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沛燊專欄》重訓後肩膀痛又無力⋯是肩夾擠症候群​​嗎?教你1招自測

吳沛燊專欄》重訓後肩膀痛又無力⋯是肩夾擠症候群​​嗎?教你1招自測

2023/7/10
手一舉起來拿東西就痛、壓到肩膀也疼痛,甚至手臂無力⋯什麼是「肩夾擠症候群」?復健科醫師教民眾,可透過「1招測試」來判斷,並揭密容易造成肩夾擠症候群的原因、族群及治療原則,再加碼簡單2運動無須器材,就能有效改善肩夾擠症狀,以下一篇文章全解答。

本篇文章目錄

肩夾擠症候群1招測試

如果你做手高舉過肩的動作,像是搬運物品到高處、伸手拿高櫃裡的物品,或是側睡壓到肩膀時會感到疼痛,那麼很有可能你的狀況是肩夾擠症候群。臨床上肩夾擠比五十肩還要常見,根據統計肩膀疼痛中有三分之一就可能是肩夾擠症候群,嚴重時甚至會有肩膀手臂無力的症狀。

可以用1個簡單的方式測試:把手放身體髖臀部側邊,從側面朝向頭舉起來,若側舉一半,約莫60至120度角這個區間就會感覺到疼痛卡卡的,但60度前與120度後卻不會感到那麼疼痛,那很有可能就是肩夾擠的問題。

延伸閱讀:
肩痛、手無法舉⋯不只是五十肩,醫:還可能是「這狀況」

造成肩夾擠症候群的原因

現代上班族長時間使用電腦坐姿不良,容易產生圓肩,造成肩胛骨周遭肌肉失衡,像是胸大小肌與上斜方肌和提肩胛肌緊繃、下斜方肌和前鋸肌肌力變弱,手臂在舉高的過程裡因肩膀過度聳肩,肱骨沒有適度的下沉,造成肩峰和肱骨頭的間隙太窄,擠壓到在當中移動的棘上肌、二頭肌肌腱、滑液囊等軟組織,最終產生肩夾擠的症狀。

另外就是重訓時做臥推、引體向上,或者是伏地挺身,若為了嘗試更大的重量而忽略姿勢的正確性,背部的肌群沒有適度出力,產生出聳肩或圓肩等代償姿勢,長期之下就容易誘發肩夾擠發作,除了影響運動表現外,若沒有及時就醫矯正姿勢,嚴重時可能會造成旋轉肌肌腱發炎腫脹甚至是受傷撕裂​​。

延伸閱讀:
我的大腿拉傷了嗎?復健醫師教你「1分鐘」快速判斷法

肩夾擠症候群的治療3重點

可以從上述的描述得知,肩夾擠的治療原則可大致分成:

  • 放鬆緊繃的肌群
  • 提升無力肌群的肌力
  • 針對已發炎腫脹的滑囊或肌腱進行注射治療

image
把手放身體側邊朝向頭舉起來,若舉到約莫60度至120度這個區間就會感覺到疼痛卡卡的,但60度前與120度後卻不會感到那麼疼痛,那很有可能就是肩夾擠的問題。

簡單2運動改善肩夾擠

治療肩夾擠的方法很多,這裡提供2個經驗上效果好、無須器材,即可簡單執行的運動:

  • 加強背部肌力的部分:可做夾背運動,方法是在挺胸不聳肩的情形下,試圖將兩側肩胛骨做向內向下,彼此靠攏的動作,並最極限的位置停留至少5~10秒以上,反覆2~3組
  • 放鬆緊繃肌群的部分:可以放鬆上斜方肌,以伸展右側上斜方肌為例,方法是右手先手抓椅子或坐在手掌上以固定右上肢,然後頭側倒向左肩,接著左手過來拉著頭後,頭再向右轉。注意過程中全程不要聳肩,然後下巴記得收緊。

image
image
左上與右上為夾背運動的示意圖,底圖為上斜方肌拉筋的方法。

若上述的運動治療舒緩程度有限,或者是效果無法維持,則有可能是屬於狀況比較嚴重的肩夾擠,像是滑囊發炎、肌腱受傷等狀況,這時除了運動外可以考慮諮詢醫師進行注射治療,並利用超音波導引的技術,精準地將藥物送到發炎的滑囊或肌腱病灶處。

總之,肩夾擠症候群雖然常見且令人困擾,但只要掌握好文中所提到的原則,循序漸進,按步就班治療,即可恢復健康,並且降低復發的機會。

新旅程復健科診所院長

擅長化繁為簡,致力於結合中西醫手法解決病人問題,熱愛重訓與跑步,並深信健康源自於好習慣的積累,為新旅程復健科診所院長。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