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

高齡化沒危機意識?調查:半數民眾沒聽過「長照」

高齡化沒危機意識?調查:半數民眾沒聽過「長照」#老年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已邁入高齡化,伴隨少子現象,喚起社會對於未來可能面臨「長期照護」的危機意識。據《健康遠見》調查發現,有近半數民眾沒聽過2015年5月立法院通過的「長期照顧法」,6成4不知道地方政的照管中心,且高達9成3沒用過相關服務。長照法宣導須再加強   居家照顧需求最大據這項由遠見民調中心10月所做的「國人長照認知」調查,共計訪問804名40歲以上民眾。發現近半數民眾沒聽過長照法,顯見長照對大眾來說,仍是陌生議題。當問到台灣最需要的長照服務是什麼?結果為居家照顧、交通接送、醫療輔具的購買和租借,以及居家∕社區復健,名列前四項最需要的服務。進一步詢問,有六成願意自費取得服務,平均願意自付金額是8134元。此外,長照服務多元,費用差很大。比對發現,雙北不願意自費自付差額者約有一成,基宜花東不願意者卻有約兩成三,顯示偏遠鄉鎮確實有比較多人不願自費負擔。偏好居家在宅服務  6成老後想跟子女同住至於自己或家人,未來如果有長照的需求,偏向居家在宅服務仍是最多,約6成民眾想跟子女同住,其次才是養護機構、日間托老。但老人福利聯盟祕書長吳玉琴也認為,這一代的價值觀十年後會逐漸改變,受少子化衝擊,未來老人對於住進機構不會再那麼抗拒。因此雖然在宅安養仍是主流,但對於機構的接受度應會愈來愈高,因此機構的居住品質 一定要往上提升。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涂心寧認為,一般只有家中有人失能,才會注意到長照服務,因此,各縣市長照中心才是提供服務的第一道關卡,期盼長照中心的宣傳方向、對象可更聚焦在基層里長、區長和醫院,以接近有需求的人。

調查:老年人睡午覺 失智症風險增1.3倍

調查:老年人睡午覺 失智症風險增1.3倍#老年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有午睡習慣者,恐更容易罹患失智症!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調查,隨機抽樣65歲以上老人進行家戶訪視,共完成1萬多份調查,結果發現,喪偶、有午休習慣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提高,而有規律運動、足夠夜間睡眠、規律社會互動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則是下降的。台灣失智症協會王培寧理事鼓勵民眾,多採取規律運動、足夠夜間睡眠、規律社會互動的生活型態,以降低失智之風險。恩主公醫院神經內科孫瑜醫師表示,在控制各變項後,發現喪偶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是沒有喪偶者的1.42倍,有午休習慣者是沒午休者的1.33倍;而有規律運動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下降8成、有足夠夜間睡眠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下降近5成、規律社會互動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下降5成。她強調,每週運動1次,每次30分鐘即可降低失智症風險,但是仍鼓勵一週至少運動三次或以上。白天睡覺社交少 腦部活動降是主因台灣失智症協會王培寧理事表示,針對午睡與失智症並非因果關係,而是此2者有相關性。睡眠問題是失智症患者常見之症狀,也有可能是失智之後午睡機會增加,而不能說是午睡過多而導致失智。孫瑜醫師也表示,午睡多,可能反映晚上的睡眠品質差,而必須利用白天彌補,然而,白天精神不佳,就會致使社交下降、腦部活動減少,失智症風險跟著增加;她建議,老年人晚上睡眠應達6~7小時,盡量在白天活動、參與社交,盡量少叫老人家去睡午覺,非不得已,也以午睡1個小時為限。失智人口快速增加 全台近25萬人根據內政部人口資料與台灣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推估台灣目前失智症總人口數為24.4萬人。王培寧理事表示,失智人口快速增加,當前首要任務是建立民眾的正確認知,從年輕就開始降低失智症風險,透過多動腦、多運動、多社會互動、採地中海式飲食,加上足夠的睡眠,另外注意三高控制、憂鬱治療、避免抽煙及頭部外傷,即能降低失智症風險。

研究:老年人感到孤獨 心智衰退更快

研究:老年人感到孤獨 心智衰退更快#老年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退休後的生活,常常讓許多老年人覺得頓時失去重心,生活變得無聊乏味,甚至感到孤獨,當心心智衰退快速、憂鬱症也因此找上門;研究顯示,孤單和憂鬱與老年人心智衰退有關,感到最孤單的人其心智衰退的速度比其他人快了20%。憂鬱、孤獨 都會加速心智衰退這份研究來自八千三百多名65歲以上的美國人,受測者在1998至2010年之間,每兩年就接受一次評估。其中,17%的人在研究開始時表示感到孤單,而在這些感到孤單的人當中有一半的人患有憂鬱症。研究發現,相較於滿意自己社交網絡和連結的人,感到孤單的人其心智衰退的速度,比不感到孤單的人快了20%。另外,研究開始時,感到憂鬱的人心智衰退的速度也較快。Nancy Donovan 博士表示,在這12年當中,即使只是一或兩個憂鬱症狀,也與認知功能衰退的增加有關,特別是孤獨感。雖然孤獨感和憂鬱症呈現緊密相關,然而孤獨感本身可能就影響了認知功能。不喜與人互動者 易產生孤獨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醫師胡維恆指出,孤獨的人通常較少身體與心智活動,而覺得孤獨的人本來就是憂鬱的高危險群,也較容易罹患憂鬱症,憂鬱的症狀中本來就有負向思考、自責、注意力降低、生活失去平時的興趣等症狀,孤獨可能是憂鬱造成,如果漠視或當作老化來看待,則很可能形成惡性循環。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孤獨可能是因為原來的個性,本就不喜歡與人互動,也可能是人際上與人不睦或位居高位、退休後不習慣較為單純的生活模式,因此相對容易產生孤獨感。多參與家庭聚會、志工活動由於與人的互動少,各項心智刺激就變少,因此,可設法增加更多與人的互動機會,例如晚輩多和他講電話、和老同學或朋友碰面、舉辦家庭聚會、參加志工活動、去區民活動中心下下棋,甚至是利用平板上網打打麻將等,特別是家中晚輩對年長者的鼓勵,及設法提高生活品質,透過積極活動讓他們來改善持續性的憂鬱和降低孤獨感。

老年人貧血是危險信號!恐是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

老年人貧血是危險信號!恐是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老年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端午一過,天氣變得更加炎熱,年過半百的李阿伯已經有好一陣子覺得頭暈、沒力氣,有時就連走路都覺得喘,偶爾會出現發燒,甚至貧血的現象。原本以為是暑熱加上年齡的關係,沒想到,經過檢驗後才發現罹患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MDS,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楊陽生醫師指出,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好發於60歲以上的老年族群,是由於造血細胞基因出現老化,無法正常分化而導致造血功能出現異常,臨床上的症狀多以貧血、頭暈、無力、抵抗力差、偶有點狀出血、瘀青及不明原因發燒、體重減輕等現象為主。在臨床上,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約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會演變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必須採取積極控制感染及化學藥物等治療才能延緩病情;而絕大多數的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患者都屬於低、中風險,也就是轉變成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機率不高,但卻需長期間歇性輸血,以緩解貧血等不適症狀。輸血頻率高 易鐵質沉積造成併發症長期間歇性輸血的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患者,需頻繁輸血,如果一個月需輸血2袋、等於一年輸血超過20袋,「這樣的輸血頻率容易造成體內心、肝、胰及性腺等器官鐵質沉積,而出現如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癌、糖尿病病變、心血管病變、甲狀腺功能低下和關節病變等併發症。」楊陽生醫師提醒,要避免併發症產生,就要定期監測血清鐵蛋白(serum ferritin, SF)的濃度,一旦大於1000 ng/mL就必須進行排鐵治療,以降低鐵質對器官的傷害。口服排鐵劑 可提高患者生活品質楊醫師表示,有研究指出,進行有效的排鐵治療後,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患者能減少輸血的頻率、延緩惡化成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進程,以往注射型的排鐵劑必須施打在皮下,且每次都需耗費10小時,一周要打上5至6次,等於一個月有20幾天都要打針,非常辛苦。如今有口服排鐵劑可溶錠可供選擇,一天喝一次,具便利性,治療作用與注射型一致,改善了患者的生活品質。楊陽生醫師提醒,對於需定期輸血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患者,必須規律治療、定期回診,且若服用口服排鐵劑一定要有恆心,不能擅自停藥,遵循醫囑並與醫師配合、溝通,才能「健康呷百二」!

飲食、時間安排 老年人6大生活危機

飲食、時間安排 老年人6大生活危機#老年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國人平均壽命的延長,預計在2025年時將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在這快速高齡化的時代裡,除了青壯年扶養比例加重外,年長者的生活品質及日常照護也開始受到重視。因此,專家建議民眾除了要多注意飲食、用藥、居家等6大生活危機外,也要慢慢調整心態、學會釋放權力,學習新的事物及嗜好、多運動、安排出外旅遊,享受多餘的空閒時間,使自己保持最佳的身心狀態,才能無憂無慮地享受生活。退休後的銀髮族生活 竟潛在6大危機中國老人教育協會潘維剛博士表示,為因應高齡化的時代來臨,銀髮族對於退休後的生活品質意識逐漸抬頭,兒女也期望長輩們能夠過著舒適與安心,不過現代社會雙薪家庭情況普遍,兒女因工作繁忙,無法時時刻刻陪伴年邁的父母親,因此,在銀髮族的老齡生活中,也衍伸出潛在的六大危機:1)飲食危機/外食族群「不定時、不定量、營養不均衡」三不與「高油、高鹽;高糖」三特性,會日漸損害心血管循環系統,成為慢性疾病的殺手。2)服藥危機/估計老年人服用醫師慢性處方藥物者高達83.4%以上,平均約4種藥物,但因記憶力逐漸減退,導致忘記吃藥、重複吃藥、時間錯誤、劑量錯誤等用藥問題容易出現。3)居家安全危機/家庭室內擺設缺乏無障礙空間概念,是造成老年人在家跌倒比例居高不下的主因,若有老年者跌倒,輕者,影響步行、日常生活或自我照顧能力;重者,癱瘓在床、終生重殘或危及性命。4)孤獨感/現代人生活繁忙,多半居住於都市,鮮少有時間停下腳步,陪伴年邁的父母親外出散步或旅遊,以至於可能產生孤獨感受,導致老年罹患憂鬱症。5)時間安排/年長者在退休後多出了許多空閒的時間,離開職場後,生活頓時失去重心,可能造成精神上的空虛及與家人之間互動的壓力等;若又無法安排活動填補空閒時間,生活品質可能會因鬱鬱寡歡而隨之下降。6)兒女重心轉移/隨著父母親年紀漸增,兒女也會自組家庭,而慢慢轉移生活重心,忽略父母親也是需要家人的陪伴。自主性生活 才是年長者養老生活既然如此,該如何給銀髮族更好的第二人生?潘維剛博士進一步表示,隨社會觀念及家庭結構改變,父母多半不願意成為子女的負擔,因此,若能選擇的話,多數的年長者希望能夠自行安排更多的活動以充實生活,自主性生活才是許多健康年長者所期望的養老生活。

馬鈴薯三大好處!最適合給老年人吃

馬鈴薯三大好處!最適合給老年人吃#老年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隨著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加,退休後的身體保健,順勢成為眾多人討論健康的主旋律,但,談到老年保健一定只能聚焦在高價昂貴的養生補品,亦或各種健康檢查的報告嗎?其實,維持健康的基礎,應要從飲食開始,而身旁的食材若能正確運用,也能替身體帶來不少助益,其中,馬鈴薯就是平凡食材見神奇的最佳例子。馬鈴薯與老年人之間,又有什麼關聯性?事實上,馬鈴薯中的膳食纖維、維生素C、鉀與蛋白質,對於老年人來說,為每日必備的營養素,又因馬鈴薯經正確烹調,口感軟嫩,同樣適合牙齒不好的族群食用,以下列出馬鈴薯的好處:1)鉀對心臟的健康很重要/鉀是一種強力營養素。衛福部的老人營養調查顯示銀髮族的鉀攝取量偏低,而高鈉低鉀的飲食,會拉高高血壓疾病與中風的風險。美國馬鈴薯協會指出,在眾多常見食材中,馬鈴薯即有豐富的鉀,一般建議成人每日至少能從飲食中攝取3,500毫克的鉀。一顆中型的馬鈴薯即能達到一日鉀需要量的18%,且天然的食物才是最佳鉀的攝取方式。2)膳食纖維防便秘/年長者可能會因為腸道與消化系統功能下降而有排便的困難。膳食纖維有利於促進腸胃蠕動,一顆中型帶皮的馬鈴薯含有2g的膳食纖維,有益於消化系統健康。3)維生素C好氣色/想到維他命C不要只想到柳丁,還有馬鈴薯也有豐富的含量。在美國的飲食馬鈴薯可是維他命C的主要來源之一。維他命C具有抗氧化作用也可以促進膠原蛋白的形成,有益於增進體內結締組織、骨骼及牙齒的健康。 

臉皮老是乾燥、脫屑!5大NG習慣中了嗎?

臉皮老是乾燥、脫屑!5大NG習慣中了嗎?#老年人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若乾燥情形很嚴重,請注意這些小細節。長期出現乾燥、脫屑,先確認下列 5 個項目,重新檢視每天的習慣。□是否在淋浴時用熱水對著臉沖洗?臉部受到淋浴的水柱強烈沖洗,角質裡的保溼因子會溶出。此外,熱水也是造成乾燥的原因之一。淋浴時,可設定為弱水壓,且水溫不可超過33℃。□是否喜歡按摩或摩擦臉部?摩擦或拉扯肌膚,會破壞角質層,讓肌膚變得乾燥。特別注意不要托腮、摸臉等習慣性的小動作。托腮的習慣動作也會傷害肌膚。□是否經常塗抹厚厚的粉?粉狀粉底或蜜粉,不宜使用過多。因為粉粒會吸收水分,讓肌膚乾燥。完全停用是最理想的,但若還沒辦法停用,請上得愈薄愈好。眼影也是引起乾燥的原因。□空氣是否很乾燥?冬天可利用加溼器,維持溼度在40~50%。此外,從內部補充水分也很重要。以體重1 kg大約20~30 c.c來概略計算一天需攝取的水分。如果可以盡可能飲用軟水。□肌膚是否有發炎泛紅?髮際線附近有發炎變紅、乾燥情形發生時,應該是洗髮精、潤髮乳、染髮劑等原因造成。可用溫熱水洗髮,停止染髮,即可治好。不用保養品,出現一點乾燥情形很正常開始執行無添加美肌保養法,可能會擔心肌膚乾燥的情形。長期一直使用美容產品的人,已經習慣肌膚溼潤的狀態。一旦什麼都沒有塗抹,當然會覺得哪裡怪怪的。因為不化妝就會顯露出肌膚原本的狀態,所以也會煩惱脫屑的問題。只要恢復健康的肌膚屏壁,這些症狀都會自動消失。請繼續堅持不化妝,直到肌膚的狀況變穩定下來。戰勝誘惑性的宣傳術語一旦開始執行無添加美肌保養法,等於展開「對抗保養品誘惑」的戰爭。可能你會聽到周圍擔心的聲音「稍微做點保溼比較好吧」,可是,如果繼續使用保養品,一切都前功盡棄。不要受雜音影響,請相信自己,努力持續下去。(本文摘自/專櫃小姐不知道的保養真相!肌斷食計畫/世茂出版)

老人易吞嚥困難 12徵兆助辨別

老人易吞嚥困難 12徵兆助辨別#老年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吃東西對一般人來說是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老年人因為器官退化或者病人因為疾病、虛弱無力而導致吞嚥困難者,進食對他們而言就很有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嗆咳等問題。 吞嚥困難常嗆到 當心引發吸入性肺炎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語言治療師呂昂衛表示,任何有傷害到吞嚥有關的神經或肌肉,都會造成吞嚥困難的原因,若吞嚥困難的人直接進食,可能會使得食物掉滿桌上或病人邊吃邊咳嗽,嚴重者甚至引起吸入性肺炎、脫水、營養不良、體重減輕等危害健康的結果,必須藉由鼻胃管等其他替代方式來進食。因此,民眾若有吞嚥困難可以至復健科就診,經由醫師看診轉介後,語言治療師會針對個別吞嚥階段進行口咽吞嚥器官肌肉功能、咽部吞嚥反射評估並擬定吞嚥治療計畫。 呂昂衛表示,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現以下吞嚥困難的症狀,請留心注意並至復健科作詳細的吞嚥功能評估:1)舌頭、雙唇及臉頰肌肉無力或動作不協調影響進食。2)流口水或食物常掉出口外。3)需費力嘗試數遍才能將食物下嚥。4)食物吞不完全易殘留在口腔兩側縫隙。5)常含著食物卻沒有反應。6)感覺食物卡在喉嚨裡。7)喝水或液體時容易嗆到。8)吞嚥食物後,說話聲音有雜音。9)食物逆流至鼻腔中。10)用餐時間過久。11)用餐後會出現食道逆流。12)進食後常出現呼吸急促、發燒、疲倦、噁心嘔吐、意識不清等徵兆。因吞嚥困難嚴重影響其生活品質,甚至可能對病人生命構成威脅,南投醫院復健科周建文醫師也提醒,一旦發現有吞嚥困難的情形,應即早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