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流行恐未結束⋯醫點名3件事警告:今年冬最大威脅是「這病」
「我確診康復後,似乎經常感冒?我好像免疫力變差了?」國外有不少人在確診康復後,卻接連感染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姜冠宇在臉書粉絲頁發文表示,依據澳洲格里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病毒學家蘿拉・埃雷羅(Lara Herrero)的研究文章中指出,提出染疫康復後需要特別注意的3個面向:
面向1:康復後有半年,免疫平衡被擾亂
在2022年年初,澳大利亞有一項研究指出,確診24週,病毒會影響你整個免疫系統功能。與未感染的健康人相比,感染康復者的各免疫細胞相對數量和類型發生了變化,有些細胞基因表現增加、有些表現減少,意即整體平衡被擾亂,尤其在有些接受後遺症復健治療的病患身上差異尤其顯著。
延伸閱讀:
咳嗽高燒、胸口悶⋯9大長新冠後遺症:竟是「這症狀」最讓人害怕
面向2:染疫後4個月,T細胞控制功能變差
後來也有類似文獻,姜冠宇舉美國加州邁克爾・佩魯索(Michael J. Peluso)的研究團隊於今年8月底發表的研究說明,有新冠後遺症的人與沒有後遺症的人相比:
- CD8+T細胞表達CD107a的頻率變低
- CD8+T細胞產生干擾素-γ的機制也受到影響
「你可以想成有後遺症的人,幫手T細胞的功能還好,但是殺手T細胞在4個月後就不行了。」姜冠宇說,這與突破性感染獲得更好保護力的概念,略有不同,而是要小心確診之後,面對其他併發疾病時,曾染疫者將會成為更脆弱的存在。
除了感染其他呼吸道疾病,這也可能與感染或接種疫苗之後疱疹復發,或是後來病毒肝炎控制不佳也有一些關係,這些都可能是因為後遺症的控制機制變差了。
面向3:持續慢性發炎、自體免疫,恢復期拉長
另一項同樣是8月底發表,引用上述澳洲文獻的西班牙團隊研究,認為有新冠後遺症的人表現出比較明顯的自體免疫疾病指(ANA),但干擾素-γ並無不同的表現,在有症狀的患者中,ANA陽性(大於等於160)的機會更高。
這表示,患者在染疫康復後,持續在「慢性發炎」、「自體免疫」的狀況,代表需要更長的恢復時間,而自體免疫當然也要小心對外感染,有可能是處於比較虛弱的狀態。
延伸閱讀:
確診後長新冠後遺症⋯腦霧、影響心腎「10多種症狀」恐長達數月
傳染病大流行恐怕尚未結束
「大流行真的結束了嗎?還是大流行接著還有不同面向的呈現?」姜冠宇認為,現在下定論還太早了。雖然現在重複感染很常見,但是每一次的感染,如果有再削弱T細胞免疫力的效果,這對於脆弱族群都很不利,除了許多常見感染、原有慢性感染會控制不佳,也可能會造成有其他疾病有機會新興起來。
他指出,在蘿拉・埃雷羅的研究中認為,今年猴痘、小兒麻痺的興起,就有可能與上述大眾免疫力變差有關聯,只是還沒有直接證據,尤其這次挾帶「免疫債務」的流感,可能就是今年冬天最大的威脅。美國小兒科醫師已發現,即便小朋友號稱75%有抗體,但因流感或一般感冒來求診時,症狀大都相對比往年還嚴重,還是要小心。
姜冠宇提醒,以上3面向,都會造成容易感染其他疾病,或感染其他疾病時症狀變得更嚴重,但為了避免自己身體變得更脆弱,盡量減少感染次數,還是很重要。他說,雖然目前還沒能完全得知可以降低最多傷害的方式,「共存」或「清零」,未來也還是萬年之爭,「但病原體仍會持續存在,僅能用人類自己的價值來判斷對或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