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罹患癌症等重大疾病患者,可能會因疾病或是治療用藥影響到生育功能,因此許多患者會希望透過凍卵保留生育機會。隨著乳癌年輕患者生育保存意識抬頭,國健署研擬推出醫療性凍卵補助,力拚2024年底上路,醫師樂見其成,強調現行凍卵技術不影響癌症療程,不願再見高額凍卵費成保留「一線生機」門檻。
早年罹患癌症等重大疾病患者,可能會因疾病或是治療用藥影響到生育功能,因此許多患者會希望透過凍卵保留生育機會。隨著乳癌年輕患者生育保存意識抬頭,國健署研擬推出醫療性凍卵補助,力拚2024年底上路,醫師樂見其成,強調現行凍卵技術不影響癌症療程,不願再見高額凍卵費成保留「一線生機」門檻。
隨著社會變遷及台灣民眾觀念改變,晚婚晚生已成為現代趨勢,年齡是影響懷孕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女性年齡的增加,卵子數量與品質下降,受孕率降低、流產率上升,導致不孕的機率也隨之增加。不過除了年齡背景因素外,還有哪些不孕原因?又該如何選擇受孕方式?以下婦產科專家來解答。
「人工生殖法」涉及代理孕母爭議,民間討論多年難以取得共識。對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4日預告修正人工生殖法草案,擬開放代理孕母但禁止商業目的,代孕條件為設籍台灣、年滿20歲至40歲、有足月懷孕生產經驗者,以終身1次活產為限。
隨著生殖醫學的進步,生殖技術已經能打破年齡限制,能為不孕男女提供對應的策略。生生不息生殖中心院長黃千倉指出,「在32歲以前,自然受孕的機率還不錯。到了35歲以後,可能需要試管嬰兒療程。」《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試管嬰兒的療程的相關知識,幫助民眾更小姐生殖醫學。
想生、能生,卻不能生?近期衛福部《人工生殖法》修法廣受社會關注,社會多元族群該如何掌握生育自主權,已然成為當務之急。台灣少子化成國安危機,政府祭出生殖補助,但台灣的生育率仍持續走低,台灣試管嬰兒之父、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創辦人曾啟瑞指出,在有完善法規與配套措施的前提下,對此次修法持肯定態度。
今年36歲的台視新聞台主播謝安,日前在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完成凍卵療程。她指出,凍卵是自己與身邊邁入3字頭的女性朋友們經常會討論的話題,「近年來政府陸續開放凍卵與試管療程補助,由此可知知道凍卵是一個趨勢,能夠給自己更多時間繼續發展事業,同時又能留給自己另一個選擇。」
一名多囊性卵巢患者,曾嘗試2次人工受孕和2次試管嬰兒,均以失敗收場,被原本的婦產科主治醫師「宣判出局」。後來透過中醫針灸、埋線、艾灸等調理後,最終取卵與植入均一次成功,順利懷孕生子。中醫師建議,民眾對於中西醫療程,常存在一些迷思,但其實不用二選一,研究已證實,合併診療更能提升懷孕機會,提醒「10大族群」雙管齊下,共同對抗不孕。
現代人晚婚晚生,40歲以上女性想要成功生子,多數民眾需求助於人工生殖技術,但和30多歲的族群相比,要接受更多次的試管治療和檢查,總體花費高,甚至可能上看百萬!高額的人工生殖費用,常讓想懷孕的高齡夫妻進退兩難,醫師就建議,年齡是受孕成功的最大關鍵,仍呼籲民眾趁年輕時,及早規劃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