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糖尿病恐致腎病!「4低3動」護腎

糖尿病恐致腎病!「4低3動」護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年來由於「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人口增加,使台灣成為全球慢性腎臟病和洗腎人口最密集的國家,末期腎臟病盛行率也高居全球第一名。想降低腎臟疾病發生率,可遵循「4低3動」的護腎健康步驟,避免慢性腎臟病找上門。1/3糖尿病患 易發展為腎衰竭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陳孟財表示,慢性腎臟病主要因高血糖、高血壓、高膽固醇、高齡、肥胖、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長期服用來路不明藥品或保健食品導致。糖尿病是慢性腎臟病最常見的危險因子,約1/3糖尿病患者容易發展為腎衰竭,糖尿病患者應定期檢查腎功能並穩定控制血糖,預防或減緩腎臟損傷。糖尿病友若不善加預防,可能導致貧血、骨骼鈣、磷平衡失調,導致心血管問題、營養不良,最終演變成末期腎臟病,更可能面臨洗腎、腎臟移植,甚至死亡。4低加3動原則 保護腎臟、加強肌力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師溫昭銘建議,飲食方面可遵從「4低」原則:(1)選擇低糖、低鈉、低磷、低油食物,酌量使用調味料、(2)少吃加工食品、(3)適量攝取蛋白質、(4)保持多喝水不憋尿來保健腎臟。陳孟財醫師也建議可適度運動,搭配「3動」原則:(1)每週5天以上,每次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2)每週2至3天,針對8至10個大肌肉群訓練,重複10至15次的「重量訓練」;(3) 每週至少2天,針對主要肌肉部位伸展,每個動作維持10至30秒,重複3至4次的「伸展運動」。

講座/腸胃保健用藥

講座/腸胃保健用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外出旅遊最常碰到「水土不服」,例如拉肚子、便祕、腸胃絞痛、消化不良、及脹氣。親朋好友相聚也免不了大魚大肉,腸胃容易出問題。建議準備一些腸胃用藥,對於輕微的便秘或是腹瀉都有幫助。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4/3(二)舉辦用藥安全講座,由藥師王昱文主講「腸胃保健(拉肚子/便秘)」。講座內容豐富,歡迎經常受腸胃問題困擾的民眾或病友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腸胃保健(拉肚子/便秘)時間:107年4月3日(二)下午14:30-15:0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一樓門診藥局候藥區前洽詢:02-2249-0088

HIIT高效率 無器材居家就能運動

HIIT高效率 無器材居家就能運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生活忙碌的你是否上網搜尋過短時間高效率的運動方式呢?高強度間歇訓練(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簡稱HIIT)或許是您考慮過的方法之一。短時間內進行高強度訓練衝刺後,再以低強度訓練或完全休息,身體還未完全恢復時就接著進行下一組高強度動作。例如30秒高強度,20秒低強度,兩者交替進行,將心跳提高到最大心跳率,關鍵點在於衝刺時要盡最大的努力。健身教練Eva解釋,跑步是全然的有氧運動,HIIT則是混合高強度與低強度運動,是結合心肺跟肌力的運動項目,所以除了可以練到心肺之餘,也能練到肌力。訓練力道強勁 新手嘗試要注意由於HIIT的強度非常強,如果按照正確姿勢與衝刺力道訓練,完成後可能會出現頭暈目眩、甚至想嘔吐的情況,不適合沒有運動基礎的人來進行。Eva教練表示,不建議沒有肌力基礎的新手直接貿然進行HIIT。可以先進行3個月左右的基礎的心肺與基礎的肌力訓練,讓身體有一定的強度基礎後,再開始HIIT會是比較不會受傷的訓練方式。HIIT初體驗!無器材在家就能做已有體格基礎的人,可以從以下幾個在家就能做的動作開始。以下將動作分為低強度及高強度進行教學,在家就能自行組合,搭配出屬於自己的HIIT。高強度動作連續做足一定時間後,接著做低強度動作或短暫休息片刻,再接著做高強度動作。低強度動作動作1:首先把雙手舉高過頭,吐氣時雙手放下抬膝到胸前。動作2:雙手托在後腦勺,吐氣時抬膝,左手肘碰右腳膝蓋,右手肘碰左腳膝蓋。高強度動作動作1蹲Squat:臀部往後推,胸口稍微前傾,雙手側方於小腿旁,吐氣往上跳躍,下來時以上述姿勢蹲下,動作求穩不求快,確實做好每個動作。動作2高膝跑High Knee Run:相反的手腳輪替換邊舉起,假裝自己在跑步,由慢而快,動作紮實穩定後,核心用力,吐氣加速原地跑跳。(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血型不只看個性!易患疾病全都露

血型不只看個性!易患疾病全都露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談到血型,我相信大家第一個想到的,都是關於個性特質,例如A型的人溫和謹慎、B型的人正直隨和、O型的人樂觀自信等,但很多人應該沒想到血型竟然也會跟健康、跟飲食有關係吧?檢視一下自己的血型,選擇合適的飲食方式!O 型的人適合多吃魚類和肉類這是一個比較趣味性的身體保健概念!不同血型的人,除了個性不同之外,他的生理特質也會不一樣,容易罹患的疾病也各不相同,各有各適合的生活方式。為何有這樣的差別呢?我們就要談到演化了,在人類演進的歷史中,首先出現的是O型,因此O 型的人,體質與原始人比較近,適合多吃魚類和肉類,不適合吃太多穀類,而且也應該從事高活動量的運動。A型人應多吃蔬菜及穀類當人類演進到農業時代,開始出現A型的人,因為農業時代,以種菜、養殖為主,所以A型人應該多吃蔬菜及穀類,適合從事比較和緩的運動。接著,當人類開始遷徙各地,就出現了B型,是屬於遊牧民族的生活型態,飲食內容適合多變化,可以從事一些中等程度的運動;而最後一種AB型,則是最現代的體質,是經過各部族的融合後才出現的血型,飲食內容比較不受限制,應該從事一些幫助舒緩身心緊張的運動。血型不同是因為血球表面帶有不同的抗原;A型和B型分別帶有A抗原和B抗原,AB型則帶有A和B兩種抗原,但是O型的人,其細胞表面不帶任何抗原。所以AB型的人是所有血型中,免疫力最好的,而O型是比較差的。由於血型不同,細胞表面的構造也就不同,對於細菌、病毒和其他病原物質的黏著性也就不一樣,因此不同血型的人,容易罹患的疾病也不同。舉例來說,O型的人,其腸道內襯容易被幽門螺旋桿菌附著,因此容易罹患消化性潰瘍;此外,也容易被耶爾森氏菌感染,所以罹患肝脾假性結核及小腸結腸炎等疾病的機率就會增加;而A型的人抗壓力比較低,所以容易罹患胃癌、心臟病、肺炎和酒精中毒等疾病,保健之道是要盡量紓解壓力。AB型的免疫功能及對環境的適應力 是四種血型中最好的至於B型的人容易罹患心臟病,特別是常飲酒的人更是高危險群,此外,也容易會有尿道發炎的問題;AB型的人因為同時具有A型與B型的特質,因此兩種血型容易有的疾病,AB型都容易罹患,像心臟病、癌症、肺炎、尿道炎、酒精中毒等等,但基本上AB型的免疫功能及對環境的適應力,是四種血型中最好的。所以,大家可以依照自己的血型選擇適合的方式趨吉避凶,相信都能擁有更健康的身體,遠離老化帶來的不適與困擾!(本文摘自/我60,比你40更年輕!/聲活工坊出版)

告別單身焦慮 2策略增進掌控感

告別單身焦慮 2策略增進掌控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為什麼有的人說到自己單身,會不自覺地產生焦慮和緊張的感覺?看到別人成雙結對,就會感到不甘心、不愉快?從心理的基本需求,來解釋單身焦慮的來源。我們對自己和環境需要有掌控感,這種掌控感有助於我們的生存。當感到自己多多少少可以掌控周遭的事物時,會變得更樂觀,更有信心,更開心,也更有動力。反之,則會變得抑鬱,消沉,被動,也更容易生病甚至死亡。增強對自我人生、脫單問題的掌控感人們時刻需要掌控感,因為這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心理機制之一。我們可以把單身人群的焦慮和不開心分成內外兩層:在外層,失落感來自看到他人的甜蜜幸福時,心裡產生的對比和不平衡;在內層,讓人真正焦慮的則是源於始終完成不了一件看似簡單的事情而帶來的挫敗感與失望。如何面對缺乏掌控感而產生的焦慮成為關鍵。有的人會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被情緒打敗。為了克服這種情緒,很多人喜歡把原因歸結於外在條件,比如「還沒有遇到對的人」、「好男人太少」、「沒有眼緣」等。這樣自我說服,是將不可控因素和自己的掌控感剝離,以備在失望時可以保留些許信心。但是這樣的思維方式,反而是在進一步剝奪你的掌控感,因為這是將問題歸結於機率、運氣,會愈發感到無能為力。這種方式只能帶來一時的心理安慰,但是久而久之會承受更多心理負擔。隨著年齡增大,機率看似愈來愈小,焦慮情緒會愈來愈多。焦慮時,又會進一步將此歸結於機率或者運氣,進入自我潰敗的死循環。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從增強掌控感的角度,為大家提供下面兩種策略:1)增加對脫單問題的掌控感/某件事情看上去難以掌控,往往因為你對它的瞭解和思考還不到位。認真思考下面的問題,也許有助於增加掌控感:‧長期單身,找不到伴侶,是因為哪些心理或情感障礙?做過哪些嘗試去消除這些障礙?‧認識異性的渠道足夠多嗎?是否還有未嘗試的渠道?‧社交中的能力和意識,是否還有提升的可能?‧希望給人留下怎樣的印象?目前的社交方式可以傳遞這種印象嗎?‧對自己在兩性交往中的表現滿意嗎?認為自己還可以做得更好嗎?‧什麼樣的人是你理想的伴侶類型?如何識別這樣的人?‧希望與未來的伴侶以怎樣的方式相處?這會帶來什麼?以上都是許多在感情中有心無力的人很少思考或者無法回答的。這些問題看上去不太好回答,但因此放棄,才是你的焦慮感產生的真正來源。要改善這種狀況,建議將這些問題一條一條地解答,哪怕花一個星期、一個月的時間,可以請教周圍的人,上網搜集資料,參加各種培訓課程。可以將每個問題作為一個月的課題來思考,一段時間下來,會對所有的問題都有了初步的答案,不僅不會再焦慮,反而非常清楚自己應該做什麼。2)增加對自己生活的總體掌控感/也許你一直在努力,但有些外界因素確實會讓人無法戰勝。這種時候你可以透過增強對生活其他方面的掌控感來補償自己在感情上的無力感。不少大齡男女由於各種原因,年近30還和父母住在一起,這樣的生活其實對掌控感也有很大影響,因為飲食作息、娛樂起居等很多事情都被家人節奏影響。生活缺乏獨立,感情不順利,還有來自家人的壓力,會對生活愈感到無法掌控。需要看是否因缺乏對於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的掌控感而焦慮。生活、收入、交通、休閒、朋友、社交、興趣、情感、工作、精神、人生方向等,有哪些可以完全自己做主,哪些經常需要聽從別人,哪些是可以爭取進一步掌控的?如果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都缺乏自主受牽制,當感情的壓力來臨時,只能感到壓力倍增。當你習慣一切由自己決定並承擔時,感情問題可能只是生活中的一件事而已。(本文摘自/假性親密關係/寶瓶文化)

緩解化、放療不適 營養師教改善飲食

緩解化、放療不適 營養師教改善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接受化療或放療時,部分癌症患者依體質、治療部位,引發不同副作用,大多讓人苦不堪言。常見副作用為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祕、口乾等。患者因為副作用造成營養狀況不佳、體重減輕時,除了降低身體抵抗力,也會影響治療成效。頭頸癌放療後吞嚥困難 可以食用蒸蛋、布丁南投醫院放射腫瘤科翁益強主任表示,癌症患者針對不同癌別,治療方式不同。癌症的放射線治療是在定位腫瘤的位置後,將輻射能量準確送到腫瘤處,破壞腫瘤細胞,達到治療目的。由於放射線治療是局部性的,因此在治療上面的副作用也在於局部。南投醫院營養師蔡秀雯表示,癌症患者在放射線治療後產生的副作用,可以飲食來減輕副作用導致的不適,透過營養支持提高身體抵抗力。頭頸癌放療的患者,可能會口乾、吞嚥困難及味覺改變或喪失。若有吞嚥困難,可補充半流質飲食,將固體食物剁碎,幫助患者吞嚥。也可以蒸蛋、布丁或勾芡食物幫助吞嚥。腸胃癌症治療時腹瀉 應少量多餐蔡秀雯營養師說明,治療腸胃道癌症時,可能會影響腸胃道的消化吸收,甚至出現腹瀉情形。蔡秀雯營養師表示,腹瀉時應少量多餐,並確認造成腹瀉原因,必要時與營養師討論是否補充含麩醯氨酸成份的配方。如果癌症患者在治療時沒有進食困擾,可採取均衡健康的飲食型態,提供身體所需營養。每天選擇多樣化、多種顏色食物,少吃精緻糖類,多活動身體、多喝白開水,也適用於治療結束後的飲食。建議患者及家屬應積極與營養師討論飲食狀況及困難,以免因營養不良造成治療中斷。

研究:耳鳴患者 罹焦慮症風險翻倍

研究:耳鳴患者 罹焦慮症風險翻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年受耳鳴所苦的患者有日益增多的趨勢,患者通常會因「嗡」或「嘰」聲音持續在耳邊迴盪,睡覺無法安寧,進而產生焦慮、失眠。52歲的陳女士,平常無不良嗜好確突然出現耳鳴,聽力檢查確定耳朵沒問題,但仍持續耳鳴,夜間無法入睡,甚至出現胸悶、頭暈。經身心醫學科診斷,陳女士出現焦慮症症狀,經藥物與放鬆療法一段時間後,陳女士耳鳴強度減弱,也改善睡眠障礙與不適。焦慮症頭暈、胸悶 還可能心因性耳鳴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林敬恩醫師表示,耳鳴與焦慮會相互影響,無論是耳鳴造成焦慮或焦慮造成耳鳴,通常只要治療其中一項,另一項就會隨之改善。造成耳鳴的原因一般可分為器質性與心因性兩種。器質性耳鳴是指因生理因素如耳朵結構受損、聽力損傷、梅尼爾氏症或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引起,通常可治療改善;心因性耳鳴是生理結構正常,因心理因素產生。雖然每個人都會焦慮,但一旦焦慮演變成病態性驚恐、莫名緊張,進而發生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等症狀,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品質、職業功能、人際關係,即是焦慮症。作息、壓力、刺激性飲料皆可能導致焦慮研究顯示,2013年度100萬人中,焦慮症在非耳鳴患者的盛行率為1.5%,但在1萬4772位耳鳴患者的盛行率為3.9%,除焦慮症在有耳鳴患者身上盛行率是無耳鳴族群的2倍,耳鳴患者發生焦慮症的風險也較一般人高出2倍。耳鳴患者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腦傷、梅尼爾氏症、腎臟病、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的盛行率也有顯著增加的情形。林敬恩醫師呼籲,作息不規律、生活壓力緊張、刺激性飲料皆會影響睡眠造成焦慮,若突然出現耳鳴症狀,第一時間務必至耳鼻喉科作詳細檢查,排除器質性原因、聽力障礙等生理因素後,再前往身心醫學科篩檢,確認是否合併身心疾病。

體重驟降、腹悶 驚見頑強淋巴癌

體重驟降、腹悶 驚見頑強淋巴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7歲的小如3年前體重驟降、肚子悶求診,發現胰臟頭有腫瘤並切除,術後病理報告確認是「T細胞淋巴癌」。後續進行化學治療,療程一開始背部長出約巴掌大小的腫瘤,癌細胞頑強,化療藥物都無法抑制根除腫瘤。經使用新標靶藥物,腫瘤全部消除,不但無需骨髓移植,追蹤至目前也沒有再復發。淋巴癌常見徵兆 脖子、腋下、鼠蹊部無痛腫塊彰化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賴冠銘表示,台灣每年約有500位淋巴腫瘤個案,長在胰臟的淋巴瘤極為稀少,約佔胰臟腫瘤的0.5%。淋巴癌是淋巴系統的癌症,當淋巴系統因為基因、病毒或外在有毒物質作用,可能過度增殖和癌變,而產生惡性淋巴瘤。最常見脖子、腋下、鼠蹊部摸到淋巴無痛腫塊,有些會轉到胸腹部臟器,其他可能症狀為發燒持續數月、體重減輕或者半夜流汗。惡性淋巴瘤9成屬於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依種類又分為B細胞和T細胞淋巴瘤。縱使全身骨頭轉移4期,瀰漫性大細胞淋巴瘤搭配標靶(莫須瘤)和化療,經過6次約半年的治療,仍有5成以上可以痊癒並長期追蹤回到正常的生活。如果第一線化療無法根除,搭配二線以上化療和自體幹細胞移植,仍有治癒機會。化療、標靶藥物、免疫療法 淋巴癌治療選擇多依據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公布癌症存活率的研究結果,東亞地區淋巴惡性腫瘤5年存活率偏低,台灣的淋巴惡性腫瘤5年存活率為50.5%。醫療越來越進步,淋巴瘤的治療也從化療加上標靶藥物,傳統自體和異體骨髓移植,甚而接受免疫療法。賴冠銘主任說明,目前醫療上也逐漸找出致癌基因,使用次世代基因定序可以快速得找出所有致癌基因,進而發展出精準醫學的藥物,期待且相信淋巴瘤治療在未來能讓所有的病人達到完全治癒且有品質的存活。提醒民眾,淋巴癌被稱為沉默的癌症,初期症狀容易與一般感冒混淆,如有持續發燒、體重減輕、半夜盜汗或無痛腫塊,請向醫師諮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腳長小水泡 「汗皰疹」別當香港腳

腳長小水泡 「汗皰疹」別當香港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手指皮膚怎麼長出許多小水泡?而且非常癢,不知道會不會傳染?其實是很常見的皮膚問題叫「汗皰疹」,特徵其癢無比,如果長在足部,常常被誤認為是香港腳。「汗皰疹」為濕疹 易發生於多汗症患者手、腳新營醫院中醫科主任何裕鈞表示,「汗皰疹」易發生於有手腳汗症的多汗症患者的濕疹,但並非是汗管阻塞造成。容易在春、夏季節反覆發作。汗皰疹與香港腳症狀相似,都有癢感,且患部常出現在手、腳。但汗皰疹屬於體質性濕疹,並不會造成接觸性傳染。汗皰疹兩側腳掌底部及側面都會出現許多小水泡,但趾縫卻相當乾淨;香港腳則是因為黴菌感染,趾縫也有小水泡,卻具有傳染性。汗皰疹的確切病因,目前還不完全清楚。以中醫觀點,汗皰疹屬於濕疹的一種,與「濕邪」息息相關,如果因為過食生冷,造成脾胃消化功能不佳加上遇到春夏多濕氣候,容易使食物殘渣在腸內積久發酵,產生的熱氣與濕氣無法代謝排出,久而久之形成濕熱體質,反應在皮膚上就容易長出濕疹、汗皰疹。多吃四神湯、避免生食、辛辣一名孩童小病人因鼻過敏至中醫就診,同時有手足汗皰疹問題,擦過多種藥膏卻仍反覆發作,經過一段時間調養濕熱體質,加上使用青珠膏早晚塗抹於患部後,不僅緩解鼻過敏症狀,也改善汗皰疹。何裕鈞主任提醒,平時可多吃四神湯(茯苓、山藥、芡實、蓮子),健脾利濕來強化脾胃功能、去除多餘濕氣,可改善過濕體質。避免生冷冰涼、辛辣厚味食物,加強環境除濕也是不可缺的保健方式。

春宜養肝 中醫師的春季養生5撇步

春宜養肝 中醫師的春季養生5撇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春天正值萬物生命力最旺盛之際,養生重點要順應春天「陽氣初發」、「萬物始生」的特點。按照中醫五行屬性,春屬木,與肝經相應,肝經主控人體的生長,所以春天是生物激素變化最旺盛的時候,此時就容易好發「肝」的病證,如精神疾病、高血壓、中風等。這就是為什麼「春宜養肝」,因為春季必須保持肝臟的生理功能,才能適應自然界生機勃發的變化。春季應該怎麼養生呢?《黃帝內經》指出:「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意思是說,在人體正氣強盛的情況下,邪氣不易侵入機體,也就不會發生疾病。所以,增強體質、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同時,春季注意調理起居飲食,也可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以下是五個重點提供給大家參考:(1)少發脾氣多微笑:儘量保持精神愉快,尤其要避免怒氣。研究發現,快樂可以增加肝血流量,活化肝細胞。怒氣是古代養生家最忌諱的一種情緒,動不動就想發脾氣的人,易使肝受損。(2)多吃綠色蔬菜:春天肝氣旺盛,相對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飲食上仍以清淡為主。綠色蔬菜是最好的春季食物。蔬菜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補充冬季時攝取不足的部分。(3) 保暖工作不可少:春天因氣候變化大,加上陽光普照,常讓人忽略初春的善變與寒冷。因此衣著最好慢慢減少,不要一下換上夏季的衣物,尤其老人家外出時最好多加一件背心。(4) 早睡早起身體好:早起運動、舒筋活絡也是養護肝臟的方法之一。 教大家一個簡單的呼吸調節法:靜靜坐下或站定,全神關注在呼吸調節中,慢慢一點一點用鼻子吸氣、吐氣,並重複數次。藉由簡單的深呼吸可以排除體內積熱,讓身體重新獲得能量。(5)滋陰潛陽清肝火:飲食上以具有滋陰潛陽、清肝降火的食品為主。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像是菠菜具有滋陰潤燥、疏肝養血的作用。所以菠菜豬肝湯就是個不錯的選擇,可養護肝臟、疏理肝氣。另外,由於此節氣空氣中的濕氣和過敏原增加,過敏性的疾病也會增多,像是皮膚容易出現發癢和濕疹,或過敏性鼻炎患者的病情也可能會加重;加上體內血氣旺盛,易於上火,容易有眼壓升高,結膜充血的現象,本身有過敏性體質(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氣喘)的患者也要特別注意。(本文由郭大維中醫師提供)(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