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企劃編輯

退休主管社交活躍,白內障致視力突破千度!透過個人化水晶體置換療程,丟多年厚重眼鏡優化生活

退休主管社交活躍,白內障致視力突破千度!透過個人化水晶體置換療程,丟多年厚重眼鏡優化生活

隨著民眾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提高,即便是退休也希望能夠持續良好的視力狀態。一名60幾歲的退休男性社交相當活躍,近視多年都戴著厚重眼鏡,近期因為白內障讓視力達到破千相當困擾;透過手術醫師除了協助矯正散光,更換了非繞射長延伸焦距老花矯正人工水晶體,為了讓近距離視力品質也能改善,以個人化療程協助保留單眼50度,不僅不再需要戴眼鏡,看近的也清楚,對結果非常滿意。 振興醫院眼科部黃渝芸主治醫師表示,門診不少人都會有因為視力變得模糊或退化來就診,這當中就發現有不少是提早有白內障的族群;以往都是65歲以上居多,但門診有發現30、40歲的族群有增加趨勢,除了是因為長期使用3C,也可能是因為慢性病或者高度近視,特別是高度近視者若短時間內增加至上千度,就更有可能是白內障。 白內障有幾個風險因子,除了三高如糖尿病、高度近視,其他像是長時間在戶外有高強度陽光照射的環境,或者是常在光線不足的地方看東西(如夜晚熄燈滑手機),更會加劇白內障的發生。 看遠看近都模糊很大機率為白內障 白內障其實是正常老化現象,黃渝芸醫師說明,白內障每個人都會出現,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通常病患到門診來她都會先釐清視力變差的原因,比如是看近還是看遠不清楚?如果是看近不清楚較多情形是老花,遠的短時間看不清楚也可能是乾眼,所以必須要做完整的檢查才能確診。由於白內障是因為水晶體蛋白質的熟化導致整個變白不透明,因此如果看遠或看近都有模糊現象,蠻大比例就可判定為白內障。 黃渝芸醫師說明,白內障目前的治療方式滴眼藥水只能延緩生成,但不能預防白內障發生,最後還是要開刀,怎樣的程度需要開?黃渝芸醫師認為,如果視力不佳已經影響到生活,當檢查評估確認有白內障就會建議提早開刀處理。 目前白內障手術已相當進步,手術時間只要20~30分鐘,術後沒問題即可回家,回診檢視傷口沒問題加上定期點藥水,通常在1~2周就會慢慢恢復正常視力;黃渝芸醫師解釋,傳統的白內障手術比較熟才開,加上傷口較大,因此會比較注意術後不能提重物或者是彎腰等動作,但現在手術技術的進步,傷口已經小很多,也較快能回到正常生活軌道。 在人工水晶體的選擇上目前有相當多產品,黃渝芸醫師表示,人工水晶體沒有哪一個是最棒,也不是越貴越好,是要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目前除了健保的單焦點水晶體選項,也有避免夜間眩光的非球面的人工水晶體,另外也能搭配改善散光或者是多焦點需求。 振興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黃渝芸說明,白內障避免放太久增加手術風險,並且人工水晶體非越貴越好,應要找出最適合自己的。 非繞射長延伸焦距水晶體減眩光也調老花 黃渝芸醫師表示,以往的多焦點(三焦點)是以繞射來達到看遠中近的目的,但缺點就是夜間容易眩光,因此便發展出非繞射長延伸焦距老花矯正人工水晶體,透過光學原理減少繞射環帶來的眩光影響,從遠到近的距離有延伸焦距的效果,如果太近也能以拉開距離,或者是戴老花眼鏡來解決。 黃渝芸醫師從情境來舉例,如果喜歡打高爾夫球,遠距離活動多,近距離也可接受拉開點距離看,就適合非繞射長延伸焦距老花矯正人工水晶體;非繞射長延伸焦距老花矯正人工水晶體在中距離像是看導航、煮菜、看電腦等使用都沒有問題,也能改善散光,即便是以往做過近視雷射手術者都適合。 黃渝芸醫師強調,現代人平均餘命增加,曾經有阿嬤一直不願意開白內障,已經拖到白內障相當嚴重眼睛都看不到菜了,結果一開刀發現重回正常視力,彷彿重新活了一次,她鼓勵民眾如果有視力問題就及早檢查就醫,隨著科技發達一定都能夠找回第二人生。 醫師小檔案: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眼科部 主治醫師 黃渝芸 專長: 白內障微創切口超音波晶體乳化手術 飛秒雷射白內障微創切口超音波晶體乳化手術 眼部美容矯正手術(眼瞼下垂、眼袋、雙眼皮、眼瞼內翻、眼皮重修手術) 肉毒桿菌素之治療與美容應用 一般眼科疾病診治 眼瞼疾病診斷與手術治療 淚囊及鼻淚管疾病診斷與治療 眼窩疾病診斷與治療與眼窩重建手術 甲狀腺眼病變 視網膜玻璃體黃斑部疾病診治與玻璃體內藥物注射

FAP病友常於短時間內發病 影響家庭經濟支柱 盼放寬健保給付條件 減少社會成本及負擔

FAP病友常於短時間內發病 影響家庭經濟支柱 盼放寬健保給付條件 減少社會成本及負擔

目前在FAP治療主要是以給予減少類澱粉蛋白的累積、減少對神經與器官損傷藥物為主,目前健保給付的對象為第二期患者(需使用輔具等特定條件)。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理事長/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劉祐岑醫師表示,FAP病程發展迅速但早期仍不易察覺,過去不論是台大或者是榮總醫院臨床統計都發現,病人大約是在50歲後發病,接著就開始不良於行。 這些病患都是家中支柱,在治療策略上應該要考量在他們可能影響行動時就介入,而不是等到必須使用輔具了才治療,如果能放寬健保給付範圍,相信不僅是在節省社會成本或是醫療資源上都有好處。 從RWD觀察,若提前治療能給病友帶來即時的幫助 劉祐岑醫師指出,臨床試驗中看到FAP新藥的運用在第一期就有很好的效果,但健保是給付FAP第二期病患,同時也是有條件給付,從真實世界數據(Real World Data, RWD)觀察,當病患符合這條件才來用藥時,卻趕不上疾病進程,可能已經有肢體無力症狀卻要拖著病來打針,若是可以提早在第一期早期行動較為方便時就能給付,對病患來說,不僅就醫更為方便,也在疾病的治療上更即時。 最早診斷與治療FAP病患的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林恭平主治醫師也提到,從1999年台灣開始第一個病患,一直到3年前有臨床實驗新藥進展,這幾年觀察下來都可以發現FAP如果沒有即早治療,病患可能8~10年之間就會從必須坐輪椅到需要他人打理生活一直到離世,病程相當快速。病患往往都是在必須撐起家中經濟支柱的階段發病,一個人垮了等於全家都垮,他也期望健保在能夠放寬的條件之下,如果提早讓病患用藥,不管對家庭對社會都是助益。 未來FAP病友在健保給付範圍上,可透過相關數據評估放寬,減輕經濟負擔 台大醫院神經部趙啟超主治醫師表示,臨床上也會發現FAP病患的病情會在發病後持續快速進展,拖垮的不僅是病患本身的生活,更必須要有年輕或者是另外一半犧牲工作來照顧,如果從讓病患維持一定的生活能力與社會角色來看,在健保給付上或許可以再考量放寬。 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理事長劉祐岑醫師表示,台灣有非常完整的罕病申報制度,所以對於這項罕病的人數是可以預估的,再參考過去這一年的real word data,可以對逐步放寬早期Stage2到Stage1健保給付藥物治療做一個比較精確及合理的預估。 林恭平醫師認為,政府應儘早對罕病進行估算,現有FAP罕病人數應該是國家可以掌控的,站在醫師的角度上,一方面希望能幫助病人,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視健保制度的狀況,但還是希望政府能放寬用藥條件,減輕病友經濟負擔,也能讓新藥進展更往前。 FAP對患者與家人來說都是巨大的打擊,主要是病程發展迅速,且發生在多是家中經濟支柱身上,在短時間內從正常生活到必須他人照顧,正值壯年卻到最後必須臥床,更讓不少家庭陷入困境,也期盼目前新藥的發展能夠幫助到病患與家屬,透過早期治療讓患者重回社會軌道,也減少家中照顧負擔。 " (圖1左至右: 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理事長劉祐岑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林恭平主治醫師/台大醫院神經部趙啟超主治醫師)

「真實世界數據」讓罕病患者多一個治療希望,醫:更貼近病患真實健康狀況,有效反應藥物療效

「真實世界數據」讓罕病患者多一個治療希望,醫:更貼近病患真實健康狀況,有效反應藥物療效

什麼是真實世界數據(Real-world Data, RWD)?指的是透過病患健康狀態和常規醫療保健服務等相關臨床實驗收集數據,產出適當之真實世界證據(Real-world Evidence, RWE),以客觀數據為醫藥品研發、風險監測、效益評估提供參考依據,讓RWD近年慢慢受到醫界重視。 台大醫院神經部趙啟超主治醫師認為,RWD的臨床用藥人數要比傳統臨床實驗「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來得更多,在數據堆疊下能得到更貼近病患真實健康狀態。對長期用藥指標如藥物療效、用藥安全性而言,RWD都能有效反映真實現況。  RWD為罕病開了一扇窗,FAP用藥得到正面迴響  RWD對新藥或適應症的審查上有相當可信度,能更有效率地使用醫療資源,相當適合運用於族群數較少的罕病議題上,並檢視其用藥狀況。去年五月,罕見疾病「家族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Familial Amyloid Polyneuropathy, FAP)用藥通過了健保給付,至今已累積超過一年的真實臨床數據。 趙啟超醫師表示,目前台灣FAP的健保條件只給付第二期病患,也就是必須依賴輔具行走的病友,因此我們無從得知其餘病友的RWD。不過,從現階段正在服用FAP用藥的第二期病友看來,病友對藥物的反應是相當正面的。 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理事長/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劉祐岑醫師認為,FAP的惡化程度不易掌握,除了神經病變外,也會造成心臟衰竭等其他問題。相對於傳統臨床實驗,RWD能提供更加細微的病患資訊,為FAP早期治療帶來更多幫助。 RWD與FAP的未來應用策略:避免病人與疾病賽跑,及早用藥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林恭平主治醫師提到,過去在沒有用藥的情況下,FAP晚期病患恐只有換肝一途,但即便換肝也有死亡案例。對抗FAP必須減緩神經和器官的損傷,這等於病人在與疾病賽跑,因此早期治療仍舊是抑制惡化的重要途徑,隨著近年RWD在FAP新藥使用上發現療效的明顯進步,這對於未來FAP治療策略上會是很好的武器。 劉祐岑醫師強調,RWD證實了藥物對病患的有效性與安全性,然而從台灣健保掌握的FAP病患人數來看,相信也能做出合理的預算評估;未來如果在政策評估時也能將RWD納入考量,並多邀請有經驗的醫師與專家,定能為病患擬定出最完備的醫療計畫。 (圖1左至右: 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理事長劉祐岑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林恭平主治醫師/台大醫院神經部趙啟超主治醫師)

秋冬雙疫夾擊 新冠、流感難辨 疫苗雙打防護再升級

秋冬雙疫夾擊 新冠、流感難辨 疫苗雙打防護再升級

新冠病毒持續變異,秋冬季節即將進入呼吸道傳染疾病盛行時刻,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的雙重感染可能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接種疫苗刻不容緩,提升全民免疫力,才能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 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表示,新冠病毒的症狀跟流感有許多相似,例如發燒、頭痛、流鼻涕、喉嚨痛、咳嗽、打噴嚏及呼吸困難等。另外新冠病毒喉嚨痛感受可能較強烈,連吞口水都不舒服,全身明顯無力,有些人呼吸喘、全身疼痛或關節疼痛;嗅覺和味覺失靈,發現東西聞起來不一樣了,有患者反應整天一直聞到燒東西的氣味,也有患者一直聞到廁所裡的糞便味;嚴重一點,出現呼吸困難、呼吸急促或缺氧。 擺脫長新冠  接種疫苗最關鍵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在康復後,持續超過 12 週身體仍有症狀,這種情況被稱為「長新冠」。「長新冠」症狀多樣性,包括:嗅味覺有變化、極度疲倦、胸痛、關節痛,症狀、程度因人而異,很多人提到有「腦霧」的情形。 全球各國統計有多少比例患者出現「長新冠」?洪暐傑醫師說明,由於沒有明確的定義,民眾的回答也很主觀,全球長新冠的發生率約為10%[1]。針對長新冠的治療方法,由於症狀各不相同會依狀況獨立處理,而因心肺功能受損,除了藥物,運動也是重要治療方式,幫助病患緩解身心不適。 有些民眾認為「疫苗沒打沒事,打了出事」!洪暐傑醫師用淺顯易懂的比喻解釋「打疫苗跟點光明燈有類似的效果」,或許當年可能出事或事情不順,點光明燈的用意就是協助民眾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打疫苗也是讓身體健康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打過疫苗即使不慎染疫,可以降低重症機率,症狀可能從重症變輕症。 醫師提醒確診抗體仍會持續往下掉 染疫後建議接種疫苗 研究顯示,曾經感染並痊癒代表身體對病毒直接接觸過,繼續接種疫苗,可增強免疫保護減少感染風險。加上病毒株持續變異,曾經接種疫苗的民眾,確診後不再施打,後續的抗體會一直往下掉,讓身體失去保護力。 洪暐傑醫師門診曾有一名60歲的女士,骨折後到診間評估骨鬆風險。她日前確診新冠,由於已確診二、三次,沒有特別在意,但這次感到格外疲倦,某日上班途中,牽摩拖車時突然恍神無力,摩托車慢慢往側邊倒下,壓到手導致骨折。女士無奈已經確診還因骨折開刀,簡直哭笑不得。 洪暐傑醫師提醒,民眾宜儘速接種最新JN.1新冠疫苗,降低感染後併發重症的風險,同時未來也建議定期接種新病毒株的新冠疫苗。新冠疫苗跟流感疫苗可以同時接種,根據美國疾病管制署的標準建議,兩疫苗施打的位置要間隔至少1英寸以上,也就2.54公分。面對持續變異的新冠病毒威脅,要保持警惕並積極接種疫苗,是保護自身和他人健康的關鍵措施。

晚期攝護腺癌化療介入時機是救命關鍵!醫:把握荷爾蒙敏感期才能有效殺死癌細胞

晚期攝護腺癌化療介入時機是救命關鍵!醫:把握荷爾蒙敏感期才能有效殺死癌細胞

「轉移性荷爾蒙敏感性攝護腺癌」指的是雖癌症已經第四期且轉移至骨頭或內臟等狀況但癌症對荷爾蒙治療效果仍顯著,攝護腺癌是男性的隱形殺手,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確診時常已是晚期。醫師表示,若癌症轉移至骨頭,很大機會造成行走不便、疼痛,對生活有嚴重影響,如果能及早介入不僅能有效對抗癌細胞,改善病患與家人的生活品質之外,更讓病患與家人們有更長的時間來相處。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震波碎石室石欣衛主任說明,攝護腺癌是一種相當依存荷爾蒙的腫瘤,因此第一線治療便會是以抑制男性荷爾蒙睪固酮產生;但荷爾蒙抑制治療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發生「荷爾蒙抗性」,也就是已經將荷爾蒙壓到最低,但癌細胞仍舊持續發展。為延緩這樣的荷爾蒙抗性發生以及併發症,便從以往單一抑制傳統荷爾蒙治療,發展至搭配新一代荷爾蒙藥物與化療的三合一療法。 三合一治療明顯降死亡風險、延長存活期 為什麼要搭配化療?石欣衛醫師表示,臨床發現病患如果及早介入化療,可以在癌細胞對於荷爾蒙仍有敏感性時,持續殺死癌細胞,如果拖到有荷爾蒙抗性,恐怕化療效果也有限。石欣衛醫師也指出,從統計數據中發現,特別是對多處轉移的晚期攝護腺癌患者來說,三合一療法相較於單一傳統荷爾蒙治療或二合一療法來說,死亡風險有顯著降低,也能有效延長存活期。 面對化療的副作用,石欣衛醫師表示,化療有相當多種,而在三合一療法當中的化療是使用歐洲紫杉醇藥物,這一類藥物較沒有噁心、嘔吐現象,同時也都有藥物可以減緩副作用發生;不過化療期間仍要注意感染問題,盡量不要到人多的地方。他也說明,三合一療法的化療階段僅在前期執行 (約莫四個月左右),病患除了身體能負荷,治療效果也較佳,後續持續口服新型荷爾蒙藥物即可,患者身心理上都較為輕鬆。 期盼健保給付帶給病患更多福音 石欣衛醫師門診有一名60幾歲患者,一開始是因排尿障礙就診,後來經過檢查發現是晚期攝護腺癌,全身轉移狀況相當嚴重。患者考量經濟因素先以二合一荷爾蒙抑制治療,病患的攝護腺特定抗原PSA從2700 ng/ml下降至70 ng/ml,石欣衛醫師表示,如果該個案能及早採用三合一療法的話,相信效益會更好,目前健保針對攝護腺癌三合一療法也有給付,對病患來說是很好的福音。 石欣衛醫師也強調,對晚期癌症病患來說,除了腫瘤治療,併發症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環節,在新的治療趨勢上,透過臨床觀察三合一療法相較於以往傳統療法來看,整體降低32%死亡風險,延緩疾病發展至疾病下一個階段(荷爾蒙抗性)的時間,亦可延緩疼痛惡化,不僅讓病患對於治療存有希望,也降低對於日常生活的影響,國際上近兩年在晚期攝護腺癌治療方針上也將三合一療法列為主要治療方式之一,隨著臺灣健保給付的開放,未來定能帶給民眾更多治療希望。

新冠感染打亂企業家退休計畫,躺半個月休養仍喘

新冠感染打亂企業家退休計畫,躺半個月休養仍喘

一名66歲企業家原計劃退休後環遊世界,雖已接種肺炎鏈球菌、流感和帶狀疱疹疫苗,卻僅完成3劑新冠疫苗便未再追加。不料出國後染疫,返台後病情加重,需急診治療並臥床休養近兩週。如今仍受呼吸困難、持續咳嗽等長新冠症狀困擾,被迫中斷旅行計畫。醫師提醒,新冠病毒持續變異,國外病毒種類更多,出國更不可掉以輕心。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吳至行醫師表示,自2019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以來,由於對此新病毒認知有限,全球一直持續密切監測症狀表現,長新冠問題更是備受關注。 持續3個月不適、心肺耐力差、變沒精神都屬長新冠 吳至行醫師解釋,凡新冠感染後3個月以上仍持續不適,且無法確認為其他身體問題所致的症狀,如虛弱、心肺耐力下降、精神不濟等,皆可視為長新冠。此狀態下,患者更易感染其他病毒。目前研究顯示,長新冠可能提高日後帶狀疱疹感染[1]及慢性肺病[2]的風險。 吳至行醫師強調,相較於已研究百年的流感,醫學界對新冠肺炎的了解僅有4年。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即便輕症也可能造成長期影響,絕不可輕視感染對身體的破壞力。因此,他建議高風險群體,如年長者、幼兒、免疫力較弱者、重大疾病患者、慢性病患(如三高、肺病患者)、器官移植接受者、洗腎患者,甚至體重過重者,都應接種新冠疫苗以加強防護。 吳至行醫師指出,接種疫苗的目的是降低感染後的傷害,避免重症,即使出現症狀也能借助現代醫療快速康復。最新mRNA疫苗技術不斷進步,不僅可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對身體的免疫反應也大幅降低,意味著副作用減少。若接種疫苗後出現發燒或身體灼熱感,也僅表示免疫系統正在啟動,出現嚴重反應的機率已相當低,年長者無需過度擔心。 新變種病毒來襲 接種疫苗才能面對挑戰 未來半年,JN.1家族的變異株將成為新冠病毒的主要流行株,吳至行醫師強調,必須接種疫苗以應對。疾管署近期的數據也顯示,90-95%的重症患者都是未施打疫苗或未施打加強劑(XBB)疫苗所致。10月1日起開始施打的更新JN.1疫苗能有效對抗最新病毒株(JN.1, KP2, KP3等),提供超過100-200倍抗體的保護力,不僅能降低重症和死亡率,對預防輕症(降低感染率)也有顯著效果。且經過近年的大數據分析顯示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同時接種並無問題,因此建議高風險群可同時接種新冠和流感疫苗。  

小朋友過敏可以打疫苗嗎?打過還要再追加嗎?最新兒童新冠肺炎疫苗施打疑慮一次解答

小朋友過敏可以打疫苗嗎?打過還要再追加嗎?最新兒童新冠肺炎疫苗施打疑慮一次解答

開學季是孩童傳染病的高峰期,隨著新冠病毒不斷變種,對兒童的威脅仍在。醫師提醒,兒童染疫的症狀與大人差不多,但若本身免疫力較差或者是有心臟疾病、神經系統問題的兒童仍是重症高危險群。此外,家中如果有年長者跟幼童同住的情形,兒童更要施打疫苗避免群聚感染帶來的影響。 兒童重症至今仍腦性麻痺復健中 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專員邱南昌醫師表示,雖然兒童的新冠重症率隨著病毒變種有降低趨勢,但仍不能輕忽病毒威脅以免帶來遺憾。一個本來健康的8歲孩子,初期只有感冒像是發燒與呼吸道症狀,結果病情急轉直下,開始有意識不清的狀態,確診為新冠重症併發腦炎。當時用了抗病毒藥物、免疫調節製劑都沒有效,高燒一直不退甚至用到低溫治療。雖然命救下來了,但卻造成腦性麻痺,現今仍無法說話需用鼻胃管灌食,追蹤一年多仍必須持續復健治療。 邱南昌醫師說明,目前口服新冠肺炎的抗病毒藥物主要用在12歲以上,如果孩子染疫只能症狀治療。除非是重症才會用到針劑的抗病毒藥物,也因此施打疫苗仍是最有效的防護方式。 不少家長會擔心孩子施打疫苗的安全性及是否影響生長狀況?邱南昌醫師解釋,生長發育並不會受到疫苗影響,而目前打疫苗的不舒服反應多為局部疼痛或是發燒,如果是局部疼痛以冰敷即可,若是有發燒、疲勞,需要時可用退燒藥,通常症狀也會在2、3天之內緩解。 比較多人討論的疫苗引起心肌炎問題,邱南昌醫師說明,之前數據是顯示在男性年輕族群、青少年身上發生比例較高,在孩童身上發生率反而是低的,加上現在的疫苗因應病毒改變也不斷在改善,臨床上反應有副作用的民眾並沒有增加。 過敏兒更要施打,病毒不斷變異要追加最新新冠疫苗 特別提到有家長擔心自己孩子有過敏史,是否對疫苗也會有過敏反應?邱南昌醫師表示,過敏史的小朋友主要是表現在呼吸道如鼻炎等,不代表會對疫苗過敏。事實上正因為本身有過敏體質,上呼吸道較為敏感脆弱,更有施打疫苗的必要。 目前政府已公布10月1日,新冠與流感疫苗同步開打,邱南昌醫師強調,由於病毒不斷變異,這次是針對JN.1病毒進行防堵,即便孩子之前打過疫苗也建議追加,目前的新冠疫苗為mRNA疫苗,與其他疫苗一起施打是沒問題的,建議與流感疫苗共同施打獲得雙重保護力。 邱南昌醫師呼籲,鼓勵孩童施打疫苗還有一個重要考量就是學校是社區感染的重要傳播途徑,如果兒童打疫苗亦能降低病毒在社區間的傳播;另外透過兒童打疫苗也能保護年長者,降低因兒童帶回家的病毒而染疫重症的風險。邱南昌醫師也提到,台灣疫情剛爆發時疫苗接種率很高,但自從XBB疫苗後,民眾就漸漸輕忽疫苗的重要性。 邱南昌醫師強調,儘管新冠肺炎目前以輕症為主,但不能忽略其死亡率是流感的10倍,預估到年底還是會有感染高峰期,目前孩童只要是6個月以上就能施打疫苗,家長可以讓孩子在學校施打疫苗,提高疫苗接種率,減少病毒傳播;同時也提醒仍要多鼓勵孩子養成勤洗手、戴口罩的習慣,降低感染風險。

開車視線越來越模糊 運匠大哥以為老了心情差,透過白內障手術找回職業信心

開車視線越來越模糊 運匠大哥以為老了心情差,透過白內障手術找回職業信心

一名50幾歲計程車駕駛近期發現開車開始有畏光、視線不佳情況,本來以為自己是老了是不是要退休,到眼科門診才發現是白內障問題。醫師透過置換「非繞射長延伸焦距」水晶體,也同時將原來個案從高度近視1400度矯正至50度,散光也從200多降至75度,術後不僅不用戴眼鏡,且看遠、看近都很便利,開車也更有自信。 水晶體在每個人出生時都是透明的,但隨著時間就會慢慢變得混濁,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眼神經科林睿彥主治醫師說明,水晶體的存在原來是為了保護眼球內部構造不受紫外線影響,但因為現代人平均餘命的增加與使用眼睛的需求變高,水晶體便開始有白內障問題產生。 白內障年輕化與高度近視、慢性疾病都有關 現代人使用眼睛的情境多元,除了年紀、紫外線,像是工作環境造成的眼外傷、糖尿病等也是白內障發生的風險因子,林睿彥醫師說明,臨床發現白內障有年輕化趨勢,除了使用3C產品、慢性疾病提早發生外,與高度近視也有關聯。 要解決白內障問題,林睿彥醫師表示,開刀還是根本解決方法。很多長輩有迷思認為白內障是不是要等到比較熟再開?他進一步說明,白內障在多年前必須要開較大傷口才能移除,對於傷口照顧不易,隨著醫學進步,目前透過像是超音波乳化術或飛秒雷射輔助手術,傷口都能控制在2釐米左右,麻醉藥只要點眼藥水,手術時間約20分鐘左右即可,比起傳統大傷口手術,不僅傷口小,也能降低手術風險,因此不再建議等到過熟才開刀。 林睿彥醫師強調,白內障太熟不僅可能造成眼壓上升或是虹彩炎等問題,還提高青光眼失明的危機,若拖太久破壞到視神經,更可能造成永久視力影響,即便做了白內障手術恐怕也無法改善視力品質。 因應職業生活習性,才能挑選最適合的水晶體 要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人工水晶體?林睿彥醫師說明,目前水晶體的選擇相當多,有健保也有自費,以健保來說,主要是提供單焦點球面鏡片,對於看單一焦點如看遠是可以解決的,但如果要遠、中、近距離都兼具就比較無法達到,加上球面鏡片於夜間時比較容易產生周邊影像扭曲;如果是追求較高的視覺的品質,就可以選擇自費類別。 目前自費的人工水晶體有分為單焦點、多焦點、繞射型長延伸焦距、非繞射長延伸焦距,林睿彥醫師表示,現代人使用眼睛的情境需求多元,可依照個人需求選擇人工水晶體。每種人工水晶體都有其優缺點,多焦點好處是遠、中、近都能看,但由於採用的是繞射設計,光線較為分散,視覺品質會受到先許影響,且夜間便較容易有眩光問題;因應這樣的情形也發展出非繞射長延伸焦距人工水晶體,比起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在遠、中距離可得到較好的視覺品質,也大幅降低夜間眩光情形。 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眼神經科林睿彥主治醫師表示,現代人使用眼睛的情境需求多元,因此多與醫師討論選擇最適合的人工水晶體 林睿彥醫師也提供使用情境,讓民眾更了解選擇人工水晶體的方向: 1.有看遠距需求如等公車、不介意戴眼鏡:適合單焦點 平時喜歡戶外爬山看風景,較常使用遠距離如看公車,中、近距離需求較低,不介意戴老花眼鏡。 2.開車機會多,較常需看中、遠距需求如導航:適合非繞射型長延伸焦段 看中、遠距離需求高,如導航等,也有夜間開車需求,如計程車司機就很適合。 3.看電腦、打牌等中距使用多,近距離如閱讀報紙多,不想戴眼鏡:適合三焦點 需要常使用中距離如打牌、打電腦,或近距離如閱讀報紙書本,如果不喜歡戴老花眼鏡的退休族群,沒有太多開車需求就適合。 很多人希望做白內障手術能一併解決近視、散光、老花問題,林睿彥醫師說明,可透過置換非繞射型長延伸焦距老花矯正的人工水晶體,保留眼睛不同度數的方式,把主力眼矯正至0度,另一隻眼則預留100至150度,不僅可治療白內障,也可不用再戴眼鏡,同時解決看遠看近的問題。不過他也強調,人工水晶體畢竟不是原來的眼睛結構,因此做完手術也不是完全回到年輕時的視力狀態,而術後也要注意保養,大約1個月左右多數就能恢復正常視力。 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眼神經科林睿彥主治醫師表示,現代人使用眼睛的情境需求多元,可依照個人需求,與醫師討論適合的人工水晶體。 林睿彥醫師也建議民眾平時就要做好眼睛防曬的工作,有陽光時戴上帽子或太陽眼鏡,使用3C產品時,30分鐘就需休息一下,平時要注意營養均衡,如果有慢性疾病特別是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疾病,如果在高血糖的狀態應該要先穩定再來手術,以免提高感染風險而影響眼睛健康。 醫師小檔案: 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眼神經科林睿彥主治醫師 專長: 眼神經疾病之診斷與治療 一般眼科疾病 白內障手術 斜弱視矯正及治療 小兒眼科與近視控制

太熱賣!知名「延緩衰老」健康食品屢被仿冒,官方籲5大辨識要點勿花冤枉錢

太熱賣!知名「延緩衰老」健康食品屢被仿冒,官方籲5大辨識要點勿花冤枉錢

隨著現代人對養生觀念提升,健康食品日益受到重視,然而,仿冒產品的猖獗問題也隨之而來。特別是各大電商平台上,許多不法商家通過模仿知名品牌的產品牟取暴利,不僅損害品牌聲譽,更危及消費者的健康。 隨著網路行銷模式的多樣化,知名醫藥集團也成為詐騙受害者。今年榮獲大腦保健創新產品獎的健康食品「杏輝蓉憶記」,含有延緩衰老功效的AIE2成分而爆紅,就因為好評不斷、太熱賣被仿冒,甚至已有消費者受騙。為維護廣大消費者權益,讓大家能夠在官方通路安心選購正品,國內知名大廠杏輝提供一系列辨識的方法,幫助大家遠離仿冒品侵害,共同捍衛健康與安全。 粉專細節與互動都要多加查核 杏輝表示,近期就收到消費者反應有看到假冒杏輝的粉專進行詐騙,目前已經報警立案處理,並且提醒民眾一定要認明杏輝醫藥集團及杏輝藥品股份有限公司直營粉絲團「杏輝專櫃」,除了辨識正確的粉絲團以外,細節部分以下也特別說明: 正版粉專5大要點快速辨認 :  1. 粉絲專頁名稱為「杏輝專櫃」 杏輝唯一直營粉絲團為「杏輝專櫃」,其餘相似名稱的粉絲團皆為仿冒。 2. 正版粉專內容完整 正版粉專簡介會包含杏輝相關連結、封面圖,每月定期發布貼文,積極與消費者互動。 假粉專的貼文通常都只有產品廣告,內容不完整,粉專無互動。 3. 粉絲數達仟人以上 正版粉專達仟人以上,且穩定增加中;假粉專僅有個位數粉絲數 4. 聯繫途徑完整、認明官方客服網址 正版粉專有專業客服人員回覆訊息、官方信箱網址應認明含有「sinphar」。 5.   粉專連結包含sinphar 正版粉專連結名稱包含sinphar  https://www.facebook.com/sinphar.store?locale=zh_TW  假粉專連結名稱無sinphar、無法直接辨識的網站,如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57014890922 儘管詐騙猖獗,但仍有無法完全仿冒的部分,只要消費者多加留意都能破解;舉例來說,真正的官方品牌一定有完整的網址,能夠提供公司簡介、產品介紹等完整的資料,不論是在詢問產品細節或者是食用問題時,不會有找不到客服管道、溝通不明確情形。 杏輝也提供產品包裝的認證,讓消費者在購買時避免被誤導: 認明原裝完整包裝,產品批號無被破損塗銷或打馬賽克 杏輝商標logo 具有真正保健功效的AIE2專利成分商標logo 國家健康食品認證logo(小綠人標章),具延緩衰老保健功效 勿買便宜貨因小失健康 另外一點最重要的,就是價格落差,經過認證的健康食品公司都有嚴格縝密的原料來源取得管道、從研發到生產及確認有效性、安全性等各項科學成本實驗、檢驗投資,都是組成產品價格要素之一,是經各方考量。所以杏輝提醒消費者,如果看到與官方通路落差太大的價格,千萬不要誤信因小失大,吃到仿冒品不僅沒有正面效果,甚至還影響健康。 在通路上要選擇官方認明通路、蓉憶記官方AIE2網站或直接前往「杏輝專櫃」藥局據點購買,才是最有保障。 官方通路:全台杏輝專櫃藥局、佑全、杏一、維康、大樹、美康藥局、台安藥局、福倫藥局、新高橋藥局、躍獅藥局、屈臣氏、康是美、momo購物網、Pchome 24h購物、ETmall東森購物、Yahoo購物 杏輝專櫃據點查詢:https://www.sinphar.com.tw/stronghold 蓉憶記官方AIE2網站: https://www.sinphar-aie2.com.tw/ 最後提醒民眾,杏輝蓉憶記從上市後獲得消費者有感肯定,為保障消費者權益,建議若有需求要在官方認明通路購買,如果有任何疑慮,也可直接聯繫杏輝官方客服專線:0800-088-980,或私訊粉專「杏輝專櫃」。

「NGS」健保給付上路:肺癌患者基因型精準治療邁向新里程碑

「NGS」健保給付上路:肺癌患者基因型精準治療邁向新里程碑

隨著肺癌治療從傳統化療發展至標靶、免疫與整合性療法,患者的存活期不斷延長。基因變異在肺癌的發展與治療中扮演關鍵角色。衛福部於5月將「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納入健保給付,為更多癌友開啟精準治療的大門。 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主任、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指出,肺癌標靶治療始於2000年代。儘管吸菸一直被視為肺癌的主要風險因素,研究發現非吸菸女性,特別是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中,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率異常高。這種突變導致EGFR蛋白過度活躍,促進癌細胞生長。表皮生長因子酪胺酸酶抑制劑(EGFR-TKI)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生長和擴散,開創了肺癌標靶治療的新紀元。 標靶治療:末期有效,早期惡化者亦可延緩 陳育民醫師表示,肺癌相關的基因變異眾多,包括EGFR突變、ALK融合基因、ROS1融合基因、KRAS突變、BRAF突變、ERBB2(HER2)基因突變、NTRK基因融合等,其中EGFR突變佔比高達50%。 在僅有化療的時代,肺腺癌末期患者平均存活期約10個月。隨著標靶等治療的發展,存活期延長至少2年,某些突變類型甚至可達5年。標靶治療不僅對晚期患者有效,對早期復發患者的後續治療同樣能顯著延長存活期。 確診肺癌後,患者可進行基因檢測。NGS的發展大幅提升了精準治療的效果。目前健保給付的NGS檢測包括小套組(≦100個基因)和大套組(>100個基因)。陳育民醫師建議,可先選擇小套組確認是否有對應標靶藥物的特定基因,復發或出現耐藥性的患者則建議使用大套組進行全面檢視。 NGS持續進步將為肺癌精準治療帶來更多益處 陳育民醫師對NGS的持續發展及其對肺癌精準治療的影響持樂觀態度。他指出,隨著基因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提高,未來所需的組織樣本將減少,檢測時間有望從1個月縮短至1週。這些進展將加速治療進程,為患者爭取更多治療機會。 陳育民醫師鼓勵肺癌患者通過基因檢測儘快找出適合的標靶治療。他強調,即使出現耐藥性,目前的藥物發展迅速,種類繁多,患者可與醫師討論替代方案。即便部分患者不適合進行基因檢測,傳統化療仍能爭取一定的治療時間。透過個人化的綜合治療方案,患者可有效延長存活期,朝向正常生活邁進。 觀看短影音:https://pse.is/6gy5jz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