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靜脈營養治療是什麼?哪些人可以用?醫揭免長期住院關鍵是⋯

居家靜脈營養治療是什麼?哪些人可以用?醫揭免長期住院關鍵是⋯

2023/8/28
一名2歲8個月的寶寶,因出生時發現罹患先天短腸症,面臨營養攝取不足的危機,在進行小腸延長手術後,接受醫院營養醫療小組的評估,安排媽媽學習居家靜脈營養治療方法,在家進行近2年的居家照護後,體重從3.3公斤增加到13.5公斤,得以穩定成長茁壯。至今已成功脫離居家靜脈營養,順利進入幼兒園上學。

高醫附設中和醫院外科部副部長蔡祥麟表示,由於正常的孩童,小腸應有120~200公分,但這位小病患因小腸只有36公分,導致剛出生時媽媽無法順利餵奶,且嚴重到會嘔吐膽汁,一度以為只是「不明原因腸子蠕動不佳」,進一步做了腸道神經節切片檢查後,才發現孩子患有先天性短腸症。

收治該個案的高醫附設中和醫院小兒外科醫師張鈺堂發現,孩子有腸沾黏及腸道腫脹的情形,於是建議先讓孩子進行小腸延長手術,以及人工血管置入術來治療,後續再搭配「居家靜脈營養照護」,讓孩子得到最好的照顧。

延伸閱讀:
癌友術後打葡萄糖恐不足,醫:OOO降發炎,透過靜脈營養補充是關鍵

居家靜脈營養治療4類人適用

蔡祥麟表示,靜脈營養治療是指病人無法經由腸胃道攝取或飲食不足以維持身體所需時,將濃縮營養素經由靜脈途徑注入人體內,供給病人身體需要之營養,維持生命並提升營養狀態。而居家靜脈營養治療,即為當病人不需要住院時,透過病人家屬等照顧者學習靜脈營養治療,在家繼續接受治療。

蔡祥麟說明,居家靜脈營養治療適用常見對象為:

  • 腸阻塞或麻痺者
  • 大量小腸切除者
  • 腸道皮膚瘻管者
  • 腸道營養吸收不良有死亡風險患者

可用於解決病人,因治療中導致吸收不良、電解質不平衡及營養不良等問題。通常在住院病人病情已穩定,經營養醫療小組評估後,介入教導患者或患者家屬,順利轉為病人自行回到家中進行照護,為病人提供較佳的居家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擦傷、割傷⋯正確照護傷口「關鍵步驟」醫教你敷料這樣用才不留疤

居家營養治療免再長期住院

而針對上述短腸症個案,蔡祥麟說明,正常人的小腸長度只要小於100公分內,即需接受手術治療,術後還需要使用全靜脈營養來提供患者足夠營養,才能存活。短腸症候群的營養治療分為3個階段:急性期、調適期、維持期,術後24~48小時後開始靜脈營養治療,透過靜脈注射讓殘留小腸的營養吸收能力逐漸變強。

蔡祥麟指出,在過往治療上,患者若無法完全脫離靜脈營養注射治療,就會需要長期住院;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現在已有居家靜脈營養治療的選擇,透過在家中利用中心靜脈導管自理操作,以提供足夠的營養所需,讓病患不必因靜脈營養治療而長期住院,而脫離正常的社會生活。

在醫護團隊及媽媽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在2歲8個月就脫離治療,現在能直接攝取食物吸收營養,恢復正常生活,居家靜脈營養照護治療方式不只完善的提供孩子營養吸收,也提升整個家庭的生活品質。不過蔡祥麟提醒,每位病患的照護及恢復情況差異大,也有病友使用居家靜脈營養照護長達10多年,建議應與醫護團隊討論,才能制定最合適個人的治療計畫。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