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腸道除了能消化、吸收食物營養,腸道黏膜更是身體重要的屏障,能避免有害物質從腸道縫隙滲透到血液中。若腸道黏膜受損,就可能形成腸漏症,造成便秘、腹部不適等問題。聯青診所副院長蘇聖傑表示,想增加黏膜的修復能力,可透過飲食及補充營養品,來改善腸胃環境,如麩醯胺酸、益生質、益生菌等,有效幫助黏膜細胞修復。
人體腸道除了能消化、吸收食物營養,腸道黏膜更是身體重要的屏障,能避免有害物質從腸道縫隙滲透到血液中。若腸道黏膜受損,就可能形成腸漏症,造成便秘、腹部不適等問題。聯青診所副院長蘇聖傑表示,想增加黏膜的修復能力,可透過飲食及補充營養品,來改善腸胃環境,如麩醯胺酸、益生質、益生菌等,有效幫助黏膜細胞修復。
新年即將到來,不少民眾趁著年末時節,開始著手整理家中不需要的物品,除了例行的大掃除外,也有人會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斷捨離」,藉由整理、丟掉生活雜物換來空間與心靈的自由。不過在斷捨離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許多無法抉擇要不要丟棄的東西,到底有哪些斷捨離小撇步,能幫助自己實現簡化物品的理想生活方式呢?一起看看網友怎麼說!
2024元旦新制一次看!多項攸關民眾荷包的新制即將上路,包括最低基本工資調升1,470元、逾800萬人需多繳保險費33元,國民年金「這6項」最高每月多領355元⋯等,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受惠一族,快看《優活健康網》幫您整理好10大「元旦新制」民生議題一次掌握!
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自12月25日起,開放第3階段施打,先前接種過PPV23疫苗的民眾,可再接種一劑PCV13疫苗。對此《優活健康網》整理一篇QA解答,包括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狀有哪些?公費疫苗誰能打?疫苗類型怎麼選?老人曾接種過疫苗者,再接種又該注意什麼?提供民眾了解肺炎鏈球菌疫苗的相關施打資訊。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吃藥是為了治療身體疾病,但吃太多藥反而會成為人體負擔。55歲的陳女士,因有三高及糖尿病等慢性病困擾,常覺得身體到處都不舒服,一度同時在12個不同科別就醫,每天要吃下35種藥物,加起來超過50顆,但仍然覺得身體沒有好轉,兩年前輾轉到花蓮慈濟醫院高齡整合照護科就醫,才將藥物縮減為先前的三分之一,精神與身體狀況也大為改善。
輕忽頻尿、夜尿,檢查竟釀腎病末期!55歲李女士本身有高血壓,合併頻尿、夜尿情形,但她沒有太在意,直到近日出現水腫問題才就醫,檢查發現腎功能狀態不佳,已是慢性腎臟疾病第4期,讓她非常驚訝,自己平日排尿量很多,怎麼還會有腎臟疾病?醫師指出,頻尿、夜尿徵兆,其實代表腎功能已經受損。
天氣變化大,不僅容易造成感冒,還可能會增加眩暈的發生。70歲黃奶奶最近飽受眩暈困擾,尤其是在起床或姿勢移動的時候更加明顯,經中醫治療並透過針灸、按時服藥後,狀況明顯改善。門諾醫院壽豐分院中醫師唐漢維表示,眩暈除能用藥、針灸改善,也推薦對應「5大穴位」舒緩症狀,平時可多按摩保健,疏通經脈、調和氣血。
鄭小姐48歲,新冠確診後於冬季到來時,開始全身皮膚容易乾燥、脫屑、搔癢,搔癢嚴重致影響睡眠,曾至西醫就診,但療效不佳,且外用凡士林還會加重搔癢,就診時症狀為小腿乾燥脫屑,手掌搔抓出血,且搔癢狀況在夜晚尤甚,經中醫師給予科學中藥做治療,加上外用紫雲膏修復肌膚,治療1週搔癢難睡已減退,持續治療3個月多之後,皮膚已不再乾癢,目前轉而治療更年期問題。
在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去世後,大家才對「神經內分泌瘤」有較多認識。腫瘤科醫師指出,常見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原發處在胃、胰臟及腸道,全身器官都有可能轉移,更因症狀與過敏、更年期不適症狀類似,容易被誤診,病友平均需花費6年才能確診,提醒若出現長時間不明盜汗、熱潮紅、低血糖等症狀,就應提高警覺。
現代人常外食、久坐、缺乏運動,容易有便秘困擾,再加上飲食不均衡、作息不正常,便秘問題困擾著眾多人,有些人不得不依賴藥品解決排便問題,甚至用藥物來減肥。但專家提醒,吃錯藥物反而更傷腸胃,若瀉劑用藥超過7天仍未緩解便秘,須懷疑是疾病因素,應盡快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