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有圖解》如何搬東西不傷腰?復健醫教你調整「2動作」預防腰痠背痛

有圖解》如何搬東西不傷腰?復健醫教你調整「2動作」預防腰痠背痛

俗話說:「未吃五月粽,破裘不敢放」,意指端午節前氣候多變、不穩定,厚重冬衣不敢隨意收起來。物理治療師表示,端午後才收冬衣棉被,是老祖先的智慧,代表過完端午節夏天就真的來了。而隨著夏至將近,天氣炎熱,有不少民眾開始著手準備收冬衣和棉被,她特別提醒,肌肉施力姿勢正確才不容易受傷,並提醒預防收納時身體痠痛的訣竅。

10大死因出爐》新冠大減近4成、癌症佔四分之一!台大醫曝「統計關鍵」

10大死因出爐》新冠大減近4成、癌症佔四分之一!台大醫曝「統計關鍵」

最新10大死因出爐!衛福部今日公布202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癌症連續42年蟬聯榜首,心臟疾病、肺炎則居2、3名。2023年死亡人數為20萬5,575人,其中光是癌症死亡人數,就佔了總體四分之一。對此,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院長楊志新表示,降低癌症發生率、死亡率及增加篩檢率,是國人醫療優先議題。

2成病人因它洗腎!醫揭「腎絲球腎炎」4大症狀:腎臟過濾器壞掉

2成病人因它洗腎!醫揭「腎絲球腎炎」4大症狀:腎臟過濾器壞掉

60歲鄭小姐近3個月以來食慾不振、體重不斷減輕,臉色也變得蒼白,到多家醫院就診後因抽血檢測數值正常,醫師僅判斷是貧血,開立口服鐵劑補充,然而症狀並未改善;近日更出現下肢水腫及呼吸喘症狀,幾乎無法行動,輾轉至腎臟內科檢查,才發現尿液中有大量尿蛋白和血尿,胸腔也有積水,診斷為腎絲球腎炎引發的類澱粉沉積症。

上吐下瀉是腸胃炎嗎?醫揭「病毒性VS細菌性」症狀、病程1表秒懂

上吐下瀉是腸胃炎嗎?醫揭「病毒性VS細菌性」症狀、病程1表秒懂

夏天是腸胃炎的好發季節,吃到不潔食物或病毒感染,引發腹痛、上吐下瀉,都是腸胃炎的常見原因症狀。中醫師提醒,事實上腸胃炎可分為「感染性」與「非感染性」2類,感染性腸胃炎又可再細分為病毒性及細菌性腸胃炎。當患者感到嘔吐、噁心、胃痛不適時,建議按摩3大穴位,幫助緩解急性期症狀。

孩子身上長斑點,是胎記還是「咖啡牛奶斑」?醫揭神經纖維瘤2類型

孩子身上長斑點,是胎記還是「咖啡牛奶斑」?醫揭神經纖維瘤2類型

孩子身上長了一個外觀呈扁平淺咖啡色的斑塊,是胎記還是「咖啡牛奶斑」(café-au-lait macules)?小兒科醫師提醒,咖啡牛奶斑是一種良性的皮膚斑塊,是相當常見的嬰幼兒皮膚病灶,常被誤認為是胎記,這些斑塊不會帶給病人任何的不適,也不具致癌性,通常與具有家族遺傳性的多發性神經纖維瘤有關。

沒抽菸卻喘不停⋯小心罹患支氣管擴張症!醫:每年「做1事」防惡化

沒抽菸卻喘不停⋯小心罹患支氣管擴張症!醫:每年「做1事」防惡化

沒抽菸卻喘不停,小心罹患「支氣管擴張症」!一名70歲家庭主婦無抽菸史,但長期咳嗽濃痰且喘氣困難,3個月內就急診住院4次,影像檢查支氣管被痰液堵塞,診斷為支氣管擴張症急性惡化。郭綜合醫院加護中心主任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主光示警,支氣管擴張症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疾病,致病原因主要可分為9大類。

吃一點就飽以為小鳥胃⋯竟是肚子漏氣!醫揭「橫膈膜裂孔疝氣」4類型

吃一點就飽以為小鳥胃⋯竟是肚子漏氣!醫揭「橫膈膜裂孔疝氣」4類型

53歲林女士,多年來進食只要吃一點就有飽足感,稍微吃多則會出現胸口悶痛及灼熱感,一直以為自己是小鳥胃。最近因左胸疼痛至奇美醫院就診,檢查發現為橫膈膜裂孔疝氣導致,胃已經移至胸腔並產生扭轉,並壓迫心臟後方,甚至擠壓到左側肺臟,影響肺活量。所幸及時安排手術,將胃和腹腔組織復位修補疝氣,並進行抗逆流手術,術後恢復良好。

張學友染RSV!醫揭「1風險」成人跟嬰幼兒最不同:死亡率恐倍增

張學友染RSV!醫揭「1風險」成人跟嬰幼兒最不同:死亡率恐倍增

「歌神」張學友7日在小巨蛋《張學友60+》第4場巡演唱會演出前,緊急宣布取消演出,據悉是因感染了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出現喉嚨痛、流鼻水、鼻塞症狀,影響肺活量且無法正常發聲,因此取消演唱會,讓大批歌迷相當擔憂。醫師提醒,除了嬰幼兒,老年人若有6類情況者,也是RSV高風險群,感染後可能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風險。

全台糖尿病患5成都是65歲老人!醫警告「1原因」未來這比例只增不減

全台糖尿病患5成都是65歲老人!醫警告「1原因」未來這比例只增不減

年紀大了慢性病纏身,藥越吃越多真的都有效嗎?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主任蔡世澤表示,曾在醫院看診過一位80多歲的VVIP病人,深受糖尿病、退化性疾病等多重慢性病所苦,每天由專業醫療團隊護理師整理及安排吃藥時間,服藥多達26種,等於每小時都需要吃藥,如同「藥罐子」般終年藥不離身,才能達到穩定控制病情的效果。

奶精VS鮮奶哪個好?無糖煉乳其實有糖?營養師:想控制熱量選它才對

奶精VS鮮奶哪個好?無糖煉乳其實有糖?營養師:想控制熱量選它才對

喝茶或喝咖啡時,很多人喜歡加入牛奶、奶精或煉乳來增添風味。然而,這些添加物在健康方面有何不同?該如何選擇才能既滿足口感又不影響健康呢?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詹蕥顄建議,選擇天然鮮乳並避開含氫化植物油的人工奶精,更能兼顧口感和健康。以下介紹各種牛奶、奶精及煉乳的差異。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