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台灣兒科急診將鬧醫師荒?你家的寶貝半夜發燒、肚子痛,到急診可能面臨找不到兒科醫師為你診治的困境!根據調查發現,全台已經超過一半的縣市列入兒科急診艱困資源地區,小兒急診專業醫師的流失,使年輕急診醫師暴露於高度醫糾的風險。今年9月,苗栗縣一名阿公帶著發高燒的孫子掛急診,等候18分鐘,就在護理站大動肝火,飆罵護理人員:「你們動作不能快一點嗎?」;此外,某藝人上談話性節目聊育兒經,因實習醫生扎3針才找到血管,在節目上直言想踹醫生。諸如此類的暴力行為層出不窮,醫護人員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下還得承受家屬的謾罵,讓兒科醫師紛紛出走。高壓、低尊重 兒科5特色醫院的兒科部門,可說是醫療團隊與兒童疾病奮鬥的戰場。而兒科急診,就是戰場的最前線,承擔壓力最大的地方!病患不是非常沉默,就是哭鬧不休的嬰幼兒,兒科急診的醫護人員,必須要有很高的敏感度及足夠的經驗,才能夠做出診斷及後續治療。若孩童發生不可預期的病情大逆轉,就可能發生醫療糾紛,醫病關係也日趨緊繃,讓許多兒科醫師萌生轉換跑道的念頭。因為生了第二胎不得不離開高壓急診單位的兒科醫師宋季純表示,兒科五大特色便是負擔重、待遇差、尊重低、支援少、風險高。工作內容繁瑣 醫師分身乏術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近年來的資料顯示,近三年來,醫學中心小兒科執業醫師從763人降至552人;反觀基層院所執業人數卻大幅增加,由1597人增至1947人。更需注意的是,醫學中心小兒急診專業醫師的流失,不僅讓同是逐日減少的年輕急診醫師更暴露於高度醫糾的風險中,且將引發更多的民怨。這份調查同時顯示,兒科急診資源艱困地區,已由四年前全台27%的比例,增加到現今為61%,亦即全台有超過一半的縣市已經列入兒科急診資源艱困地區。其他雖有兒科醫師診治兒科急診之醫院,值急診時,卻有一半以上醫師需兼任其他工作,如看門診、值兒科病房、產房待命、外接轉院等,如此繁重紛雜的工作量,讓急診兒科醫師分身乏術,更增加了急診小病人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