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企劃編輯

睡眠障礙、焦慮、憂鬱…可能是大腦生病了!揭開大腦的秘密,腦波檢測如何助你改善問題

睡眠障礙、焦慮、憂鬱…可能是大腦生病了!揭開大腦的秘密,腦波檢測如何助你改善問題

許多大腦相關疾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等到輾轉就醫才發現沒有找到正確治療方向,特別是以現代人常見的憂鬱或睡眠問題不少也與腦部有關,精神科醫師表示,透過腦波檢測除了能及早發現潛在問題外,也能輔以大數據AI判讀,及早發現如睡眠障礙、焦慮、憂鬱等疾病,進而協助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芯橙診所葉大全主治醫師表示,以現代人常見的情緒問題來說,第一時間多會認為是生活型態或是壓力造成,這確實是一部分原因,但有時也可能是大腦出問題而被忽略。葉大全醫師解釋,以常見的壓力調節功能來說,額葉功能的運作相當重要,正常情況下能調節壓力或應對焦慮,但當大腦受精神疾病影響或慢性發炎,可能使功能性連結出現異常。近年來對於腦科學知識的累積及醫學儀器的進步,學者與醫師開始合作探究腦功能與情緒、行為的關係,也驗證了憂鬱症患者的大腦前額葉(prefrontal lobe)有異於常人的活動狀態。 焦慮與憂鬱腦波有異常頻率波段變化,AI精準找出情緒與睡眠問題的根源 葉大全醫師解釋,在大腦針對壓力調節的功能上,通常左前額葉功能失調與憂鬱症相關,右前額葉失調則與焦慮較相關,這些大腦區域的功能不平衡就會帶來情緒不穩定狀況,也可能連帶影響睡眠中樞問題。若從腦波來看,焦慮和憂鬱症患者會明顯看到異常的特定頻率波段的變化,而憂鬱症所影響的大腦狀態也會影響到自律神經造成睡眠障礙,若一直睡不好,便會看到明顯慢波較多,自律神經也會偏向疲倦狀態。 檢視大腦與身心疾病的關聯必須要有全面性的評估,葉大全醫師提到,腦波檢測主要用在大腦認知功能的參考,可以從不同的頻帶顯示出來的數據分析,透過醫師專業與AI輔助來判斷對應的功能狀態。舉例來說,腦波檢查憂鬱症患者的腦波可能會發現前額葉alpha波之不對稱性與或峰值變化,但不論是哪一類的疾病,都必須要有專業與完整的判讀,才能提供有效治療方向。 長期反覆高壓勿隱忍,腦波檢測找出情緒與睡眠問題的根源 葉大全醫師表示,一般人多少都會面臨壓力或生活困難的狀態,但如果不斷處於反覆高壓,或者因為無法解決而長期憂鬱,必須考慮身心出問題,建議要向醫師求助。葉大全醫師也強調,不論是有睡眠障礙、情緒問題、記憶力下降或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根據臨床經驗顯示,當排除生理疾病問題之後,腦波檢查與評估也能作為診療輔助;腦波檢測除能更精確地評估病情,加上AI數據分析的輔助,更能幫助病患找到正確的治療方向、盡快回歸正常生活。

評比中元節NG供品,「這類」食品往往被誤以為健康,攝取過量要注意

評比中元節NG供品,「這類」食品往往被誤以為健康,攝取過量要注意

一年一度的中元節是傳統重要節日,由於有「普渡」之意,不少民眾更會準備豐富供品來祭拜,不過隨著健康觀念提升,傳統滿桌的三牲四果或者餅乾零食罐頭的準備也有了轉變;透過生鮮類蔬菜水果替代供品,更是符合環保與健康意識的好選擇。 陳怡婷營養師表示,以往供品因為要「澎湃」,民眾都會習慣買大包裝的餅乾零食,但這些零食往往含高精緻糖、高油、高鈉等,也有不少添加劑,攝取過量恐怕對健康產生問題;特別是酥餅或是夾心類,小小一包份量一口接一口恐怕熱量跟糖量都爆表。 1湯匙果乾竟等於一碗8分滿水果,糖份恐攝取過量 另外像是蜜餞等醃漬類,也是營養師認為較NG的零食,主要是因為添加劑、色素跟糖份都較多,陳怡婷營養師也提醒,有時民眾會以為果乾類是比較健康的零食,但事實上1湯匙的果乾等於一碗8分滿的水果,通常就會不知不覺攝取過多,若有些添加物過多的果乾其實也不健康。 陳怡婷營養師強調,普渡的食品通常會全家一起吃,如果是糕點、零食、加工食品或是罐頭,家裡有長輩、小孩吃多了可能就會有熱量過多或營養不均的問題,即便是可以保存較久的罐頭,也會有鈉含量過多的狀況,吃太多更可能造成三高風險。 要選擇適合全家的供品又能達到祭拜心意,陳怡婷營養師建議可以針對家中不同族群來思考,若是家裡有兒童,需要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蛋白質、鈣質等,可多選擇天然水果像是橘子、奇異果、藍莓、火龍果都很好,零食以無添加堅果或者烘烤類黑豆、黃豆來替代高糖零食,未精緻澱粉像是選擇全麥麵包、燕麥片等,蛋白質可以選擇保久乳、豆漿等也都不錯。 至於成年人的需求是在於維持營養以及避免慢性病,水果類像是蘋果、奇異果,零食像是黑巧克力、穀物棒是較佳選擇,非油炸烘烤的天然無添加的蔬菜水果乾、原味海苔、蒟蒻乾等,飲品則多挑綠茶、黑咖啡無糖類等是比較健康取向的。 另外若是家中有長輩更要多注意骨骼健康與肌少症問題,建議多選高鈣、蛋白質食物像是高鈣豆漿、保久乳,罐頭類也盡量多選有蛋白質含量像是水煮鮪魚等,若有消化系統較弱、牙口不好的狀況,口感較軟、好入口的如木瓜、奇異果也很適合高齡長者。 奇異果諧音「吉利」兼具高營養密度特色受歡迎 由於現代人糖尿病、三高等族群比例高,陳怡婷營養師也提醒,挑選食物的重要原則是選原型食材以及少油炸、少添加物,因此以水果類或是無添加的蔬果乾、綜合堅果為佳,像蘋果富含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質是全家大小都能吃的方便水果,奇異果則是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除了有助於消化,且屬於低GI值水果,對血糖控制有益,加上奇異果本身就是屬於高鉀類水果,不僅能夠消水腫,對高血壓患者也適合,另外像是藍莓抗氧化能力強,也有助於調節血壓和改善血脂。 陳怡婷營養師也另外分享了營養密度的概念,高營養密度食物在相對較少的熱量中,提供了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膳食纖維和其他重要營養素。以奇異果來說,不僅是符合高營養密度食物的定義外,奇異果的諧音「吉利」,也符合中元節想要呈現傳達的意涵,實際上可以帶給家中不同年齡層的成員所需要的營養素。 舉例黃金奇異果,具有高維生素C含量,每100公克就有約160毫克的維生素C;綠奇異果則具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每100公克的綠奇異果就有約3公克的膳食纖維,比許多蔬菜都還高。陳怡婷營養師也指出腸胃道消化的困擾可以說是不分年齡層共通的問題,綠奇異果的高膳食纖維與奇異果酵素,能夠幫助全家大小調節消化道機能,不要僅是靠保健食品的單一的補充,從天然水果中攝取各種營養素也非常好。不只如此,奇異果因為含有多酚類植化素,更能幫助提高抗氧化效果,全家大小都很適合。 不過還是要提醒,如果家中有糖尿病患者,水果類就要注意份量攝取不宜過多,建議可以挑選低GI的水果,如奇異果,綠奇異果及黃金奇異果的升糖指數僅51及48,建議可以在早餐或早餐後加入一顆奇異果取代高GI水果,或是取代點心,含豐富纖維可幫助穩定血糖,適合需要控糖的人食用。 陳怡婷營養師也呼籲,夏天較容易有食物保存問題,如果生鮮蔬果類3~5天吃完可放常溫,但如果較久就要提早放冰箱,如果是零食類也建議購買小包裝類別像是堅果類就很不錯,也能避免攝取過量與食物變質問題。

守護爸爸,對抗晚期攝護腺癌,三合一療法讓生命再「腺」曙光

守護爸爸,對抗晚期攝護腺癌,三合一療法讓生命再「腺」曙光

攝護腺癌近年來發生率急遽上升,已經有年輕化、普及化發展趨勢,特別是有家族病史的男性更是高危險群。由於早期攝護腺癌的徵兆不明顯,高達三分之一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不過隨著醫療進步,即便是晚期攝護腺癌仍可透過整合性治療達到有效延長存活期。 高雄榮總泌尿科陳盈伸醫師表示,晚期攝護腺癌惡化速度快,不僅疾病進展快,容易轉移至骨頭,導致病患疼痛造成生活品質低下,進而使病患死亡率升高。 晚期攝護腺癌治療一開始是以抑制男性睪固酮的荷爾蒙治療為治療基石,此時稱之為「荷爾蒙敏感性攝護腺癌」。以「荷爾蒙敏感性攝護腺癌」來說,最早都是採用單一抑制男性睪固酮的傳統荷爾蒙療法,但經過一段時間後便無法控制腫瘤,稱之為「荷爾蒙抵抗性攝護腺癌」,此時治療會相對棘手。如何延長攝護腺癌轉變成對賀爾蒙治療有抵抗性,延長整體存活時間,近期發展出透過注射傳統荷爾蒙抑制劑、新型口服荷爾蒙藥物再加上化療的三合一療法。 國際已將三合一療法作為晚期攝護腺癌病患第一線療法之一 陳盈伸醫師表示,很多人擔心化療副作用,但在整體治療策略上,搭配化療的三合一療法對轉移性荷爾蒙敏感性的高風險攝護腺癌病患來說,卻是延長存活期的有效方式。他說明,化療介入時間相當重要,病患通常在第一階段注射傳統荷爾蒙抑制劑有效後,身體狀況也相較較佳,這時及時進行化療再合併新型口服荷爾蒙藥物是持續消除癌細胞的重要關鍵。陳盈伸醫師指出,透過臨床數據觀察,三合一療法相較於單一治療來說,存活期甚至可延長1倍達5年以上,在癌症對荷爾蒙治療敏感性時介入較佳;也因此在國際的治療指引上,三合一療法已是晚期攝護腺癌的第一線治療選擇之一。 陳盈伸醫師也說明,以攝護腺癌的化療藥物歐洲紫杉醇來說,難免會有虛弱、發燒、白血球變低等副作用,但都能透過醫師積極監控與應變來減緩身體不適,且化療僅前期注射6次,後續就能安心接受持續性新型口服荷爾蒙藥物治療,因而換來更久、更好的生活品質。 透過個人化醫療計畫,患者仍可控制好腫瘤正常生活 陳盈伸醫師門診有一名50歲退伍軍人,從復健科轉診過來,在住院期間發現是攝護腺癌晚期已轉移至全身骨頭,就診時疼痛到必須坐輪椅攙扶前來,經評估與醫師討論,決定以三合一療法抗癌。初期六次化療同時合併服用新型口服荷爾蒙藥物,現已治療2年左右,除了疼痛度明顯改善至已可自行步行回診外,攝護腺特定抗原PSA從原來的8000 ng/ml 多降至0. 1 ng/ml以下 (正常值小於4 ng/ml),而且病患還透過自費攝護腺癌正子攝影造影檢查發現原來擴散全身的癌細胞已減少剩下零星幾處,已可利用放射治療(俗稱電療)來進一步消除剩餘癌細胞。病患目前控制良好,對於能夠重回正常生活相當高興。 陳盈伸醫師鼓勵晚期攝護腺癌病友,現在的癌症治療已相當進步。以國際數據來看晚期攝護腺癌五年存活率有2成至8成的落差,關鍵就是在於治療方式;只要透過適合個人的治療計畫,做好副作用管理,台灣的晚期攝護腺癌6成患者平均存活期幾乎可達5年。晚期攝護腺癌病友只要配合抗癌治療計畫,也有機會可以控制疾病,回到生活正軌、找回健康。達到活得久,也活得更有尊嚴。 點我看更多衛教資訊:https://pse.is/69k88k

阿嬤心情不佳沒食慾以為憂鬱症,就診發現是白內障惹禍!醫:視力品質差恐引患者憂鬱現象

阿嬤心情不佳沒食慾以為憂鬱症,就診發現是白內障惹禍!醫:視力品質差恐引患者憂鬱現象

一名80歲行動不便的阿嬤近來被家人發現不吃飯菜,也常一個人關在房間裡,家人很擔心是憂鬱症,就診發現竟是因為白內障讓視力變差使阿嬤心情很差;經過白內障手術後,阿嬤不僅恢復食慾變好,更常叫外傭推她出去走走,家人感到相當開心。 臺大醫院眼科部屈調眼科侯鈞賀主治醫師表示,根據2002年刊登在BMJ期刊的瑞典研究顯示視力不良是自殺的三大原因之一,而改善白內障手術與憂鬱症狀更是息息相關;根據臨床數據顯示,第二眼白內障如果也需要手術,則越早手術,對改善情緒憂鬱有正面效益,可見視力品質對生活品質有相當大的影響。 近視者每增加一百度會增加2成白內障的風險 白內障是眼睛的水晶體混濁造成,隨年紀增長、紫外線、人體細胞自然代謝、過氧化等傷害,都會影響水晶體的清澈度。侯鈞賀醫師說明,人從出生後水晶體細胞便不斷增生造成蛋白質的堆積,若加上眼睛有外傷、發炎,或像是糖尿病、類固醇藥物攝取過多、紫外線曝曬等其他因素,都可能讓白內障提早發生;特別是現代人使用3C產品頻率高也是可能的風險因子之一,另外研究也發現近視者每增加一百度會增加2成白內障的風險。 侯鈞賀醫師表示,只要年紀漸長都會遇到白內障問題,但透過手術就能獲得改善。白內障初期症狀有像是視力降低、畏光、視覺品質下降情形,如果拖太久水晶體過熟,還可能造成青光眼、發炎等併發症而提高手術的困難度;目前白內障手術主要是搭配水晶體超音波乳化術也可以使用飛秒雷射輔助處理,如果太熟水晶體變硬時,就必須增加超音波的能量,也較容易傷害角膜細胞,因此若有白內障,千萬不要拖太久。 目前白內障手術相當成熟,侯鈞賀醫師解釋,一般的手術過程約可以在20分鐘左右完成,麻醉幾乎用點眼藥水即可進行,傷口也多可以控制在0.25cm以下,手術過程大部分不會痛,有時可能會有痠、脹或些微刺的感覺,都是在可接受範圍,只要術後注意清潔避免感染,不論是慢性疾病甚至是癌症患者都能進行。 臺大醫院眼科部屈調眼科侯鈞賀主治醫師表示,白內障會讓視力變差,研究顯示視力不良是自殺的三大原因之一,而白內障手術與改善憂鬱症狀更是息息相關 該如何選擇人工水晶體?侯鈞賀醫師說明,目前水晶體健保與自費都有,健保的水晶體材質也是相當好,同樣也能改善白內障,主要差異是球面像差較高可能影響較亮或較暗環境下的視覺品質,不過還是能一併改善近視及遠視的問題;若對視覺品質要求較高,或者是希望能一併調整散光,則可選擇自費人工水晶體。 現代人多元生活情境的遠、中、近視力需求 侯鈞賀醫師門診就有一名56歲的女性上班族,近一年發現視力下降就診檢查,才發現已經有白內障。個案由於近視多年又有老花,平時要打電腦及看紙本報表,必須帶遠中近三副眼鏡,但頻繁更換眼鏡讓她覺得相當不便;這次透過醫師諮詢與評估選擇置換三焦點人工水晶體,不僅讓她視力能恢復正常,也不用戴眼鏡,現在還希望可以盡快開第二眼讓生活品質更好。 目前自費的人工水晶體有分單焦點、雙焦點、多(三)焦點、延伸焦段的訴求。如果是希望術後不戴老花眼鏡也可以遠、中、近視力都能改善,或者常使用中距離像是看電腦、導航、打牌等情境,三焦點較能滿足不戴老花眼鏡的視力需求。侯鈞賀醫師也提醒,不管選擇哪一種水晶體都有其優缺點,仍會有視力上的落差,不是全焦段都能看得清楚,也不是做完手術就回復到年輕狀態的視力。只要不是單焦點的水晶體,由於進入的光線較為分散,因此隨著各種不同的設計,會有多多少少的夜間眩光,還是需要和醫師諮詢討論適合的水晶體。 儘管白內障是不可逆,侯鈞賀醫師也提醒一些生活注意事項來預防提早發生,如在戶外太陽較大養成戴帽子或太陽眼鏡習慣避免光線照射,若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要做好疾病控制,另外白內障是一個氧化過程,因此平時在營養攝取上也可多吃堅果類、深色蔬果,都有比較好的幫助,50歲以上也建議定期做眼睛檢查,有高度近視者更建議提早檢查以降低眼睛病變風險。 臺大醫院眼科部屈調眼科主治醫師 侯鈞賀醫師 專長:白內障手術、雷射屈光手術、低視能診療、特殊需求視覺門診

新冠肺炎升溫,腦霧、失眠患者再爆增!精神科醫:恐要注意大腦慢性發炎問題 722世界大腦健康日 6招保護大腦健康

新冠肺炎升溫,腦霧、失眠患者再爆增!精神科醫:恐要注意大腦慢性發炎問題 722世界大腦健康日 6招保護大腦健康

7月22日是世界大腦健康日,這一天提醒我們關注和保護大腦的健康。大腦是人體最複雜且重要的器官之一,由各個區塊協同運作,掌管著認知、情緒和行為,但若受到長期壓力或是飲食、睡眠因素影響,甚至是這幾年的長新冠後遺症,都可能導致大腦發炎而讓相關功能受影響。近期疫情升溫,又有不少長新冠帶來的腦霧、失眠患者就診,醫師表示,要注意可能跟大腦發炎有關。 大腦的功能運作相當複雜,而透過不同區塊共同合作,才能使我們學習、創造、解決問題和管理情緒,保持大腦健康對預防認知退化、精神疾病和提升生活品質至關重要。左右半球的腦部主要分4區塊,分別為額葉、頂葉、顳葉、枕葉,各部位都掌管不同功能: 額葉:負責計劃、決策和情緒控制,理性思考和應對壓力的中樞; 頂葉:處理感覺訊息和空間定位,影響動作協調和感知能力; 顳葉:與記憶和語言理解密切相關,幫助與外界交流; 枕葉:負責視覺訊息的處理,是看見和理解視覺世界的基礎。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芯橙診所葉大全主治醫師表示,以現代人常見對壓力調節的部分主要是在額葉運作,正常的情況下讓我們能認知到何時該紓解壓力、休息、應對焦慮,但當大腦發生發炎反應,就可能讓大腦彼此功能性的連結出現異常而產生問題。 年紀增長或身體長期發炎讓「血腦屏障」失靈 以這幾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就發現到一些臨床個案,因為生理性感染間接引發大腦發炎情況。葉大全醫師解釋,大腦有一種稱為「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又稱腦血管障壁)」的結構,是選擇性的半透膜可避免某些有害物質由血液進入大腦,但隨年紀增長,腦血管障壁功效下降且大腦抗發炎的功能會越來越差,當身體發炎狀態,就有可能因此讓腦細胞處於慢性發炎狀態。當大腦發生持續性的發炎反應,更會讓抗發炎的腦細胞(如「微小膠細胞」)功能變差,演變為長期慢性發炎。葉大全醫師說明,在國際相關研究中發現,感染COVID-19後30天對比無感染族群其焦慮症及憂鬱症的風險顯著增加 (分別為1.35及1.39倍),染疫3個月內不少嚴重感染個案後續出現長新冠症狀,如腦霧(多半為無法專心思考、找字困難或混亂)、失眠或慢性疲勞,而近期由於新冠疫情又升高,不少求診的病患又再增加。 要如何知道大腦健康是否受情緒影響?葉大全醫師提到,檢視大腦及身心症狀必須要有全面性的評估,在檢查工具上來說,根據國際期刊的系統性回顧,目前以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與腦波(EEG)頻譜分析為最具前景的生物指標,兩者目的不太相同,功能性核磁共振著重於空間解析度,而腦波的時間解析度較佳,主要即時反映大腦的活動度狀態。以現代人常有的壓力調節問題來說,左前額葉功能失調與憂鬱症相關,右前額葉失調則與焦慮較相關,若這些區域功能不平衡帶來情緒不穩定,也可能連帶影響到睡眠中樞問題。 7月22日世界大腦健康日,6招保護大腦健康 葉大全醫師強調,大腦一旦發炎須透過抗發炎機轉慢慢恢復,因此若是是生理上的系統性發炎像慢性病等,必須要先做好治療與控制;另外,平時也能多攝取抗發炎的食物,如EPA含量高的魚油產品等,同時也提醒民眾,如果已經發生情緒上的問題如憂鬱及焦慮,也應該盡快就醫,接受正確診治也能協助控制大腦發炎狀態,改善疾病。 (圖片由芯橙診所提供) 此外,為了保護大腦健康,我們可以參考以下六個方法: 健康飲食:吃富含omega-3脂肪酸、抗氧化劑和維生素的食物。 遠離有害物質:避免加工食品、含糖飲料、酒精和尼古丁。 適當運動:增加神經可塑性和促進神經生成。 充足睡眠:幫助大腦恢復和修復。 壓力管理:冥想和深呼吸減少壓力荷爾蒙。 預防大腦疾病:早期識別和治療大腦疾病的重要性,定期進行腦波檢測。

度數暴增竟是早發性白內障!醫:及早發現是關鍵,眼球健康才有條件選最佳人工水晶體

度數暴增竟是早發性白內障!醫:及早發現是關鍵,眼球健康才有條件選最佳人工水晶體

一名40歲老師近期發現視力變得模糊,度數更從700度暴增至1200度,她驚覺不對趕緊就醫,確認是早發性白內障,必須儘早手術。由於老師的職業對遠、中、近視力都有需求,醫師其生活需求後,適合使用多焦點人晶體,讓手術後不僅解決白內障問題,也不再需要戴眼鏡。現在寫板書、看學生都更輕鬆,也慶幸自己提早就醫,不影響職涯。 眼睛是靈魂之窗,要維持視力品質,就跟相機一樣除了鏡頭(水晶體)要清晰,底片(視網膜)、電池(視神經)每個零件都要健康才能達到美好的視野。而水晶體身為鏡頭的角色,一旦發生白內障,便會開始變得混濁導致透光度下降,直接影響到就是視力的清晰度。 單隻眼睛視力退化就要有所警覺 高雄諾貝爾眼科診所院長鄭宇庭醫師表示,白內障是經年累月發生,且可能是從一隻眼睛先開始,初期症狀除了看東西變得模糊、夜視能力下降外,到後來色彩度也會下降,看東西會變得偏黃。因此,平時自我檢查一定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發現有一隻眼睛已經產生問題,或者視力在短時間內退化或度數突然加深,有可能是白內障正在成熟。 高雄諾貝爾眼科診所院長鄭宇庭醫師舉例,老師的職業對遠、中、近視力都有需求,透過白內障手術置換多焦點人晶體,術後不僅解決白內障問題,也不再需要戴眼鏡。 由於白內障是不可逆的,臨床上點眼藥水僅能延緩成熟的速度。鄭宇庭醫師說明,手術是根本解決的方法。如果拖太久因為水晶體已經硬化,不僅可能導致青光眼、眼壓過高,還有可能需使用傳統手術來處理,傷口更大、風險性也更高。因此如果發現徵兆一定要儘早檢查。 鄭宇庭醫師表示,現代白內障手術是做微創手術,傷口非常小,使用眼藥水做局部麻醉即可。手術完成後即可回家,可以門診手術不必住院。術後則慢慢慢慢恢復使視力回到正常狀態。 白內障手術會以全新的人工水晶體替代原來混濁的白內障,因此針對個人需求選擇水晶體相當重要。鄭宇庭醫師說明,現代白內障手術不僅可處理白內障,連近視、散光、甚至老花眼都可以透過人工水晶體一併解決。 三焦點滿足現代人優化中距離視力需求 因應民眾的多元需求,人工水晶體的分類,從以往單焦點、雙焦點(看遠與看近),進展到三焦點。透過分光技術,三焦點人工水晶體讓中距離也能得到好的視力品質。 鄭宇庭醫師解釋,中距離大約是60~80公分,就是使用電腦、烹飪、打牌、行車看導航的距離。目前最新的光動低眩新型三焦點人工水晶體除了優化中距離的需求,同時也改良了光學設計,降低以往較常發生的夜間眩光問題。 鄭宇庭醫師也分享診間一位40歲老師的個案,一開始是發現近視在短時間暴增超過一千度,經檢查後確認是早發性白內障;由於這名老師的同事有提到早年做過單焦點水晶體手術,雖然遠處可看清楚,但看近卻變得吃力,她希望自己生活能更便利,因此經過諮詢後便選擇了三焦點人工水晶體。現在這名老師上課不僅遠距離學生的動態都看得清楚,同時在切換寫板書與看教材都不會吃力,更不用再戴眼鏡,讓她相當滿意也慶幸有即時就醫。 鄭宇庭醫師提醒,台灣近視人口眾多加上亞熱帶氣候陽光強烈,高度近視以及紫外線都是讓白內障提早產生的風險因子。尤其水晶體容易吸收紫外線,因此戶外一定要特別注意配戴太陽眼鏡,另外也建議高度近視者,每年都要進行眼睛的健康檢查,才能整體顧好眼睛健康。 高雄諾貝爾眼科診所院長 鄭宇庭醫師 專長: 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 微創小切口白內障超音波乳化手術 微創視網膜黃斑部手術 (視網膜上增生膜、黃斑部裂孔) 微創玻璃體切除手術 (視網膜剝離、玻璃體出血) 黃斑部視網膜病變 (玻璃體內藥物注射)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近視雷射手術 學童視力保健 角膜塑型片 青光眼

流感罕見夏季高峰擠爆急診室!醫:重症不可小覷,年長者建議施打免疫加強型疫苗強化抗體

流感罕見夏季高峰擠爆急診室!醫:重症不可小覷,年長者建議施打免疫加強型疫苗強化抗體

近期不僅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流感也出現了罕見的夏季高峰!急診室幾乎已經被擠爆。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近期流感不僅併發重症有成長情況,甚至也有年紀相當小的死亡個案,為了因應流感疫情升溫,疾管署也宣布公費流感抗病毒藥物擴大使用條件至7月底。醫師提醒,不是等到流感爆發才接種疫苗,抗體需要時間運作,而65歲以上長者建議可選擇免疫加強型,如:佐劑流感疫苗來強化保護力。

全身都可能發生的「惡性肉瘤」與基因變異關係大,偏好攻擊年輕族群,有異常腫塊應儘早檢查

全身都可能發生的「惡性肉瘤」與基因變異關係大,偏好攻擊年輕族群,有異常腫塊應儘早檢查

惡性肉瘤是一種罕見癌症,在所有成人實體腫瘤當中佔約1%[1]比率,惡性肉瘤分為很多組織型態,也會發生在身體的任何地方,加上惡性肉瘤的病患偏年輕族群,因此病情對於人生規劃的影響也相當大;不過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目前惡性肉瘤也透過找出病人基因變異特性,接續對應的標靶治療,讓病患多了治療希望。 惡性肉瘤由於會長在身體的不同部位,因此症狀表現非常多元,也沒有特定的症狀,很多病患發現時,都是因為腫瘤已經太大而造成的不適才就醫。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陳偉武主治醫師表示,惡性肉瘤的病患當中有一群人可能帶有所謂「NTRK基因融合」的基因變異存在,NTRK基因融合儘管在很多癌別都會發生,但在惡性肉瘤中的胃腸道基質瘤、發炎性纖維肌肉瘤等比率相對較高(1~3%)。 NTRK基因融合導致癌細胞更活化 NTRK是細胞膜表面的一種神經生長因子受體,正常的神經系統皆有表現NTRK,但某些癌細胞會利用「基因融合」的方式癌化,藉此取得更多養分。陳偉武醫師說明,NTRK基因融合會導致癌細胞下游分子活化,因此必須透過阻斷癌細胞上游分子受體活性來抑制癌細胞生長。陳偉武進一步表示,由於要找出NTRK上游分子相當耗費時間,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能縮短流程,讓病患更快找到相對應的標靶治療方向。 陳偉武醫師表示,目前惡性肉瘤的治療流程上,第一線是使用化療,但當治療受到限制或有抗藥性時,就會進行標靶治療;目前在治療NTRK基因融合的標靶藥物主要是使用TRK抑制劑,在臨床上證實能夠抑制癌細胞生長,不過由於人體本來就有NTRK存在,在藥物使用上少數病患會有肌肉痠痛等影響神經情形,但相較於傳統化療副作用已降低相當多,也不影響正常生活,目前健保也能夠給付,讓病患後續治療的期待性更高。 身上有不明腫塊都應儘早檢查確認 陳偉武醫師門診就曾有一名罕見的大腸惡性肉瘤50幾歲女性病患,外院轉入時已有肝、肺臟轉移,由於該病患惡化相當快速,也變得越來越喘,在等待期間先予以化療但效果有限,當時第一時間病理科醫師初步判斷病人很可能帶有NTRK基因融合的基因變異,透過NGS確實找到「NTRK3」的變異型態,後來以TRK抑制劑治療,2週就看到症狀明顯好轉。 陳偉武醫師呼籲,癌症治療在現代科技與醫藥的進步下,已有相當多的治療管道與方式,也能透過與醫師溝通做個人最適合的療程,癌症治療是一個與時間賽跑的過程,只要體力能夠負荷,都能夠隨著新藥發展有治療希望。 臺大醫院肉瘤團隊已成立10年,去年更成立「台大醫院惡性肉瘤卓越中心」,透過與不同專業領域的醫師,特別是病理科對於肉瘤的組織型態以及基因變異的判別,也讓惡性肉瘤病患更能擬定完整治療方針。提醒民眾,如果發現身上有如乒乓球大小或是更大的腫塊,不管是否造成疼痛或任何不舒服的症狀,應立即前往較大的醫院就診,尋求進一步檢查。

夏天食慾不振、腸胃不適者暴增!營養師:從早調整營養可改善,特別是「這綠色水果」更有效率!

夏天食慾不振、腸胃不適者暴增!營養師:從早調整營養可改善,特別是「這綠色水果」更有效率!

連日高溫不僅熱,加上午後雷陣雨的環境濕悶,讓腸胃敏感的人實在受不了,不是吃不下就是消化不良;營養師表示,透過早餐調整營養配置,把蔬果放到早上吃,不僅可以透過選對好食物改善腸胃不適,也讓一天充滿活力。 張語希營養師表示,夏天確實讓人明顯感覺到食慾不振也消化不好,腸胃敏感的族群不少人近期都有腹脹、腹瀉情況發生,加上高濕環境容易讓食物變質,發生腸道感染的機率也變高。另一方面,夏天民眾更愛手搖飲或偏好重口味食物,這些也讓腸胃不良的情況更明顯。 應多吃排水分、富含膳食纖維蔬果 張語希營養師建議,夏天要維持腸胃道健康,除了要注意食物不要放置常溫太久,尤其是中午便當要盡快吃完外,濕氣加上高溫也建議要多攝取清熱解暑、促進腸胃功能的蔬菜,像是冬瓜、苦瓜、山藥等,冬瓜富含食物纖維,能幫助腸胃蠕動,也助於排去體內多餘水份;苦瓜富含苦瓜素,能幫助消化液分泌;山藥健脾養胃,幫助調理腸胃、預防便秘。 另一方面由於炎夏濕氣重,張語希營養師更強調鉀離子的重要性,鉀離子是重要的電解質,為體內水份平衡的關鍵,高鉀水果有像是奇異果、香蕉、酪梨等,尤其是綠奇異果,每100大卡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17 種營養素,不僅高鉀含量,也富含膳食纖維、奇異酵素、維生素C等,是屬於高營養密度的水果。特別是奇異酵素能增進胃部和小腸內蛋白質的消化,讓身體更快完整消化蛋白質,促進腸胃道健康、提高免疫力,如果吃了牛排或燒烤大餐等肉類較多的餐點,更適合補充綠奇異果。 促進腸胃健康選擇「低腹敏」食物更關鍵 除了食慾不振,吃完飯容易脹氣或大腸急躁症(IBS)也是夏天常發生的問題,張語希營養師說明,腸胃不適主要是FODMAPs影響,FODMAPs是存在在食物中的發酵性碳水化合物,因通過小腸時難以吸收,所以進入大腸經細菌發酵之後會導致氣體產生,便容易導致腹痛、脹氣、便秘,像洋蔥、大蒜、小麥、黑麥、黑豆,或水果類如蘋果、梨子、桃子,奶製品等都較容易產生FODMAPs。 因此,腸胃不適者會建議盡量攝取低腹敏(low FODMAPs)蔬果如菠菜、胡蘿蔔、甜椒、竹筍,水果的話像是奇異果、藍莓、草莓、柑橘類,奶製品可用無乳糖牛奶替代;特別是綠奇異果因為果糖與葡萄糖的比例平衡,更建議腸胃不適如腸躁症者將奇異果作為每天的水果補充。 張語希營養師也建議,夏天很適合從早餐就開始進行飲食調整,尤其經過一夜空腹狀態,攝取正確營養對腸胃相當重要。國健署建議國人每天攝取3蔬2果,午、晚餐如果較忙碌沒時間準備,早餐是很適合的時機。張語希營養師提供兩款夏日早餐輕食菜單: 營養師推薦夏日早餐一:適合腸胃敏感者          綠奇異果+鳳梨+燕麥奶(椰奶)=打成果汁 營養師推薦夏日早餐二:適合控制體重者          綠奇異果+無糖優格(可自行斟酌加蜂蜜或者黑糖)+雞胸肉=組合餐 張語希營養師提醒,可以在早餐時機加入具備高營養密度、低腹敏以及富含膳食纖維、維他命C的綠奇異果,如果能加入1~2顆,更是直接讓早餐營養高效升級全面補足每日所需的營養素。夏天高溫濕氣導致食慾不振,吃太少或吃錯更沒有活力,張語希營養師強調,透過早餐開始高效率的攝取營養素,就能以聰明飲食讓一整天充滿能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