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企劃編輯

晚期攝護腺癌化療介入時機是救命關鍵!醫:把握荷爾蒙敏感期才能有效殺死癌細胞

晚期攝護腺癌化療介入時機是救命關鍵!醫:把握荷爾蒙敏感期才能有效殺死癌細胞

「轉移性荷爾蒙敏感性攝護腺癌」指的是雖癌症已經第四期且轉移至骨頭或內臟等狀況但癌症對荷爾蒙治療效果仍顯著,攝護腺癌是男性的隱形殺手,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確診時常已是晚期。醫師表示,若癌症轉移至骨頭,很大機會造成行走不便、疼痛,對生活有嚴重影響,如果能及早介入不僅能有效對抗癌細胞,改善病患與家人的生活品質之外,更讓病患與家人們有更長的時間來相處。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震波碎石室石欣衛主任說明,攝護腺癌是一種相當依存荷爾蒙的腫瘤,因此第一線治療便會是以抑制男性荷爾蒙睪固酮產生;但荷爾蒙抑制治療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發生「荷爾蒙抗性」,也就是已經將荷爾蒙壓到最低,但癌細胞仍舊持續發展。為延緩這樣的荷爾蒙抗性發生以及併發症,便從以往單一抑制傳統荷爾蒙治療,發展至搭配新一代荷爾蒙藥物與化療的三合一療法。 三合一治療明顯降死亡風險、延長存活期 為什麼要搭配化療?石欣衛醫師表示,臨床發現病患如果及早介入化療,可以在癌細胞對於荷爾蒙仍有敏感性時,持續殺死癌細胞,如果拖到有荷爾蒙抗性,恐怕化療效果也有限。石欣衛醫師也指出,從統計數據中發現,特別是對多處轉移的晚期攝護腺癌患者來說,三合一療法相較於單一傳統荷爾蒙治療或二合一療法來說,死亡風險有顯著降低,也能有效延長存活期。 面對化療的副作用,石欣衛醫師表示,化療有相當多種,而在三合一療法當中的化療是使用歐洲紫杉醇藥物,這一類藥物較沒有噁心、嘔吐現象,同時也都有藥物可以減緩副作用發生;不過化療期間仍要注意感染問題,盡量不要到人多的地方。他也說明,三合一療法的化療階段僅在前期執行 (約莫四個月左右),病患除了身體能負荷,治療效果也較佳,後續持續口服新型荷爾蒙藥物即可,患者身心理上都較為輕鬆。 期盼健保給付帶給病患更多福音 石欣衛醫師門診有一名60幾歲患者,一開始是因排尿障礙就診,後來經過檢查發現是晚期攝護腺癌,全身轉移狀況相當嚴重。患者考量經濟因素先以二合一荷爾蒙抑制治療,病患的攝護腺特定抗原PSA從2700 ng/ml下降至70 ng/ml,石欣衛醫師表示,如果該個案能及早採用三合一療法的話,相信效益會更好,目前健保針對攝護腺癌三合一療法也有給付,對病患來說是很好的福音。 石欣衛醫師也強調,對晚期癌症病患來說,除了腫瘤治療,併發症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環節,在新的治療趨勢上,透過臨床觀察三合一療法相較於以往傳統療法來看,整體降低32%死亡風險,延緩疾病發展至疾病下一個階段(荷爾蒙抗性)的時間,亦可延緩疼痛惡化,不僅讓病患對於治療存有希望,也降低對於日常生活的影響,國際上近兩年在晚期攝護腺癌治療方針上也將三合一療法列為主要治療方式之一,隨著臺灣健保給付的開放,未來定能帶給民眾更多治療希望。

新冠感染打亂企業家退休計畫,躺半個月休養仍喘

新冠感染打亂企業家退休計畫,躺半個月休養仍喘

一名66歲企業家原計劃退休後環遊世界,雖已接種肺炎鏈球菌、流感和帶狀疱疹疫苗,卻僅完成3劑新冠疫苗便未再追加。不料出國後染疫,返台後病情加重,需急診治療並臥床休養近兩週。如今仍受呼吸困難、持續咳嗽等長新冠症狀困擾,被迫中斷旅行計畫。醫師提醒,新冠病毒持續變異,國外病毒種類更多,出國更不可掉以輕心。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吳至行醫師表示,自2019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以來,由於對此新病毒認知有限,全球一直持續密切監測症狀表現,長新冠問題更是備受關注。 持續3個月不適、心肺耐力差、變沒精神都屬長新冠 吳至行醫師解釋,凡新冠感染後3個月以上仍持續不適,且無法確認為其他身體問題所致的症狀,如虛弱、心肺耐力下降、精神不濟等,皆可視為長新冠。此狀態下,患者更易感染其他病毒。目前研究顯示,長新冠可能提高日後帶狀疱疹感染[1]及慢性肺病[2]的風險。 吳至行醫師強調,相較於已研究百年的流感,醫學界對新冠肺炎的了解僅有4年。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即便輕症也可能造成長期影響,絕不可輕視感染對身體的破壞力。因此,他建議高風險群體,如年長者、幼兒、免疫力較弱者、重大疾病患者、慢性病患(如三高、肺病患者)、器官移植接受者、洗腎患者,甚至體重過重者,都應接種新冠疫苗以加強防護。 吳至行醫師指出,接種疫苗的目的是降低感染後的傷害,避免重症,即使出現症狀也能借助現代醫療快速康復。最新mRNA疫苗技術不斷進步,不僅可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對身體的免疫反應也大幅降低,意味著副作用減少。若接種疫苗後出現發燒或身體灼熱感,也僅表示免疫系統正在啟動,出現嚴重反應的機率已相當低,年長者無需過度擔心。 新變種病毒來襲 接種疫苗才能面對挑戰 未來半年,JN.1家族的變異株將成為新冠病毒的主要流行株,吳至行醫師強調,必須接種疫苗以應對。疾管署近期的數據也顯示,90-95%的重症患者都是未施打疫苗或未施打加強劑(XBB)疫苗所致。10月1日起開始施打的更新JN.1疫苗能有效對抗最新病毒株(JN.1, KP2, KP3等),提供超過100-200倍抗體的保護力,不僅能降低重症和死亡率,對預防輕症(降低感染率)也有顯著效果。且經過近年的大數據分析顯示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同時接種並無問題,因此建議高風險群可同時接種新冠和流感疫苗。  

小朋友過敏可以打疫苗嗎?打過還要再追加嗎?最新兒童新冠肺炎疫苗施打疑慮一次解答

小朋友過敏可以打疫苗嗎?打過還要再追加嗎?最新兒童新冠肺炎疫苗施打疑慮一次解答

開學季是孩童傳染病的高峰期,隨著新冠病毒不斷變種,對兒童的威脅仍在。醫師提醒,兒童染疫的症狀與大人差不多,但若本身免疫力較差或者是有心臟疾病、神經系統問題的兒童仍是重症高危險群。此外,家中如果有年長者跟幼童同住的情形,兒童更要施打疫苗避免群聚感染帶來的影響。 兒童重症至今仍腦性麻痺復健中 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專員邱南昌醫師表示,雖然兒童的新冠重症率隨著病毒變種有降低趨勢,但仍不能輕忽病毒威脅以免帶來遺憾。一個本來健康的8歲孩子,初期只有感冒像是發燒與呼吸道症狀,結果病情急轉直下,開始有意識不清的狀態,確診為新冠重症併發腦炎。當時用了抗病毒藥物、免疫調節製劑都沒有效,高燒一直不退甚至用到低溫治療。雖然命救下來了,但卻造成腦性麻痺,現今仍無法說話需用鼻胃管灌食,追蹤一年多仍必須持續復健治療。 邱南昌醫師說明,目前口服新冠肺炎的抗病毒藥物主要用在12歲以上,如果孩子染疫只能症狀治療。除非是重症才會用到針劑的抗病毒藥物,也因此施打疫苗仍是最有效的防護方式。 不少家長會擔心孩子施打疫苗的安全性及是否影響生長狀況?邱南昌醫師解釋,生長發育並不會受到疫苗影響,而目前打疫苗的不舒服反應多為局部疼痛或是發燒,如果是局部疼痛以冰敷即可,若是有發燒、疲勞,需要時可用退燒藥,通常症狀也會在2、3天之內緩解。 比較多人討論的疫苗引起心肌炎問題,邱南昌醫師說明,之前數據是顯示在男性年輕族群、青少年身上發生比例較高,在孩童身上發生率反而是低的,加上現在的疫苗因應病毒改變也不斷在改善,臨床上反應有副作用的民眾並沒有增加。 過敏兒更要施打,病毒不斷變異要追加最新新冠疫苗 特別提到有家長擔心自己孩子有過敏史,是否對疫苗也會有過敏反應?邱南昌醫師表示,過敏史的小朋友主要是表現在呼吸道如鼻炎等,不代表會對疫苗過敏。事實上正因為本身有過敏體質,上呼吸道較為敏感脆弱,更有施打疫苗的必要。 目前政府已公布10月1日,新冠與流感疫苗同步開打,邱南昌醫師強調,由於病毒不斷變異,這次是針對JN.1病毒進行防堵,即便孩子之前打過疫苗也建議追加,目前的新冠疫苗為mRNA疫苗,與其他疫苗一起施打是沒問題的,建議與流感疫苗共同施打獲得雙重保護力。 邱南昌醫師呼籲,鼓勵孩童施打疫苗還有一個重要考量就是學校是社區感染的重要傳播途徑,如果兒童打疫苗亦能降低病毒在社區間的傳播;另外透過兒童打疫苗也能保護年長者,降低因兒童帶回家的病毒而染疫重症的風險。邱南昌醫師也提到,台灣疫情剛爆發時疫苗接種率很高,但自從XBB疫苗後,民眾就漸漸輕忽疫苗的重要性。 邱南昌醫師強調,儘管新冠肺炎目前以輕症為主,但不能忽略其死亡率是流感的10倍,預估到年底還是會有感染高峰期,目前孩童只要是6個月以上就能施打疫苗,家長可以讓孩子在學校施打疫苗,提高疫苗接種率,減少病毒傳播;同時也提醒仍要多鼓勵孩子養成勤洗手、戴口罩的習慣,降低感染風險。

開車視線越來越模糊 運匠大哥以為老了心情差,透過白內障手術找回職業信心

開車視線越來越模糊 運匠大哥以為老了心情差,透過白內障手術找回職業信心

一名50幾歲計程車駕駛近期發現開車開始有畏光、視線不佳情況,本來以為自己是老了是不是要退休,到眼科門診才發現是白內障問題。醫師透過置換「非繞射長延伸焦距」水晶體,也同時將原來個案從高度近視1400度矯正至50度,散光也從200多降至75度,術後不僅不用戴眼鏡,且看遠、看近都很便利,開車也更有自信。 水晶體在每個人出生時都是透明的,但隨著時間就會慢慢變得混濁,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眼神經科林睿彥主治醫師說明,水晶體的存在原來是為了保護眼球內部構造不受紫外線影響,但因為現代人平均餘命的增加與使用眼睛的需求變高,水晶體便開始有白內障問題產生。 白內障年輕化與高度近視、慢性疾病都有關 現代人使用眼睛的情境多元,除了年紀、紫外線,像是工作環境造成的眼外傷、糖尿病等也是白內障發生的風險因子,林睿彥醫師說明,臨床發現白內障有年輕化趨勢,除了使用3C產品、慢性疾病提早發生外,與高度近視也有關聯。 要解決白內障問題,林睿彥醫師表示,開刀還是根本解決方法。很多長輩有迷思認為白內障是不是要等到比較熟再開?他進一步說明,白內障在多年前必須要開較大傷口才能移除,對於傷口照顧不易,隨著醫學進步,目前透過像是超音波乳化術或飛秒雷射輔助手術,傷口都能控制在2釐米左右,麻醉藥只要點眼藥水,手術時間約20分鐘左右即可,比起傳統大傷口手術,不僅傷口小,也能降低手術風險,因此不再建議等到過熟才開刀。 林睿彥醫師強調,白內障太熟不僅可能造成眼壓上升或是虹彩炎等問題,還提高青光眼失明的危機,若拖太久破壞到視神經,更可能造成永久視力影響,即便做了白內障手術恐怕也無法改善視力品質。 因應職業生活習性,才能挑選最適合的水晶體 要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人工水晶體?林睿彥醫師說明,目前水晶體的選擇相當多,有健保也有自費,以健保來說,主要是提供單焦點球面鏡片,對於看單一焦點如看遠是可以解決的,但如果要遠、中、近距離都兼具就比較無法達到,加上球面鏡片於夜間時比較容易產生周邊影像扭曲;如果是追求較高的視覺的品質,就可以選擇自費類別。 目前自費的人工水晶體有分為單焦點、多焦點、繞射型長延伸焦距、非繞射長延伸焦距,林睿彥醫師表示,現代人使用眼睛的情境需求多元,可依照個人需求選擇人工水晶體。每種人工水晶體都有其優缺點,多焦點好處是遠、中、近都能看,但由於採用的是繞射設計,光線較為分散,視覺品質會受到先許影響,且夜間便較容易有眩光問題;因應這樣的情形也發展出非繞射長延伸焦距人工水晶體,比起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在遠、中距離可得到較好的視覺品質,也大幅降低夜間眩光情形。 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眼神經科林睿彥主治醫師表示,現代人使用眼睛的情境需求多元,因此多與醫師討論選擇最適合的人工水晶體 林睿彥醫師也提供使用情境,讓民眾更了解選擇人工水晶體的方向: 1.有看遠距需求如等公車、不介意戴眼鏡:適合單焦點 平時喜歡戶外爬山看風景,較常使用遠距離如看公車,中、近距離需求較低,不介意戴老花眼鏡。 2.開車機會多,較常需看中、遠距需求如導航:適合非繞射型長延伸焦段 看中、遠距離需求高,如導航等,也有夜間開車需求,如計程車司機就很適合。 3.看電腦、打牌等中距使用多,近距離如閱讀報紙多,不想戴眼鏡:適合三焦點 需要常使用中距離如打牌、打電腦,或近距離如閱讀報紙書本,如果不喜歡戴老花眼鏡的退休族群,沒有太多開車需求就適合。 很多人希望做白內障手術能一併解決近視、散光、老花問題,林睿彥醫師說明,可透過置換非繞射型長延伸焦距老花矯正的人工水晶體,保留眼睛不同度數的方式,把主力眼矯正至0度,另一隻眼則預留100至150度,不僅可治療白內障,也可不用再戴眼鏡,同時解決看遠看近的問題。不過他也強調,人工水晶體畢竟不是原來的眼睛結構,因此做完手術也不是完全回到年輕時的視力狀態,而術後也要注意保養,大約1個月左右多數就能恢復正常視力。 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眼神經科林睿彥主治醫師表示,現代人使用眼睛的情境需求多元,可依照個人需求,與醫師討論適合的人工水晶體。 林睿彥醫師也建議民眾平時就要做好眼睛防曬的工作,有陽光時戴上帽子或太陽眼鏡,使用3C產品時,30分鐘就需休息一下,平時要注意營養均衡,如果有慢性疾病特別是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疾病,如果在高血糖的狀態應該要先穩定再來手術,以免提高感染風險而影響眼睛健康。 醫師小檔案: 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眼神經科林睿彥主治醫師 專長: 眼神經疾病之診斷與治療 一般眼科疾病 白內障手術 斜弱視矯正及治療 小兒眼科與近視控制

太熱賣!知名「延緩衰老」健康食品屢被仿冒,官方籲5大辨識要點勿花冤枉錢

太熱賣!知名「延緩衰老」健康食品屢被仿冒,官方籲5大辨識要點勿花冤枉錢

隨著現代人對養生觀念提升,健康食品日益受到重視,然而,仿冒產品的猖獗問題也隨之而來。特別是各大電商平台上,許多不法商家通過模仿知名品牌的產品牟取暴利,不僅損害品牌聲譽,更危及消費者的健康。 隨著網路行銷模式的多樣化,知名醫藥集團也成為詐騙受害者。今年榮獲大腦保健創新產品獎的健康食品「杏輝蓉憶記」,含有延緩衰老功效的AIE2成分而爆紅,就因為好評不斷、太熱賣被仿冒,甚至已有消費者受騙。為維護廣大消費者權益,讓大家能夠在官方通路安心選購正品,國內知名大廠杏輝提供一系列辨識的方法,幫助大家遠離仿冒品侵害,共同捍衛健康與安全。 粉專細節與互動都要多加查核 杏輝表示,近期就收到消費者反應有看到假冒杏輝的粉專進行詐騙,目前已經報警立案處理,並且提醒民眾一定要認明杏輝醫藥集團及杏輝藥品股份有限公司直營粉絲團「杏輝專櫃」,除了辨識正確的粉絲團以外,細節部分以下也特別說明: 正版粉專5大要點快速辨認 :  1. 粉絲專頁名稱為「杏輝專櫃」 杏輝唯一直營粉絲團為「杏輝專櫃」,其餘相似名稱的粉絲團皆為仿冒。 2. 正版粉專內容完整 正版粉專簡介會包含杏輝相關連結、封面圖,每月定期發布貼文,積極與消費者互動。 假粉專的貼文通常都只有產品廣告,內容不完整,粉專無互動。 3. 粉絲數達仟人以上 正版粉專達仟人以上,且穩定增加中;假粉專僅有個位數粉絲數 4. 聯繫途徑完整、認明官方客服網址 正版粉專有專業客服人員回覆訊息、官方信箱網址應認明含有「sinphar」。 5.   粉專連結包含sinphar 正版粉專連結名稱包含sinphar  https://www.facebook.com/sinphar.store?locale=zh_TW  假粉專連結名稱無sinphar、無法直接辨識的網站,如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57014890922 儘管詐騙猖獗,但仍有無法完全仿冒的部分,只要消費者多加留意都能破解;舉例來說,真正的官方品牌一定有完整的網址,能夠提供公司簡介、產品介紹等完整的資料,不論是在詢問產品細節或者是食用問題時,不會有找不到客服管道、溝通不明確情形。 杏輝也提供產品包裝的認證,讓消費者在購買時避免被誤導: 認明原裝完整包裝,產品批號無被破損塗銷或打馬賽克 杏輝商標logo 具有真正保健功效的AIE2專利成分商標logo 國家健康食品認證logo(小綠人標章),具延緩衰老保健功效 勿買便宜貨因小失健康 另外一點最重要的,就是價格落差,經過認證的健康食品公司都有嚴格縝密的原料來源取得管道、從研發到生產及確認有效性、安全性等各項科學成本實驗、檢驗投資,都是組成產品價格要素之一,是經各方考量。所以杏輝提醒消費者,如果看到與官方通路落差太大的價格,千萬不要誤信因小失大,吃到仿冒品不僅沒有正面效果,甚至還影響健康。 在通路上要選擇官方認明通路、蓉憶記官方AIE2網站或直接前往「杏輝專櫃」藥局據點購買,才是最有保障。 官方通路:全台杏輝專櫃藥局、佑全、杏一、維康、大樹、美康藥局、台安藥局、福倫藥局、新高橋藥局、躍獅藥局、屈臣氏、康是美、momo購物網、Pchome 24h購物、ETmall東森購物、Yahoo購物 杏輝專櫃據點查詢:https://www.sinphar.com.tw/stronghold 蓉憶記官方AIE2網站: https://www.sinphar-aie2.com.tw/ 最後提醒民眾,杏輝蓉憶記從上市後獲得消費者有感肯定,為保障消費者權益,建議若有需求要在官方認明通路購買,如果有任何疑慮,也可直接聯繫杏輝官方客服專線:0800-088-980,或私訊粉專「杏輝專櫃」。

「NGS」健保給付上路:肺癌患者基因型精準治療邁向新里程碑

「NGS」健保給付上路:肺癌患者基因型精準治療邁向新里程碑

隨著肺癌治療從傳統化療發展至標靶、免疫與整合性療法,患者的存活期不斷延長。基因變異在肺癌的發展與治療中扮演關鍵角色。衛福部於5月將「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納入健保給付,為更多癌友開啟精準治療的大門。 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主任、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指出,肺癌標靶治療始於2000年代。儘管吸菸一直被視為肺癌的主要風險因素,研究發現非吸菸女性,特別是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中,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率異常高。這種突變導致EGFR蛋白過度活躍,促進癌細胞生長。表皮生長因子酪胺酸酶抑制劑(EGFR-TKI)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生長和擴散,開創了肺癌標靶治療的新紀元。 標靶治療:末期有效,早期惡化者亦可延緩 陳育民醫師表示,肺癌相關的基因變異眾多,包括EGFR突變、ALK融合基因、ROS1融合基因、KRAS突變、BRAF突變、ERBB2(HER2)基因突變、NTRK基因融合等,其中EGFR突變佔比高達50%。 在僅有化療的時代,肺腺癌末期患者平均存活期約10個月。隨著標靶等治療的發展,存活期延長至少2年,某些突變類型甚至可達5年。標靶治療不僅對晚期患者有效,對早期復發患者的後續治療同樣能顯著延長存活期。 確診肺癌後,患者可進行基因檢測。NGS的發展大幅提升了精準治療的效果。目前健保給付的NGS檢測包括小套組(≦100個基因)和大套組(>100個基因)。陳育民醫師建議,可先選擇小套組確認是否有對應標靶藥物的特定基因,復發或出現耐藥性的患者則建議使用大套組進行全面檢視。 NGS持續進步將為肺癌精準治療帶來更多益處 陳育民醫師對NGS的持續發展及其對肺癌精準治療的影響持樂觀態度。他指出,隨著基因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提高,未來所需的組織樣本將減少,檢測時間有望從1個月縮短至1週。這些進展將加速治療進程,為患者爭取更多治療機會。 陳育民醫師鼓勵肺癌患者通過基因檢測儘快找出適合的標靶治療。他強調,即使出現耐藥性,目前的藥物發展迅速,種類繁多,患者可與醫師討論替代方案。即便部分患者不適合進行基因檢測,傳統化療仍能爭取一定的治療時間。透過個人化的綜合治療方案,患者可有效延長存活期,朝向正常生活邁進。 觀看短影音:https://pse.is/6gy5jz

COVID-19降溫?感染科醫憂民眾過於樂觀:每週仍有幾十名死亡案例,年長者進出醫院沒停過

COVID-19降溫?感染科醫憂民眾過於樂觀:每週仍有幾十名死亡案例,年長者進出醫院沒停過

COVID-19疫情爆發至今4年多,考量疾病發展與國際作法,疾管署宣布今年秋冬COVID-19疫苗將選用JN.1疫苗,10月1日起與流感疫苗同步分2階段開打。感染科醫師表示,目前每週仍舊有幾十個死於新冠併發重症案例,同時病毒株不斷在變異,民眾對疫情仍舊不可輕忽。 三軍總醫院感染科醫師暨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表示,目前COVID-19本土案例的病毒以KP.2、KP.3為主,也有JN.1,與境外移入病毒株相近;從8月中旬的數據來看,單週新增死亡個案有57例,累積併發症案例65歲以上占79%,累積死亡個案中長者更是佔了9成[1],這些案例多是去年沒有接種疫苗的對象。張峰義醫師指出,目前每週仍有幾十個案例因為感染COVID-19併發重症死亡,實際感染情況恐怕都被低估,且病毒的傳播力仍舊相當強大,目前所知像是照顧機構仍舊有群聚感染狀況。 年長者、免疫力差族群,建議10月新冠與流感疫苗同步施打 COVID-19輕症仍以咳嗽、喉嚨不適、發燒為主,重症則多因併發嚴重肺炎導致多重感染。張峰義醫師強調年長者與免疫力低下族群,是需要被疫苗保護的重點對象。張峰義醫師表示,COVID-19病毒株具有免疫逃脫性,從抗體的觀點來看,過去打過疫苗,現在保護力也已大幅下降。且對年紀大或者免疫力差的人來說,本身不管是抗體或是細胞免疫持續度本來就較差,重症機會也高,因此建議不論是年長者,或者是有呼吸道疾病、代謝症候群、腎臟病等慢性疾病患者,都一定要施打最新疫苗來自我保護。 疾管署規劃10月1日起COVID-19與流感疫苗同步開打,張峰義醫師說明,流感與新冠的高風險族群是重疊的,疫苗一起施打可以有雙重防護作用,如果有服用慢性病藥物者,沒有特殊禁忌,只要不是吃大量抗凝血劑的病患都沒什麼問題,如果擔心可與主治醫師先做討論再施打。張峰義醫師也補充,目前對疫苗有過敏反應的人比率相當低,如果有些局部注射部位疼痛或者是發燒,準備退燒藥即可。 新冠重症者多數是疫苗沒施打完整,甚至是沒打 張峰義醫師強調,以現階段的防疫政策來看,雖然不是朝群體免疫方向,但保護高危險族群相當關鍵。門診不少年長者都是因為疫苗沒有打完整甚至沒有打,一開始感染症狀不嚴重,也覺得不用看醫師,結果病情急轉直下,忽然喘起來得進加護病房,接受治療後又發展成多重抗藥性細菌感染。或是治療好出院之後又二度感染,反覆進出醫院,這樣的個案幾乎沒有停過。 「過去經歷的,還是會再發生。」張峰義醫師呼籲,面對疫情不可輕忽,一般民眾仍舊要注意呼吸道禮儀,一旦有症狀在公共場所都應配戴口罩,同住家人因容易互相傳染,有症狀時要盡量避免接觸家中長輩。張峰義醫師提醒,以真正專一性保護力來說,施打疫苗仍是最好的方式,10月的JN.1疫苗對現階段流行株有較好的保護作用,高風險族群務必盡早施打疫苗以防止重症。

9月開學恐進入腸病毒高流行期!醫:免疫負債反覆感染比率增,71型易致重症更不可忽視

9月開學恐進入腸病毒高流行期!醫:免疫負債反覆感染比率增,71型易致重症更不可忽視

對小小孩的家長來說,最怕就是聽到學校腸病毒又開始流行!特別如果是腸病毒71型更是容易侵犯神經的類型,有相當高的機率造成腦膜炎甚至是腦幹腦炎引發神經性肺水腫,嚴重甚至會造成心肺衰竭,個案會在數小時內死亡,5歲以下的孩童是高風險群,一定要特別注意。 翁佩魁小兒專科診所副院長盧英仁醫師提到,1998年台灣發生過一次腸病毒71型大流行,當時造成140萬名孩童感染,當中更有405個重症,甚至有78例死亡,死亡率從3%甚至衝到20%。 台灣處於亞熱帶一直是腸病毒好發環境,9月正值開學之時,小朋友很容易透過飛沫、糞便或者是丘疹中的水泡液散播病毒,盧英仁醫師說明,台灣每年3月下旬病例就會開始增多,5月底至6月中達到高峰,下降之後9月又開始流行,腸病毒幾乎已經算是全年度的流行疾病。 2週痊癒又感染,社區恐有2種以上病毒類型 這幾年由於免疫負債,盧英仁醫師提到,小朋友身上幾乎都沒有腸病毒的防護力,以往通常感染後3個月內都還有抗體,但這1、2年特別發現不少案例是感染後2週復原後,又感染另一種型態的腸病毒,這顯示社區內可能同時存在兩種或以上的腸病毒。 以台灣目前流行的腸病毒類型來說,是以克沙奇A型為主,通常典型症狀表現是嘴巴破、長疹子水泡、發燒,大約1週就會慢慢痊癒,但盧英仁醫師提醒,由於腸病毒71型是容易引發重症的類型,在症狀表現上家長更要留意,71型8~9成一樣會有手足口病,但疹子與克沙奇A型有差異的是,有可能只是小小紅疹不明顯,必須要仔細觀察才會發現。 由於71型會造成中樞神經的過度興奮及全身性發炎反應造成高血糖等情形,因此若感染腸病毒後有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昏睡症狀就是重症前兆,一定要馬上送醫。盧英仁醫師也說明,腸病毒71型分為4期病程,如果是重症會在很快幾天甚至幾小時內病情急轉直下,不可忽略致死的高風險率。 第一期(一般感染):嘴巴破、身上有丘疹水泡、高燒 第二期(腦脊髓炎期):高燒、昏睡、嘔吐、眼球動作異常、痙攣等 第三期自主神經失調:高血壓、心跳過快、肺水腫等 第四期(心臟衰竭):血壓急速下降、休克,致死率高 新疫苗防護力達9成5以上,有效減少71型重症機會 盧英仁醫師表示,腸病毒幾乎沒有特效藥,只能症狀治療,雖然一般腸病毒症狀家長都很熟悉,但如果要避免71型的重症,透過施打疫苗仍是最有效的方式。目前最新的腸病毒疫苗滿2個月~6歲就能施打,保護力達9成5以上,副作用相較於以往發燒比率較低,如果還是有發燒或注射部位疼痛,家長給予退燒藥以及局部冰敷都能獲得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代腸病毒疫苗只需間隔28天即可完成施打,相較於其他疫苗動輒需要等待數月,縮短了完成免疫所需的時間。意味著可以更快獲得全面保護,減少感染風險。新一代疫苗的副作用較少,減少發燒的機率,可降低家長的擔憂、降低照顧負擔和孩童接種後的不適感,有助於提高接種意願,讓家長在面對孩童腸病毒威脅時能夠更加安心。 盧英仁醫師也提醒,腸病毒71型重症病患所造成的腦損傷,甚至後續都會需要呼吸器或是鼻胃管輔助,幾乎是永久性的傷害,因此隨著高流行期的到來,5歲以下孩童一定要特別注意避免感染,免疫力低下的族群更要強化抗體,透過施打疫苗來避免重症機會。目前只要滿2個月家長就可以帶寶寶施打疫苗,與五合一疫苗一起施打也沒問題,提早讓孩童擁有保護力也能減少疾病帶來的危害。

「重複經顱磁刺激術」是什麼?為何能治療身心症?醫:腦波分析+AI判讀能協助治療頑固型憂鬱症

「重複經顱磁刺激術」是什麼?為何能治療身心症?醫:腦波分析+AI判讀能協助治療頑固型憂鬱症

一名30歲女性從年輕開始長期有背部及肩頸疼痛的問題,做了相當多治療與吃藥均無好轉,已經3年無法工作必須長期進行治療與復健,生活受到相當大的影響,後來求助精神科,醫師發現個案合併嚴重憂鬱症問題,以重複經顱磁刺激術(rTMS)治療後,不僅憂鬱症獲得改善,肩頸疼痛症狀也減緩,目前已重回職場正常生活。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芯橙診所葉大全主治醫師說明,此個案原來第一時間是以憂鬱症藥物進行治療,但發現疼痛合併發作時,症狀又加劇讓治療效果回到原點,反覆半年用藥改善程度都不大,因此便進一步做腦波檢查分析,評估進行rTMS治療。透過個人化的整合治療調整,不到2個月不僅症狀明顯好轉,也能回歸職場重新開啟新生活。 刺激大腦增加血流量和神經活動幫助活化 葉大全醫師說明,rTMS 是一種非侵入的治療法,是透過微弱且在安全範圍的電流產生磁力的線圈裝置,來對應特定的大腦位置,為病患進行興奮或者抑制大腦迴路的一種治療。 這種經顱磁刺激系統(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根據論文資料指出,加拿大在2002年就已認可能用來調節局部神經功能,達成治療精神疾病目的;美國FDA也於2008核准使用穿顱磁刺激,提供服用抗鬱劑但無效的頑固型病患另一新的選擇。 在台灣,rTMS也已能用於治療頑固型的憂鬱症。葉大全醫師提到,根據研究顯示,憂鬱症病患在首次治療會完全好的不超過五成,而當第一線治療無效,接下來能治癒的比率便會越來越低。 葉大全醫師也說明,根據臨床治療經驗與研究數據來看,如果能在藥物治療失敗後介入rTMS治療,就能把治癒率拉高到6成,這也顯示透過藥物搭配神經調節術(如rTMS)或心理治療等非藥物治療,對憂鬱症患者有實際效益。 為何rTMS對於憂鬱症的治療會有效?葉大全醫師說明,最主要是透過刺激大腦中與情緒相關的區域,調整神經活性與相關功能連結的腦區;在國際治療準則上,接受10至20次的rTMS療程能帶來顯著的憂鬱症狀改善。 個人化方針加上自律神經檢視能有最好療效 以芯橙診所的rTMS治療經驗來看,會先透過腦波數據紀錄與AI分析輔助後設定適合個人的強度與療程,調出治療最佳頻率。診所也會在每一次的治療後,再次檢視治療方案並做腦波評估,加上自律神經的測試數值,來確保病患有最好的治療結果。 葉大全醫師建議,民眾面對憂鬱症的治療,若在用藥上遭遇瓶頸,或是對藥物副作用較敏感者,都能透過與專業精神科醫師討論,評估是否搭配rTMS治療來因應疾病的病況。葉大全醫師也強調,不同的治療法都有優缺點,以藥物來說可能須考量病人藥物感受性或副作用等,而rTMS治療當下少數會有輕微頭皮疼痛、短暫頭暈的情形,與藥物相比全身系統性副作用相對較少。另一方面,由於rTMS治療是屬於大腦刺激的方式,因此若為嚴重型或治療頑固性憂鬱症,也能以維持性治療來控制疾病病況,相信也能幫助更多病患免於疾病之苦。

雙眼皮手術失敗眼睛閉不起來更驚悚!追求深邃電眼,眼皮條件是關鍵

雙眼皮手術失敗眼睛閉不起來更驚悚!追求深邃電眼,眼皮條件是關鍵

眼睛不僅是靈魂之窗,更是所有人投注目光時的第一重點,擁有一雙迷人深邃的眼睛可說是每個女孩子的夢想,因此雙眼皮手術一直是台灣最受歡迎手術的前幾名。但你可知道,雙眼皮手術一旦失敗,不僅無法達到理想眼型,甚至有可能會造成眼睛無法閉合的狀態,日前知名網紅陳妮絲就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自己雙眼皮手術失敗的慘痛經歷。因此,選擇專業且具備經驗的醫師是擁有深邃電眼的關鍵第一步。 聖宜診所眼整形主治醫師解佳霖表示,雙眼皮手術的概念指在眼皮上方製造摺痕,讓眼睛有放大效果;過往除了解決傳統眼皮下垂、大小眼、睫毛倒插、眼皮脂肪過多的問題外,現在有不少人是希望追求更精緻的五官,因此,不管是想成為電眼女神或讓雙眼更深邃有神,都能透過客製化雙眼皮手術達到目的。 東方人眼型普遍較沒有眼摺、五官較平面 解佳霖醫師說明,以東方人的眼型來說,通常是比較單沒有眼摺,或者是眼摺較窄呈現內雙的型態,加上眉骨比較平面,因此眼睛普遍會看起來比較沒有精神,或者有點泡泡眼的感覺。 雙眼皮手術大致可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縫、一種是割。解佳霖醫師指出,以縫雙眼皮來說,以往因為有容易鬆脫的缺點,因此也發展出像是訂書針雙眼皮、埋線雙眼皮等方式,而如果是眼皮脂肪較多,也會合併微創取脂手術進行,通常縫的方式恢復期較短,較適合眼皮較薄、沒有贅皮、脂肪少、沒有大小眼問題的人。如果是眼皮較厚、有鬆弛或多餘脂肪的人,就比較適合割雙眼皮,兩種相比,割雙眼皮效果較持久,但恢復期也較長。 解佳霖醫師另提到,有些人因為有大小眼或提眼瞼肌無力的問題,眼睛往往會呈現一種想睡的感覺,即便割了雙眼皮,可能也效果不佳,此時就會建議搭配提眼瞼肌的修整手術,讓眼睛更有神。 雙眼皮手術儘管常見,但在進行之前仍舊要評估以下條件: 眼皮厚度 脂肪量 肌膚鬆弛程度 眉毛高度 眼球突出程度 高低眉 有無眉壓眼問題 眼頭蒙古摺情況 期望眼型 儘管雙眼皮手術技術一直在進步,但眼睛是相當精緻的部位,加上眼皮薄、層次多,有經驗的專業醫師執行相當重要。解佳霖醫師表示,雙眼皮手術要求的不只是達到美感,還有安全性,以及復位後避免併發症、術後護理的多重考量,另外民眾對眼型的期待也很重要,這些都是術前必知的溝通重點。 重複手術只會讓眼皮條件越來越差,第一次就要找對醫師 以網紅陳妮絲的案例來說,解佳霖醫師說明,手術不滿意若再重修可能需要再取眼皮或處理舊疤痕,這些都會讓眼皮條件每況愈下,也容易產生眼睛無法閉闔等併發症,因此,第一次手術時,選擇專業醫師相當重要。 由於現在手術技術的進步,雙眼皮幾乎都能客製化。解佳霖醫師建議,民眾可以先到診所網站,了解醫師手法,也可以找醫師的成功案例,看看哪個術後眼型是自己喜歡的,如果有貼雙眼皮膠習慣者,可以拿著自己貼出喜歡模樣的自拍照,也可以與醫師詳細溝通喜歡的眼型與期待。 從事眼部整形手術已有15年的解佳霖醫師表示,這幾年看到,只要透過一點小小的改變,求診者就能變得更有自信或更有成就感。解醫師分享一位50幾歲的媽媽,原本都穿得比較樸素害羞,但在開完雙眼皮手術後,自信心彷彿向上提升,連帶著妝容與穿著也跟著改變,,回診時看到她越來越亮麗,也為她覺得開心。 最後,解佳霖醫師也鼓勵要追求屬於自己的美感,而不是盲從趨勢,決定手術前盡量多方諮詢,有些年輕女孩子其實只要調整一點就能讓五官更立體,多與專業醫師溝通,相信都能達到自己對美的期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