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後「右上腹」持續痛●●小時⋯竟是結石作怪!嚴重須切「膽」

吃飽後「右上腹」持續痛●●小時⋯竟是結石作怪!嚴重須切「膽」

2022/8/11(2022/8/12 18:2更新)
一名45歲男性,飲食型態不正常、睡眠不足,曾有噁酸水與食道灼熱、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潰瘍病史,日前因上腹痛就醫,合併有胸悶、噁心、嘔吐等症狀,因此安排做胃鏡與腹部超音波檢查。醫生發現他不僅逆流性食道炎,還有輕微胃潰瘍,腹部超音波時更意外發現有膽結石,而且出現膽囊壁增厚,診斷為急性膽囊炎。

愛吃高脂高熱量食物,膽結石併發膽囊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蕭奕宗表示,該名患者在理學檢查時,手按壓於右肋骨下、右上腹部位吸氣時,明顯會腹痛,屬於「墨菲氏病癥」(Murphy’s sign),加上臨床檢驗數據白血球與發炎數值高,診斷為急性膽囊炎。加以抗生素與低脂飲食治療後,上腹疼痛症狀才舒緩。

急性膽囊炎為膽結石的併發症,膽石多梗塞於膽管處,由於膽汁不能正常流入腸道,而聚積於膽囊內,刺激膽囊壁,而發生炎症變化。

蕭奕宗說明,發生率每年約10%,約有2至4成會出現典型症狀為膽絞痛,疼痛位置在右上腹,通常發生於進食後半小時至1小時後,持續疼痛約5、6小時。因右上腹還有其他器官,須與消化性潰瘍、胃十二指腸炎等疾病做鑑別診斷。

膽結石生成與患者生活型態、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其中女性較男性多,比例約為2:1,好發在40歲以後。高危險族群包括:

  • 家族遺傳
  • 肥胖
  • 常吃高脂、高熱量食物
  • 糖尿病

此外,隨著年紀增長,膽固醇增加、膽酸減少,風險也會增加,像幼兒就少見有膽結石。所幸多數膽結石病人沒有症狀,只要定期追蹤觀察即可。

延伸閱讀:
上腹痛非胃炎 竟急性膽囊炎作怪

膽囊發炎,沾黏嚴重需剖腹切除

蕭奕宗表示,如果有急性膽囊炎,依症狀輕重程度,採取抗生素治療。然而如果膽結石超過2公分、膽囊瘜肉超過1公分,根本治療方法是膽囊切除手術,分為腹腔鏡及傳統剖腹。根據病況嚴重程度,選擇治療手段:

  • 非急性、無沾黏:發作3天內至外科做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傷口小、住院天數短。
  • 發炎、沾黏嚴重:須做傳統剖腹手術,傷口大、術後疼痛感也較劇烈。

蕭奕宗提醒,在切除膽囊後,飲食以清淡、低脂高纖為原則,否則食物油膩時,容易拉肚子,易造成消化系統的負擔。

延伸閱讀:
上腹悶痛、嘔吐以為腸胃炎⋯醫一查竟「血脂飆53倍」險器官衰竭

認識急性膽囊炎|臺大醫院護理部13A金先慈護理師、林純如護理長|保健園地|2013年04月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