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企劃編輯

腎友不知脊椎長膿 抗生素+三合一營養針成功脫險

腎友不知脊椎長膿 抗生素+三合一營養針成功脫險

一名60幾歲大學女教授本身是十幾年的洗腎病患,前陣子腰痛一直看不好,結果到醫院照核磁共振才發現椎盤竟長了膿瘍,抽血發現白血球指數已相當高。 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郭克林主任表示,洗腎病患由於免疫力低下,常合併有發炎情形;加上體內毒素高,常有噁心感而沒有食慾。「腎友本身的蛋白質已經容易分解而缺乏,加上對限制高磷食物的飲食方針常搞不清楚,最後可能導致營養不良。」 近5成腎友食慾不佳 長久恐厭食 台灣有近9萬名洗腎人口,在後端後續照護品質已相當完善,但罹患率仍舊是全球第一,居高不下。雖然洗腎是延緩病患腎衰竭主要方式,但長期洗腎除了頻繁且長時間要前往洗腎中心對生活造成影響外,35-50%病患更有噁心情形導致沒有食慾甚至厭食;另外也有胺基酸流失、熱量攝取不足、慢性發炎、皮膚搔癢等狀況,容易造成生活品質低下,讓腎友苦不堪言。其中若腎友本身免疫力已經不佳容易合併發炎,如果感染沒有控制好加上營養不足,更會快速心臟疾病的惡化。 三合一營養針 減緩發炎也提升白蛋白 郭克林主任表示,案例女教授到院治療時,血液中白蛋白 (Albumin) 濃度已掉到 2.0g/dL(正常值在3.5-4.0g/dl),顯示女教授處於嚴重營養不良,容易提高併發症與死亡風險,加上年紀較長不適合開刀清除椎盤膿瘍,便以打抗生素的方式治療。 由於病患白蛋白濃度已相當低,因此在治療期間除施打抗生素,每週也搭配「三合一營養針」治療,住院 70 幾天當中,除了感染漸漸改善,白蛋白濃度也終於回到 3.5 g/dl,數值和生活逐漸恢復正常。 郭克林主任說明,三合一營養針是一種擁有營養素、魚油 (Omega-3 fatty acid)、牛磺酸 (Taurine)、鋅 (Zn) 配方的輔助治療,魚油除了原來保護心臟的功能之外,更能減緩洗腎病患尿毒搔癢與降低發炎指數;牛磺酸則是緩解長期洗腎所引起膽汁鬱積症狀;鋅則直接補充營養素,有助於免疫力。 腎友的營養不良問題除增加併發症發生機會,甚至提高死亡率。郭克林主任說明,營養針除了能降低發炎指數,也可以在透析時透過靜脈補充,是很方便的方式。他建議如果腎友 BMI<20、體重在半年內掉 10%,或白蛋白濃度已掉到 3.5g/dl以下,就應該考慮使用,除維持生活品質,更能補充正確營養。

染疫後帶狀疱疹發作風險增?醫:施打疫苗為上策

染疫後帶狀疱疹發作風險增?醫:施打疫苗為上策

根據最新研究顯示,曾罹患新冠肺炎族群,被發現帶狀疱疹發作的風險高出未染疫者15%(註)。臺中榮總兒童醫學部兒童感染科主任陳伯彥醫師表示,門診上確實有發現十幾歲的案例得了新冠肺炎後,之後帶狀疱疹也發作。陳伯彥醫師說明,新冠肺炎被發現會影響免疫力系統,而帶狀疱疹是體內病毒的活躍引起,確實有這樣的關聯。 50歲以上「疹後神經痛」比例高 止痛藥也難緩解 帶狀疱疹俗稱「皮蛇」,是一種病毒引起的症狀,會在人體神經節周圍長出簇集性水泡且異常疼痛,這樣的病毒潛藏在體內,在免疫力降低時就會伺機而出。 陳伯彥醫師說明,水泡好發部位為胸部、臉、大腿,在皮膚水泡病兆未出現前就會有疼痛感,初期常被誤認為神經或者是肌肉痛。病毒侵犯後如果沒有及時就醫,在臉上可能因為侵犯到神經造成發炎影響視力,如果是在靠近私處,甚至有可能影響泌尿道功能;歐美藝人小賈斯汀也因為帶狀疱疹而發生面部癱瘓、無法眨眼的後遺症。 帶狀疱疹最可怕的地方是「疹後神經痛」,陳伯彥醫師表示,疼痛指數1~10,疹後神經痛高達8,且止痛藥的效果並不佳,因此病患非常痛苦。不僅無法入睡也影響生活,有些甚至陷入憂鬱,且年紀越大越容易有疹後神經痛情形。 陳伯彥醫師說明,根據臨床案例顯示,台灣50歲以上帶狀疱疹發作的比例,在亞洲來說相對較高,可能與生活模式、工作型態或壓力有關,因此更要特別提高警覺。 非活性疫苗防護力高達9成5 要如何預防帶狀疱疹發作?陳伯彥醫師表示,即便長過水痘,成人也有1/3機會再感染帶狀疱疹,除了平時多注意生活作息調整,最好的預防方法還是施打疫苗。 陳伯彥醫師說明,以往帶狀疱疹有一種活性疫苗,在美國使用後發現效果不佳,免疫系統有缺陷、慢性病患者也無法使用。而目前所使用的非活化疫苗,不僅一般人防護力能達到9成5,80歲以上也能有8成以上效果;另外免疫力缺陷者也適用,他建議除了50歲以上,若18歲以上有免疫力問題者都應儘早施打。 建議施打對象: 50歲以上族群 生活壓力大 常感到疲勞者 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族群 需長期服用藥物者 生活作息不正常 夜班工作者 敏感度高者 若為以上族群,陳伯彥醫師建議完整施打兩劑,間隔2~6個月,提早做好帶狀疱疹最佳防護。 註:根據美國《開放論壇傳染病雜誌》,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期刊資料。 (圖/臺中榮總兒童醫學部兒童感染科主任陳伯彥醫師)  

醫美新趨勢 埋線不動刀 OL流行一日偷變臉

醫美新趨勢 埋線不動刀 OL流行一日偷變臉

現代女性追求美麗已是日常,一位35歲OL,五官漂亮、比例也很好,但總覺得自己照相看起來臉比較圓。來到醫美門診經過評估後,發現是下巴較短讓下顎骨感覺不明顯。中山實美整形外科診所郭姿廷醫師以最新「埋線」醫美療程,協助她不僅讓下顎線變得立體,整個人也看起來更俐落、有精神。 多數女性最擔心蘋果肌下垂、雙下巴沒線條 由於現代美學的進步,透過醫美療程維持良好狀態已是常態。郭姿廷醫師表示,目前大概30歲的左右女性就會開始透過醫美做固定保養;每個年齡層所遇到的皮膚問題不同,較常見的是細小紋路問題,像抬頭紋、魚尾紋這些動態紋路,如果是因為膠原蛋白導致的肌膚鬆弛,就會產生比較深層的紋路像法令紋或木偶紋。 「除了年齡漸長的因素,現代人的習慣如長期低頭滑手機,也會造成脖紋或是雙下巴變得更明顯。」 臉會分為上半臉、中臉跟下半臉,上半臉比較常見的主要是抬頭紋、魚尾紋、皺眉紋問題,這些以肉毒桿菌療程就能有很好的效果。「比較困擾的反而是中臉跟下半臉的問題。」 中臉大部分為蘋果肌下垂或法令紋問題,下半臉多是嘴邊肉、木偶紋或下顎輪廓不明顯。中、下半臉的問題,都可以用埋線來進行改善。 點我看影音 韓最夯VSORB「蛇牙線」拉提明顯 人體可吸收安全性高、傷口小 一般人醫美療程有分無創或微創,常聽到的音波或電波等非侵入性治療屬無創,而微創就像是針劑的施打或埋線。郭姿廷醫師建議,可以先從音波或電波療程開始,每年固定作為保養;如果想要進階讓輪廓看起來有明顯拉提效果,就可以試埋線。 「埋線傷口並不大,通常會在耳前或是嘴角,大概7天左右就看不到傷口,腫脹情形也不明顯。」以門診這位OL來說,做完隔天就能恢復上班。 目前台灣已經有最新韓國常用的蛇牙線(VSORB),蛇牙線屬於PDO材質,有充分的生物相容性跟可吸收性,相對來說也安全。韓國進口的蛇牙線與一般尖鉤式的線材切割方式不同,蛇牙線採用專利COBRA Cog切割方式,可以讓線材與肌膚組織更服貼,同時線材本身具有相當高的柔韌度,可以在臉部上做相當多元的運用。 郭姿廷醫師解釋,蛇牙線被發現拉提的效果更好,線材在人體6~9個月被吸收以後,臨床上發現拉提的效果可以維持一年左右。 肌膚老化有很多原因,也不只是下垂問題,如果是面部凹陷或骨架問題,建議民眾與醫師進一步討論再來做療程。「如果單純只是保養,建議每年採用埋線或是音波、電波來交互做,就已經相當足夠。」 郭姿廷醫師提醒,做了保養就要更注意日常細節,像是平時表情不要過於誇張、減少低頭滑手機、注意防曬等。生活上也要盡量避免吃油炸物、菸酒,維持良好睡眠品質;這些才是維持美麗的重要關鍵。 點我看影音

美麗有數據?皮膚健檢新趨勢 告訴妳哪些膚況不及格

美麗有數據?皮膚健檢新趨勢 告訴妳哪些膚況不及格

肌膚老化不可避免,但只要提早關注膚況做對保養,維持美麗是做得到的。慕診所皮膚科專科林暐熙醫師表示,像早期較淡的斑點,或者是膠原蛋白流失造成的細紋,以及敏感肌甚是酒糟等,都容易被忽略。透過皮膚定期健檢的客觀數據來提早了解肌膚類型與問題,就能及早介入解決皮膚問題並做正確保養。 「皮膚檢測儀」掌握出油、細紋、斑點漸進式變化 皮膚健檢是透過最新的「皮膚檢測儀」來判斷各種出油、細紋與色斑細部狀況,再搭配醫師詢問病史、視診或理學檢查,就可以清楚判斷問題。林暐熙醫師說明,皮膚檢測儀可以提供客觀數據,針對皮膚在不同面向與平均值做出評級,這樣更有概念知道皮膚是屬於哪種類型,進而解決問題找到對的保養方法。 林暐熙醫師進一步表示,民眾每天看鏡子可能不一定會察覺到肌膚問題,檢測儀能以漸進式的參數差異比對不同的時間差異,就像是紀錄肌膚變化的角色一般。 藉由檢測儀的UV光或偏振光也更能發現在表皮層跟真皮層的輕微黑色素沉澱,趁還沒有變成斑之前及早介入,就能加強防曬或運用幫助黑色素代謝的療程。 點我看影音新聞 透過數據搭配醫美療程 才能真正有效果 林暐熙醫師強調,觀念很重要,以防曬來說,室內不防曬就是最常見的誤區,「室內即使坐在窗邊也會有大量的紫外線,紫外線不只誘發斑的生成,也會裂解膠原蛋白造成光老化導致細紋,所以在室內也不能忽略防曬。」 防曬乳也要用到足夠的量,以要塗滿一張臉來說,至少要用到兩個指節長度的份量,而戶外每2~3小時就要補擦一次,才會有防曬效果。 至於針對不同膚質適合搭配哪些醫美療程呢?林暐熙醫師說明: 脂質不均問題 皮膚有出油問題就容易生成粉刺與長痘痘,脂質不均則會變成T字部位容易出油、臉頰偏乾的情形。「水飛梭療程」的酸類換膚程序能有效降低粉刺生成,也能分區治療;在出油區域加強換膚、乾燥區加強保濕導入,使膚況達到平衡。 細紋問題: 如果是皮膚乾燥造成的細紋,加強保濕很重要,平常除了要使用保濕力較強的乳液,也可以考慮保濕導入的療程。如果是動態紋如抬頭、皺眉、魚尾可以合併肉毒桿菌素放鬆肌肉,預防因為肌肉反覆收縮造成皮膚有更多的靜態紋路產生。其他像是皮秒雷射的蜂巢探頭,或者是像AP或UP雷射這樣的汽化式雷射對細紋也都能有明顯改善。 深層斑問題: 深層斑可考慮皮秒雷射,藉由光震效應擊碎黑色素讓人體自行吸收,或者合併口服傳明酸或淡斑藥膏,都能加速黑色素代謝。另外防曬相當重要,防曬不足也會造成治療效果打折扣。 林暐熙醫師提醒,沒有任何的保養品或醫美療程絕對適合每個人,透過肌膚健檢,從了解自己膚質找到適合的保養品或醫美療程,才能打造最想要的面貌。 點我看影音新聞

高達五成巴金森末期併發失智症 早期情緒憂鬱為徵兆

高達五成巴金森末期併發失智症 早期情緒憂鬱為徵兆

嘉義基督教醫院一名50多歲男性患者,一直把巴金森病當作憂鬱症治療,直到發現動作變得遲緩,輾轉至嘉義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許永居醫師的門診就醫,才發現是巴金森病。許永居醫師強調,巴金森病症早期常與憂鬱症搞混,民眾應及早了解病徵以免延誤就醫。 巴金森病、憂鬱症共病比率近3成 巴金森病是一種大腦神經退化疾病,隨著腦內分泌多巴胺的細胞逐漸減少所產生的動作行為等障礙。許永居醫師說明,巴金森病除了一般人理解的如手抖、走路不穩、四肢僵硬等較容易判斷的症狀,事實上情緒變化也是一種徵兆。 許永居醫師解釋,由於巴金森病初期很多時候會表現是在情緒或睡不好的問題,因此多數患者或是家人會以為是憂鬱症。他提醒,如果50歲以上,生活中沒有發生事故或驟變卻無端開始憂鬱,又伴隨行動力的下降,就要注意可能是巴金森病的警訊。 巴金森病與憂鬱症同時存在的比例為20~30%,有些病患甚至是先發生憂鬱才開始有動作遲緩。 依據病程發展狀況 從最一開始就先制定治療目標和策略 許永居醫師分享,病患一開始從覺得莫名開始常常情緒低落,晚上也睡不好覺,在兩、三年前開始看身心科吃憂鬱症的藥,近一、二年竟然開始發現自己走路常常快跌倒,甚至日常工作已受到影響,不僅手抖拿東西不便,連坐下都需要家人攙扶。家人覺得不對勁,輾轉到門診掛號後,才發現原來的憂鬱情形就已經是巴金森的前兆。 所幸透過藥物搭配治療,不僅動作遲緩獲得改善,連憂鬱也好轉,原來幾乎已經到了第四期連坐下都需要人攙扶的情形,現在竟可以進步至第二期,能自處做簡單工作,患者與家人都非常開心。 許永居醫師說明,巴金森病分為五期,第一、第二期狀態為單側至雙側的手抖、肢體僵硬、動作緩慢,到了第三期會明顯失去平衡感、需要人攙扶,這也是門診最常見的案例。如果到了第四、五期已經是需要輔助甚至臥床的末期,幾乎是不可逆。 透過「手指檢測」提早預防  吞嚥困難也要注意 許永居醫師表示,診間觀察通常男性多於女性,年齡在60~70歲居多。這幾年發現年齡有下降趨勢,其原因並非完全是罹病年齡下降,而是跟病識感提升有很大的關係,像是近幾年台灣動作障礙學會推廣的每月8號「自我手指檢測」對早期發現就有很大的幫助。 許醫師建議民眾除透過「自我手指檢測」,也就是將食指與拇指快速比OK的姿勢來觀察協調性之外,也可以觀察自己平日是否有出現吞東西困難、晚上睡不好、排便出現問題等,都可以提早作為病徵的觀察。 每月8號巴金森自我檢測,點擊看更多 及早發現、巴金森藥物可同步改善憂鬱 目前治療巴金森治療藥物以「多巴胺受體促效劑」與「左旋多巴」為主,如果是65歲以下、動作障礙症狀較不嚴重,就會建議先以多巴胺受體促效劑來治療,它也能幫助改善憂鬱症狀;如果較為年長、動作障礙症狀嚴重,就會使用左旋多巴。 許永居醫師補充,因為巴金森病治療是一場長期抗戰,需要與醫師非常緊密的互動、討論,因此病患在用藥、症狀上有任何反應,就應主動告知醫師來調整用藥,切勿自行停藥,更重要的是就近治療,病人就醫方便外,能幫助醫生隨時掌握病程發展狀況,讓疾病獲得良好控制。 最後許醫師不忘叮嚀巴金森病患生活作息調整,可減患病程惡化 在安全範圍內,有人陪同下多走動、多曬太陽。 補充優質蛋白質,避免肌少症。 打太極、騎腳踏車、水中走路。 提早就醫是防堵巴金森惡化最好方法,有高達50%機率的巴金森末期甚至會演變為失智症,及早發現並且治療控制,就能延緩疾病惡化。 「幸福巴士」巴金森病友社團 (圖/嘉義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許永居醫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