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康復後還是又累又喘,怎麼辦?醫師親解疫後「自保8大關鍵」

新冠康復後還是又累又喘,怎麼辦?醫師親解疫後「自保8大關鍵」

2022/6/9
儘管Omicron感染者多為輕症,根據美國疾管署在5月24日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新冠肺炎康復的成年人,從18~64歲中,每5人就有1人會出現長新冠後遺症(Long COVID syndrome),加上不適症狀仍斷斷續續出現、得知染疫後的情緒波盪,影響到家庭、工作與生活起居,新冠癒後之路怎麼走才能確保重建身心健康?《優活健康網》根據聯安診所醫師團隊的建議,整理以下3大面向,包括健康追蹤、心理調適與飲食調理,陪伴讀者一起摸索癒後之路。

本篇文章目錄

染疫康復後,身體有疲累倦怠感?

聯安診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施奕仲表示,臨床發現,部分染疫康復的後遺症之一確實包含疲倦、倦怠、無力等。

原因可從很多面向來解釋,其中一種機制可能是影響細胞內粒線體效能下降。可以把粒線體想像成是細胞內的發電機,發電機受損了,自然發電效果大打折扣,就會容易讓人疲累、提不起勁。建議可透過規律運動和補充足夠的營養素,修復粒線體的功能。

延伸閱讀:
新冠確診⋯走路沒力、一動喘不停!台大醫院教你「5招」防肌力流失

染疫康復後,依然會喘、呼吸不順?

施奕仲解釋,染疫後可能造成部分肺泡輕微纖維化的狀況,進而影響氧氣交換的肺功能。

改善方式:循序漸進有氧運動,從每日10~15分鐘開始,如:快走、慢跑、開合跳、有氧韻律、飛輪,逐步增加運動強度達到有效運動,即為成年人心跳達1分鐘120次、65歲以上長者心跳達1分鐘100次。有助活化健康的肺泡積極運作、促進肺活量,改善呼吸不順的狀況。

但若染疫後3個月狀況未明顯改善,則建議進一步就醫與醫師進行討論,檢查則包括肺功能檢查、肺通氣量評估、高解析肺部電腦斷層,甚至肺泡氧氣交換功能,都可以再做進階評估。有研究指出,持續輕微的發炎現象,可能也是症狀持續的關鍵因素,這部分透過一系列發炎的生化指標、氧化壓力指標等等,可以深入分析,根據結果也有相應的輔助治療。

確診者心血管疾病風險暴增近10倍?

施奕仲表示,有研究發現新冠確診者較易生成血栓和心律不整的情形,少數可能惡化。若有心血管健康疑慮,建議半年內觀察自身情況,如少數曾確診心肌炎者,則建議定期追蹤超過1年,可藉由心電圖、心臟超音波等檢查,了解心血管健康。若皮膚有發現異常的皮下出血點、異常的瘀青現象,或是肢體腫脹疼痛,甚至突發性呼吸喘,則需留意是否有血栓症狀,可透過抽血和血液常規檢驗立刻做篩檢,並安排進一步檢查來確診病因。

染疫後若失眠,有方法可緩解?

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醫師洪育忠建議,若是壓力、焦慮等原因造成失眠,可先試著用正念、冥想等方式,引導自己調整情緒;若是染疫後相關生理症狀而引起,建議可以與醫師討論是否需用藥解決,提醒用藥需謹慎。

另外也能嘗試將睡眠環境調整優化,留意光線是否過於明亮;播放舒眠、紓壓音樂;睡前控制減少使用3C產品,避免藍光過度刺激,反而讓大腦處於焦慮緊繃狀態。

確診後苦悶心煩,該怎麼緩解焦慮?  

聯安診所家醫科醫師陳采汎表示,會有焦慮情緒是很正常的,建議先思考列出原因是什麼?是放不下工作?擔心無法照護小孩或家人?並試著釐清,現實是否有如自己想像的嚴重?亦或可能是因為過度擔憂而放大了恐懼?

當面對確診與隔離,確實可能會被突然湧入的情緒所淹沒,如果陷入無所適從或慌亂,我們可以透過與親友的對談、書寫來緩和,或是運用呼吸練習、伸展運動、熱敷、泡澡等達到放鬆的狀態。先讓自己感到放鬆,再來重新審視、感受情緒與突發事件。也提醒大家,身體不適時確實會影響大腦、情緒,難以保持專注思考。因此,建議民眾首先要好好照顧身體的不適,配合休養,當身體康復後,就能有清析思緒來面對問題。

延伸閱讀:
新冠確診者小心!專家:沒做「3招復健運動」當心後遺症纏上你

給親友添麻煩甚至不慎傳染,好自責?

聯欣診所副院長顏佐樺表示,首先必需請民眾先瞭解並接受「Omicron的高傳染率,使確診現象越來越普遍,已無法避免」的事實。既然如此,我們應該暫停先自責,自責情緒往往是出自於想要保護親友的心情,這點十分難能可貴。建議坦然接受現實,並針對擔憂,轉化練習為正向思考,例如:康復後我們能為親友做什麼?積極想像未來的解決辦法。

輕症患者隔離期間如何居家照護?

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護理部主任曾斐敬建議,輕症的居家照護4大重點如下:

  • 吃對:多吃高蛋白質食物,減少精緻澱粉和飽和脂肪攝取,以降低身體的發炎反應。另,油炸和辛辣食物也應避免,減少身體負擔。
  • 補足:補充維他命C、D、鋅和Omega-3的營養素,吃足新鮮蔬果以及補充水份。
  • 睡飽:建議保持固定的生理時鐘,並睡足7~8小時,午休小睡時盡量在下午3點前且不超過15~20分鐘。
  • 多動:即使居隔在家,也建議民眾依據身體狀況量力而為,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

確診後,如何營養補充,修復免疫力?

聯青診所資深營養師徐景宜列出以下幾種營養素,有助於修復免疫力:

  • 蛋白質食物
  • 含硫化合物、鋅、硒的食物:如辛香料的薑黃、蔥、薑、蒜、蕈菇類、帶殼海鮮
  • 維生素C:芭樂、奇異果是很好的選擇。
  • 維生素D:多曬曬太陽,若因居隔期間無法出門,可透過保健品補足劑量。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