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糖尿病成因與照護
糖尿病成因為何?台東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 黃信揚醫師的回答是:「糖尿病有三大原因:(一)遺傳體質(二)飲食型態(三)肥胖。」其他如:營養失調、懷孕、情緒壓力、藥物等,也可能促使糖尿病發生。然而,糖尿病絕非傳染病,既不會傳給他人,也不會被人傳染,家族中如果有人罹患糖尿病,其他家人得病的機率相對增高,原因不在傳染,而在遺傳或家族的飲食、生活型態。
面對來勢洶洶的「糖糖危機」,患者如何自處呢?黃信揚醫師認為,病人的自我照護是關鍵,患者可藉由醫護人員的衛教、諮詢等方式,學著與疾病共存,並積極學習自我照護。自我照護的第一要務是控制血壓,第二要務是控制血糖,第三要務是控制膽固醇。
三十分鐘燃燒脂肪
運動三十分鐘才能燃燒脂肪。黃醫師建議,糖尿病患者應該保持良好運動習慣,運動的好處很多,既可消耗熱量控制體重、降低血糖與膽固醇、增強血管彈性和心肺功能,更能改善高血壓。不過,黃醫師也特別提醒,糖尿病病友切勿在空腹時運動,飯後運動是正確選擇,步行、慢跑、騎自行車、游泳都應以逐步漸進方式進行,運動時間最好在半小時以上,因為運動的前二十分鐘,消耗的是肝臟中的甘醣,繼之才是燃燒脂肪。
寶貝雙足和心理建設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協會叮嚀糖尿病患者,應該特別寶貝雙足,切勿赤腳運動,腳部有傷口時應避免運動,並要隨身攜帶方糖,以備萬一發生低血糖時之需。刻意保護雙足的原因在於,身體下肢的血液循環比較差,易感染發炎,是癒合力較低的部位。
各項繁鎖的自我照顧,如:為自己注射胰島素、服藥、監測血糖、飲食體重控制等,常常讓病患備感壓力。與糖尿病共存的歲月中,難免許多害怕煩憂,擔心併發症、擔心性功能、擔心他人的眼光、擔心工作及婚姻的變化……,常使患者陷入憂鬱焦慮沮喪等情緒。孫宜珍督導鼓勵患者,坦然接受事實,尋找抒壓管道,參與社交活動,加入糖尿病友協會等支持團體。
健康飲食原則
針對糖尿病患者的飲食,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協會提出以下原則:
一、定時定量: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尤其是含醣類食物(五穀根莖類、水果類、奶類),血糖才會穩定。
二、均衡攝取各類食物:包括五穀根莖類、蛋豆魚類、油脂類、蔬菜類、奶類、水果類,各類食物攝取份量,儘可能由營養師評估。
三、增加膳食纖維之攝取:麥片含豐富水溶性纖維,是患者的極佳選擇。
四、少油少糖少鹽:烹調採水煮、清蒸、涼拌等方式。
五、少飲酒。
另外,仙草、愛玉、蒟蒻等低熱量又具飽足感的食物也是患者的安全選擇。其他較有利血糖控制的食物有:低脂奶、多穀米、黃豆糙米飯、全縠類(小麥、燕麥、小米等)未加工的乾豆類及莢豆類,各種新鮮水果和海帶芽等藻類食物。
其中,水果富含纖維、維他命C,但一天以不超過兩份水果為佳。黃信揚醫師表示,一份約是成人拳頭大小的水果量,過量攝取水果,就會大量攝入果糖,結果勢必影響糖尿病人的血糖穩定。而且,榨取果汁所需使用的水果份量極大,遠超過每日可攝取的份數,有時還將水果的纖維過濾丟棄,所以果汁不應是糖尿病患的首選。
(本文作者/吳方芳;本文轉載自「宇宙光Cosmic Light」雜誌2008年八月號第58~61頁「診療室的春天」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