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於2024年5月預告「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提出開放單身女性、女同志配偶、代理孕母合法進行療程,並已於今年7月預告期滿,外界關注後續審議進度。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預計國健署將於11月前將草案送入衛福部,承諾最快2024年底可將草案送進行政院。
衛生福利部於2024年5月預告「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提出開放單身女性、女同志配偶、代理孕母合法進行療程,並已於今年7月預告期滿,外界關注後續審議進度。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預計國健署將於11月前將草案送入衛福部,承諾最快2024年底可將草案送進行政院。
不孕症男女都會有,而無精蟲症是男性不孕症的一大主因。一位34歲男性平時身體健康,性功能正常,但結婚1年多卻不孕,就醫進行精液檢驗才發現罹患無精蟲症,理學檢查睪丸、附睪都正常,卻摸不到輸精管,研判為先天性兩側輸精管缺失,雖有正常射精,但精液中卻沒有精蟲,醫師指出,需嘗試從睪丸內取精生子。
子宮內膜薄影響受孕?一名39歲女性嘗試過3次人工授精,但在5週時流產,試管植入10週時卻發生胎停,她在試管療程中,雖服用西藥但子宮內膜仍僅有0.46公分;後續,經過3週的中藥、針灸療法並一併調理平時容易頭暈疲勞的狀況後,內膜厚度翻倍達0.82公分,試管植入後一次成功並順利產下一女。
34歲的劉小姐,婚後便期待可以成為一位母親,3年來積極備孕,去年初自然受孕成功,但胚胎還沒滿4週時就流產,至生殖醫學門診接受人工生殖評估,進行人工受孕植入。這次胚胎約3週大時,因如廁過度用力導致大出血,雖接受黃體素及止血劑治療後已改善,但有復發風險,因此接受中醫保胎照護,積極調理身體狀況,並已於今年順利產子。
衛生福利部預告「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開放同性伴侶、單身女性及代理孕母適用,國健署長吳昭軍說,現階段籌備專家會議,將預告期收集正反意見凝聚共識,力拚2個月送進行政院;至於針對外界關注的「代理孕母」議題,婦團多次呼籲衛福部脫鉤處理,衛福部稱會與專家及各界設定相關配套措施,同時也取得社會共識。
依據現行《人工生殖法》規定,男性20歲以上,未滿50歲;女性20歲以上,未滿40歲,經人工生殖機構檢查及評估適合捐贈、且未曾捐贈或曾捐贈而無活產且未儲存者,方可捐贈精子或卵子,並且要以無償方式捐贈;而女性在捐贈卵子的過程中,會有排卵藥物副作用及取卵手術之麻醉等身心健康之風險,《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捐卵應注意的事項。
現代人不孕的比例也逐漸升高,但其實並非不孕,而只是需要增加一些受孕機率的技巧。跟著醫師的建議來執行,相信很快就能傳出好消息!《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婦產科醫師提供8大受孕技巧,包括營養補充、掌握受孕時機,更解答相關QA,希望讓夫妻在求子路上少走冤枉路。
為平等保障人民生育子女的權利,《人工生殖法》修法已經討論許久,包含代孕議題也成熱議。衛生福利部預告《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13日是預告期最後一天。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14日說,過去60天收集到逾400件正反意見主張,待整理內容及舉行專家會議,拚儘速送入行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