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低骨密度是造成國人慢性病的最大元兇,其中骨密度過低最容易被忽略,可能進而造成骨質疏鬆症、骨折的發生,嚴重恐造成失能危機。骨科醫師表示,若觀察家中長輩的身形變化,出現「駝、矮、痛」情形,如身高縮水、嚴重駝背、背痛症狀等,就要提高警覺可能罹患骨質疏鬆症,建議盡早帶長輩就醫治療。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低骨密度是造成國人慢性病的最大元兇,其中骨密度過低最容易被忽略,可能進而造成骨質疏鬆症、骨折的發生,嚴重恐造成失能危機。骨科醫師表示,若觀察家中長輩的身形變化,出現「駝、矮、痛」情形,如身高縮水、嚴重駝背、背痛症狀等,就要提高警覺可能罹患骨質疏鬆症,建議盡早帶長輩就醫治療。
隨時都要擔心肚子痛到像生產痛,甚至喉嚨腫痛無法呼吸,當心可能罹患罕病「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AE)!一名35歲壯男突然休克昏倒,送醫診治意外發現自己為HAE患者,天天擔心發病像不定時炸彈。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提醒,此病經常與過敏、蕁麻疹混淆,但若未及時治療恐致命,可透過3大症狀特點來分辨。
千萬不要亂揉眼睛!82歲奶奶去年10月,疑似工作後未清潔就用手揉眼睛,導致左眼劇烈疼痛,至眼科診所治療未改善轉診奇美醫院,診斷為左眼角膜潰瘍合併眼內炎,立即住院並使用強效抗生素藥物治療,微生物培養報告確認感染源為綠膿桿菌。由於感染持續惡化,建議其接受眼內容物剜除手術,並於傷口穩定後3個月裝配義眼。
新內閣甫上任,未來表現會如何,外界都睜大眼睛盯著瞧。尤其是才被前任首長感嘆「永無寧日」的衛生福利部,待拆的未爆彈一顆接一顆,食安風暴、健保改革、缺藥問題、長照政策、代理孕母合法化⋯⋯,在在考驗著接任首長的智慧。22日,新任衛福部長邱泰源與其執政團隊,首次向媒體公開說明未來施政方向。
54歲林先生,5年來飽受「三叉神經痛」所苦,近半年因面部右側與牙齦區域的間歇性疼痛加劇,伴隨著電擊般的麻木感,讓他無法自行飲食、刷牙,甚至連說話都感到劇烈疼痛,求助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建議其接受「顯微血管減壓手術」後,麻木疼痛症狀才得到明顯改善。
長期下背痛不只是外傷造成,也有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的警示!醫師指出,僵直性脊椎炎(俗稱竹竿病)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疾病,好發於20至40歲的年輕人,但常被誤認是普通的痠痛或疲勞,提醒民眾以下症狀若超過3個月以上不應忽視,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嚴重時甚至導致失能。
每到季節變換之際,正是感冒好發的季節,就算沒有感冒,也常常有許多人會感覺到喉嚨癢癢的,忍不住想咳嗽。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盧鵬年建議民眾,可透過穴位來調養身體,中醫十總穴之中的列缺穴有「止咳穴」之稱,除了可解決咳嗽不止的困擾,對於緩解肩頸痠硬、牙痛、頭痛都有效果。
一名35歲李姓產婦懷孕第2胎,因有妊娠糖尿病且產程延遲,因此接受剖腹生產,產後第2天下床時,突然發生呼吸困難及昏倒,檢查發現其血壓、血氧濃度過低且心跳加速,經醫師安排檢查後,發現她發生少見但致命的產科急症「羊水栓塞」,立即轉入加護病房照護。所幸,在醫療團隊合作下,病人順利恢復、平安出院,也讓她如願再見到寶寶。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造成不可逆視盲的主要原因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青光眼、以及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除了這些原因外,在台灣形成視覺障礙原因亦有色素性視網膜病變、意外傷害,以及先天疾病。眼科醫師指出,其中最難早期發現的是青光眼,但即使視覺障礙惡化造成低視能,仍可透過輔具來發揮殘餘視力的最大功能。
衛福部疾管署今年3月公布今年首例本土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病例,北部地區一名年僅4歲的女童出現咳嗽、鼻塞等類似感冒的呼吸道症狀,後因四肢出現紫斑而入住加護病房,住院當日就出現痙攣、意識改變的情形。兒童感染科醫師指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病程進展快速,恐24小時內就出現嚴重併發症,致死率高達5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