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須掌握一年的黃金治療期

「腦中風」須掌握一年的黃金治療期

2010/4/29(2022/3/15 18:5更新)

文/奇美醫院電子報第22期 復健科王鈺霖醫師、周偉倪主任

中風可能給病患帶來系統性的功能障礙主要包括半身麻痺無力、語言溝通不良、吞嚥困難、認知情緒功能變差、大小便失禁等後遺症。若是沒有適當及時的復健介入處置又可能增加如四肢關節攣縮、吸入性肺炎、泌尿道感染、中風憂鬱症、褥瘡等併發症的機會。而且後續所需面對長時間的復健治療過程對個人及家庭所帶來的時間,照顧和經濟壓力更是很大的負擔,故適當的社會福利輔助(如殘障鑑定、輔具申請及居家環境改造)和長期照顧系統的選擇(如居家訪視、外籍勞工照護者申請或安養中心的安置)就變得十分重要。

所以腦中風復健治療團隊的相關成員包括了復健科、神經內外科、精神科等專科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心理治療師、護理師及社工人員等。而其積極介入最重要的目的有二個:

  1. 預防再發性腦中風:腦中風每發生一次,認知、肢體功能及日常生活獨立功能就會更不好,而且如不針對其危險因子作後續治療預防(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對病患及家屬強調其重要性,依據統計一般在五年內大約會有20%病患會發生再次中風。
  2. 確實把握治療黃金期以減低患者的肢體障礙、語言溝通不良、吞嚥困難等功能的殘障程度。

一般來說腦中風患者的肢體復健黃金期為一年,語言或其他認知功能可能更久,但是即使在治療黃金期後,持續的復健治療對維持病人的肢體運動控制、避免關節攣縮、提升心肺耐力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仍然有幫助。

因此腦中風復健可大致分成住院與門診追蹤二大階段。於住院期從加護病房開始,便可由床邊治療開始保守性的復健介入,包括:病人的姿勢擺位及翻身,並配合副木支架的製作使用以預防四肢攣縮及褥瘡產生,並給予適當的體感刺激以維持大腦活性。等轉到一般病房病人意識較清楚,神經及生命徵象(包括呼吸、心跳、血壓及體溫等),穩定時,即可開始積極的復健治療。其內容包括:

  1. 物理治療:主要利用神經運動誘發的手法及技術,逐步改善病人患側的肢體功能。從最基本的翻身、自己坐起、轉位技巧、站立及步行訓練並配合適當的輔具的使用(如四腳拐、個人化輪椅的處方等)使病患能克服行動不便的障礙,增加其活動自主性及信心。並加強預防跌倒的觀念,以避免患側下肢股骨骨折開刀,造成延遲後續積極復健介入的時機。
  2. 職能治療:主要在以功能任務為主導的治療觀念下,激發訓練病人的上肢功能,以提昇日常生活(如:飲食、穿脫衣物、個人衛生等)自主能力,其進步的狀況可由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 評分作追蹤參考,並於病人出院回家前完成居家環境改造評估。此外並負責認知功能(運動計劃、體位感及立體空間定向等)的訓練及功能性或擺位輔具副木,支架的設計製作與修改等。
  3. 語言治療:主要針對病患不同程度的吞嚥、構音或語言上的障礙進行評估及訓練。因為吞嚥困難於急性或亞急性期容易導致病患有吸入性肺炎的危險,加上有營養照顧上的需求,所以必須與營養科整合溝通以提供病人不同口感的食物濃稠度及質地的飲食選擇,也是吞嚥困難治療照顧上的重要環節。
  4. 心理治療:主要面對及處理病人認知退化,情緒波動及沮喪的情形,並評估家庭及社會的支持狀況,提昇患者的復健動機及信心,並增加家屬的支持與參與。

於住院期,復健團隊會依據病人的臨床其他疾病(如原本是否有心肺疾病,下肢人工關節置換,糖尿病合併多發性神經病變等)及中樞神經損傷後遺症嚴重度,復健治療表現及配合度,配合腦部的影像檢查或經顱磁波刺激檢查,動態吞嚥攝影檢查等,並考量個人家庭經濟及後續復健照顧的需求,訂定合理的復健治療之短期及長期目標,並規劃好出院後續門診復健治療追蹤,居家照顧復健需求或轉介安養中心安置。

總之腦中風的復健在腦中風患者整體照顧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必須掌握黃金治療期的契機,作好預防再發腦中風的工作,並完整評估及介入後續照顧安置及復健的需求,才能提昇整體復健治療效果,減低患者的殘障程度。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