥傷胃的錯誤觀念,使得不少人在就醫時,都會主動要求醫師開胃藥,希望能藉此減低對腸胃的傷害,其中抑制胃酸分泌的制酸劑佔多數。而日前,國家衛生研究院有項最新研究發現,服用氫離子幫浦制酸劑者,腸胃道感染風險將為一般人的5倍,停藥一週後的感染風險,仍有2倍,必須經過一個月後風險才會消失。不只胃藥 抗生素也會增加腸胃道感染風險該研究主要是由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郭書辰醫師、北市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陳永泰醫師等人,針對2000到2010年健保資料庫進行研究,結果發現,一年內使用口服「氫離子幫浦制酸劑」會讓感染風險增加,正在使用者的風險高達5.39倍,而服用另一類制酸劑「組織胺阻斷劑」,風險也增加為1.84倍。此外,此項研究也同時發現,不只胃藥就連服用普及的抗生素,造成腸胃道感染的風險也有5.21倍、類固醇3.18倍、非類固醇之止痛藥(如阿斯匹林)也有2.37倍。胃酸分泌減少 免疫力低下易遭感染郭書辰醫師表示,人體中雖然有許多防衛機制,可抵抗細菌造成的腸胃道感染,但若胃酸分泌減少,人體免疫力低下,腸胃道內好菌數量下降或腸胃功能受損等時,就會容易造成各種腸胃感染。以目前台灣現況來說,每年約有四千名因沙門氏桿菌感染住院的病例,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發燒等類似腸胃炎的症狀,一般人通常可自行痊癒,但身體虛弱的病人(如免疫力低下或年長者)遭受感染,卻可能出現嚴重的併發症,甚至死亡。腸胃道感染 大多來自於未煮熟的食物面對此一用藥風險,研究團隊表示,民眾在使用這些藥物時,應特別注意飲食衛生,因為腸胃道感染多來自於未煮熟的食物,如雞蛋、肉類、生菜與未處理的水等,所以,需要保持食品清潔,生、熟食要分開處理,食物要完全煮熟,食物須保存在適當的溫度,使用安全的飲用水與食品。至於沙門氏桿菌亦可來自爬蟲類,因此,建議避免接觸此類寵物,若是接觸後請確實使用肥皂洗手,如有嘔吐、腹瀉或發燒等病徵,應儘速就醫,並避免處理食物,以防傳播他人。

暑假旅遊旺季到 傳染病風險恐激增

暑假旅遊旺季到 傳染病風險恐激增#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各級學校將陸續放暑假,旅遊旺季也即將到來,因此,疾管署提醒民眾,不論選擇國內休閒活動或規劃出國旅遊,皆應落實勤洗手及注意飲食衛生,並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降低感染傳染病的風險,以確保健康,至於計畫出國旅遊者,則應先了解當地疫情,並提前2~4週至旅遊醫學門診,尋求專業旅遊醫療諮詢。暑假接觸腸病毒機率增目前為國內腸病毒流行期,隨著各級學校陸續放暑假,學童參加夏令營及各類暑期旅遊活動,於公共場所接觸到腸病毒的機會增加,而暑假期間多數幼托機構並未停班,幼童於機構內仍有機會感染腸病毒,並傳染給家中其他嬰幼兒。所以,當幼童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時,應在家休息,避免到公共場所、幼托機構或參加游泳及團體活動,如出現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至大醫院,以及時獲得妥適治療。注意衛生、做好防蚊措施 降低傳染病風險除了腸病毒外,夏季也是登革熱及腸道傳染病的流行季節,所以,提醒暑假期間計畫前往流行地區者,務必做好相關防蚊措施,包括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部位塗抹防蚊藥劑,避免蚊蟲叮咬,防範感染登革熱、屈公病、瘧疾等。疾管署呼籲,民眾勿輕忽傳染病的嚴重性,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以有效預防感染及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如出現身體不適,應立即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接觸史。

C型肝炎不治療 肝癌風險恐激增

C型肝炎不治療 肝癌風險恐激增#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肝臟是個無聲的器官,由於表面沒有神經,即使發炎也不會疼痛,使得多數民眾往往等到出現症狀就醫時,肝病已都相當嚴重!據國健署調查指出,肝癌為全國第二位主要癌症死因,佔總癌症死亡人數約近2成,且在所有知道自己有BC肝的90萬人中,僅有22萬人接受治療。尤其是C型肝炎患者,大多皆擔憂藥物副作用而拒絕治療,但其實C型肝炎只要好好接受治療,治癒率將可大幅提升至90%,所以,提醒民眾為了自身健康著想,別輕易忽視肝炎,只要接受治療,皆可降低未來演變成肝硬化、肝癌風險。慢性肝炎篩檢很重要 以免肝癌找上門根據統計資料指出,台灣每年約有1萬人被診斷罹患肝癌,且平均每45分鐘就有一人因肝病而死亡,而在這些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成的人為B型肝炎帶原者、2成為C型肝炎感染者,由此可見,B、C型肝炎為導致肝癌關鍵成因。然而,台灣人總以為喝酒、熬夜才是罹患肝癌的主因,但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高嘉宏醫師表示,其實這些大多都是加速惡化的因子,並非主要原因,若想遠離肝病威脅,應該是從源頭預防做起,重視慢性肝炎篩檢才對。C型肝炎患者 每年皆有1~4%機率轉變成癌肝病的高盛行率主要與慢性B、C型肝炎有關,一旦感染,肝臟會因反覆發炎,導致肝硬化、肝癌,尤其台灣約有40~60萬人罹患C型肝炎,其中20%的患者可能演變成肝硬化,每年1~4%的機率轉變為肝癌,不容小覷。儘管C型肝炎不需要長期服藥,也非不可治癒之絕症,但健保給付藥物,由於治療複雜度高、常出現肌肉痠痛、疲累、頭痛、發燒、失眠、焦慮、嘔吐、腹瀉、紅疹等,使得患者經常因為副作用而不敢接受治療。但台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劉振驊醫師表示,針對C型肝炎治療現在已有新的療法可以替代,不僅口服藥數量較少、副作用低、治療週期縮短外,治癒率也提升至90%,只是,目前健保尚未給付,病人需自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