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心房顫動老翁 險因缺乏凝血功能斃命

心房顫動老翁 險因缺乏凝血功能斃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0歲患有心房顫動的李先生,因發燒、腹瀉嚴重不適長達一周,沒想前往急診就醫後不久,竟因腸胃道及腹腔正在大量出血而被轉到加護病房。經檢查發現,原來是骨髓性惡性腫瘤所造成,但因病情發展快速且肋膜有積水現象,醫療團隊需立刻進行鼻胃管、胸部導流管緊急處理,豈料,原本清澈的導流管突然轉為鮮紅色,出血狀況更危急了!收治該名病例的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黃群耀主任說,李先生不僅體內器官大量出血,更有敗血症現象,血壓降得非常低,情況相當不樂觀,依據過去經驗而言,醫療團隊不會貿然為有服用抗凝血劑的患者進行手術,通常只會使用升壓劑來提高血壓及透過抗生素治療,但是事實上卻無法解決流血不止的問題,只能不斷的透過輸血來維持生命。黃群耀主任說明,李先生罹患心房顫動,心房顫動患者因為中風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出三至五倍,對此,他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來預防血液阻塞,也就相對缺乏”凝血功能”,所以當需要安排緊急手術時,便會相當棘手。不過李先生比一般人還幸運的是,他所服用的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剛好有可以及時幫助恢復凝血功能的藥物,所以能迅速止血,甚至也不需進行其他外科手術,順利由血液腫瘤科醫師接手治療與追蹤。台灣心房顫動患者約有23萬名,年齡60歲以上,每10位會有一位患者,而80歲以上則提高到每5位會有一位。若平時出現心律不整、頭暈、心悸、胸悶或者平常休息時不會喘,但稍微動一下就會喘等,都可能是心房顫動的表徵,建議於心臟內科進行心電圖檢查,早期確診心房顫動才能進一步治療或使用藥物預防併發症。最後,黃群耀主任也提醒,心房顫動患者除了應規律用藥外,應積極與醫師討論所服用的藥物是否有能幫助恢復凝血功能的藥物,提供自身健康多一層保障。

清喉嚨誤妥瑞氏症!原是胃食道逆流

清喉嚨誤妥瑞氏症!原是胃食道逆流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10歲的王小弟,近來會發出「哼、哼」類似清喉嚨的聲音,有時緊張壓力大時出現的頻率更高,除了干擾同學上課,也會影響到自己的心情。老師覺得王小弟有可能是妥瑞氏症,建議父母就醫檢查。王媽媽焦急帶兒子求診耳鼻喉科、小兒科,醫師評斷因為無明顯的上呼吸道問題,判斷有可能是「妥瑞氏症」,建議到醫學中心進一步檢查。胃食道逆流誤當妥瑞氏症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張惠萍醫師表示,王小弟清喉嚨的症狀應是慢性咳嗽和胃酸逆流造成。不僅大人會有胃食道逆流的現象,小朋友三歲以上就會有消化系統的問題,年紀小的小孩可能因為吃太飽,造成腸胃消化負擔,年紀長一些的學童,有時會因課業或同儕相處問題,造成情緒緊張,也容易產生胃食道逆流現象,長期下來會造成喉嚨不適。中醫四辨合一 調理後復原中醫將人的情緒歸屬於「肝」,例如鬱悶、煩躁等症狀就屬於「肝氣鬱結」,嚴重時會影響胃腸蠕動,也就是「肝氣犯胃」或「肝胃不和」的症狀。治療上先以頭皮針刺激頭部「上、中焦部位」,調節其神經系統問題。用藥方面以調和脾胃的乾薑、茯苓為主,加入疏肝理氣的枳殼、柴胡等中藥,結合辨脈、辨病、辨證、辨位「四辨合一」,第一週治療後清喉嚨的現象就明顯改善,經過三個月的調理,王小弟幾乎恢復正常,上課也能夠專心。妥瑞氏症常發病於2-15歲之間,以不自主、反復、突發、無節律性的抽動或發聲為主,常伴隨注意力不足、情緒障礙、睡眠障礙等症狀。張惠萍醫師表示,有些孩童因為不自覺的發出一些聲響,一段時間下來,會被懷疑是情緒問題或是妥瑞氏症,但張醫師提醒,像王小弟清喉嚨這種症狀,有很多因素會造成,必須一一釐清,對症治療,才能有效診治。連續、快速的眨眼、聳肩、舉手18歲以前,若有出現連續、快速、反覆的動作或聲音,包括眨眼、聳肩到舉手、提腳,或像單純清喉嚨,複雜的髒話等,稱為「妥瑞氏症」,爸媽千萬別誤以為用責罵可以讓他自我控制,反而可能讓症狀更嚴重,不理解的孤立對他們來說,也可能是更嚴重的傷害。

咳好幾週 過敏咳、感冒咳該怎麼分?

咳好幾週 過敏咳、感冒咳該怎麼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昨天熱到穿短袖,今天變天冷颼颼,天氣忽冷忽熱,咳嗽、喉嚨癢、打噴嚏等呼吸道毛病馬上出現,讓人整天難過精神差!正值秋冬之際,冷熱交替氣溫變化劇烈,近期因過敏、感冒就醫的人數大幅增加,也常有民眾搞不清楚到底是過敏還是感冒。基隆三總副院長李明勇醫師表示,過敏與感冒病因不同,但症狀卻有些類似,例如咳嗽、打噴嚏、流鼻水等。過敏常是因為溫差大、空氣太乾燥、接觸過敏原所導致,症狀包括常見的打噴嚏、流鼻水、咳嗽,甚至是眼睛、鼻子癢,並且鼻水與痰液也比較清澈。而感冒主要是因為病毒感染呼吸道導致發炎反應,可能伴隨著發燒、喉嚨痛、或是全身酸痛等不同的症狀,咳嗽的痰顏色較黃也較濃稠。感冒和過敏的咳嗽症狀都會在晚上睡覺時特別嚴重,因睡覺時平躺使得鼻涕倒流且痰也不易排出,進而刺激呼吸道使得症狀更明顯不適。醫師強調,假如只有單純咳嗽、打噴嚏、流鼻水症狀超過兩週以上,就要懷疑是否有過敏的可能,另外,感冒伴隨的前期症狀比較多,而後期通常只剩咳嗽有痰,一般感冒症狀最多一到二週就會減緩或消失,過敏就不一樣,如果一直受到外界刺激,症狀就會反覆持續發生。季節轉換該如何因應? 從注意生活細節做起過敏患者容易受天氣冷、空氣乾燥等外在因素影響,平時可以預先防範,包括戴口罩、使用暖氣改變居家環境、避免接觸過敏源、減少生活壓力、建立好的作息等等。秋冬時節如果空氣品質不佳也盡量避免外出,在家可使用空氣清淨機來減少污染物進入呼吸道而引發過敏。李明勇醫師提醒,除了日常防護之外,飲食上也可多吃蔬菜水果等抗氧化食物,均衡營養、正常作息、適當運動來提升身體抵抗力。另外,也可以選擇潤喉養肺的枇杷膏,每天服用3~4湯匙,搭配開水稀釋飲用,可以幫助呼吸道排除有害物質,以減輕症狀。若是做好日常保健保養後,就比較不易打噴嚏、流鼻水、甚至咳到整夜都睡不著影響生活品質,即使發生,症狀也會較為輕微。尤其目前是流感高峰期,建議民眾也可以接種流感疫苗提升免疫力,若症狀嚴重,應求助專業醫生診治,不要放任不管,避免病情更加嚴重。(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鼻整型化膿潰爛 醫籲慎選合法醫療

鼻整型化膿潰爛 醫籲慎選合法醫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鼻整型要小心,一定要慎選合法醫療機構!鼻整型的方式及材料種類繁多,呼籲民眾千萬不要道聽塗說聽信何種材質最好,其實每種材質各有優劣,醫病溝通找出適合病患需求的手術方式及材料才是做出完美鼻型的關鍵。小容(化名)是一名在工廠上班的越南移工,日前經同鄉介紹到某護膚店花了10萬元做鼻整型和雙眼皮手術,術後兩天鼻子卻出現發炎化膿的情形,對方雖然手術拿出鼻內矽膠卻放任她的鼻子持續感染與潰爛,讓她的人生陷入低潮而感到厭世。大里仁愛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張進芳醫師將鼻重建手術的準備期從半年縮短至一個月,「搶時間」重塑美鼻,讓她重展笑顏。  在重建手術前,張進芳醫師發現小容的鼻子出現嚴重鼻攣縮現象,且因嚴重感染潰爛使得鼻背和鼻頭破了兩個洞,宛如被狗啃過一般慘不忍睹。小容垂頭喪氣地說,變成這樣子已有一個多月都不敢出門,希望醫師能救回她的鼻子,這樣的鼻子已經讓她無法再接近人群,甚至沒有勇氣看到鏡子裡的自己。因整型而導致感染的病患通常要在手術取出填充物後使用強力的抗生素治療,在確定絕對無感染且疤痕組織穩定的狀態下才能做重建手術,一般來說至少需要半年時間。但是張進芳醫師仔細評估小容的狀況,決定先給予小容抗生素治療,予以消炎和消腫,確定感染不再出現,隨即於一個月後進行鼻重建整型手術。  由於小容的鼻子嚴重扭曲變形,疤痕組織很硬而鼻背的皮膚變得很薄,不適合使用假體重建,所以張進芳醫師選用肋軟骨來進行重建,肋軟骨具有材質足夠、傷口小(2公分)、支撐力強的優點;手術一共花了四小時,順利重建了小容的鼻背、山根和鼻頭。術後小容對她的新美鼻非常滿意,對人生又重新燃起無限希望。張進芳醫師說,在非法醫美機構接受整形手術有很大的風險會造成感染,可能原因包含手術器械未徹底消毒無菌、手術過程汙染和術後照護不完善等因素,嚴重的感染會導致鼻攣縮、鼻潰爛等狀況產生。這次鼻整型手術成功關鍵,首先是確保傷口未持續感染,並選擇適當材質進行重建,接著細心做好傷口照護確保復原情況良好。張進芳醫師表示,民眾在非法醫美機構接受整型手術是承受著很大的風險,亟需相關單位嚴格稽查以保障民眾愛美的安全,若要接受醫美手術,絕對要選擇合格的醫療院所多做比較,除了考慮價格因素,一定要有「安全第一」的觀念。截至5月底,包含大里仁愛醫院在內衛福部通過核准全國168家實施高風險醫美手術的醫療機構,民眾可以多加利用確保自己美的安全。

發展遲緩誤大隻雞慢啼 險錯失早療

發展遲緩誤大隻雞慢啼 險錯失早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阿榮兩歲半時,只會說爸爸、媽媽、和發出一些ㄚ、咿等單音,而且每次只要不順阿榮的意思,他就會大聲哭鬧不停歇。阿榮爸爸是科技公司高階主管、媽媽是護理人員,覺得好像那裡怪怪的,阿榮雖然比同齡孩子會說的話少一些,但長輩總是說〝大隻雞慢啼!〞所以阿榮媽媽就在忙碌的工作以及家庭生活中自我安慰著:應該還好吧!直到阿榮三歲了,情況還是沒有好轉,有一次,在診所打預防針前,醫師為阿榮進行兒童發展檢測,才發現阿榮語言、情緒控制能力都比同年齡孩子差,於是,醫師慎重地告訴阿榮媽媽:會將阿榮轉介到『臺南市第3兒童早期發展服務管理中心』由專業人員進行複評。當時阿榮媽媽整個心情亂糟糟、千頭萬緒、心想怎麼會是我的小孩。但還是遵照醫師指示做了複評。複評結果仍為疑似「發展遲緩」,於是阿榮就被轉介到住家附近的成大醫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以下簡稱聯評中心),經由聯評中心確認診斷後,展開一連串語言、情緒相關的復健活動。照護者疏忽 造成幼兒錯失三歲以前的最佳黃金治療期依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臺灣嬰幼兒被發現發展遲緩現象多為三歲以後,三歲以前的發現率僅三成。原因為父母或照顧者沒有警覺、茫然、挫折及處於不承認等情緒中,使幼兒錯過三歲以前的最佳黃金治療期。三歲以前接受療育 成效最好!三歲以前是腦細胞連結增長最迅速的時期,神經系統可塑性大,在此時期接受療育,提供各項刺激易促使幼兒在黃金階段得到適當的協助,成效最好!而且,療效是三歲之後才接受療育的10倍!阿榮現在是永康區一年級的新生了,是個愛笑愛說話的小男孩,回想起一路走來,到現在都一直還在進行著的療育之路,阿榮媽媽還是忍不住偷偷擦了眼淚!臺南市市長黃偉哲提醒家長,平日應多觀察寶寶的發展情形,善用兒童健康手冊中各年齡層家長記錄表內容與自家寶寶做比較,從中發現寶寶異常處;或於衛生所、醫療院所、幼兒園等利用篩檢工具進行發展檢測,發現異常再由篩檢單位通報『兒童早期發展服務管理中心』進行複評。若複評後仍然疑似發展遲緩,則應轉介『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進行評估確診。幫不小心遺落翅膀的天使寶寶們,裝上可以展翼的翅膀!

打破飲食禁忌!6原則控制血糖

打破飲食禁忌!6原則控制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隨著人口老化、肥胖與飲食習慣改變,糖尿病人口呈現快速地成長。究竟有多少人沒有意識到自己生病了?外食是糖尿病患者的天敵,但外食也是現代人不得不面對的處境。炸豬排、串燒、咖哩飯、烏龍麵…等外食的誘惑,讓你常常處在想吃又不敢吃的掙扎中嗎?失明、洗腎、腳部壞死、神經障礙、腦中風等這些高血糖引起的恐怖併發症,一輕忽就會萬病纏身加倍慘!根據《不被糖尿病殺死的57個方法》一書表示,其實只要用做得到的飲食習慣+懶人運動法+身心放鬆,讓血糖下降不卡關,不讓恐怖併發症爬上身!潛在危險因子,你有幾項?• 熱愛【喝酒】!每天晚上非小酌一番不可。•【愛吃肉】勝過蔬菜,尤其最愛炸物!• 吃飯就要吃【白米飯】,不多吃幾碗就覺得不滿足。• 是【美食愛好者】,盡情吃好吃的東西是人生一大樂事。• 不知不覺間飲食都靠【速食】解決。• 戒不掉【甜點和果汁】。• 長期【懶得動】身體。• 有【肥胖】傾向,視體重計為惡夢。以上選項符合幾項呢?小心!只要超過三個以上就屬於危險族群!但別擔心,不論是糖尿病候選人還是已經得病的人,本書要教你用最輕鬆、不勉強的方式有效降低血糖值。降血糖第一步:吃肉喝酒沒問題嗎?!其實只要選對食材,就能放鬆享受/忍耐不吃喜歡的食物、常常吃不飽、飲食清淡…,你也有這樣的困擾嗎?不能大口吃肉、不准喝酒、甜點更是被封殺!其實,都是因為選錯食物、用錯方法,才導致血糖值不減反增。其實被視為「禁忌」的食物只要正確吃,以及稍微調整一下習慣就能避免血糖值上升的訣竅。• 吃的順序換一下!第一口先吃蔬菜• 用有嚼勁的食物取代軟綿綿食物• 不是一天三餐,而是一天五餐• 選擇吃牛排、不吃烏龍麵• 酒戒不掉?改喝紅酒就OK• 少鹽少糖,用辛香料提高代謝• 吃對澱粉血糖才會降• 甜點的選擇重點是巧克力&水果• 咖啡是隱藏好物,茶也是好幫手降血糖第二步:懶散的人也能辦到!養成每天持續運動習慣的方法/運動雖然是控制血糖的要點,但是要求討厭運動的人突然去運動,不僅缺乏幹勁,也很難持之以恆。相反的,如果能將一些很簡單的動作融入到生活習慣中,就算每天不勉強自己去運動,也能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果。跟著這樣做,簡單動一動、加強代謝、肥胖OUT!• 走路降血糖!只要10分鐘,逛街、遛狗都可以,稍微走一下就有效。• 肌肉鍛鍊!一邊看電視一邊舉寶特瓶,想到時舉一下就好。• 一天走一次樓梯!放棄搭電梯或手扶梯。• 躺著就能做的簡單運動!金魚體操、抱膝滾動。• 懶懶散散運動法!坐著時轉動腳踝、站著時踮腳尖、蟑螂運動法。• 隨時按壓!刺激穴道、按揉小腿。降血糖第三步:打造銅牆鐵壁防禦力!輕鬆搞定失控的血糖值/「壓力對身體不好」大家都知道!但你知道嗎?原來壓力也會造成血糖值上升。不斷地忍耐和勉強自己會造成糖代謝異常,而且抗壓荷爾蒙會讓血糖、血壓和心跳速度上升、免疫力下降,直接導致文明病的產生。因此藉由身心放鬆,讓胰島素運作正常,血糖自然往下降!

2歲還不講話?情緒障礙恐是主因

2歲還不講話?情緒障礙恐是主因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孩子已經2歲了,卻還不會講話,怎麼辦?幼兒要幾歲開始說話才算正常?新營醫院語言治療師吳金燕表示,兒童的語言發展有一定的順序,一開始是哭聲和發出愉悅聲,幾乎每一個新生兒都有這樣的能力,當照顧者對孩子的發聲產生反應時,便會鼓勵他有更多的聲音出現。聽力有問題 孩子也會牙牙學語在2至4個月左右便是開始牙牙學語的時期,嬰幼兒會發出一些簡單但跟情境無關且無意義的發聲,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聽力有問題的孩子也會有牙牙學語期,但之後會因為聽不到自己的聲音回饋,而漸漸減少發聲。10至18個月 會開始說出有意義的話大約5、6個月大時即發展社交性發聲,幼兒會開始利用不規則的聲音與外界溝通,到了8個大孩子會開始語調練習,像外星人似的模仿大人的語調,卻完全聽不懂他的內容是什麼,通常在10至18個月大時,在理解能力正常的情況下,孩子會開始說出有意義的話。在臨床常見造成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很多也很複雜,如上面所提到的聽覺障礙或者染色體異常、智能不足、感覺統合異常、注意力缺失過動症、情緒障礙、環境剝奪、神經或大腦傷害,都可能是造成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多陪孩子遊戲 培養親子共讀習慣語言建立在認知上,當孩子的大腦儲存足夠多的認知與詞彙之後,才能夠組合出各種變化的句子,多陪孩子遊戲且注意傾聽,並從遊戲中學習改善發聲的技巧及語句的練習,如果可以培養每天親子共讀的習慣更佳。多與人互動 擴大生活範圍在對話之中,更能清楚孩子的認知能力及語言發展,假日多到戶外與人互動,幫助擴大生活範圍與經驗,另外,早期發現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長懷疑孩子發展較遲緩時,務必尋求醫療專業人員做詳細評估,找出問題根源進而針對問題做治療,以免影響孩子往後的發展。

常聞腐臭味流灰鼻涕 竟發現鼻子生菇

常聞腐臭味流灰鼻涕 竟發現鼻子生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南投一位年約55歲林姓婦女,於半年前開始感覺左側鼻塞,且時不時聞到腐臭味,甚至近日開始有灰黑色的濃鼻涕流出,擔心是癌症,趕緊至醫院耳鼻喉科求診,醫師隨即安排鼻竇內視鏡檢查,發現左邊鼻孔有許多灰黑塊狀物卡在中鼻甲周圍,且有不少濃稠的黃黑色鼻涕往喉嚨倒流,林婦還提到這幾天打噴嚏,甚至會有一些黑煤色結痂物混著惡臭鼻涕從鼻孔噴出,安排電腦斷層掃描後可以在左側上頜竇看到明顯的鈣化影像,後來經鼻竇內視鏡手術治療及病理化驗後,原來林女罹患的是「霉菌性鼻竇炎」,即俗稱的「鼻子生菇」。台灣濕氣重 鼻腔成為黴菌孢子適合寄生的環境衛福部南投醫院耳鼻喉科吳昭寬醫師表示,台灣屬於潮濕溫暖的海島型氣候,相當適合黴菌的生長,尤其是下雨後如果室內沒有適當的除濕或通風,我們生活周遭就充斥著黴菌孢子,一不小心就會吸入過量的黴菌,鼻腔就是個適合寄生的環境,大部分的黴菌都會被人體消化掉或和平共處,但有時就會失控,形成黴菌性鼻竇炎。吳昭寬醫師提到,黴菌性鼻竇炎又分為兩類,一類是嚴重的侵襲性鼻竇炎,特徵是黴菌會侵犯鼻竇黏膜、血管或骨頭,甚至鼻子周圍的眼睛或大腦都會被感染,有時還會透過血液循環蔓延全身,是一種致死率非常高的疾病,一般發生在如:癌症化療、血糖控制不佳、愛滋病或器官移植後等免疫功能低下的朋友,治療上除了抗黴菌藥外,多數需要搭配內視鏡鼻竇手術的輔助來提升治癒率。另一類是黴菌沒有侵犯深層組織,只停留在鼻竇腔的非侵襲性鼻竇炎,這類病友往往沒有免疫力低下的問題,臨床上症狀多為單側鼻塞、鼻倒流、濃臭鼻涕、頭痛或臉頰腫痛,比較少見發燒等症狀,治療上藥物幫助有限,大部分需要接受內視鏡鼻竇手術把黴菌球清乾淨,且術後還要勤洗鼻腔,照顧得宜,多數病友都可以痊癒。黴菌性鼻竇炎 嚴重恐造成視力受損或敗血性休克吳昭寬醫師提醒,黴菌性鼻竇炎症狀反差極大,從輕微的鼻涕倒流、濃臭鼻涕、慢性咳嗽或單側鼻塞到嚴重的顏面腫脹、發燒、視力受損或敗血性休克等都有可能,建議民眾若有類似的症狀務必儘速就醫,切勿拖延,早期診斷,正確治療。

醫療器材之管理 由藥事法中抽離

醫療器材之管理 由藥事法中抽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立法院13日三讀通過「醫療器材管理法」,將醫療器材之管理由過去「藥事法」中抽離,並增訂產品來源及流向資料之建立、部分低風險醫療器材採行電子化登錄、彈性核定許可證效期及業者主動通報義務等制度,不僅加速產品上市的期程嘉惠病患,更能推動產業發展,健全醫療器材之管理制度。食藥署吳秀梅署長表示,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及全球高齡化世代的來臨,對於醫療器材的需求大增,致使醫療器材產業蓬勃發展,為順應國際潮流,配合我國5+2政策方案及新南向政策,「醫療器材管理法」之制定,將為我國醫療器材產業邁入國際開啟嶄新的扉頁。法案條文共85條,制定重點如下:1.促進產業技術研發及產品創新,將從事醫療器材「設計」並以其名義上市者,納入為醫療器材製造業,鼓勵產業研發及產品創新。精進醫療器材加速上市及配套機制之法源依據,以嘉惠病患。2.完善醫療器材多元化科技產業管理,納入醫療器材維修業者管理,及規範特定醫療器材之販售及供應型態。3.完善醫療器材業者管理制度,規範醫療器材製造與販賣業者管理、產品來源流向建立、製造品質管理系統要求及運銷管理之規定。4.落實產品風險分級管理,部分低風險之醫療器材由查驗登記制度改採電子化線上登錄制度,並以年度申報延續登錄效力。5.為保護受試者權益,規範醫療器材臨床試驗之管理,試驗施行期間發生與臨床試驗有關之不良情事,皆應通報,施行期間有安全之虞,得中止或終止臨床試驗,並為落實風險管理,明定執行經公告無顯著風險之醫療器材臨床試驗無需申請主管機關核准。6.強化上市後醫療器材安全監督管理,確保市售醫療器材之品質與安全,部分特定高風險醫療器材須執行安全監視,醫事機構應協助配合辦理,並賦予業者主動監控上市後產品之風險管理,並進行必要矯正預防措施。

思考知覺失調 SRG-PSP助評估

思考知覺失調 SRG-PSP助評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主要的症狀有思考扭曲與知覺異常,會影響病友的日常生活功能。一旦發病,病人像換了一個人,以前不會做、不曾有的行為都可能突然發生。小儀(化名)因罹患思覺失調症,從病發被家屬帶來羅東博愛醫院身心暨精神科治療,已將近3個年頭,除了藥物治療外,小儀也積極接受復健治療,近期病情不但已不再復發,各項生活功能也恢復良好。罹患思覺失調症時,病人會產生思考與知覺上的失調,症狀包含:幻聽、幻覺、妄想、思緒混亂、失眠、冷漠、自我封閉、焦慮與認知障礙等,進而造成自理能力、人際交往與社會功能的喪失。羅東博愛醫院身心暨精神科主任陳彥蓉表示,所謂的功能,是指一個人在學業、家庭或職業上的表現。思覺失調症的症狀影響病人生活諸多層面,因此治療目標不能只著眼在精神症狀的改善,更應該著重於讓病人恢復到病前的功能狀態。自我評估量表 協助簡易快速評估目前羅東博愛醫院身心科運用「圖像化之個人與社會功能自我評估量表」(簡稱SRG-PSP),此量表將1.一般功能; 2.人際與社交關係; 3.自我照顧能力; 4.干擾與攻擊行為等四個功能指標轉為淺顯易懂的卡通圖像,可由思覺失調症病人自己填寫,或由醫護人員協助填寫,是一種簡易快速的評估工具,並適用在多種臨床情境。長效型針劑 助改善生活品質過去思覺失調症的治療從減緩精神症狀或減輕藥物副作用為目標,如今則著眼於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認知和社會功能。目前在藥物治療的進展上,已發展出長效型針劑,相較於口服藥物,更能增加治療的順從性與預防復發,讓病人的人生有更多可能性。羅東博愛醫院身心暨精神科在使用長效針劑治療思覺失調症的臨床經驗相當豐富,數據上顯示病人在治療前後,除了精神症狀、情緒症狀得到大幅改善以外,病人的功能與生活品質也都有顯著進步,足見長效針劑在治療思覺失調症以及協助病人恢復病前功能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