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豐富、完整的懷孕、生產保健資訊報導,並針對 0-6 歲寶寶教養方面,設計各類育兒話題,協助指導新手父母照顧寶寶大小問題,時時接受最新養育資訊。媽媽寶寶雜誌也是一本具有世界水準及國際版本的婦幼專業雜誌。

從寶寶便便看健康

從寶寶便便看健康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三軍總醫院小兒部黃清峯主任)不要小看糞便,雖是食物殘渣排泄物,但觀察糞便可從中獲得諸多訊息,因為身體健康與腸道健康息息相關,而腸道健康又與大便的情況密不可分。透過觀察嬰幼兒的便便性狀,更是了解嬰兒消化狀態的一項重要方式!糞便,其實隱藏許多攸關健康的訊息,從內容物來看,包括纖維質、消化後的食物殘渣、細菌分解後的物質、腸道細胞、細菌與膽汁等,三軍總醫院小兒部黃清?主任指出,「從糞便型態可判斷內容物的變化,顏色來自膽汁的染色;如消化不良從殘渣可知哪些食物不易消化;糞便的氣味由糞臭素引起,若氣味有所改變,可能是細菌感染;這些都可觀察腸道的功能是否出現狀況」。對於嬰幼兒而言,觀察便便狀況,是掌握其健康狀態的一種方式,需要父母幫寶寶換尿布時多加留意!2項觀察重點說分明黃清峯醫師表示,觀察寶寶的便便,可從以下2項重點來看:• 次數/新生兒的解便次數較多,往往「吃一次,解一次」,如果是喝母乳的寶寶,少量多餐,一天可能有8~12次的解便,總讓不少父母擔心寶寶沒吸收到營養,他解釋,「這些解便並不是剛剛吃進去的,而是前幾餐吃的食物,消化後的成果」,只要寶寶體重穩定增加,請父母不要擔心寶寶沒有吸收到營養。至於新生兒為何會邊吃邊解?黃清峯醫師說,「這是胃直腸反射,只要有食物進入胃裡,腸子就會出現反射性蠕動增加,因而排出便便。不過,當隨著年齡增加,便便的次數也會隨之減少,出生一星期後,一天約4次;兩歲的時後,一天便便約有一至二此次」。另外,寶寶排便時,好像全身都很用力,小臉蛋漲得紅通通的模樣,為何會這樣?他解釋,「因寶寶年紀小,神經發育還不完全,無法控制括約肌的肌肉,只要一個排便衝動即引起全身肌肉收縮」,當孩子愈來愈大,神經發育日益成熟,將不再出現此可愛模樣。黃清峯醫師強調,「雖然新生兒剛出生時一天可能有8~12次的解便次數,但這是平均統計的數字,每個寶寶的實際狀況變異性大,母乳寶寶的狀況差異更大。因母乳容易消化吸收,尤其寶寶喝自己媽媽的乳汁,吸收狀況更好,有時會好到沒有殘渣存留,而較少形成大便;當吸收效率愈來愈好,後來有的寶寶會7~10天才解一次」。只要寶寶排便順暢,便便呈軟糊狀、顏色黃黃的,且體重有所增加,「表示寶寶吃與吸收的狀況不錯,請爸媽不必擔心」。至於配方奶寶寶,正常狀況下,平均每1~2天要解便一次,通常1天會有1次、最多2~3次,他補充,「排便次數也與個人習慣有關,有的一天好幾次,有的是一天一次,這就有如分期付款跟一次付清,付款方式不同,但總價相同」。• 顏色/關於嬰幼兒的便便顏色,首先分為胎便和嬰兒期便便說明:胎便新生兒出生後,通常在兩天之內會解大便(大部分的寶寶在一天之內),胎便黑黑綠綠且黏黏的,是出生前在胎兒腸子中形成的,內含大量的膽汁色素、胎毛、胎脂,以及一些腸內脫屑等物質,黃清峯醫師指出,「如果寶寶沒有解胎便,就要小心是否有罹患疾病,常見的是胎便阻塞症候群,少見的則是巨結腸症」。若是胎便阻塞症候群,醫護人員會以37℃生理食鹽水灌腸稀釋胎便,利於解出;如懷疑是巨結腸症,必要時,將會安排進一步檢查,他說,「雖然疑似案例多,但確診的案例少」。嬰兒期便便出生後最多4天,大便受到食物的影響逐漸有所改變,顏色漸漸變成黃色或有一點綠色,此為「轉換便」,質地黏糊且不成型,之後就是嬰兒期的大便,「依母奶或配方奶而有不同型態,母乳寶寶的便便稀稀水水,顏色淺黃;配方奶寶寶的便便通常呈糊狀或約略條狀軟便,顏色為深黃,但有時因配方奶中含鐵質較多或腸道內細菌種類的因素,而出現綠色便。當寶寶滿4~6個月大,糞便更會因副食品的內容而有不同狀態」。隨著便便顏色不同,表示寶寶可能面臨不同的狀況:• 灰白色/黃清峯醫師提醒,「父母幫寶寶換尿布時,不要忘記以健康手冊的『嬰兒大便卡』比對便便顏色」,正常的糞便顏色是7~9號,「因膽汁顏色為鮮黃或鮮綠色,順利排出的膽汁跟大便混合,糞便就會呈黃色或綠色,如果不是7~9號,呈現特殊的淡黃或灰白色便,務必儘速帶寶寶就診」。他解釋,「若寶寶有肝炎,有如生產工廠問題,無法產生膽汁;如為膽道閉鎖,則是工廠沒問題,但輸出膽汁的管線有問題,而使膽汁鬱積在肝臟,破壞肝細胞,影響肝臟功能,造成肝臟日趨纖維化、硬化」,如果是膽道閉鎖,最好在出生後兩個月內完成手術,預後將有明顯改善。他強調,「為了把握治療的黃金期,只要對便便顏色有所懷疑,就應儘快帶著事先準備的便便及寶寶就醫」。• 紅色/若寶寶尚未滿月,發現便便有血絲,黃清峯醫師指出,「可能是媽媽吃到讓嬰兒過敏的食物」;若寶寶已開始吃副食品或成人食物,可能是吃了蕃茄、紅色西瓜或火龍果後,所造成的短暫異常便便顏色,通常沒什麼關係;若是出血性的紅色便,則可能消化道出血,需要就醫檢查;萬一出現的是草莓醬般的黏液血便,則要懷疑是否為嬰幼兒腸套疊;如果便便又黏又稀,大部分是病菌性腸炎,如果加上血絲黏液便,就要懷疑感染如沙門氏菌等的細菌性腸炎。• 綠色/黃清峯醫師表示,「綠色便便的成因多種,可能是代謝出問題,因為膽紅素的產量高,連帶使膽青素增多,造成便便呈現綠色」;若寶寶喝配方奶,也許是鐵質含量高,沒有吸收完全而排出,於是解出了綠色便便。某些寶寶腸道內細菌種類的因素,也會比較容易解綠色便便。 • 原文刊載於2014年8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孕媽咪記憶力會變差? 4大方法幫助維持良好記憶力

孕媽咪記憶力會變差? 4大方法幫助維持良好記憶力

(文/彭曉薇) (採訪諮詢/臺安醫院身心醫學科暨小兒心智科主治醫師蔡佩蓁、臺安醫院預防醫學事業部營養師劉怡里)是否常常聽到周遭媽媽們,總說著懷孕後記性變差的經驗談?抑或是妳親身感受體驗後,認為確實如此?究竟孕媽咪在懷孕後,記性是否會變差呢?若想提升記憶力該怎麼做呢?就讓臺安醫院身心醫學科暨小兒心智科主治醫師蔡佩蓁及臺安醫院預防醫學事業部營養師劉怡里,為妳一一解答。記憶力定義‧種類你我身處的環境中,每天都充斥著難以計量的訊息量,無論是周遭形形色色的招牌、工作上不斷寄來的電子郵件、路上店家叫賣聲、鄰居煮飯的油煙味或狗狗經過腳邊想要討撒嬌的磨蹭等,這些訊息無論是視覺、聽覺、嗅覺或觸覺,要記住或忽略,都看人們如何去消化及記憶,然而記憶力是什麼呢?如果成為孕婦後,記性是否真的會變差呢?蔡佩蓁醫師說明,記憶力就是人類將自己思想的資訊內容或過去所經歷過的人事物,透過儲備、保持、回憶與使用等步驟,在人們腦中的反映。記憶可分成感覺記憶、短期記憶及長期記憶等,舉例來說,走在路上看到招牌內容感興趣,就是感覺記憶;看到上面的電話號碼,想記住後打電話去詢問就是短期記憶;若是每天不斷反覆地看跟使用,就會變成長期記憶。懷孕vs.記憶力‧國外研究結果不管是親身體驗,還是周遭懷孕媽咪經驗談,蔡佩蓁醫師透露自己都曾經感受及聽過孕期記憶力會變差的說法,且必須持續懷孕生產後一陣子才會漸漸恢復,國外也曾針對懷孕是否影響記憶力的看法進行研究。澳洲學者Julie Henry及Peter Rendel,針對懷孕婦女記憶力是否較差進行的小型研究,發現懷孕婦女對於常規執行的記憶能力未有明顯差異,像是常用的家人手機號碼仍然會記得,但對於記住新事物的能力較差,例如記住新朋友的電話號碼或生日等;另一方面,由澳洲學者Professor Helen Christensen進行的大型研究,則未發現婦女懷孕期間記憶力較差。蔡佩蓁醫師解釋,影響研究結果的原因,可能有研究測驗工具不夠敏銳,因此測驗不出記性變差的結果,或是人們總主觀認為懷孕記性不好是正常的事情,當孕期記性差就會立刻歸因於懷孕造成,因此導致研究結果差異。孕期影響記憶的原因記憶力本就屬於變動型態,會受到各種情況干擾,即便是自豪記性很好的人,也可能受到其他原因影響,像是當下情緒、周遭的情況、人們各自動機,看你有多需要或想不想記住此項事情及事情的重要性等。蔡佩蓁醫師說明,孕期記憶力受到影響可歸因於荷爾蒙變化、情緒起伏、生活型態的改變等,人們原本在一天當中要記住許多生活的小細節,但是孕期要專注的事項更多,感興趣的資訊也會更為專一,因此忘卻較不感興趣的事情是正常現象。維持記憶力4撇步若懷孕期間容易忘東忘西,在生活習慣或心情上可做調整,蔡佩蓁醫師建議可照著以下「小撇步」來維持記憶力。1)勤做筆記‧隨時隨地記錄/孕媽咪可準備小本子,隨時隨地有事情就記錄起來,以便自己忘記時可以觀看,現在智慧型手機也有許多記事功能,善用身邊小工具記錄也是好方法。2)深層睡眠‧良好睡眠品質/維持睡眠品質及足夠的睡眠時數,雖然不用因為懷孕就特別將睡眠時數加長,但重點在於要睡得好,有良好的深層睡眠,因為睡眠品質比幾點入睡和睡眠時間長短來得重要,讓身體全然的放鬆及調整,有益於大腦休息及器官排毒。3)心情愉悅‧調整生活習慣/懷孕期間,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及保持心情愉悅,都能有助於維持記憶力,孕媽咪可在身體許可下,多動腦、多動手,做運動或興趣愛好,來提振精神及維持好心情,將積壓於心中的鬱悶全部抒發。4)安撫提醒‧親友全力支持/若孕媽咪已經對於自己容易忘東忘西很在意,身邊的親朋好友就不該不斷提起健忘引發的事件,應該要支持孕婦,並盡到安撫及提醒孕婦的責任,避免孕媽咪心情一直處於焦慮的狀態。• 原文刊載於2014年8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4大關鍵因素 孕婦失眠原因大盤點

4大關鍵因素 孕婦失眠原因大盤點

(文/林奕如) (採訪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林美邑) 面對懷孕過程,多數女性在生理和心理都會出現變化,尤其是生理層面的改變,讓許多準媽媽應變不暇,加上睡眠品質受影響,脾氣也會變得較容易焦慮,與家人和朋友之間的關係可能也會發生摩擦,造成媽咪心情低落。雖然這些生理狀況無可避免,但只要一一找出原因,並加以克服、治療,相信妳在懷孕階段也能當個自信樂觀的孕媽咪!Part1)3種失眠類型• 短暫性失眠/在失眠類型當中,短暫性失眠的症狀最輕,治療相對也較簡單,且持續時間通常不會超過一個月。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林美邑表示,不少準媽媽在懷孕前期,會因為荷爾蒙因素影響和生活改變,而出現短暫性失眠的症狀。• 短期性失眠/若準媽媽的失眠情形介於一到三個月之間,可能就是罹患了短期性失眠。就孕婦而言,會罹患短期性失眠的原因通常在於懷孕之前,有時候就會因為緊張、壓力而產生短暫性失眠,到了懷孕階段時,症狀加重,進而演變為短期性失眠。此外,懷孕前期賀爾蒙的變化,以及準媽媽期待新生命的興奮、緊張,或是後期頻尿嚴重造成夜間睡眠不佳,也會讓整個懷孕的過程中前後各三個月都有可能發生短期性的失眠。• 慢性失眠/如果失眠情況每週大於三次且持續三個月以上,則是罹患了慢性失眠。林美邑醫師表示,大部分的準媽媽若出現失眠困擾,通常都屬於短暫性或短期性失眠,只要生產過後,就能慢慢恢復,但如果演變成慢性失眠,可能是懷孕之前就有長期的失眠問題,也有些人產後因荷爾蒙分泌的影響,準媽媽的情緒和社交生活可能會出現一些負面問題(如產後憂鬱症),讓失眠狀況更加嚴重Part2)造成孕婦失眠的4大因素1)荷爾蒙分泌/林美邑醫師指出,懷孕初期時(大約8~10週),不少準媽媽會出現孕吐症狀,睡覺時可能就會引發胃食道逆流,病情嚴重者會感到胸悶、胸腔灼熱,影響睡眠品質。此外,隨著懷孕時間增加,女性體內會不斷分泌雌激素和黃體素等荷爾蒙,這些體內激素除了讓孕婦感到身體不適、想吐,也會讓準媽媽的情緒起伏變大,導致「哭點」和「笑點」變低,甚至會造成一些憂鬱症狀發生,使準媽媽無法獲得一夜好眠、白天精神不濟,如此惡性循環之下,便開始會產生短暫性的睡眠障礙。2)睡眠姿勢/睡姿良好與否,除了會影響準媽媽睡眠品質之外,孕婦們不可不知的是,這個看似不起眼的日常生活習慣,也可能關係到胎兒的健康安全!以往,曾有非洲學者針對嬰兒死胎進行研究,發現在睡覺時較習慣仰躺的孕婦,胎兒發生死亡的風險高出5~6倍,雖然此份報告仍有待商榷,加上造成胎兒死胎的因素諸多,不宜直接斷定其準確性,但對於這個結論,也有醫師初步推估,認為可能是準媽媽在仰躺時,子宮會直接壓迫到下腔靜脈,導致準媽媽的靜脈血液無法順利回流,出現血壓下降、胸悶等症狀,若因此影響到子宮血液循環,使胎盤血流減少,胎兒就會缺氧,準媽媽也會睡得不太安穩。3)飲食習慣/有些孕婦在懷孕時,可能會改變胃口,尤其早期受孕吐影響,容易出現較大變化。林美邑醫師依自己的門診經驗表示:「每個人對於食物喜好的改變,會依體質而有所不同,在我的門診當中,有不少孕婦因為食之無味而變得更喜歡重口味的食物,像是料理食材時必須多加調味料,或是經過油炸之後才願意食用,反而太清淡的都無法提升準媽媽的食欲。我認為,這些媽咪在懷孕之後,可能對於肉類的腥味出現排斥反應,一旦使用調味料或油炸方式掩蓋過食物原本的味道,她們才比較能夠順利進食。」不過,如果食用過多油炸食物或重口味食物,將會使血壓上升、干擾體內激素,並出現消化不良及胃灼熱等症狀,甚至增加消化系統工作的時間,對睡眠皆會產生影響,因此,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也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4)心理因素/懷孕對不少準媽媽來說,確實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在開心迎接新生命到來的同時,會懷疑腹中胎兒究竟能不能渡過關鍵的前三個月,懷孕中期則煩惱胎兒能否順利吸收營養、器官發展是否完善;到了懷孕後期,又必須擔心分娩過程會不會出現一些突如其來的問題……種種疑惑與猜忌,都讓許多準媽媽傷透腦筋,面對日漸累積的心理壓力,以及突然變換的生活規律,就算原本沒有睡眠問題的女性,在懷孕期間或多或少也會受到影響,導致夜晚輾轉難眠。• 原文刊載於2014年8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骨盆大小會影響產程嗎?

骨盆大小會影響產程嗎?

(文/林奕如) (採訪諮詢‧部分圖片提供/禾馨新生婦幼診所副院長張建玫)案例分享:可鈺在產前未進行骨盆大小內診的項目,胎兒體重也在正常範圍內,但在自然產的過程中,她無法充分使力,且骨盆體積疑似偏小,因此臨時緊急改為剖腹產,也就是俗稱的「吃全餐」,讓她日後必須同時承受這兩種生產所帶來的傷口疼痛。骨盆大小不但會影響到自然產的進程,也可能主宰準媽媽的生產方式;不過,如果依照傳統婆婆媽媽的規矩,以觀察女性臀部的方式來判別骨盆大小,就過於以偏概全了,真正的判定方式,應依據專業的醫療器材與內診,結果才不會與骨盆的真實大小相差甚遠。• Part1觀念篇:骨盆形狀分四類人類與靈長類哺乳動物的骨盆,並非全部長得一模一樣,依照類型,可簡單歸納為四大類,禾馨新生婦幼診所副院長張建玫表示,第一種類型就是女性骨盆,特徵是圓形或橢圓形;第二種類型為男性骨盆,稜角較多,有點類似一個愛心的形狀;第三種類型是人猿形骨盆,特徵為前後寬、左右窄;最後一種類型則為扁平形骨盆,形狀和人猿形骨盆相反,特徵是前後窄、左右寬。在這四種類型當中,最適合生產的就是女性骨盆與人猿形骨盆。骨盆大小不應以肉眼判斷「哎呀,看妳這個屁股,以後一定很會生小孩!」相信到了現在,聽過這句話的女性依舊不在少數,縱使是熟人之間的玩笑話,也代表這種做法在以往的傳統社會曾經盛行過一段日子。張建玫醫師指出,欲判斷骨盆大小,並非依照民間說的「從女性背影來看屁股大或小」,相反地,應以現代的科學方式來進行判讀,像是照射X光或利用內診,來為女性的骨盆進行大小診斷。骨盆大小會影響產程嗎?骨盆大小是否影響產程,自古以來就是許多婆婆媽媽關注的焦點,甚至有人會說「挑媳婦時,要選屁股又圓又大的女性,才會生得快」!針對這個疑問,張建玫醫師表示,影響產程進展與自然產是否成功的要素,大致上可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產道與骨盆大小、胎兒大小、子宮收縮力道與準媽媽生產的施力情形,因此,骨盆大小的確會影響產程順利與否。不過,這種說法表面上看起來雖然有其道理,但並不代表骨盆大就一定生得快,必須視當時的胎兒大小與準媽媽的健康狀況而定。• Part2測量篇:骨盆腔X光攝影張建玫醫師指出,為測量骨盆大小是否能適應自然產,以往有醫師會使用骨盆腔X光攝影,幫準媽媽在骨盆正面與側面分別照相,便可測量胎兒頭部大小與骨盆之間的對稱關係,再歸類為偏狹窄、中等或適當寬度,若屬於偏狹窄的數值,自然產的成功率相對較低,就有機會達到剖腹產標準。不過,準媽媽在照射X光的時候,尚未進入產程,一旦進入待產階段,女性體內將會分泌鬆弛素,使骨頭和骨頭之間的韌帶變得更柔軟,讓骨頭能輕易分離,便有助於胎兒分娩。換句話說,就算在照X光的時候發現骨盆較小,但在生產之際,骨盆也有可能會擴張,因此準確度只有七成,骨盆腔X光攝影並不能完全做為是否應剖腹產的根據,且在懷孕階段照射X光,會有致畸胎的風險存在,加上在生產過程中,子宮頸有無全開與胎頭是否完全下降,也是影響產程的重要關鍵,所以現在已經越來越少準媽媽會進行這項檢查。人工內診懷孕至35~37週之間,通常許多醫師都會建議準媽媽應進行乙型鏈球菌的篩檢,以確認產道是否有細菌存在。在檢查過程中,會用棉花棒取孕婦的陰道分泌物,有些醫師會順便為準媽媽內診,用手指評估左右兩邊恥骨的角度是否大於90度,也會測量胎頭距離陰道的長度,以及恥骨聯合上方的骨骼和胎兒頭部距離,但由於每位醫護人員的經驗不同,所以準確度並不是百分之百,甚至不同醫護人員評估出來的結果相差頗多,僅具有參考價值。• 原文刊載於2014年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從肌膚接觸開始 掌握產後哺乳的關鍵

從肌膚接觸開始 掌握產後哺乳的關鍵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馬偕醫院護理部副主任李美玉)產後哺餵母乳,儼然成為當前新手媽咪必須學習的重要課題;但背後所蘊含的意義,更是需要母親和其家人的了解與協助。然而,許多新手媽媽難免會遭逢初次哺乳的一連串狀況,而疲累不堪、挫敗不已。專業且兼具國際泌乳顧問資格的護理師要來為媽媽們說明,如何掌握關鍵(時間、姿勢、訣竅等),幫助自己在產後哺乳的路上,能夠漸入佳境!近年來,「哺餵母乳」儼然成為全民運動,但每個媽媽的生理與心理、家庭和外在環境等都不同,因此可能面臨到任何問題。本身具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資格的馬偕醫院護理部副主任李美玉,根據多年來的經驗表示,愈來愈多的孕媽咪在懷孕初期就會開始主動找資料,例如網路、與醫護人員討論或開始與有經驗的朋友分享心得,雖然產前做足功課,但難免在自己剛開始實際哺乳時,仍會遭遇挫折。因此,她認為,唯有「掌握產後關鍵要素」,從時間、空間到方法,讓媽媽和寶寶有個好的開始,相信往後數個月到數年的哺乳歲月裡,都會是親子間最難忘、美好的回憶。• 住院時 母嬰共同學習是關鍵李美玉副主任表示,整體來說,媽媽和寶寶的哺乳第一關鍵時刻,集中在「產後住院期間」,只要能在這段時間,讓寶寶習慣且正確吸吮、媽媽學會餵奶,往後的過程通常比較順利,所以住院期間不斷地練習掌握技巧,並與醫護人員討論,顯得極其重要。寶寶關鍵期:肌膚接觸時/新生兒一離開子宮,如果立即被放到產婦肚子上,會自然探索媽媽的身體,往乳房方向爬行;這就是所謂「肌膚接觸」。李美玉副主任認為,人類本來就有尋找食物的本能,母乳是嬰兒時期的主食;因此,如果能好好運用這段「黃金時間」,引導嬰兒在一開始就認識和熟悉媽媽,產生依附感,通常往後的哺乳也較不會有困難。媽媽關鍵期:產後住院時/除了藉由產檯接觸,引導出嬰兒的尋乳本能外,她表示,媽媽們也應該把握產後住院的短時間內,儘快了解和學會哺乳的技巧與注意事項。從媽媽抱嬰兒的姿勢、擠乳手法(如需要排空時),到寶寶想喝奶的跡象、含乳位置、吸吮後反應等,都需要經由學習才能熟悉,如果能趁住院時學會或遭遇問題便即刻尋求協助,以後遭逢的困難會比較少。• 親子同室 不應只有母嬰剛出生的寶寶,經由產檯上的肌膚接觸,建立親子之間對媽媽更強烈的依賴感;因此,在母嬰親善醫院裡,會鼓勵「親子同室」。但李美玉副主任認為,顧名思義,親子同室不應該只有母親和嬰兒,而是「全家人、尤其是主要照顧者」一起參與、共處在同一個空間。以小家庭為例,當媽媽哺餵母乳時,爸爸在一旁可幫忙照顧辛苦的媽媽(如按摩放鬆)、給予精神支持;雙方也能提早熟悉寶寶狀況、學會如何照顧,一旦有任何哺乳問題,也能即刻獲得醫護人員解答;更重要的是,還能建立依附感、信任感與親密關係。因此,她建議周遭親朋好友,為這個「新家庭」保留自我空間,等滿月後再考慮探訪較佳。• 第一手掌握資訊 餵奶不煩惱對於新手媽媽來說,生產後到出院前的這段「親子同室時間」,就是學習哺餵母乳的最佳時間。李美玉副主任表示,剛生產完正值坐月子期間,建議採取「親餵」方式,而最佳餵奶姿勢是躺餵,讓媽媽不但能逐漸習慣寶寶喝奶的節奏,當寶寶休息時跟著小憩,不但較省力,對母體恢復也有幫助。「唯有直接去哺餵,然後觀察,才能立即發現問題,儘速解決」,她認為,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就是媽媽們最好的取經來源,且學到的都是最新、最正確的資訊。等到出院回家後,除了可隨時利用母乳哺育諮詢專線外,也可尋求母乳支持團體,或搜尋國民健康署孕產婦關懷網站的「母乳哺育」專區、下載「母乳一指通」APP,相信都能在哺乳方面獲得莫大幫助。• 原文刊載於2014年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小心!常穿緊身褲有問題 慎防惱人陰道炎

小心!常穿緊身褲有問題 慎防惱人陰道炎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暨美人魚時尚婦產科診所院長郭安妮)這幾年,許多女性的穿著打扮喜歡以長衫搭配緊身褲,使身形看來較為纖瘦修長,但是經常穿緊身褲容易讓女性私密處處於悶熱潮濕狀態,而成為細菌溫床,不可不慎!一齣又一齣的韓劇在台灣大受歡迎,影響所及,是不少女性的穿著打扮也偏向韓系風格,其中,緊身褲可說是最常見的搭配單品,藉由一件超貼腿的緊身褲,就能修飾腿部線條使之看來纖細修長,讓許多女性趨之若鶩。由於這種緊身褲愈緊愈顯瘦,但相對也較不透氣,加上長時間穿著,容易讓女性私密處的健康大受影響!悶熱潮濕易滋生細菌為了看起來更美,許多女性喜歡穿著緊身褲,冬天穿,夏天也穿,只為讓身材看起來更加顯瘦修長,只是在追求美的過程中,有可能會付出健康的代價。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暨美人魚婦產科診所院長郭安妮指出,「常見女性因為私密處發癢而前來求診,看她們多是穿著緊身褲,大概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了」。她解釋,女性私密處應避免悶熱潮濕,否則容易成為細菌孳生的溫床,但緊身褲過於緊貼身體,使外陰部無法透氣通風,加上女性原本就有陰道分泌物的困擾,兩相影響,易導致陰道發炎感染。常見陰道炎感染一般正常的分泌物,顏色清澈透明、質地為黏液狀。若分泌物有以下改變:1)量突然增加(會沾濕內褲)2)質地不清純(如:像是起司狀、泡沫狀或者濃液)3)顏色不正常(如:黃綠色、血色)4)有不好的味道(如:惡臭或魚腥味)同時,伴隨陰道局部不舒服,或痛或癢的症狀出現,就要小心有感染的問題,應儘快就醫檢查。郭安妮醫師表示,常見的陰道感染有以下3種狀況:1)白色念珠菌陰道炎/受到黴菌感染,其分泌物為白色混濁、厚實、乳酪狀,常伴隨嚴重搔癢、刺痛感、燒灼感,陰部有時會出現紅腫或破皮現象。也可能有小便疼痛、性交疼痛等現象。• 治療/治療目標在快速的緩解症狀,通常以栓劑、錠劑或乳膏於睡前塞入陰道中;或使用口服抗徽素及塗抹藥膏,也有止癢及殺菌的效果。這種病症的治癒率高,但是復發的比例也高,必須小心用藥。2)細菌性陰道炎/這是因為陰道內的微生物族群生態的改變所造成,讓正常的乳酸桿菌減少,厭氧菌或格蘭氏陰性桿菌等細菌卻過度生長,這些改變菌種的代謝產物會使陰道分泌物酸鹼值增加。陰道分泌物通常呈薄狀灰白色,氣味則有如魚腥味的臭味,且其味道在性交後更明顯。她表示,由於無法培養出確認為何種細菌,於是統稱為「細菌性」感染。患者會有陰部分泌物增加、搔癢、刺痛感、性交疼痛,有時有合併小便疼痛的症狀。• 治療/積極給予口服藥物或陰道塞劑進行治療。孕期感染要注意引起「羊膜炎」!若是孕婦感染細菌性陰道炎,就要小心細菌是否會經陰道上行進入子宮造成感染,造成羊膜腔發炎,使胎兒感染,感染容易誘發子宮收縮而造成早期破水或早產,將對媽媽與胎兒造成不小的影響,郭安妮醫師指出,「這時需要使用口服藥物或點滴性抗生素治療」。為避免羊膜炎的發生,她提醒孕婦應特別注意陰道分泌物,若有分泌物過多,且有異色及異味時,應主動告知產檢醫師以進行治療。3)陰道滴蟲感染/受到陰道滴蟲感染,陰道分泌物通常呈大量膿黃綠色併泡沫,且味道難聞。陰部常合併嚴重的搔癢、紅腫、刺痛感或性交疼痛等現象。• 治療/給予口服藥物治療。但郭安妮醫師強調,「若為此種感染,性伴侶必須同時接受治療,否則極容易復發」。引起陰道炎的可能除了長期穿著緊身衣物,容易引起陰道炎外,郭安妮醫師說,「還有一些族群在特定時段容易發生此狀況」,包括:學生碰到大考,壓力大導致免疫力降低,易有感染狀況出現;大人和小孩在夏天玩水後,由於未能即時更換乾爽衣物,讓身上衣物一直處於悶濕狀態,相對也使得陰部因潮濕不透氣,而引發感染,愛好運動的族群亦有此一困擾;對於業務人員及女性消防員而言,在夏天也容易有陰道炎感染的問題,她說,因為天氣悶熱而流汗,汗水容易聚積在陰部,在密不透風的穿著包覆下,給了細菌滋生的機會。她補充,若再加上日夜顛倒、睡眠不足、作息不正常及壓力大等因素,當免疫力較弱時,更容易好發陰道炎。「即使陰道炎受到治療,若繼續維持穿著緊身褲的習慣,或是容易造成誘發感染的生活方式,則有反覆性陰道炎的困擾」。郭安妮醫師指出,陰道炎可說是婦產科最常見的婦科疾病,約有兩至三成就診的患者受陰道感染所苦。她提醒,「治療期間,除使用醫師開立藥物外,生活作息也應改善,並暫停性行為、泡溫泉與游泳,避免影響治療效果」。• 原文刊載於2014年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一定要照高層次超音波嗎?

一定要照高層次超音波嗎?

(文/于靜芳) (採訪諮詢/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資深主治醫師兼產科病房主任黃建霈) 為什麼每次產檢正常,卻仍生出異常的寶寶呢?究竟照超音波的意義為何?超音波的能力範圍又在哪裡?是否每個孕媽咪都一定要照高層次超音波呢?進一步照了高層次超音波之後,是否就能完全保障胎兒的健康呢?為什麼要做超音波?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資深主治醫師兼產科病房主任黃建霈表示,超音波主要是以探頭接觸肚皮,當探頭發出的聲波遇到阻擋後會反射,經由電腦蒐集、處理訊號後,翻譯成影像,顯現在電腦螢幕上,便可藉此看出胎兒的外觀構造是否有異常現象。不過,超音波無法透過空氣探測,所以,照超音波前,醫師會在肚子上塗一層無傷害性的凝膠做為介質,利用這層介質,透過肚皮、羊水來了解胎兒的生長情況。先了解超音波的類型 黃建霈醫師表示,隨著科技及醫療的普及,不同層次的超音波的確精細程度不同,用途也不盡相同:• 2D:經由探頭發射出超音波後取得的黑白平面影像,比較像電腦斷層的影像,透過二度空間的剖面圖,可以清楚看見胎兒的細部解剖構造、肢體動作及心臟瓣膜,判斷有無胎兒先天結構異常。一般產科超音波及高層次超音波,主要都是利用2D超音波來進行。• 3D:主要是將2D的平面影像組合起來,經由電腦運算X、Y、Z軸後,顯示出立體的畫面即為3D,影像比2D超音波更加具體,胎兒如有外觀畸型或是患有腫瘤等病情,能更容易理解。• 4D:探頭前後不斷震動,可在短時間內取得一疊2D的影像,經過電腦重新組合處理後便可呈現出3D的影像,而4D在短時間內取得多個影像,在連續播放下便可看到胎兒的活動情況。若3D像一張照片,那麼4D就像是一段DVD影片。• 都卜勒:都卜勒超音波分為兩種,一為彩色都卜勒超音波,主要偵測血流情形,另一則為脈動超音波,以偵察血流速度為主,除非懷疑胎兒可能有心血管疾病或血流不佳的情況。什麼是高層次超音波? 黃建霈醫師表示,美國超音波醫學會將超音波分為level 1和level 2,level 1是測量胎位、胎兒大小、羊水量等較基本的檢測項目;而level 2則是詳細篩檢胎兒的器官,也就是常說的高層次超音波,例如手、頭、腦、唇等等,因此,高層次超音波的意思是「對胎兒全身器官進行有系統的器官篩檢」,主要目的在於偵測出胎兒是否有先天的異常,建議在懷孕的20~24週進行,目前仍以2D超音波為主,因2D超音波才能提供醫師最準確的診斷資訊,3D、4D是組合過的畫面,有些資訊在重組過程中反而會流失。「什麼情況需要做高層次超音波?」黃建霈醫師指出,孕媽咪通常在懷孕20週的基本產檢中,若發現有異常,就必須照高層次超音波,若前一胎為結構異常寶寶、早產兒,懷疑胎兒異常,或是有糖尿病、心臟病等家族史等危險因子,建議孕媽咪都要進一步做高層次超音波,進行詳細的器官篩檢,大部分的器官異常都可在20週看出來,早期發現有嚴重胎兒異常,可選擇終止妊娠。高層次超音波可發現的胎兒異常一般高層次超音波檢查會將逐一檢視以下項目:1)脊椎(頸椎、胸椎、腰椎、尾椎等)。2)腦部(顱骨形狀、小腦、大腦側腦室、脈絡叢、透明中膈、後頸皮膚等)。3)顏面部(眼距、上顎骨、上唇、兩耳、臉部側面輪廓等)。4)胸部(肺臟、心臟四腔圖、心室出口、肺動脈分支、主動脈弓等)。5)腹部(胃腸肝膽腎臟膀胱等臟器、橫膈膜、前腹壁、臍動脈數目)。6)四肢(上臂、前臂、手掌、大腿、小腿及腳掌)。7)外生殖器。8)胎盤位置。9)羊水量。10)子宮頸長度。11)彩色都卜勒超音波檢查臍動脈及子宮動脈血流建議進一步做高層次超音波的孕媽咪• 有胎兒先天異常的既往史或家族史。• 懷孕早期接觸致畸胎物質。• 產前檢查篩檢異常(頸部透明帶增加或抽血檢查結果為高危險群)。 • 標準超音波檢查有異常發現(羊水過多或過少、胎兒生長遲滯)。 • 懷孕期間合併內科疾病(糖尿病、自體免疫疾病)。• 孕婦或家屬有疑慮者。• 原文刊載於2014年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漂亮媽咪別衝動!懷孕可以染燙髮與擦指甲油嗎?

漂亮媽咪別衝動!懷孕可以染燙髮與擦指甲油嗎?

(文/林奕如) (採訪諮詢/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王樂明、溫亞中西醫聯合診所院長醫師彭溫雅) 現代媽咪不只追求懷孕體重控制,就連外在也是許多媽咪重視的孕期功課之一,但由於染髮劑與指甲油的成分含有較多化學物質,若不好好遵守孕期美容原則,恐傷害腹中胎兒。準媽媽到底能不能染髮、燙髮、擦指甲油或進行其他形式的保養呢?本文將由專業醫師來為妳解答!大多數人都曾聽說,懷孕期間應儘量避免染燙髮,如果可以的話,甚至連美甲、護膚都必須徹底拒絕,才能營造最純粹的環境,為胎兒帶來健康。不過,愛美是女人的天性,許多媽咪仍會在懷孕期間把自己打扮得俏麗、活潑,藉此讓自己擁有愉快的心情;這些做法雖不至於讓胎兒遭受強烈的負面影響,但準媽媽仍須注意自己的髮質與皮膚變化,選擇影響較小的護理方式,才可迎來健康的孕期環境。• 孕期應避免使用強效美容產品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王樂明表示,只要在美容保養的過程中,會涉及到化學成分的產品,基本上都不太建議準媽媽使用,尤其是強調「不易掉妝、強效」等字眼的產品,更應避免使用,因為效果好,其實也代表化學成分越多,而有機化合物、塑化劑及某些油溶性化學物質,可能會經由皮膚吸收,進入胎盤,會造成畸胎的機率。王樂明醫師說:「有些準媽媽為了讓自己更漂亮,懷孕之後依然會染髮或擦指甲油,但某些市售產品就算強調孕婦可使用,實際上還是要經過很繁雜的臨床試驗才能真正確定,所以包裝上的標語不見得屬實,為了健康著想,儘量避免使用才是上策。不過,平日外出時,若怕氣色不好,還是可以上一點淡妝,建議使用水溶性的化妝品,才不易造成肌膚吸收。」• 染髮比燙髮更傷膚質儘管目前並無確實證據顯示染髮會導致罹癌機率上升,但在懷孕過程中,女性體內荷爾蒙會發生變化,間接導致頭髮生長的速度變慢、頭皮容易出油,如果此時選擇染燙髮,髮質將會受到損害。溫亞中西醫聯合診所院長彭溫雅醫師表示,某些脫色劑含有雙氧水,以往曾有研究顯示,如果孕婦長期接觸雙氧水,可能會造成胎兒畸形;如果因為某些因素必須染髮,建議懷孕3個月之後再執行,且一定要事前做好護髮及頭皮隔離的措施,儘量選擇局部挑染或是只染髮尾部分,避免讓染劑碰到髮根。她進一步指出:「相較起來,染髮比燙髮更傷髮質,因為有些人選擇較淺色的染劑,染髮前就必須先脫色,再塗上助染劑,等於是雙重傷害。」王樂明醫師也建議,染髮劑中的色素及重金屬成分,恐會影響到孕婦和胎兒健康,如果真的需要染髮,使用植物染或是咖啡水等天然染劑,就不會有這些疑慮,雖然效果可能較不持久,但論安全性的話,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問題。此外,至今雖然沒有燙髮劑會導致胎兒畸形的相關報告,但孕婦也應避免使用冷燙劑,以免引起頭髮嚴重脫落及過敏等不良反應。• 五大類染髮劑染髮劑大致上可分五種,分別為暫時性染髮劑、植物性染劑、半永久性染髮劑、漸進式染髮劑與永久性染髮劑,其中暫時性染劑只能附著在頭髮表面的角質層,只要沖洗一次就能把染料洗掉,永久性染劑則含有染色劑與雙氧水等材料,可滲透進入頭髮皮層,以達到長期保持顏色的效果,雖然為目前流行趨勢,卻也是最傷害髮質的染劑類型。• 指甲油比染髮劑更傷胎兒?擦指甲油的原理與染燙髮一樣,若指甲油所含的化學物質流經胎盤,會使胎兒的器官受到化學成分影響。彭溫雅醫師表示,傳統的指甲油成分當中,都含有名為「磷苯二甲酸酯類」及「磷苯二甲酸二辛酯」的毒性物質,這些毒素會造成胎兒畸形、女性不孕、性早熟及女嬰雄性化等後遺症,去光水也會引發人體過敏,帶來的傷害甚至比染髮更為嚴重,對於懷孕初期的孕婦來說,影響特別大。雖然目前已有許多國家明文禁止使用上述兩種有毒物質,但仍無法保證目前的市售指甲油都不含這些毒素,所以準媽媽在懷孕期間應完全避免塗抹指甲油,才是上策。• 原文刊載於2014年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準媽媽出國請注意:檢視生理健康與保險規劃

準媽媽出國請注意:檢視生理健康與保險規劃

(文/曾詠蓁)  (採訪諮詢/亞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許秀卿、保險從業人員張春華)孕婦是否適合出國?這是很多孕媽咪心中的疑問。懷孕不同於平時的健康狀況,若決定要出國,必須做好更多準備,本篇請家醫科醫師與保險從業人員現身說法,給需要出國的孕媽咪生理健康與保險規劃的建議。出國旅遊與在國內旅遊不同的地方,在於前者需要坐飛機,並且是去陌生的國度,對當地的醫療資源與生活環境是不熟悉的。日前曾發生懷孕7個月的孕婦到韓國旅遊,結果突然發生早產,得負擔超高額的醫療費用!孕婦出國的確要比一般人負擔更大的風險,因此,行前的評估與準備非常重要。• 第二孕期才適合出國亞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許秀卿表示,孕婦不是不能出國,但是要注意出國的時機點。美國婦產學會建議,孕婦適合出國的時機點落在第二孕期(18~24週),第一孕期與第三孕期都是不適合出國的。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建議,初產婦在懷孕第36週以後不適合再搭飛機出國,而經產婦更要提早,在32週以後就不適合再搭飛機。• 擔心流產與早產這些重量級的衛生研究機構之所以會如此提醒孕婦,主要是擔心孕媽咪在搭飛機時發生流產或早產。第一孕期時懷孕尚不穩定,若這時搭飛機出國旅遊,就怕有流產的可能。「當然這也要看個人的體質,若之前有流產、早產病史的孕媽咪,真的要特別小心。」許秀卿醫師指出。同樣的,第三孕期已經接近生產,這時發生早產的可能性大增,而經產婦比初產婦可能更快進入產程,所以不能搭飛機的週數必須更往前提一些。• 航空公司對孕婦搭飛機有規定大部分的航空公司會限制32~36週的孕婦搭乘飛機,若執意要搭,就必須簽署免責同意書,及離啟程日7天內由婦產科醫師簽署的適航證明。一般來說,航空公司會拒絕預產期在四週內的孕婦搭飛機,每家航空公司的規定會有些微差異,行前一定要先仔細了解欲搭乘航空公司的相關規定。 • 出國旅遊可能對孕婦造成的負擔1)坐飛機/許秀卿醫師表示,坐飛機對懷孕的影響主要是壓力與濕度的變化,由於飛機上的濕度較低,容易使人體血液濃縮,增加靜脈栓塞及早產的風險。另外,隨著飛機爬升高度,會使壓力產生變化,而飛機裡必須維持在低艙壓的狀態,母體本身會因飛機高度的變化而產生短暫的心肺功能調適,例如出現心跳增加、血壓升高、貧血傾向加重等症狀,這對於正常懷孕的孕婦來說,尚能調適良好,但是對於有心臟病、嚴重貧血、糖尿病控制不佳、胎盤異常或是有其他高危險妊娠的孕婦來說,卻可能帶來巨大的風險!曾有胎盤異常的孕婦,在機上發生胎盤早期剝離的案例,因此醫界不建議上述高危險妊娠孕婦搭飛機出國。2)久坐/對孕婦而言,出國旅遊最大的負擔之一來自於久坐。坐飛機、坐遊覽車可能一趟要坐好幾個小時,對原本就下肢水腫、腹腔靜脈受到胎兒壓迫的孕婦來說,久坐不動要小心發生靜脈栓塞的危險。3)過度勞累/有時出國旅遊為了「玩得有效率」,會安排太多的景點遊覽,導致過度疲累。太緊湊的行程對孕婦體能來說是一大負擔,要小心發生流產與早產的可能!建議選擇定點、悠閒的旅遊行程,對孕媽咪來說較為適合,因此可以自己安排行程的自助旅行反而是比較適合孕婦的。• 原文刊載於2014年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喉嚨痛、發高燒 小心A族鏈球菌

喉嚨痛、發高燒 小心A族鏈球菌

(文/曾詠蓁) (採訪諮詢/貝爾聯合診所院長詹子慰醫師)寶寶喉嚨痛、發高燒會讓父母很擔心,不知道是不是得到了流感、還是其他疾病!小兒科醫師提醒家長,寶寶若有喉嚨痛、合併發燒的症狀,代表罹患的可能是較嚴重的感冒,的確不能掉以輕心。喉嚨痛可能罹患了什麼病?貝爾聯合診所院長詹子慰醫師表示,寶寶喉嚨痛代表罹患的是較嚴重的感冒,從腸病毒、A族鏈球菌、流感都有可能。有時候寶寶第一天發燒時就醫,醫師尚無法清楚判斷他罹患的是什麼疾病,要到了第二天以後,臨床上才有較清楚的症狀,因此第一次就診後的回診、複診也很重要。• 腸病毒/春末夏初是腸病毒流行的季節,若是罹患腸病毒所導致的喉嚨痛,寶寶會感覺非常不舒服,不大願意吃東西。在發燒的第二天,醫師檢查患童的喉嚨時,會發現咽喉處有侵入性的潰瘍。除了喉嚨痛之外,寶寶的舌頭、上顎也可能有潰瘍,發燒會高燒到攝氏39度以上,持續約3?5天。喉嚨痛的症狀會持續5?7天,這段時間可以給寶寶吃一些冰涼的食物,如冰淇淋、布丁等,讓他補充熱量、緩解口腔的不舒服。• A族鏈球菌/詹子慰醫師指出,A族鏈球菌是環境裡的常態細菌,常存在於人類的口腔中。平常時候可以與之和平共存,但當人免疫力不佳時,A族鏈球菌就可能會大量繁殖而形成疾病。A族鏈球菌會引發急性咽喉炎,使患者的喉嚨像是新鮮牛肉一樣,呈現鮮紅色與一顆顆的出血點。它的疼痛程度不及腸病毒所引起的喉嚨痛,但是咽喉處會化膿,看起來像沾了白色的煉乳。A族鏈球菌須以抗生素治療,而且使用抗生素就一定要用足、用完,切莫中途停藥!若沒經過治療,A族鏈球菌可引發5?6天的高燒(38℃以上),而且可能後續引發風濕性心臟病、腎絲球腎炎、風濕性關節炎等嚴重疾病,因此對這種病菌需要提高警覺。•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也會引發寶寶喉嚨痛,不過這種痛相較於腸病毒、A族鏈球菌所引發的疼痛較為輕微。所以家長會發現寶寶還是能吃東西,但眼睛水水的,總是一副想哭的模樣,會併發全身痠痛、發高燒等症狀,目前會以克流感、瑞樂沙(採用噴的方式,適用於孕婦以及較大兒童)這類抗病毒的藥來治療。要注意的是,為及早控制病情,最好在發病的48小時內,服用克流感或瑞樂沙療效最佳。與抗生素不同的是,克流感、瑞樂沙並非直接殺死流感病毒,而是將病毒鎖在已被感染的細胞內,阻止病毒繼續向外擴張,等待人體的免疫系統一舉殲滅這些被圍住的病毒。所以及早使用並要用完(一般需要吃5天,早晚各一次),是治療流感很重要的方法。• 認識A族鏈球菌/詹子慰醫師形容,A族鏈球菌是一種對身體組織侵襲性很強的細菌,就像是戰車一樣地吞噬被感染細胞!它不僅會存在於我們的口腔,也會在皮膚上出現,常聽到的蜂窩性組織炎,就可能起因於A族鏈球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交叉感染。A族鏈球菌與化膿細胞密切相關,因此典型的症狀是會引起化膿反應。而扁桃腺是人體免疫系統防衛的重要關口,因此當感染A族鏈球菌時,常會見到扁桃腺、咽喉等處發炎、化膿的症狀。直到去年還屬於通報傳染病的猩紅熱,就是A族鏈球菌的傑作,好發於5歲以上的兒童。除了喉嚨腫痛、草莓舌、發高燒外,身體還會出現紅色的丘疹,主要位於軀幹、頸部、四肢、身體皺摺處,摸起來好像是粗粗的砂紙,紅疹消退以後,約1?2週後會有脫皮的現象。最常罹患A族鏈球菌相關疾病的年齡層是5?15歲的兒童,好發的季節在冬天、春天,正好也是流行性感冒盛行的季節,要避免與流感發生混淆,臨床上的正確診斷很重要。• 原文刊載於2014年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