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診時間短,如何向醫師說清病況?教你先草擬「這6答案」就夠

看診時間短,如何向醫師說清病況?教你先草擬「這6答案」就夠

2022/9/14(2022/10/17 10:17更新)
每次生病到醫院看門診都要等好久,好不容易輪到自己進到診間,又可能只有短短幾分鐘向醫師說明症狀,在領藥、用藥時,也常常搞不清楚到底該怎麼吃、吃多久,這是許多人掛號看病時的真實寫照。醫師提醒,若沒有把握正確看病及安全用藥原則,最後損傷的還是自己的身體健康。

本篇文章目錄

我該如何正確看診、安全用藥?

在日常生活中民眾若罹病,看病時該如何向醫師說明?其實,醫師最需要知道的資訊是「具體事件+數字」,應避免模糊不清的症狀說明。建議就醫前,先準備好以下6大問題的答案,以便向醫師清楚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

  1. 主要症狀(可用手指出位置)是哪裡不舒服、大約何時開始的、持續幾天了
  2. 症狀變化及順序有哪些、何種情況下會覺得比較舒服
  3. 有無藥品或食物過敏史、及特殊飲食習慣
  4. 曾經發生過的疾病、有哪些家族性遺傳疾病
  5. 目前正在使用哪些中藥、西藥、保健食品
  6. 女性需告知是否有懷孕、正準備懷孕,或正在哺乳

而看診完成後,當領藥、回家自行用藥時,也應做到以下步驟,避免錯誤用藥帶來更大傷害:

  1. 領到藥品時,首先核對藥袋上的姓名與年齡是否正確
  2. 每次用藥前,要先確認服藥的時間、用量及方法
  3. 藥品的用途與自己的疾病或症狀是否相符
  4. 藥品的形狀、顏色等是否與藥袋上的描述相符,避免包裝有誤
  5. 看清楚藥袋上註明的注意事項、副作用或警語,了解藥品使用後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或重要警訊
  6. 確認藥品應服用的天數有多久,並核對藥品總量對不對 
  7. 注意藥品保存期限與方法,部分藥品需冷藏,或避免陽光高溫直射;過了期限就不可再服用
  8. 自行購買指示藥或成藥時,要檢查包裝上是否有衛生福利部的核准藥品許可證字號及效期

延伸閱讀:
輕症在家,怎麼領口服藥?最新「領藥3步驟」教你最短時間拿到藥

image

用藥潛在風險及常見錯誤?

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雅惠表示,用藥的錯誤或不安全,其實是醫療行為中「可避免的傷害」,若同時服用2種以上藥物的患者,更容易因為用藥疏忽,而使自己陷入危急險境。

她舉健保署資料指出,台灣有超過8百萬人罹患2種以上的慢性病,即平均2.8位中,就有1位是多重慢性病族群,使用的藥物多達6到20項,是一般平均的2至6倍,而多重用藥的潛在不適當用藥風險更高。

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最常發現民眾在看病拿藥回家後,有以下不正確的用藥問題:

  • 擔心副作用就自行減藥或停藥
  • 錯誤的服藥方式,導致耗費更多時間及金錢才恢復健康
  • 身體不舒服就一直拿藥,卻忽略不舒服可能是因藥物副作用所造成

他說明,以往民眾在藥局領藥時,常常只有問怎麼服用,卻連飲食上應避開哪些藥物交互作用都沒有瞭解清楚,甚至不清楚哪些藥物副作用屬正常範圍、哪些不正常;建議民眾最好在看診時、醫師開藥前就要清楚告知病史,共同討論及調整適用藥物,領藥時亦需有效瞭解用藥醫囑。

延伸閱讀:
小孩發燒爸媽別慌!醫教正確退燒法:藥間隔「 小時」吃才對

遠距醫療會影響用藥安全嗎?

至於疫情期間採用的遠距醫療,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黃啟嘉表示,用藥安全的真正價值在於挽救生命,卻並非所有疾病都適合透過遠距醫療來問診。

黃啟嘉說:「線上看診仍有它的侷限性,醫師無法觀察病患身體及心理的完整狀況,在提供醫囑及用藥方法時,也可能因此形成阻力。」建議最好還是親自看診領藥,有疑問才能向醫師及藥師詢問仔細。

國泰醫院-正確用藥五大核心能力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