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男吸菸、嗜酒 糖尿病險致失明

男吸菸、嗜酒 糖尿病險致失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中一名男業務員時常交際應酬,養成抽菸、飲酒的習慣,最近出現視力下降的症狀,他原以為是業務繁忙導致眼睛疲勞,直到某次伸手只見手影,才察覺事態嚴重,趕緊就醫檢查;沒想到才44歲就確診為第二型糖尿病,且出現眼睛黃斑部水腫併發症,險些失明!控糖不佳 小心罹患「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傷視力負責收治患者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任張集皇醫師說明,糖尿病是一種身體發炎的疾病,而飲酒、嗜喝含糖飲料者都是高危險族群。若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血液中血糖濃度過高,易造成血管壁破壞,進而引起組織滲漏、出血,甚至缺氧,這時血管壁就會產生不正常的新生血管,繼續破壞視網膜及感光細胞,最嚴重的情況就是失明。透過張主任詳細的眼底檢查後,上述患者的左眼確診罹患「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不過因新生血管過多,若直接眼內注射治療效果恐不彰,建議合併手術清除過多的新生血管纖維,再搭配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患者左眼視力才逐漸恢復,得以重回工作崗位;他也極積控制血糖,並戒除吸菸、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避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進一步惡化。糖尿病友要慎防視網膜病變 應定期眼底檢查張集皇主任指出,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最終都可能面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引發黃斑部水腫影響視力。根據國外研究顯示 ,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後的4~5年,約10%會出現視網膜病變;而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的同時,就有20%的患者已有視網膜病變,因此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現時,就應趕緊至眼科做第一次眼底檢查,以免延誤病情,喪失視力。張主任補充,因眼底黃斑部積水,病患初期視覺感光度會變差,視野顏色會變淺,不過一般人不易察覺,大多要到雙眼視力下降、模糊,視線有黑影、扭曲變形,才會求醫。在眼科,臨床上多以螢光眼底攝影及眼底光學斷層掃描(OCT)檢查,再經由醫師判斷黃斑部水腫的型態,對症下藥,提升治療成效。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可改善黃斑部水腫張集皇主任說,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患者應積極治療,目前已有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可改善黃斑部水腫,視力回復機會大,相較於傳統雷射治療,可避免細胞永久性傷害。不過,張主任也說明,每位患者治療方式不同,應以視力下降程度、侵犯範圍及嚴重程度來選擇最合適的治療。張集皇主任提醒,糖尿病患者務必控制血糖,且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可減低罹患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發生,此外也要注意血壓、血脂,最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生活作息,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美味起司知多少?正確保存冷藏很重要

美味起司知多少?正確保存冷藏很重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吃過「活」的起司嗎?常見的起司可分為2類,一種是天然乳酪,一種是加工乳酪。「活起司」指天然乳酪,撒在披薩或義大利麵上熱呼呼的起司,則是加工乳酪。米食、麵食、麵包或甜品都因為加了起司更豐富,並增添營養價值。超市的冷藏貨架上,販售選擇多元的天然乳酪或加工起司。然而這些外觀各異的起司是怎麼做出來的呢?起司片、起司球 都屬於加工乳酪天然起司的原料是新鮮生乳,添加乳酸菌發酵,再加入凝乳酶讓它凝固;排出乳清、保留凝乳固形物,最後根據各地偏好風味,添加鹽分、塑形、熟成時間控制,就變成在超市展示櫃裡看到的天然起司了。天然起司的外型和味道自然都大不同。漢堡或三明治使用的起司片,焗烤飯上鋪的滿滿一層濃稠乳酪條,還有墨西哥脆片沾的起司醬,小朋友補充鈣質的乳酪塊、起司球,這些都屬於加工乳酪。它的是將1種或2種以上的天然乳酪粉混合、加熱融合,再添加乳化劑、植物油、營養添加劑、食用色素等,接著重新冷卻,凝結成市面常見的加工乳酪。天然起司不易保存 用保鮮膜包好放冰箱天然起司價格偏高,加工起司的售價較為便宜,加工起司可保存比較久,亦方便攜帶、購買和食用。然而須注意臺灣濕度較高,天然起司不易保存,就算放在冰箱裡保存,也容易受到周遭的食物影響味道導致變質。天然起司妥善保存更重要,天然乳酪會隨著時間,氣味和菌種而改變,而且容易吸附環境中的味道,最好用保鮮膜包好,冷藏儲存。開架式的加工起司,雖然保存性原本就比較好,但開封後最好還是使用保鮮膜密封,以免發霉,或沾附到冰箱裡其他味道。其中,乳酪絲開封後,最好放進冷凍庫保存,並盡快食用完畢。起司片都經過單片包裝,如果一次吃不完,最好把沒吃完的單片乳酪放入保鮮盒,留意保存期限,維持新鮮口感。(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48期資料)

研究:不只飛沫 流感病毒懸浮致感染

研究:不只飛沫 流感病毒懸浮致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今年流感疫情難以預測,全球均加強預防措施以控制疫情。最新研究指出,流感病毒微粒可懸浮於空氣中造成感染,不見得透過患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等飛沫傳播。預防流感再也不是勤洗手、外出戴口罩這麼簡單,主動預防流感,接種流感疫苗是必要的保護。流感併發肺炎重症 嚴重恐致命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副院長高尚志指出,嚴重流感恐併發肺炎重症,為流感致命的主因。呼籲民眾積極防範肺炎重症,依照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建議,年年接種流感疫苗、以及接種一劑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加強保護力。今年全球流感疫情嚴峻,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日本多個都府縣流感案例數都已達到警戒值,而美國遭遇10年來最嚴重的流感疫情,除夏威夷外,境內49州皆淪陷,住院率創下史上新高。而根據衛生部福利疾病管制署統計,今年年節類流感就診人次達3萬6千多人,為2015年以來次高。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 加強保護力然而僅接種流感疫苗是否已足夠?高尚志副院長表示,肺炎為流感最常見的併發症,近期疾病管制署公佈的流感重症死亡案例,多為流感後併發肺炎者。美國指出流感疫苗效力僅有45%,接種後保護效力可維持4至6個月,保護力不超過一年,接種流感疫苗後,仍有感染肺炎風險。年長者對疫苗反應較差,整體健康狀況較差的人對疫苗反應會更差。高尚志副院長提醒,國外研究顯示,先接種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再接種多醣體疫苗可誘發較好的免疫反應。為預防流感重症,高尚志醫師提醒慢性病患者、長者、曾罹患者等肺炎感染等高危險族群,可依照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建議,年年接種流感疫苗、以及接種一劑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加強保護力!

吃湯圓注意熱量!減卡湯圓簡單做

吃湯圓注意熱量!減卡湯圓簡單做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元宵節來臨,東方人習慣吃湯圓應景,祈求新的一年圓滿順遂。但湯圓屬糯米製品,不僅小孩、老人食用時注意不可囫圇吞棗,少部份民眾在食用時也要多注意熱量超標。包餡湯圓4顆 熱量等於1碗白飯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室主任侯玟伊提醒,湯圓為糯米製成,熱量高。市面上多種口味如芝麻、花生湯圓熱量更高。包餡湯圓4顆熱量就等於一碗白飯。加上高糖度的湯底,圓滾滾的湯圓吃下肚,肚子也可能發胖而圓滾滾。想要享受美味湯圓,除了適量食用外,可以減少澱粉類(糯米粉)的攝取。可嘗試加入天然食材如地瓜、南瓜、山藥、胡蘿蔔等蒸熟後加入糯米澱粉製的湯圓中,除減少原本糯米含高量不容易消化的枝鏈澱粉,減少腸胃不適、長者消化道負擔外,還增加天然植化素、維生素及礦物質等營養素。湯底可更換為用天然水果切丁取代砂糖,亦可使用天然食材白木耳增加飽食,降低身體負擔。孩童、長者食用 應切小塊並陪同鹹湯圓也是大眾的愛好口味,可放少點鹽巴調味、減少高熱量的油蔥酥,另外加入蔬菜、茼蒿、葉菜類蔬菜或菇類增加纖維,以蔬菜高湯調味便可享用美味的又無負擔的元宵湯圓。以往常遇到小孩子吃東西太快和吞嚥功能不好的長輩,吃湯圓時未切小塊食用,導致噎住就醫急救,延誤急救發生憾事。家中如有孩童及咀嚼能力不佳的長輩,應避免食用湯圓造成噎住的風險。如果想吃也建議將湯圓切小塊、細嚼慢嚥、並且陪同食用。

統計:髖骨骨折1/5死 多臥床導致

統計:髖骨骨折1/5死 多臥床導致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60多歲女性,因跌倒致右肩肱骨頸粉碎性骨折,紅腫疼痛無法活動,經骨科醫師評估不用手術,病人遂至本院中醫科求診,歷經一個多月針灸與中藥治療,疼痛改善,左肩亦逐漸可做少許活動,但仍有痛感,再配合復健治療,至3、4個月,骨折不但完全癒合且幾乎不痛,活動範圍完全恢復。每5名髖骨骨折病人中 1名恐在一年內死亡臺南醫院中醫科主任陳俞沛表示,臺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年長者骨關節問題不容忽視,常見如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五十肩等。以骨折為例,全臺約1/3女性、1/5男性在一生中會發生1次骨折。步態不穩的老年人跌倒骨折,將導致疼痛、活動障礙等問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更可能因活動力下降、長期臥床,導致褥瘡、肺炎、泌尿道感染等併發症而危及性命。據統計,每5名髖骨骨折病人在一年內一名將可能會死亡,此類患者的死因多源自於長期臥床所引發的併發症。良好的骨關節治療與調理,對疾病的預後非常重要。中醫依據體質給予中藥、針灸、附健等治療臺南醫院中醫科陳俞沛主任指出,退化性骨科疾病多屬於虛證,臨床上以補益肝腎為主,活血通絡為輔;外傷性骨折起初多屬實證,中醫可依照病情進行治療,初期以活血化瘀為主、中期則是接骨續筋、後期則依病人體質酌以補益肝腎,中醫可依疾病的嚴重程度、復原進程,評估病人個別體質進行中藥、針灸治療,對緩解期的併發症及後續功能恢復都有很大幫助。針灸及復健配合治療也很重要,針灸不僅對常見的下背痛、關節炎有幫助,甚至對骨折病人術後的不適症狀亦有助益;若出現骨折延遲癒合、肢體活動障礙等,病人可選擇針灸、復健來疏通經絡、化瘀散結,止痛、促進循環、緩解肌肉拘攣,改善疾病預後及提升生活品質。

講座/高品質老年生活

講座/高品質老年生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對於退休的老年人而言,心理與生理如何得到滿足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老了以後,身體毛病逐漸浮現,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可能會出現走不動、骨質疏鬆情形,對於家屬而言,每日的照顧也會逐漸使之筋疲力盡。有鑑於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將於3月7日星期(三)舉辦講座,由骨科醫師陳衍仁主講「如何讓自己擁有高品質的老年生活」,本堂課介紹老年生活須知,講座內容豐富,歡迎長者與家人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如何讓自己擁有高品質的老年生活時間:107年3月7日(三)下午17:00-18:0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洽詢:(02)2791-9696轉1008(社會工作室劉大任社工)

頭痛欲裂 別再碰咖啡因!

頭痛欲裂 別再碰咖啡因!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含咖啡因的飲品有咖啡、茶、冰茶、巧克力飲、可樂與其他摻咖啡因的汽水,請一律都別碰,停掉咖啡因可能會出現戒斷症狀包括一連幾個禮拜頭痛增加,如果你擔心速效藥的反彈作用,不妨跟咖啡因一起停掉,一勞永逸更好。我推薦快刀斬亂麻,或者迅速減碼降至零,時間別拖過兩週,慢慢減碼的好處是減輕潛在的戒斷頭痛,卻會拖延時程,最後導致心有餘而力不足,難竟全功,去咖啡因的咖啡和茶含刺激性的化學物質(以及脫除程序中殘留的微量咖啡因),所以最好連去咖啡因飲品也別碰,不過,如果這已經是你的最後底線,我得說,那至少比你直接喝咖啡或茶來得好了。最佳替代飲品 無咖啡因、無刺激性調味的花草茶無咖啡因且沒摻入太多柑橘、葡萄乾或鳳梨之類刺激性調味的花草茶就沒問題,是最佳的替代熱飲,還有,別天真地以為綠茶沒咖啡因,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無咖啡因(指本來就沒有)的飲品,像是無咖啡因可樂無妨,但成分含刺激性阿斯巴甜(紐特代糖)的無糖汽水應避免。有人覺得早上一定得來杯咖啡提神,好撐過一整天,你總是感到疲累,無法想像沒有咖啡的日子……這樣的人可能忽視了利用咖啡因提神的反撲─稍後的萎靡會令人想再喝一杯,所以永遠斷不了。戒掉咖啡 頭痛、心悸減少認為咖啡不可或缺的人,在戒掉咖啡因並撐過數週的陣痛期(也可能無感)後,大多會覺得自己狀況好很多:更有精神、睡得更好、脾氣變好、較少胃灼熱、不常心悸,當然還有頭痛減少。我對於這類一般由菊苣和刺槐製成的飲品並不太放心,它們的調味通常含有各種偏頭痛刺激物,包括橙皮、無花果和杏仁,此外,這些產品大多含有麩胺酸鈉的潛在來源:大麥麥芽,頭痛控制住以前,喝花草茶就好,接著或許可以嘗試其中幾項咖啡替代品。(本文摘自/頭痛大革命/柿子文化出版)

惱人的乾眼症 人工淚液怎麼選?

惱人的乾眼症 人工淚液怎麼選?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現代人用眼時間過長且沒有適當的休息,眼睛往往容易發紅與疲勞,因此,許多來自日本進口,號稱可以迅速退去眼睛血絲的清涼眼藥水,彷彿立可白一樣,只要一點眼睛就不紅了,因而受到大眾喜愛。但說穿了,這類型的眼藥水不外乎都有添加血管收縮劑,市面上常見的使用成分有naphazoline以及tetrahydrozoline,雖然可迅速讓血管收縮,但若長時間頻繁使用,將使血管失去調節,產生不受控制的反紅現象,讓眼睛變得更紅。眼藥水不宜每天或是短時間過量使用且這類型的藥水常會添加抗生素、類固醇或是過量的防腐劑,若不正確使用,恐怕會造成反效果。除了易產生抗藥性的細菌,也可能導致眼壓升高併發青光眼,且眼睛接觸過多的防腐劑,角膜表皮也易受傷破損。市售的眼藥水偶爾拿來應急無妨,但切記不宜每天或是短時間過量使用,若眼睛常感到乾澀、疲勞,應盡快就醫找出原因並加以治療才對。此外,近年來乾眼症的患者有急速增加的趨勢,根據國內統計,人工淚液的使用瓶次已從2009年的2百70萬瓶激增到2012年的400萬瓶。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人工淚液到底該如何選擇?了解自身的乾眼原因 再針對用眼環境及時間長短做挑選首先,我們必須先了解造成乾眼症狀的原因,乾眼症主要可以分成兩大類型,第一種是淚水分泌不足,第二種是淚水保濕品質不足,也就是淚水表面的油脂層或是黏液層不足,使得淚水即使量足夠,保濕力卻不持久,淚水很快就被蒸發掉。這兩者的鑑別診斷在診所或是醫院經由眼科醫師檢查便可以區別。了解造成自身的乾眼原因後,再針對不同的用眼環境以及時間長短去挑選合適的人工淚液使用,才不會愈點愈乾。臨床上常見的一個錯誤觀念是,一旦點了人工淚液之後,眼睛就會產生依賴性,造成淚水無法分泌,或是人工淚液得點一輩子停不了。這些似是而非的說法其實並不正確,如果眼睛過度乾澀卻不加以保濕潤滑,除了視力會受到影響之外,反而可能會造成角膜破損。盡量挑選無防腐劑或是添加改良式防腐劑的人工淚液若平常需要大量使用人工淚液才能緩解眼睛乾澀的人,除了需檢討自身用眼習慣是否不良,或是有其他疾病造成眼睛乾澀,也需盡量挑選沒有防腐劑,如單支包裝,開瓶即用即丟,或是添加改良式防腐劑的人工淚液。(本文摘自/拯救3C惡視力/悅知出版) 

實驗:從經驗中找規則 造成「迷信」

實驗:從經驗中找規則 造成「迷信」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有個以鴿子為對象的實驗。實驗中設計一個裝置,只要蜂鳴聲響起,按下開關,飼料就會出現。將鴿子放入裝置內,鴿子就能學會在正確時間按下開關,得到飼料。實驗中也另外設計一個飼料會突然出現的裝置,但飼料出現的時機,與蜂鳴聲或開關都無關。那麼,鴿子會有什麼反應?1)一直等待飼料出現2)跳起奇妙的舞蹈A:2跳起奇妙的舞蹈飼料突然出現,會讓鴿子搞不懂因果關係,而當不明白原因時,動物的大腦就會想尋找出「規則」。所以,鴿子會誤以為自己的某個姿勢,與飼料出現有關,開始重複那個姿勢。在此實驗中,有的鴿子會一直繞圈,有的會搖頭,各有一套固定動作,也就是變成在進行「儀式」。幸運色 可能是依據少數成功經驗而定型動物的大腦習慣從經驗中找出規則,就算經驗次數很少也一樣,這稱為「小數法則」。偶然出現的狀況只要重複兩、三次,我們就會覺得「下次一定還是如此」,很難不想將它規則化。這也是迷信之所以產生的理由。每個人應該都有自己開運、討吉利的方式吧,像是幸運色或幸運內衣等。但大部分情況下,那不過是根據少數成功經驗就定型化的「儀式」罷了。慣例很難改變,這稱為「抗拒消弱」,而且若受到確認偏誤的增強,就會發展成強烈的信念。像是帶來惡運的事物、厄年等這些社會上的一般認知,多數也是從這個原理而來。 小數法則(Law of Small Numbers):人們會將小樣本中某事件的機率分佈看成是整體分佈的狀況。 抗拒消弱(Resistance to Extinction):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本文摘自/天天都好用的實效心理學/時報出版)

菸酒、易怒 急性腦栓塞高危險群

菸酒、易怒 急性腦栓塞高危險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40歲的上班族黃先生為三高危險群,過年年假大快朵頤,量血壓發現數值過高,急忙掛急診。醫生表示患者春節期間三餐飲食不正常,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會因口味過重的年菜造成血壓、血糖升高,需多注意飲均衡,避免腦中風、心肌梗塞、心臟衰竭、高血糖昏迷等併發症。少糖油鹽、高纖維 三少一高防三高疾病三高包含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根據國民健康局新修訂的「高血壓防手冊」,增列高血壓前期定義,只要收縮壓120至139mmHg、舒張壓80至89 mmHg 就算是高血壓危險群。高血糖指體內缺乏足夠的胰島素或是身體對胰島素有抗性時,造成攝取的碳水化合物無法被有效利用,血中的糖份就會上昇。血中所含脂肪簡稱血脂,主要包含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當這2種血脂膿度過高就是高血脂。飲食不當是造成三高疾病主因之一。三高患者的飲食原需少糖、少油、少鹽、高纖維質,三少一高的飲食原則是防治三高的要件之一。飲食中需避免攝取過多脂肪與飽和脂肪酸,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室主任侯玟伊建議,多採取燉、水油炒、蒸、燙、涼拌、燒等少油烹飪法。少吃飽和脂肪酸高的食物 如豬油、奶油、椰子油侯玟伊主任表示,須排除過多油炸的烹煮方式,少吃油煎、炸、醃製食品,像是香腸、臘肉等食物。少用飽和脂肪酸高者,如豬油、奶油、椰子油、全脂奶類,還有含量高的反式脂肪酸油脂,如瑪琪琳,烤酥皮也要避免食用。富含精緻糖類的點心、糕餅、甜點也應減少食用,多攝取當季蔬菜菇蕈類等高纖食物。高血壓有「無聲殺手」稱號,如果三高數值控制不當易呼吸困難、心絞痛、血管循環不良的頭痛,嚴重時還可能造成急性腦栓塞、心肌梗塞。平時習慣菸酒、情緒易怒,是發病高危險群。如要預防以上症狀,務必保持心情愉快,戒菸酒並持續規律運動,若症狀較為嚴重,應配合醫師藥物治療。平時飲食清淡、養成定期量血壓及健康檢查的習慣,「早期預防,早期治療」才是健康之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