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有可能重症致命嗎?一旦乾癬併發膿疱,恐引發高燒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險!39歲陳小姐在就學時期確診全身型膿疱型乾癬,全身皮膚開始出現密密麻麻的細小膿疱,急性期高燒昏迷住院1個月,更引發敗血症險致命,病灶長達9個月才漸趨緩,直到懷孕時又再度復發。體無完膚的椎心刺痛,以及不定時反覆發作的恐懼感,讓她身心飽受煎熬。
皮膚病有可能重症致命嗎?一旦乾癬併發膿疱,恐引發高燒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險!39歲陳小姐在就學時期確診全身型膿疱型乾癬,全身皮膚開始出現密密麻麻的細小膿疱,急性期高燒昏迷住院1個月,更引發敗血症險致命,病灶長達9個月才漸趨緩,直到懷孕時又再度復發。體無完膚的椎心刺痛,以及不定時反覆發作的恐懼感,讓她身心飽受煎熬。
2歲的林小弟弟因反覆高燒5天,多次求診卻找不到病因,因此到大千綜合醫院就醫。經醫師檢查後,發現病人身上多處有紅疹、眼睛結膜發炎、嘴唇舌頭呈現草莓般發紅、指尖輕微腫脹,以及脖子有多顆小腫塊等症狀,並在配合血液及超音波檢查後,確認診斷為少見的「川崎氏症」,所幸在經過藥物治療後順利退燒,並於5天後康復出院。
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康復後,有可能再次持續發燒!兒科醫師示警,若伴隨著皮膚疹、眼睛發紅、草莓舌、腹痛或休克等症狀,當心「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應盡速就醫,萬一拖延未處理,恐併發休克和視覺幻象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尿路感染的發生,大多都是逆行性的發炎感染,意即與正常的尿流方向相反,是由下往上逆行造成的發炎感染。台中7個月大黃小弟日前因發燒、輕微咳嗽先赴診所拿藥,但仍反覆發燒四、五天卻無改善,至醫院檢查發現尿液常規檢查白血球高達3萬5千,血液發炎指數超過正常值13倍,腎臟超音波檢查發現雙側腎盂腎炎及左腎前端實質發炎,留取尿液培養後確診為大腸桿菌引起的左側「急性大葉性腎盂腎炎」及雙側「急性腎盂腎炎」,經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7天後才順利出院,但因為大葉性腎盂腎炎為較嚴重的泌尿道感染,出院後仍需持續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療三週以上。 但因左邊部分腎功能已受損,未來恐有較高機率罹患慢性腎衰竭。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童腎臟科主治醫師陳劍韜表示,泌尿道感染是嬰幼兒常見的細菌感染之一,主要是因腸道或糞便中的細菌,從會陰部經尿道跑到膀胱或腎臟,如果病童反覆發燒,卻沒有合併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感染,也沒有腹瀉、嘔吐等腸胃道症狀,臨床上通常會懷疑可能為泌尿道感染。通常一歲以下的男寶寶較常有泌尿道先天性構造異常的問題,故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機率較高;而一歲以上的女寶寶,因尿道較短,使得細菌容易進入膀胱,故泌尿道感染的機率會比男生高。 相較於年紀較大的孩子,一歲以下的幼兒發生泌尿道感染的症狀並不明顯,當出現發燒症狀時,通常疾病已進展至急性腎盂腎炎(APN),嚴重可能惡化為急性大葉性腎盂腎炎(ALN),若不及時處理恐演變為腎膿瘍,容易導致腎臟結痂、萎縮,未來罹患高血壓、蛋白尿的機率增高,而女性懷孕時則易併發妊娠毒血症,甚至需終身洗腎。 幼兒發燒需提高警覺!拖延恐造成腎功能受損泌尿道感染的機率會隨年紀增長,兒童抵抗力變強、泌尿系統發育成熟而漸次降低。如果病童為偶發性感染,大多與衛生習慣不當有關,建議家長要勤換尿布,避免細菌孳生,小男生如果包皮太緊,家長幫孩子洗澡時,要留意清潔,也要教導小女生如廁從前面往後面擦,避免把肛門口的細菌帶到尿道引起感染。陳劍韜提醒,家長若發現孩子反覆發燒超過三天,不論是否有明顯症狀,都應提高警覺,立刻赴醫檢查找出病因,才能及早正確診斷及治療,避免造成幼兒永久性的健康傷害,發燒越久腎臟發炎的情況就越嚴重,甚至會引起腎化膿,不可不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今年清明節適逢連續假期,民眾掃墓祭祖、赴郊外踏青、露營或從事登山活動,容易接觸到恙蟲孳生的草叢環境,增加感染恙蟲病的風險。穿著淺色衣褲 皮膚裸露處噴防蚊藥劑疾病管制署提醒,於掃墓或野外活動時,應做好防護措施。可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手套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皮膚裸露處塗抹經衛福部核可的防蚊藥劑(蚊蟲忌避劑),並於離開草叢後儘快沐浴及換洗全部衣物,避免被恙蟎附著叮咬而感染恙蟲病。依據疾管署疫情監測資料顯示,今年截至3月25日,國內共計67例恙蟲病確定病例,感染地以台東縣(20例)最多,其次為花蓮縣(15例)。臺灣全年皆有恙蟲病病例發生,於每年4至5月開始增加,6至7月為高峰期。2015至2017年統計資料中,全國各縣市均有恙蟲病病例報告,以澎湖縣、臺東縣、花蓮縣、金門縣較多。叮咬處出現焦痂、持續性高燒 是恙蟲病徵兆恙蟲病是由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蟎叮咬而傳染,恙蟎會停留於草叢中,伺機攀附到經過的人類或動物身上。恙蟲病的潛伏期約9至12天,患者會持續性高燒、頭痛、淋巴結腫大等,約發燒一週後皮膚出現紅色斑狀丘疹,恙蟎叮咬處通常會出現焦痂,是恙蟲病的重要特徵。疾管署呼籲,民眾如有出現疑似恙蟲病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活動史,或有無出入草叢等暴露史,提供醫師臨床診斷參考。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洽詢。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5歲女童,10月中旬因高燒、流鼻水、咳嗽、暈眩就醫,之後出現下肢無力的神經系統重症病徵,且持續惡化,再度就醫住院。經疾管署檢驗,確診為腸病毒D68型重症,目前仍住院治療下肢無力,同住家人均無疑似症狀。腸病毒疫情流行 上週逾萬人就診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明,經衛生單位調查,女童及家人近期無國內外旅遊史。女童就讀的幼兒園10月初曾因有同班同學確診腸病毒停課,班上無其他疑似症狀個案,不排除是受無症狀帶原者感染。衛生單位將持續追蹤女童及接觸者健康情形,並加強家庭腸病毒相關衛教及環境消毒方法。依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上週(10月29日至11月4日)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為12,214,近期疫情呈下降趨勢,但仍處流行期。今年累計11例重症病例,其中1例死亡。3例感染克沙奇A6型,克沙奇B3型、伊科病毒5型及腸病毒D68型各2例,克沙奇A2型及腸病毒71型各1例。幼兒意識不清、肌抽躍是重症前兆羅一鈞副署長表示,目前疫情以輕症為主,社區檢出以克沙奇A型為多,今年已檢出40例腸病毒71型個案,顯示社區中持續有腸病毒71型病毒活動。腸病毒傳染力極強,教托育機構應定期清潔環境、重點消毒,加強宣導衛教知識,教學童正確勤洗手、生病在家休息,落實疫情通報及停課機制。嬰幼兒如經診斷感染腸病毒,避免與健康的幼兒接觸,降低交叉感染機會。一旦發現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儘速送醫治療。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查詢,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洽詢。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冬春兩季因為病毒活性較高,流感威脅潛伏,一但感染,發燒就是判別一般感冒及流感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因為發燒是疾病與身體拔河的證據,因此發燒也是許多疾病共同表現,若出現反覆發燒超過2周,諮詢專業醫師就是你最好的選擇。常見的不明熱4大病因烏日林新醫院感染科主任郭正邦指出,大部份的發燒持續最多1至2週即會自動退燒,或是很快的找到發燒的原因,只有極少部份即使經過詳細檢查,也無法找出其病因者,此類發燒稱之為「不明熱」,約20-30%不明熱病人最後仍無法得到診斷,常見的不明熱4大病因:1) 感染症/佔不明熱病因的30%~40%,是引起不明熱的主要原因。如結核病(尤其是肺外結核病)、各種病毒感染、心內膜炎、腹內感染(如肝膿瘍)及骨髓炎等。2) 腫瘤疾病/佔不明熱病因的20%~30%,發燒往往是許多惡性腫瘤的症狀之一,而在成年人引起的不明熱中,腫瘤是最主要的病因之一。3) 免疫風濕疾病/佔不明熱病因的10-20%,如:紅斑性狼瘡。4) 其他/佔不明熱原因15~%20%,包括有藥物引起的發燒、亞急性甲狀腺炎或炎性腸症等。發燒時多臥床、補充水分及高蛋白飲食面對高燒,除了身體不適外也會令人感到焦急,提醒民眾應該到醫院接受檢查,醫師會針症狀及病因給予適當的治療,郭正邦主任表示,切勿自行使用退燒藥或任何未經醫師許可使用成藥或中藥,以免影響病情診斷,除了接受醫師診療外,在家宜多臥床休養,多補充水份及高蛋白飲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與室溫調節,必要時也可以使用冰枕輔助降低體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88歲李姓阿嬤因為高燒不退,家人緊急送醫,醫師懷疑患者突發高熱的原因是感染菌血症,立即抽血進行血液培養,傳統的生化鑑定需耗費較長時間,利用質譜儀,在1天內就找出原來造成阿嬤高燒不退的原兇是「鬆脆類桿菌」。頭痛、頭暈、噁心想吐 發高熱逾40度一般來說,少數細菌侵入血液造成患者感染菌血症,會出現頭痛、頭暈、噁心想吐等症狀症狀,有些患者會突然發高熱達40度以上,嚴重併發症可能會產生脫水、低血糖甚至白血病。豐原醫院檢驗科主任陳嘉文表示,如果在血液中發現厭氧菌,利用傳統的鑑定方法需要花費6-7天的鑑定時間,但採用新的質譜儀儀器,則在1天內就內得知感染源。大幅度減少時間,也能更快得知結果。質譜儀只需30分至1小時就能完成鑑定這項儀器與傳統生化鑑定主要差別在時間,傳統的鑑定等同要花費2-3天才能得到結果,但新進的質譜儀只需要30分鐘至1小時內就能完成菌株鑑定,提供給臨床醫師進行診斷。這項微生物鑑定在臨床診斷上幫助相當大,像是血液培養、痰液培養、糞便培養、厭氧培養、黴菌培養等達3千多種菌株可進行鑑別。病人抽血進行血液培養,當血液裡有生長細菌,病患就容易出現菌血症,嚴重者還會演變成敗血症導致死亡,如果能提早完成鑑定和藥敏試驗結果,就能提供給臨床醫師,及早進行診斷及治療,挽救病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