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頭痛恐是3C用太多!肌肉緊繃擾血流

頭痛恐是3C用太多!肌肉緊繃擾血流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年假結束,過年期間返鄉除了吃團圓飯、與親戚聚會外,許多民眾選擇在放假期間好好追劇一番。也有家長帶孩子出門,為了防止吵鬧而讓小孩使用3C產品。但長時間直視智慧型手機、電腦、電視等發亮的螢幕,讓眼睛時時刻刻都處在工作狀態,進而出現眼睛脹痛等不適感。睫狀肌過度收縮 進一步產生頭痛衛福部南投醫院眼科主任何建賢表示,3C產品因為「字太小、長時間、近距離和手晃動」4特性容易對眼睛造成危害。長時間近距離使用眼睛,會造成眼睛明顯的疲勞感,與中年人老花所產生的感覺類似。眼睛疲勞可能引起頭暈、頭痛症狀,並感到眼窩脹、眼眶痠,手沿著眉骨按壓時會疼痛。肌肉疲勞感覺源自睫狀肌過度收縮,帶動眼部周圍肌肉的緊繃,嚴重可能影響周圍血流供應,進一步產生頭痛。多出遊凝望6公尺外遠方 減少3C產品使用率20歲以下的青少年族群,眼球發展尚未成熟,若眼睛感到疲勞卻不休息,易造成近視度數飆升;而成年人的眼球則已定型,雖不致造成近視度數飆升,但眼睛疲勞的不適感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長期下來會導致乾眼症,眼睛出現異物感,容易畏光、流淚甚至視力模糊。何建賢主任提醒,出現眼睛疲勞症狀時,除了利用物理療法,例如熱敷及按摩眼睛周圍,最好的方法就是休息。用眼30分鐘應休息10分鐘,將眼睛閉上。放假期間可多到戶外出遊,凝望6公尺外的遠方,節制使用3C產品,放鬆睫狀肌。

出國掃貨藥品需節制 36瓶為上限

出國掃貨藥品需節制 36瓶為上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出國旅遊常大量採購止咳藥、感冒藥、眼藥水及止痛藥,囤貨或當成伴手禮。然而別忽略各國藥品管理規範不同、分級不一,國外製造的藥品沒有取得我國藥物許可證,若民眾服用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將無法申請台灣藥害救濟。部份感冒藥含可待因 兒童應經醫師處方使用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各國對於藥品管理規範不同,我國衛生福利部曾針對國人常於國外採買的感冒藥、止咳藥及止痛消炎藥等提醒民眾注意,其中幾款感冒藥含可待因成分,雖然具鎮咳、止痛作用,但屬於鴉片類止咳藥,具成癮、呼吸緩慢及呼吸困難等風險,特殊族群使用前應由醫師評估。我國禁止未滿12歲兒童使用含可待因成分的非處方藥品,而12至18歲具呼吸功能不全兒童,應經醫生診治後處方才能使用。我國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為了防止嬰兒透過哺乳餵食而造成鴉片中毒風險,強烈警告哺乳中婦女避免使用。國外藥品未受台灣制度保障 服用不適無法申請救濟我國民眾正當使用合法藥物時,發生藥物不良反應,導致死亡、障礙或是嚴重疾病(住院)時,能獲得迅速人道救濟。然而出國購買的藥品,除了不清楚正確用量、適應症、禁忌症與副作用外,這些藥品未領取衛生福利部核准的藥物許可證,無法受到台灣藥害救濟制度保障。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若有藥物過敏史或同時服用其他藥品,應於服用國外帶回藥品前諮詢醫師或藥師。身體不適應立即就醫,或以正當管道取得衛生福利部核准藥品,勿服用他人贈送或來路不明的藥品,保障自我用藥安全及權益。國外攜入藥物有限量 販售他人將受罰依我國入境攜帶自用藥物限量規定,非處方用藥每種至多12瓶(盒、罐、條、支),合計不超過36瓶(盒、罐、條、支)為限,且依藥事法規定,無論是販售藥品的業者或藥品都需向主管機關申請,取得許可證後才可銷售。國外購買的藥品僅可自用,若販售他人可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5千萬元以下罰金,提醒民眾勿以身試法。

研究:孕婦憂鬱 對胎兒造成負面影響

研究:孕婦憂鬱 對胎兒造成負面影響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在懷孕期,母親的憂鬱可能會影響發育中的胎兒。已經有研究證實,憂鬱的母親可能透過聲音的語調,傳遞她的情緒給胎兒。「和非憂鬱的母親相較,憂鬱母親的高興,其韻律較慢、音調較低(Maiello, 1997)。」而且這將會對胎兒造成負面影響。產後憂鬱 中斷嬰兒對母親聲音的回應研究顯示,嬰兒從出生就投入與照顧者的社交互動,且敏感於彼此溝通的品質。出生後二十四小時內,嬰兒對於母親聲音的回應,遠超過對其他人聲音的回應。長到六週大時,他們偏愛注視媽媽,並對她的臉微笑。產後憂鬱可能造成這個互動的過程中斷,並在關鍵時刻襲擊發展中的母嬰關係,因此時嬰兒很敏感於母嬰溝通間感覺與表情的細微差異。琳恩.莫瑞設計蓄意中斷正常的母嬰互動(「無表情的臉」以及「時機不當」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母親缺乏協調的回應,會導致嬰兒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抗議與退縮的反應。產後憂鬱媽媽 難以辨識嬰兒哭鬧的原因若母親正遭受產後憂鬱之苦,可能難以「專注在嬰兒的經驗」,而且將危及她在社交互動中對嬰兒的回應。另一方面,母親全神貫注在自己的感覺上,使得她「錯過嬰兒的線索與退縮的模樣⋯⋯而且憂鬱有時和干擾甚至敵意的遊戲有關,當母親無法辨識嬰兒的不舒服,繼續嘗試要獲得嬰兒的注意時,可能會粗魯地戳他,或用其他過度刺激的方式。」此外,莫瑞等人的研究指出,和非憂鬱的母親相較,憂鬱母親更有可能提早放棄餵母奶;根據希利等人的研究,憂鬱母親較有可能反映「處理嬰兒的哭泣與需求」之困擾。母親可能覺得嬰兒「耗盡與阻礙她」,且難以適應母親的新角色。(本文摘自/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心靈工坊)

雞精怎麼選?製程、來源是關鍵

雞精怎麼選?製程、來源是關鍵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這一兩年,市場興起滴雞精的風潮,除了一些知名品牌外,也有許多小品牌或小牧場的滴雞精,而且價格相差非常多,從一小包50元到200元不等,但是滴雞精真的像廣告說的這麼厲害嗎?和傳統雞精又有哪裡不同?營養師指出,雞隻整體營養價值不會差異太大,但針對雞精的選購,最重要的是從雞隻來源、雞精製程到飲用後的功效認證,都能透明公開有實證,才是確保有效的關鍵!適齡雞隻萃取蒸煮 不殘留油脂、膽固醇才是好雞精老母雞燉雞湯、滴雞精的概念已經深植人心,也有些業者會特別強調滴雞精是使用老母雞作為原料;然而,根據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在2016年發表的研究顯示, 13週成熟可出貨齡與56週的老母雞相比,「老母雞」滴雞精的油脂含量比「適齡」母雞多出一倍。張美菁營養師指出,若滴雞精中油脂含量提高,胺基酸、胜肽等物質的含量就會下降;因此,消費者在選購雞精產品時除了一定要經過離心去油程序,做到零膽固醇和零脂肪外,也必須經過10小時以上超過攝氏100度的高溫高壓蒸煮,才能夠真正萃取出雞肉的精華。台灣禽流感案例頻傳 電腦環控封閉飼養更有食安保障民眾常以為「放山養」的雞隻十分健康。但張美菁營養師指出,在台灣,放山養有許多疑慮!台灣位處東亞候鳥遷徙地帶,每年冬天總會有禽流感事件,放山養的雞隻便有被感染的風險,再加上台灣夏天高溫、冬天寒冷又多雨,雞隻和想像中健康跑跳差很大!若採用「密閉水簾式」的封閉雞舍飼養,可阻絕雞隻與一般鳥類的接觸與感染機會,不用擔心禽流感;並透過電腦化的管控,讓溫濕度與飼料、飲水、排泄物的衛生條件有十分良好的控制,才能有效降低傳染病的疑慮,食安更有保障。忙碌職業孕婦補充營養又想窈宨 攝取傳統雞精均衡飲食身為過來人的月子餐專家施雅茵副理則分享,滴雞精的價格從一包幾十元到上百元都有,但是價格和營養價值值得多比較,自己懷孕時也曾為了貧血及瘦弱體質所困擾,擔心無法給孩子足夠的營養,因為不想用可能來自化學合成的補充劑(如:鐵劑、葉酸補充劑),所以最後選擇擁有許多科學實證的傳統雞精做為主要的營養補充品,可以輕鬆調好孕期體質,同時照顧媽媽與寶寶的健康。(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長者吞嚥障礙 長期置放鼻胃管傷身心

長者吞嚥障礙 長期置放鼻胃管傷身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日前,鼻胃管與安樂死在新聞中曾有部分關聯,但是鼻胃管真的會走向安樂死嗎?吞嚥障礙是復健科常見問題,造成吞嚥障礙原因很多,國內最常被診斷需要置放鼻胃管協助吞嚥的疾病包括中風後引起吞嚥困難,退化性神經疾病如失智症、巴金森氏症、或脊隨側索硬化症等病人。吞嚥障礙嗆咳 嚴重將造成肺部感染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復健科醫師羅惠郁表示,若吞嚥障礙沒有適當治療,許多併發症將隨之而來,如營養不良、吸入性肺炎等。在台灣最常見的治療是置放鼻胃管,以灌食取代由口進食。然而近幾年來醫療觀念進步,為了避免長時間配戴鼻胃管對病人身心造成影響,鼻胃管置放與移除的時機,越來越受到關切。如果發現用餐時間過長、進食意願降低、體重短時間內明顯下降、進食過程中咀嚼困難、流口水、無法將食物成功吞下或進食伴隨嗆咳,嚴重者會在嗆咳後肺部感染,須特別注意。短時間內無法恢復正常吞嚥,或面臨日漸吃力的吞嚥障礙,建議到復健科尋求語言治療師、呼吸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營養師的協助。長期置放鼻胃管 導致身心負面影響若經專業人員判斷,短時間內吞嚥訓練能有效恢復吞嚥功能,可建議暫時置放鼻胃管並接受吞嚥治療,安全進食後即可評估移除鼻胃管。若退化性疾病造成吞嚥障礙,專業人員判定只能恢復部分由口進食,或需長時間依靠鼻胃管補助養分供給,則可考量給予其他治療,如胃造口。研究報告指出,長期裝置鼻胃管對病人身心皆有負面影響,如限制社交互動,鼻胃管亦會與食道及胃摩擦造成發炎或潰瘍。研究指出,有長期吞嚥障礙的病人,使用胃造口替代由口進食,能明顯改善營養攝取、提升生活品質。羅惠郁醫師表示,如果疾病引起的吞嚥障礙需要較長時間(3個月以上)恢復,先以胃造口為主要營養供給來源,同時進行吞嚥訓練,當吞嚥功能回復至可接受範圍時(有部分嗆咳但身體保護機制可以克服),即可移除胃造口,恢復由口進食,既能減少置放鼻胃管造成的心理障礙,也能夠安全維持足夠的營養攝取。

長者難握筷進食 挑對省力輔具幫大忙

長者難握筷進食 挑對省力輔具幫大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黃伯伯常常因為每次吃幾口筷子就拿不住或是夾不到菜,吃飯到後來總是生氣。黃小姐想著爸爸年事已高,這幾年手部關節越來越遲鈍,常常會拿不住筷子、夾菜夾不住,下一秒惱羞成怒,搞得全家人用餐氣氛烏煙瘴氣。黃小姐只好帶著爸爸前來醫院,想問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讓自己的爸爸能好好吃一頓飯?長輩肌肉衰退、關節僵化 導致抓握食器困難桃園醫院新屋分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游捷翔表示,許多長輩會出現手部肌肉力量衰退、關節僵化導致控制能力、持續力下降,這時如果給予可省力、較易抓握的輔具,就能夠幫助長者能獨立完成一些日常活動。像是輔助筷,就蠻適合黃伯伯來使用,一方面符合容易抓握的概念,另一方面在筷子前端也加入了止滑的設計,讓菜夾起時較不易掉落,同時也符合台灣長輩較習慣用筷子進食的方式。給身障朋友使用的省力輔具 銀髮族也可用有一些原本是設計讓身障朋友使用的省力輔具,也適合給銀髮族使用,像是開瓶輔助器,能加強摩擦跟施力面積,讓長輩把瓶蓋打開更省力;加粗握把餐具也讓長輩不用像一般餐具只能用手指前端拿著,像握拳一樣就能把湯匙拿好;像特製彎柄洗澡刷讓長輩免於洗不到後背之苦,等等都能讓長輩能在日常生活當中增加獨立性。游捷翔職能治療師提醒,如果家中長輩在日常生活中因老化造成動作變緩慢、無法流暢完成,可能容易累積產生負面、憂鬱狀況,可以先了解狀況並與長輩溝通,再考慮選用合適的輔具改善、或些簡單的運動,都能讓長輩的生活獲得改善。

飲食過多肉、脂肪 胰臟癌風險增

飲食過多肉、脂肪 胰臟癌風險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73歲的吳老先生近一個月全身疲倦、食慾不振、體重減輕,解深茶色尿,掛急診發現黃疸指數偏高。經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胰臟頭部有一個2至3公分惡性腫瘤壓迫膽管,導致膽管、膽囊擴張,經醫師評估後,以微創腹腔鏡進行胰頭十二指腸切除手術。手術順利,病人術後2天開始進食,口服化療藥物持續追蹤。胰臟癌初發症狀 易遭誤認消化道疾病高雄市立大同醫院肝膽胰外科主治醫師蘇文隆表示,胰臟癌患者出現初發症狀時,常以為是消化道疾病而忽視,導致拖延病情、影響治療效果。胰臟癌沒有特殊警訊可察覺,等到嚴重腹痛時,絕大多數都已到末期,平均存活率不到一年。相關文獻顯示,日常飲食中如果攝取太多肉類或脂肪,發生胰臟癌的風險較高。胰臟位於身體後腹腔,是個沈默的器官。膽管末端經由胰頭與胰管匯合後進入十二指腸,當胰頭產生惡性腫瘤,大小足以壓迫膽管時,將造成鞏膜及皮膚泛黃、茶色尿及灰白便等阻塞性黃疸症狀,此時病人才會驚覺不對勁而就診。胰頭癌的手術需將相連接的器官,如1/3胃、膽囊、膽管、部分小腸及周遭淋巴腺共同做大範圍的切除,是複雜及挑戰度高的手術,手術動輒耗時5小時以上。低脂、高纖、附含維他命A及C食物傳統的胰頭十二指腸切除手術,切口位在上腹中線(15至20公分傷口),由於切除範圍大、組織剝離複雜,手術出血量較微創手術多,傷口大也拖長病人復原期。現階段醫療院所亦發展達文西手術切除胰頭癌,但需自費30至40萬元以上,一般民眾難以負擔。運用腹腔鏡進行胰頭十二指腸切除手術,可大幅縮小傷口,病人術後體力恢復快、傷口疼痛度降低,可早日恢復家庭生活及工作職場。蘇文隆醫師提醒,防癌飲食原則是吃低脂、高纖、富含維他命A及C的食物,最重要的是定期健康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腹脹、血便別輕忽!翁患第3期直腸癌

腹脹、血便別輕忽!翁患第3期直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82歲的陳姓老翁半年前因腹脹、便血到直腸外科門診就醫,在離肛門不到3cm處發現一顆腫瘤,檢查確診為直腸癌第3期。陳老先生原本憂懼大腸癌開刀後要裝人工肛門損害面子及尊嚴,並且給家人添麻煩,而以自己年歲已高、不願多活為由拒絕開刀治療。經醫師詳細溝通治療計畫後才同意手術,目前每月按時回診追蹤。腹脹、血便就醫 查出超低位直腸癌阮綜合醫院直腸外科醫師蔡達基表示,陳先生接受放射與化學治療縮小腫瘤後,利用3D影像系統,經肛門微創手術成功切除直腸癌,並在腹部置裝暫時性人工造口,等腸吻合處傷口癒合好以後,再安排手術把暫時性人工造口關閉,保留患者肛門、能正常排便,照平常步調過生活。過去罹患「超低位直腸癌」的患者,多採傳統的腹部會陰聯合切除手術,傷口約有20至25公分,病人術後恢復時間較長,而且必須做永久性人工肛門來排泄,對工作、活動、社交等日常生活等確實影響很大。經剛門微創切除手術 降低裝人工肛門機率「經肛門微創切除手術」由肛門口進入,從腫瘤下緣開始切除,徹底、安全切除腫瘤,病人傷口比傳統腹腔鏡手術傷口還小,骨盆腔神經血管不易受損,最重要是保留病患肛門。病患雖需裝置暫時性人口肛門,但手術後3到6個月,能關閉暫時性人口肛門,讓病患可從肛門排便,術後7天後就可以出院。蔡達基醫師說明,「經肛門微創切除手術」與傳統腹腔鏡手術比較起來,手術傷口小、出血量少,大大的提高免裝人工肛門的機率、減少大便失禁的窘況。目前「經肛門微創切除手術」有健保補助,患者僅需自費手術耗材。

婦躺床刺痛 X光胸骨間驚見縫紉針

婦躺床刺痛 X光胸骨間驚見縫紉針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約40歲的陳姓婦人覺得右腋下處刺痛,就診後發現右側胸壁處藏著一根斷裂的縫紉針。陳婦表示,早上起床關掉鬧鐘後,本想倒頭繼續睡。但剛躺回床上,便聽到「 啪」的一聲,並覺得右背陣陣刺痛。細小縫紉針 沒入胸骨間肌肉沿著床鋪查看,結果在床邊找到縫紉用針線,但針頭斷了僅剩半截。陳婦直覺方才的刺痛感應是被針扎到,趕緊到急診就醫。急診醫學科醫師觀察患者沒有明顯傷口,安排胸部X光檢查後,赫然發現在右側胸壁上可看出金屬陰影,立即會請外科醫師手術取出。南投醫院外科主任李博彰表示,縫紉針相當細小,造成觸診、超音波檢查的困難。但透過X光檢查即可發現針頭在右後側胸壁部位,橫在右側第7根和第8根胸骨間,沒入在肌肉深部,所幸沒有造成其他臟器損害。尖銳物應收納好 防範不慎遭刺如果刺入的位置再深一點,便可能產生氣胸或血胸症狀,嚴重甚至有感染等危險。但,縫紉針是為什麼會在床上?醫院常發生民眾身體不慎遭異物刺入的案例,醫師因此提醒民眾應將家中尖銳細小的工具收納好,並且經常巡視居家環境,確保安全。李博彰主任表示,陳婦以動態X光攝影協助定位,將深部異物取出,術後病人即可返家。南投醫院院方提醒,民眾若遭異物誤入身體時,應盡速就醫,由專業醫師協助找出異物沒入位置,並視病人狀況安排手術取出。

「女人心,海底針」4動作揭露心思

「女人心,海底針」4動作揭露心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在當今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休閒方式,每個人都懂得讓自己高興地度過美好的閒暇時光,並為此不遺餘力。不過從人們五花八門的休閒娛樂方式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徵。因此識別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從那些看似無足輕重的興趣愛好入手。很多人都用「女人心,海底針」來形容女人的心思難以琢磨。其實,你只要細心觀察女人一些細微動作,就能發現她內心的祕密了。我們一起來看看:1) 女性拍異性肩膀傳達的是友誼之情/拍肩膀這種行為雖然在男人當中居多,但有些女人也會拍異性肩膀。這個動作並沒有其他意思,只是傳遞了一種友情與關懷,或者她把對方當成小孩或者弟弟。2) 女孩把寵物抱在懷裡暗示她不可能接受你/抱寵物在懷其實是女性的一種巧妙暗示,表明他不可能接受你。因為她將心愛的貓、狗或者絨毛玩具抱在懷中,就已經表明她已經有心愛的東西了。如此抱著自己的寵物,也是為對方設置了一道障礙。她這樣做是有意拉開距離,讓你沒有進一步接觸她的機會。3) 女性摸耳垂表明她對你的話題感到厭煩/一般來說,那些有事沒事摸耳垂的女性是最難讓人捉摸的。有時候,她對你正在進行的話題感到厭煩,但又不好直說,便會摸耳垂;有時候,她認為沒必要表現出來,就會下意識地摸耳垂。4) 女性摸鼻尖表明她不相信你/喜歡摸鼻尖的女性一般成熟大方,女人味十足,頗有神祕色彩。假如你遇到了這樣的女性就很不幸。因為在與人交談時,頻頻摸自己的鼻尖是一個不好的信號。她很可能不相信你說的話。(本文摘自/不要跟我耍心機/九韵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