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罹患胃癌嗎?台大醫院用AI幫你看「胃相」9秒揪罹癌風險
「胃相」如同人的面相一樣,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正確瞭解胃相,是治療胃病的關鍵。」而胃癌是一種可預防的疾病。其中,多層次篩檢系統及更快速的胃相評估,更能有效降低胃癌風險。以往胃相判讀所需時間費日曠時,需要5週才能得知結果,恐延誤及時治療處置時間。
延伸閱讀:
消化不良⋯竟也是胃癌前兆!名醫揭「2階段」有效預防癌病變
台大花2年研發「胃相AI」
台大醫療團隊花了2年時間,開發出藉助大數據資料建立AI模型、即時雲端傳輸計算等技術,可以直接由胃鏡影像來精確判斷胃相,不僅縮短為9秒就可得知結果,準確度更高達9成。吳明賢指出,其篩檢方法也能讓民眾建立對胃部健康的重視,參與篩檢的意願相對提升。
如何看菌相就知道自己有沒有胃癌?台大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李宜家指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引發慢性發炎,進而導致胃萎縮及腸組織化生,改變了「胃相」,不良的胃相與後續可能發展成早期胃癌的風險息息相關。對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患者,醫師可透過及早實施除菌治療、定期追蹤等方式,至少可以減少8成以上的胃癌發生。
延伸閱讀:
長期口臭,別以為只是小問題!醫:恐是胃癌、肝病「這4疾」前兆
瞭解「5問題」做好胃癌防治策略
李宜家說明,若觀察菌相懷疑是否有癌前病變,需要胃鏡切片檢查,經病理科醫師進一步專業判斷,確定有癌前病變者,則需要定期胃鏡追蹤。而個人化的胃癌防治策略,他也建議民眾要留意以下5件事:
- 有沒有曾經胃不舒服?
- 過去胃鏡診斷是不是胃炎?
- 是否瞭解為什麼會發炎?
- 有沒有看過胃相?
- 會不會得胃癌?
胃癌患者男性多於女性,好發年齡大部分在50~70歲之間。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癌醫中心分院醫師劉志銘指出,有鑑於台灣本島也有胃癌的高發生率地區,長期實施同樣篩檢方式,統計目前台灣本島成年人的幽門桿菌盛行率,已從30年前的60%,降到現在的30%,孩童更是降到10%。
而台大醫院也長期針對高胃癌發生率的偏鄉離島地區如馬祖,進行組織性地根除計畫,提供長年的幽門桿菌篩檢與根治治療,迄今20年,如今成績斐然。當地幽門桿菌的盛行率,已由將近7成降低至不到1成,胃癌發生率也從30年前的60%降至20%以下。
幽門桿菌「除菌治療」可安全預防胃癌
由於在幽門桿菌第一線治療處方中,仍有10%的患者無法成功除菌,台大醫療團隊近年也投入於難治型幽門桿菌第二線及第三線救援治療處方的開發,並針對患者腸道菌叢的組成及抗藥性進行追蹤。研究使用含鉍劑的四合一療法與含左旋氧氟沙星(levofloxacin)的四合一療法,最終成果兩組的累積除菌率可達96%及97%。
劉志銘指出,接受幽門桿菌除菌治療後,腸道菌叢的多樣性會短暫下降,但到了1年之後,可恢復到接近治療前的狀態;而抗藥性基因組在剛除菌完成時,會顯著的增加,但在8週時及1年後,可恢復到治療前的狀態。換句話說,除菌治療不會對腸道菌有害或增加抗藥性,更可提供預防胃癌的安全性依據。
台大醫院已和國民健康署合作,建立最新《幽門螺旋桿菌篩檢指引》,對於臨床治療處置有實際幫助,研究成果深具國際影響力,也於國際頂尖期刊《刺胳針胃腸與肝病學》(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23)刊登,並獲專文評論與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