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大掃除,該丟還不該丟?心理師教「無痛斷捨離」先自問2問題

年關大掃除,該丟還不該丟?心理師教「無痛斷捨離」先自問2問題

2025/1/21
農曆新年將至,家家戶戶開始忙著大掃除,但面對堆積如山的舊物,如學生時期的制服、紀念冊、朋友送的禮物、小孩子的衣物、玩具等,留下用不到,丟掉又捨不得,讓許多人陷入兩難。臨床心理師指出,輕鬆斷捨離其實有技巧,可利用2個問題釐清自身需求,讓心理不再有負擔。

從學生時期的制服、書包、卡片、紀念冊,社會工作時置辦的服飾、療癒小物、團購、交換禮物,日常中的收藏品、票根、家電、傢俱,養兒育女時選擇的衣物、玩具、教具、紀念品等,往往叫人難以取捨,究竟該不該丟呢?該怎麼判斷才能成功斷捨離

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黃昱翔說明,人生是持續累進的過程,經驗、知識、智慧會不斷地增長,物品也會不斷地堆積,多樣的物品記錄著我們豐富的生活,因此我們會賦予物品意義、難以捨離,而生活空間逐漸地被物品填滿,相對地會讓心理沈默地背負著隱形的壓力,因此需要適時地「收拾」,讓生活有自在的空間。

延伸閱讀:
別再買了「衣櫃只要33件單品」就夠穿!帶你看「極簡穿搭」6好處

丟東西前先自問「2問題」

黃昱翔指出,收拾,不單只是將物品打包後放置到看不到的空間存放,而是將物品實際地移到生活的空間之外,可以回收、給需要的人或丟棄,這是個不容易執行的過程,例如有些書籍即使存放多年未曾閱讀,但心中總想著有一天會再看;有些贈品及禮物,明明不喜歡卻又捨不得丟。

黃昱翔說,此時可以試問自己「這個物品近期是否用得到」或「這個物品是否真的需要」,若近期用不到或不是自己需要的,捨去會是合理的選擇,經由自我思辨協助判斷及選擇,可以提高成功執行捨去多餘的物品的機率。

延伸閱讀:
「懶人打掃」4步驟讓你成為家事達人!浴室馬桶、浴缸加「1神物」秒清潔

透過丟東西覺察自我情緒

有些人在實際要將多餘物品捨棄時,內在經常會感受到好可惜、捨不得的情緒,甚至會感到迷惘。但黃昱翔認為,經由覺察情緒,反而可以讓自己有機會思考「為何會感到可惜、為何會感到捨不得」,這些情緒可能來自於對於過去物質匱乏的經驗而產生的不安全感,或是來自對於關係連結斷裂的害怕,進而釐清內在真實在意的因素,並不是物品本身,進而可以脫離對於物品的執著。

黃昱翔建議,經由收拾、捨去多餘的物品、脫離對於物品的執著的歷程,可以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會從時常為繁雜的物品煩心,逐漸進展到可以掌控適量、適用的物品,進而在購物時,也會開始預先思考物品進入生活的樣貌,斷絕不需要的物品。

黃昱翔說,經過持續不斷地練習、覺察及反思,斷、捨、離會成為一種生活的態度,長此以往,將物品盡其所用,讓空間舒適自在,創造美好的生活!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