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

心律不整無症狀? 中風機率恐增5倍!

心律不整無症狀? 中風機率恐增5倍!#心跳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常常聽到心律不整這個名詞,但你知道到底什麼是心律不整嗎?振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馮安寧表示,其實心律不整有時候是不會有症狀的,但有些嚴重時卻可以致命!其實心律不整分為很多種,不光只是心跳速度快慢,還有像是心跳怎麼發生、規不規則、常不常有此症狀發生等,都是心律不整的因素。人體每分鐘的心跳為60至100下,一天心跳8萬多至14萬上下都是正常,而什麼是心跳?就是血液經心臟內血管傳輸到心房,再從心室把血液傳送到全身,心臟收縮到舒張的過程,舒張時間越多,就會造成心跳越快。不過記得,每分鐘60到100的正常心跳可不等於正常速度,想要瞭解到底有沒有心律不整的問題,還是要找醫生進行專業檢查。馮安寧說,血液從心房傳到心室,造成心跳有脈搏,形成心臟收縮、舒張,其中,心室的收縮,又比心房收縮顯得重要。一般來說,心房纖維顫抖為心房收縮不穩定的狀況,就是一種心律不整,尤其在8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發生機率更是高達十分之一,其中四分之一卻又無症狀,因心房無法將回流血液有效的打入心室,就會造成血液流動速度變慢,造成中風的機率可是會增加5倍,若是有其他危險疾病,死亡率更是添增2倍,但這種症狀不會立即致命;另外一種心室纖維顫抖,就會造成立即致命的危險,也是心臟病、心肌梗塞死亡中最常見的原因。醫師提醒,隨著年齡增長、身體老化,心臟也易產生病變導致心律不整的問題出現,特別是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症狀,更容易使心臟老化,因此隨時保持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才是預防疾病的根本方法。另外,馮安寧也指出,人們常見的心悸問題,在各個年齡層可能都會發生,它是一種心臟跳動異常的不適感,但不一定會造成危害。心悸並不等於心律不整,不過,若是出現不舒服的症狀,還是要到醫院經由醫師詳細檢查,才能確保自身健康。

酒精可救命? 拯救心跳不規律

酒精可救命? 拯救心跳不規律#心跳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編譯)英國一名77歲病患羅納德正在承受心臟不規律的干擾,稱為室性心動過速,生命因此受到威脅。醫務人員在羅納德身上採用了罕見的治療,試圖促使控制心臟攻擊,但這個標準程序無法安全執行。於是該醫務小組決定,用乙醇消融治療羅納德。心髒病專家湯姆•約翰遜博士表示,這個治療方式在英國只進行了數次,且該過程涉及從交叉拱通過導管到心臟,這個交叉拱可以分辨心臟的危險律動是來自哪個部分,然後會有個很小的氣球會在動脈裡破壞,供給該面積和少量的無水酒精注入動脈,產生對心臟攻擊的小小控制。這將會終止該地區的心臟肌肉造成的問題,使心臟節律恢復正常。簡單來說,就是使用純乙醇,來殺死心臟肌肉控制心臟攻擊。約翰遜說,醫務團隊們曾試圖想要用藥物和電氣消融去燒毀或殺死該區域產生不規則律動的肌肉,以解決不規則心跳的問題。但是他們無法執行這樣的程序,所以他們決定用乙醇來消融。羅納德也在治療過後三天就出院,他表示,很謝謝醫生所做的一切,如果沒有他們,他現在也不會在這裡了。

北市雲端醫療照護開跑 7千老人受惠

北市雲端醫療照護開跑 7千老人受惠#心跳

為了能夠照顧更多人的健康,最近台北市衛生局開始推廣雲端照護系統,希望能透過遠距照護,幫助更多的老年人。北市衛生局副局長陳正誠表示,衛生局、資訊處、社會局及法規會等台北市政府各處室,最近合作發展出雲端健康照護系統,希望能夠透過這套系統,幫忙照護獨居老人或其他民眾,可以讓他們在家自己量測血壓、血糖、心跳及體溫等生理值,再傳輸到建置於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的電腦主機存檔處理並監測。但是這樣的雲端照護系統一開始被認為很麻煩,但是隨著越來越多老人家的好評,逐漸讓更多人能夠接受。其中有一位譚爺爺,一個人住在出租的小套房,生活需要仰賴低收入戶和老人津貼;今年透過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參加了「臺北市民健康生活照護服務」。該中心的護理師侯慧芳表示,沒有雲端系統之前,訪視員每兩個月會去探望譚爺爺,如果譚爺爺不舒服需要自己打電話,護理人員才知道譚爺爺不舒服,但是有了這項服務,譚爺爺一有異狀,聯醫就會馬上通知健康服務中心,甚至是派救護車即時回應,降低風險。陳正誠表示,到今年12月25日為止,台北市一共設置541個遠距照護站,分散在居家、社區、長照機構及職場,服務了超過7467名民眾,其中有484人是獨居老人。陳正誠更表示,等這套雲端系統運作更順利的時候,未來將會擴大實施,像是之前常常傳出公車司機心肌梗塞,如果可以透過這套系統,隨時掌握司機的血壓、心跳等,一旦發現司機身體的異常狀況,就可以立即通知對方,避免司機突然倒下危及行車安全。

雲端健康照護 手機、電腦也可以顧身體

雲端健康照護 手機、電腦也可以顧身體#心跳

手機不只可以上網、玩遊戲,現在還可以用來注意自己的健康。昨天(22)工研院發表多項健康管理應用城市,包括針對iOS、Android系統所設計的健康管家App,社區健康ATM等。以後民眾如果需要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就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等新科技,就能夠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工研院指出,透過這樣的雲端管理,使用者只要利用工作閒暇時間,使用連上網路的運動器材、血壓心跳等檢測設備,或是使用網路將所吃的食物傳送給後端的醫療管理平台,就可獲得飲食、運動和生理保養的建議,隨時為健康把關。這項研究是由工研院和台大醫院、長庚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合作所開發,希望能夠透過現代科技結合雲端管理的概念,提供民眾更快速的健康服務。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副組長洪仲箴表示,未來工研院將發展出與手機相互結合的設備,像是我們有一個計步器,你只要戴在身上走完1天後,就會利用設備中的藍芽傳輸到手機、電腦上,然後透過網路直接上傳到醫院的資料庫,就可以知道你今天消耗多少熱量;還有飲食的部分,只要拍張照上傳,就有資料庫可以幫民眾辨識,告訴民眾今天吃進了多少卡路里。工研院服科中心主任唐震寰表示,工研院在健康照護的領域已經研究超過五年的時間,逐漸發展出針對使用者的需求,進行相關的設計,因此目前能夠推出許多創新的健康照護科技,並且擁有新的管理服務模式;最近更因為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的普及,相信能夠讓工研院的創新科技與健康管理模式,可以自然而然地融入到生活當中,為民眾的健康照護更上一層樓。

真實版童話「魔鏡」 能照出心血管健康狀況

真實版童話「魔鏡」 能照出心血管健康狀況#心跳

與其像白雪公主的惡皇后不厭其煩詢問魔鏡「誰是全世界最美的女人?」倒不如先檢視自己是否有健康的身體,再煩惱其他的問題吧!你絕對無法想像童話故事的情節竟在生活中真實上演,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華裔學生Ming-Zher Poh辦到了,他發明了一面具有檢測心血管健康功能的神奇鏡子。Ming-Zher Poh和同學Dan McDuff、教授Rosalind Picard合作,歷經多次反覆試驗,發明這面「健康魔鏡」(Medical Mirror),運用血液吸收光線後,由皮膚表面反射的原理,透過裝置於鏡子上的攝影鏡頭分辨並捕捉這些反射光線,再經計算轉化成心跳頻率。只要站在這面鏡子前,心率就會顯示在鏡面上,讓人隨時自我檢視心血管健康狀況,此外,Ming-Zher Poh指出,這面鏡子經改良後未來還能用於測量其他重要器官,也預計將該儀器推入市場。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