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

老人肺炎急診快速診斷 助少用抗生素

老人肺炎急診快速診斷 助少用抗生素#急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呼吸道病毒感染是老年急診就診的主要原因,受限於缺乏病毒快速診斷的工具,醫師通常只能當成細菌性肺炎治療,也導致抗生素的過度使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台大醫院和北榮團隊發現,導入新檢驗科技,一小時快速診斷,開啟老人感控新方向。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與台北榮總急診醫學科主任侯重光(現為金門醫院院長)進行雙中心研究,引進床旁快速呼吸道病毒分子診斷的新科技(biofire FilmArray),只需採集鼻咽黏液檢體,一小時就能快速診斷17種呼吸道病毒和3種非典型病原。對急診老年呼吸窘迫患者進行全面篩查。李建璋醫師表示,以往急診遇到年長者有肺炎病徵的呼吸窘迫狀況,沒辦法即時診斷是不是病毒感染、是否給抗病毒藥物治療就好,得送實驗室1、2週才可能確診。但因年長者肺炎常是生死交關,不能因等檢驗結果延誤治療,臨床上會一律當細菌性肺炎治療,給予5到7天的抗生素,且可能住院7到10天,對病人負擔重,也可能有抗生素濫用。研究結果顯示急診老年呼吸窘迫患者,有百分之二十是病毒感染,過去卻無法診斷。致病病毒前三名包含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以及鼻病毒。老年流感病毒感染可能不會有發燒、肌肉痠痛等典型症狀,而是直接以呼吸窘迫表現,所以給予抗病毒治療率低。研究證實,快速呼吸道病毒精準診斷可以有效減少不必要的抗生素治療,和前一年歷史對照組相比,抗生素降階或停藥增加10%,靜脈抗生素天數使用平均減少4.5天,住院天數也縮短2.3天,但治療結果不受影響。李建璋醫師說,香港目前也在臨床使用此快速檢驗工具篩檢疑似武漢肺炎的患者,如果可快速篩出病毒感染,就可排除武漢肺炎。但此工具無法「確診」武漢肺炎,且因需自費至少新台幣數千元到萬元不等,如果要用在台灣臨床,經濟效益和成效有待考量。

氣溫轉熱別輕忽 心肌梗塞威脅整年!

氣溫轉熱別輕忽 心肌梗塞威脅整年!#急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隨著時序進入春夏,不少民眾都認為天氣轉熱會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生率,若稍不留意恐讓奪命殺手找上門!一名60歲阿伯因胸悶、胸痛至急診就醫,醫師發現是典型的心肌梗塞,醫師採集血液驗「血液心臟旋轉蛋白(Troponin-I)」出現數值過高,這是一種心臟肌肉壞死會釋放的酵素,一旦升高可提前得知是否為心肌梗塞。醫師提醒,一旦身體出現不適,一定要立即主動就醫。患有先天性及病的年輕患者也要當心烏日林新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楊景旭表示,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會造成心臟缺氧引起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好發族群一般多為65歲以上的病人,現在出現年輕化的趨勢,不只40、50歲都有可能發生,就連20多歲的患者,本身若患有先天性冠狀動脈異常或潛在性疾病,恐會出現心肌梗塞年輕化。春夏炎熱、出入冷氣房 也會影響血液循環很多人在面對氣溫下滑、季節轉換及溫差大的秋冬季節會特別注意心肌梗塞引起的猝死,但其實春夏炎熱季節也會影響體內的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再加上頻繁出入冷氣房,室內室外溫差大、血管擴張又收縮,或是高溫流太多汗,沒有補充足夠水分,恐讓血液濃度變高,會導致血栓的形成。楊景旭醫師建議,若是有胸悶、胸痛、冒冷汗的狀況,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必須緊急送來急診,年長者、肥胖族群或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的民眾為高危險群,要當心心肌梗塞發作,三高患者不管春夏秋冬都要控制好血壓、血糖和血脂,這是預防心肌梗塞的三大因素,常常很容易因為春夏季節輕忽健康管理,產生心血管危機,平常也要多運動、補充蔬菜水果,及控管體重,才能避免憾事發生!

7日份藥3餐就吃完!老翁才出院又進急診

7日份藥3餐就吃完!老翁才出院又進急診#急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高齡90多歲的張老先生,過去身體一向健朗,鮮少就醫。最近因為泌尿道結石合併腎臟積水,至醫院進行碎石手術。手術過程順利,張老先生住院沒幾天便返家休養,且三餐、睡前都會小心翼翼的將所有藥物服下。回家後第二天,老先生發現,藥量似乎不夠,家人一問才發現,原來,張老先生把一個禮拜將近三十顆的藥丸,在不到一天的時間之內,全部吃完了。鮮少生病、不了解用藥方式釀禍收治個案的南投醫院急診科郭俊輝醫師表示,依據醫院評鑑規範,醫院目前給藥,都是將同一種藥物置放在同一包裝中,所以如果醫師開立三種藥物,就只會有三個藥袋。民眾服用時,應該依據包裝上的指示。亦即每次服用只取出各包裝中的藥物一顆使用。由於現在民眾已經很習慣醫院的做法,藥師也都會在給藥時說明,像這樣的過量誤食情況,相當少見。可能是家人幫忙領藥,老人家又鮮少生病住院吃藥,所以才會依據過去傳統經驗服藥,出現這樣烏龍的事件。所幸,老人家經過急診初步檢驗處置後,並無大礙。郭俊輝醫生給予病患家屬再次叮嚀返家後須注意事項及可能相關的併發症後,老人家也由急診再次返家休養了。年紀大易看錯指示、忘記吃過藥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表示,家中老人自行服用藥物,常會發生許多不可預期的問題,例如,明明吃過藥,卻忘記已經服藥又再服用了一次劑量;一天使用一次的劑型,卻每天三餐飯後都服用一次等。洪弘昌院長指出,家中老人服藥常見的問題包括:看錯服藥指示、忘記有沒有服藥、服用過多或過少的劑量、用藥頻次錯誤、自己當醫師調整劑量、及喜歡與親友分享藥品等。家中如有老人須使用藥物,不管是慢性長期使用藥物,或是急性症狀使用藥物,家人都應該更關心,以避免發生上述情形。

春節掛急診 感冒發燒最多、腸胃炎第二

春節掛急診 感冒發燒最多、腸胃炎第二#急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農曆春節年假已近尾聲,依台南市立醫院統計,從除夕到大年初四,急診每天掛號求診的患者平均近320人次,人數與往年差不多,其中以感冒發燒最多、急性腸胃炎居次,擦挫傷第三。年節期間正是流感疫情高峰期!台南市立醫院胸腔內科鍾國謀醫師說,如往年一樣流行感冒及發燒在農曆春節急診就診人數占最多數,由於日夜溫差大、冷熱交替,民眾南北往返頻繁,抵抗力差的人,很容易被感染。年菜油膩+冷熱不忌  腹瀉上門急掛病號急診部陳寶田醫師也說,過年期間腹痛腹瀉的患者也多,由於台灣人的年菜,總是習慣大魚大肉,越豐盛越好,民眾開心之餘免不了大吃大喝,冷熱不忌,加上蔬果攝取不足,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便秘、拉肚子等腸胃不適症狀。另外,可能因為除夕凌晨發生地震關係,今年急診就醫的患者中,開性傷口及擦挫傷則首度躍上第三名。

醫師出走 全台一半縣市找嘸兒科急診

醫師出走 全台一半縣市找嘸兒科急診#急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台灣兒科急診將鬧醫師荒?你家的寶貝半夜發燒、肚子痛,到急診可能面臨找不到兒科醫師為你診治的困境!根據調查發現,全台已經超過一半的縣市列入兒科急診艱困資源地區,小兒急診專業醫師的流失,使年輕急診醫師暴露於高度醫糾的風險。今年9月,苗栗縣一名阿公帶著發高燒的孫子掛急診,等候18分鐘,就在護理站大動肝火,飆罵護理人員:「你們動作不能快一點嗎?」;此外,某藝人上談話性節目聊育兒經,因實習醫生扎3針才找到血管,在節目上直言想踹醫生。諸如此類的暴力行為層出不窮,醫護人員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下還得承受家屬的謾罵,讓兒科醫師紛紛出走。高壓、低尊重 兒科5特色醫院的兒科部門,可說是醫療團隊與兒童疾病奮鬥的戰場。而兒科急診,就是戰場的最前線,承擔壓力最大的地方!病患不是非常沉默,就是哭鬧不休的嬰幼兒,兒科急診的醫護人員,必須要有很高的敏感度及足夠的經驗,才能夠做出診斷及後續治療。若孩童發生不可預期的病情大逆轉,就可能發生醫療糾紛,醫病關係也日趨緊繃,讓許多兒科醫師萌生轉換跑道的念頭。因為生了第二胎不得不離開高壓急診單位的兒科醫師宋季純表示,兒科五大特色便是負擔重、待遇差、尊重低、支援少、風險高。工作內容繁瑣 醫師分身乏術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近年來的資料顯示,近三年來,醫學中心小兒科執業醫師從763人降至552人;反觀基層院所執業人數卻大幅增加,由1597人增至1947人。更需注意的是,醫學中心小兒急診專業醫師的流失,不僅讓同是逐日減少的年輕急診醫師更暴露於高度醫糾的風險中,且將引發更多的民怨。這份調查同時顯示,兒科急診資源艱困地區,已由四年前全台27%的比例,增加到現今為61%,亦即全台有超過一半的縣市已經列入兒科急診資源艱困地區。其他雖有兒科醫師診治兒科急診之醫院,值急診時,卻有一半以上醫師需兼任其他工作,如看門診、值兒科病房、產房待命、外接轉院等,如此繁重紛雜的工作量,讓急診兒科醫師分身乏術,更增加了急診小病人的危險。

颱風斷電氧氣機停擺 兩COPD患送急診

颱風斷電氧氣機停擺 兩COPD患送急診#急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颱風天不僅帶來外傷患者,也把慢性病患「颳」到急診室!上次中颱蘇迪勒來襲,造成最高停電紀錄,衛福部豐原醫院就有兩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為氧氣機停擺而缺氧就醫,到院穩定給氧之後都順利出院,其中一人擔心住家剛復電供電不穩,留觀一天才返家。醫師表示,如果擔心氧氣機斷電,防颱措施可多加氧氣筒備用。全台每6人就有1人是COPD豐原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江俊士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呼吸道長期發炎,導致無法恢復造成呼吸道阻塞,通常是由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所引起,最後可能導致全身病變,抽菸及二手菸是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因。此疾病全球死亡率排名第6,美國第4,台灣排名第7,估計台灣40歲以上成人,6人之中就有一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但是就診率只有2%。原因是它如同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般,是慢性進展的疾病,很容易被忽略。抽菸是主因 長期咳嗽、喘要注意COPD的症狀包括長期咳嗽,呼吸困難,容易喘,很多人誤認是身體老化,但是可能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警訊。有抽菸習慣,或者曾經抽菸、吸收二手菸、長期暴露在有害的微塵粒子當中,且有慢性咳嗽症狀,就有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透過肺功能檢測,可檢查呼吸道有沒有阻塞。江俊士說,慢性阻塞性肺病如果沒有及早診斷治療,對於病人的肺功能和生活起居影響很大,患者容易喘,嚴重的話得依賴氧氣機輔助,所以無法出遠門;也因為依賴氧氣機,所以停電的時候,機器停止供應氧氣造成斷氣的危險。為避免受到電力影響,備援措施可以用氧氣筒、電瓶、或發電機等預防斷電。

春節人群互動頻繁 上吐下瀉跑急診人數狂增兩成

春節人群互動頻繁 上吐下瀉跑急診人數狂增兩成#急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近兩三個月來,各種名目的聚餐,人人頻繁握手寒暄,雖春節將過,不過後頭還等著228連假、春酒等,也讓近兩星期來最為嚴重得諾羅病毒疫情,將持續延燒,台中醫院急診室發出警報,近兩個星期以來,因上吐下瀉就診的人數,比平常暴增了兩成之多,呼籲民眾在連假以及春酒之時,能夠多加注意衛生安全。諾羅傳染力強 一人中招全家分享台中醫院急診室主任陳大中指出,急診室主任表示近期在臨床上常發現民眾因感染諾羅病毒腸胃炎而出現不適症狀,諾羅病毒好發於冬季與初春,天氣越冷,病毒的傳染力越強,諾羅為一群核醣核酸病毒(RNA),具有高度的傳播力,常有一人感染,全家中獎的狀況發生,也常引起群聚腹瀉事件,多發生於學校、護理之家及旅遊團等人口聚集的地方。他解釋,傳染途徑是糞便與口傳染,如吃入被諾羅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接觸被諾羅病毒污染的排泄物、嘔吐物等物體表面,潛伏期一般為24至48小時,所有年齡都有可能被感染,不同於輪狀病毒大多是感染兒童,民眾不得輕忽。 諾羅無特效藥 僅有輔助療法  陳大中說,諾羅病毒的臨床症狀有噁心、嘔吐、腹絞痛、水樣狀腹瀉、發燒、倦怠、頭痛、肌肉痠痛等,大人病程較短,通常為1~3天,兒童病程較長,通常為3~5天。治療方法主要是支持性療法,除了多休息外,應該要注意營養、水分、電解質的攝取,以避免脫水,目前無對抗諾羅病毒的特效藥,亦無預防疫苗可施打。陳大中主任,近期是諾羅病毒傳染力最旺盛的時期,特別是過年時大家常聚集在室內聊天、玩牌等,也會隨手抓花生、瓜子等零食入口,建議這段時間,手部衛生需特別注意,吃東西前及如廁後一定要用肥皂洗手,如果不幸發生上吐下瀉的症狀,嚴重者須趕快到醫院就醫,協助退燒、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老董心肌梗塞鬼門關前走一遭 隔天出院辦尾牙

老董心肌梗塞鬼門關前走一遭 隔天出院辦尾牙#急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62歲的王董(化名),日前突然胸悶難耐,家人送至急診,發現是急性心肌梗塞,緊急進行心導管手術,從患者進入急診,到放入支架完成手術,一個小時之內,轉入加護病房觀察,更驚人的是王董隔天就要求出院,原來是要回公司準備舉辦尾牙。血管阻塞9成以上 運動性胸悶有徵兆個案說病發前大約一星期時間,發現有運動性胸悶,先是覺得爬到三樓會感到不舒服,後來連平路20鐘都受不了,不過只要坐下來休息就可以舒緩,因此沒有立即就醫。病發當天胸悶的情況加劇無法忍受,家人趕緊開車送他到急診。經豐原醫院心臟科曹承榮醫師指出,患者經心導管檢查,右冠狀動脈前端血栓性阻塞95%,只能流通5%的血流,緊急手術置入支架,解除血栓的問題。手術在30分鐘內順利完成,送到加護病房觀察後,已無胸悶疼痛感。天氣變化大易誘發  五天8例心導管手術曹承榮醫師表示,心肌梗塞容易有心律不整等問題,即使解除了急性血栓問題,還是要持續觀察三天兩夜,確認血液循環恢復正常,避免突發狀況。統計上超過45歲是心肌梗塞的危險群,不過醫師也發現,心肌梗塞年齡有下降的情況,今年初從1月5日到9日,短短5天時間曹醫師就進行了8例急性心肌梗塞案例的心導管手術。8例當中最年輕只有30歲,最年長是62歲,顯示並非45歲以上才容易心肌梗塞。至於為何集中在這五天,醫師研判應該是天氣影響,因為一波波寒流,低溫還有日夜溫差大,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提醒民眾要注意保暖,也別因為年輕就以為心肌梗塞不會找上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