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的賴同學出生就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全身病灶有8~9成皮膚紅疹、脫皮屑,屬重度異位性皮膚病患,甚至曾誤信偏方「喝蛇湯」反致症狀加重,皮膚到骨頭像是有上萬隻以上螞蟻在爬!醫師指出,以往傳統治療僅3~4成症狀可改善,患者使用新藥更面臨自費挑戰,所幸今年4月起新藥納入健保,嘉惠12歲以上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患。
26歲的賴同學出生就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全身病灶有8~9成皮膚紅疹、脫皮屑,屬重度異位性皮膚病患,甚至曾誤信偏方「喝蛇湯」反致症狀加重,皮膚到骨頭像是有上萬隻以上螞蟻在爬!醫師指出,以往傳統治療僅3~4成症狀可改善,患者使用新藥更面臨自費挑戰,所幸今年4月起新藥納入健保,嘉惠12歲以上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患。
身為社會新鮮人的王小姐,本就容易緊張、焦慮,就學期間就時常有睡不好的問題,殊不知出社會後工作壓力大,睡眠障礙日益加劇,有時還得服用鎮定劑才能好好入睡。為了找出自己睡眠不佳的原因而就診,檢查分析後才發現影響睡眠的最大關鍵是「低甲基化」情形。
隨著疫情趨緩、新冠降級之後,後疫情時代當心免疫負債來襲!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提醒,腸病毒、登革熱、流感等3大疾病,都可能在今年捲土重來,尤其是原應出現在秋冬季節的流感高峰,也反常在5月持續流行。呼籲民眾仍要加強清消、勤洗手,必要時配戴口罩。
紅綠燈過馬路走不到對面,喘到幾乎走不動,當心是肺動脈高壓所引起!34歲的小瑩在4年前開始食慾不振,逐漸出現下肢水腫、咳嗽易喘、運動功能及耐受力變差等症狀,最後甚至導致心臟衰竭,就醫後經心導管檢查,才確診為俗稱「心臟癌症」的肺動脈高壓。
5歲的小禎連續多日發燒、嘔吐、昏昏欲睡,爸媽原以為是腸胃炎休養幾天就會好,直到小禎逐漸意識不清、語無倫次,爸媽趕緊將她送醫院急診醫治,經過腰椎穿刺檢查,小禎確診為腦膜炎,醫師提醒,感染腦膜炎注意3大症狀,若未及時接受治療,小心留下神經性腦部後遺症!
疫情開放,搭飛機出國玩的人越來越多,但在安排下次旅程的同時,也要多留意自己或同行友人在坐飛機時,常會發生的不適感,尤其是易發生「經濟艙症候群」的5大風險族群,在超過5小時的飛行中,症狀輕則腳脹、腳腫、頭昏腦脹、咳嗽、胸痛,嚴重甚至可能血管塞住,有猝死風險!
想減肥卻總是成效不彰?不小心吃多又怕變胖?家醫科醫師提醒:「瘦不下來可能是因為生理時鐘不穩定造成的!」為什麼減肥與生理時鐘有關?該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受到影響?以下教你搞懂分辨及校正生理時鐘「關鍵1方法」,希望幫助民眾達成減肥目標,在心理及身體上也能更輕鬆無負擔。
「喝咖啡,吃甜食,又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相信大家對這句廣告詞耳熟能詳,如果民眾每次吃完飯,或喝咖啡、吃蛋糕後,感覺到胸口一陣灼熱感,就有可能是胃食道逆流。中醫也提醒,胃食道逆流常見4類體質者,可透過3招「穴位按摩」來舒緩。
隨著全球新冠疫情流感化,自5月起新冠肺炎法定傳染病級別,從第5類降為第4類,指揮中心同日解編。然而,仍有3成國人為未曾染疫的「天選之人」,若在5月之後才確診,該如何尋求醫療協助?快篩哪裡買?還有公費新冠藥物可使用嗎?公費新冠疫苗會提供到何時?《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6大QA一次看懂!
40歲的陳先生平時上班常久坐不起,前陣子因左邊手臂、肩頸麻痛,嚴重影響到睡眠,整晚痛到睡不好,進而至診所使用牽引拉脖治療,但無有效改善,後續到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治療及物理治療師輔助。物理治療師也建議「4招」舒緩運動,提供民眾平常也能做,輕鬆改善肩頸痠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