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吃一塊牛排,就能補足整天蛋白質?營養師揭真相:只是吃脂肪
2023/4/26(2023/4/26 16:14更新)
營養師李婉萍於臉書粉絲頁表示,蛋白質是由胺基酸組成的結構分子,也是組成人體的主要部分。人體從頭髮開始,到皮膚、指甲、肌肉、器官,以及消化酵素、白血球、血小板和荷爾蒙等構成都需要蛋白質,因此,每天攝取足夠且優質的蛋白質是非常重要的。
延伸閱讀:
蛋荒沒蛋吃怎麼補蛋白質?教你一表看「12種替代食材」順序這樣吃
蛋白質不足恐肌少症
李婉萍分享,他在臨床上看到很多老人家因牙口不好而少吃肉,或擔心膽固醇過量,而盡量避吃蛋和海鮮;日常飲食又不注意豆腐、豆乾等豆製品的攝取,經常發生飲食不均衡、蛋白質獲取不足的情況。這樣一來容易引發肌少症,提升跌倒骨折的風險。
上述有提及,若蛋白質攝取過少容易肌少症,因此容易導致跌倒甚至骨折;如果民眾想減肥、提升免疫力又不想有肌少症,那就更要了解蛋白質要如何攝取。對此,李婉萍也分享蛋白質攝取的知識。
延伸閱讀:
全台蛋荒不用怕!營養師揭「這些食物」都能替代:建議豆製品優先
蛋白質的食用順序
蛋白質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事實上,許多食物都具有蛋白質的成分,而優質的蛋白質來源,主要是「乳品」和「豆魚蛋肉類」,其中,豆、魚、蛋、肉的排序代表了食用時的優先選擇順序:
- 豆類:指黃豆、黑豆、毛豆及其相關製品,如豆乾、豆腐、豆漿、豆皮、天貝等植物性蛋白質。若是麵腸、麵筋、烤麩等常見的素料,有容易吸油的特性,烹調時要特別注意。
- 魚類:除了魚肉,也包含蛤蜊、蝦子、小卷、花枝、海參等海鮮食物。
- 蛋類:雞蛋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蛋白含有優質蛋白質,蛋黃則有鐵質和卵磷脂,加上近年醫學認為食物並不會直接增加血中膽固醇,所以整顆蛋一起吃,營養才完整。不過膽固醇和蛋的吸油量相關,建議少吃烘蛋、歐姆蛋等高油料理,蒸蛋、茶葉蛋或荷包蛋較理想。
- 肉類:包含雞、豬、牛、羊、鴨等動物肉,是完全蛋白質,能夠滿足人體對必需胺基酸的需求。不過,以肉類長時間熬煮的濃湯,裡面含有的蛋白質不如肉本身來得豐富,單喝湯而少吃湯料是沒辦法補到蛋白質的。
- 乳品: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8年版的「每日飲食指南」,已經不再強調需選擇低脂或脫脂的品項了。依衛福部建議,一天應達1.5~2杯,這樣就能得到1.5~2份蛋白質。
蛋白質一日菜單
李婉萍表示,部分民眾會選擇食用「牛排」來攝取蛋白質,但這樣對於蛋白質攝取很沒效果。若想在晚餐排彌補白天攝取不足的蛋白質,儲存的蛋白質並不會是牛肉中的蛋白質,而是脂肪。我們的身體無法一次吸收過量的蛋白質,這一頓飯吃完會在當餐或下一餐就被消耗掉,不宜選在某餐一次吃進整天該吃的蛋白質。
每日定量規律、均勻分布在各餐當中食用,才能好好幫助人體運作、提升免疫力。因此他也分享「蛋白質一日菜單」,民眾可依照自身狀況調整。
- 早餐:2顆滷蛋+黑咖啡;1條烤地瓜+1瓶450毫升無糖豆漿。
- 午餐:自助餐「1碗五穀飯+蒸魚+2種蔬菜」;麵店「陽春麵+五香豆干2片+嘴邊肉一盤+燙青菜」。
- 晚餐:1隻滷雞腿+1碗糙米飯+2種蔬菜;或是簡單煮一鍋菇菇雞湯也很方便。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