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40歲後人際關係 「減法」更自在

40歲後人際關係 「減法」更自在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至於四十以後的人際關係呢?不求歡情縱樂,只願真心淡然。可以長年不見,共席心心相印;可以相識天下,只與味投者飲。四十以後的人際關係,少了意氣風發的豪邁,多了看透人心的成熟;少了闊論高談唇槍舌戰,多了點頭微笑涵養的氣量。40歲以後的人際關係應該是「減法」既然如此,何妨不撿朋友不挑好壞,多多益善?有緣的交久點,Key合的交深些,就連壞朋友也可以看出真道行。反正最後不是生離就是死別,清風來去誰也礙不到誰,趁還有口氣活在當下,珍惜相合投緣的此刻。明天和意外,不定誰先到呢!四十以後的人際關係該是減法,被動一點,年紀有一些了,讓年輕人主動去。被動不是姿態高、眼界高,而是世道同精力共衰,沉默隱潛是老成世故的調調。不再主動爭取什麼了,無謂在生命的畫布上潑染,但願回歸原始色彩。別固執拉攏人際關係 得失不再具指標意義老見不到的人就別約了,老愛不上的人就別折騰自己了,老放不下的恨就別再耗費精神咒罵了。生命值得浪費的事很多,最後你會同意只保留給愛你的人。不管那是朋友、是情人,都是值得的人。閱人無數繁華過盡,心中的人譜既多且雜,就別分別算計了。得與失之間,隨著年紀漸長拉近了距離,輸贏不再有更多指標性意義。四十歲以後的人際關係,不畏拒絕也不憂人言,實實在在做自己。那是另外一個蛹之生。(本文摘自/懂你自己,才能做你自己/商周出版)

暖足提高基礎代謝率 打造不易胖體質

暖足提高基礎代謝率 打造不易胖體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養成暖足習慣後,不僅可以減肥,也能打造不易變胖的體質。隨著年齡增長,代謝率降低、運動量少,就算食量跟以前一樣,身體卻愈來愈容易變胖。除了年齡增長,體溫過低也是造成肥胖的原因。假設體溫下降1℃,基礎代謝率約下降12%,計算下來,一個月體重約重2公斤。12%大約一百五十卡(女性平均一天基礎代謝量為一千兩百卡)。這是統計數字,就算胖了也一樣。若不改善冰冷狀況 還是可能復胖有時我會碰到一些人,他們認為「只要維持體溫,就會不斷燃燒脂肪、變瘦」,這真是天大的誤會。希望各位了解一個重點,當基礎代謝率降低,就會變胖。換句話說,只要藉由暖足提升代謝率,就能逃脫畏寒體質,從根本進行改善,轉為暖體質,打造不易變胖的體質。若不改善冰冷狀況,就想達成減肥功效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也必須注意飲食禁忌。就算暫時瘦下來,畏寒體質也會使代謝率降低,導致復胖現象。只要記得每天進行暖足、維持暖體質,就不會變胖。儘管如此,才剛開始暖足,不會馬上出現減肥成效。重新檢視畏寒體質、生活習慣,藉由運動提升基礎代謝率,打造不易變胖的體質,才是最根本的解決方式。冰冷部位就是你變胖的地方至今已說明冰冷是身體容易變胖的要因,但畏寒症也可分為幾種類型,依據不同類型,變胖的部位也不同。實行減肥計畫時,首先請明確訂出想瘦哪裡,再擬定對策。請參照下圖與解說,就會了解身體出現冰冷的地方,果然就是變胖的部位或接近該部位。若血液與淋巴無法順暢流動,就會造成多餘水分、脂肪和老廢物質滯留,出現冰冷現象。總之,「變胖的地方=冰冷部位」,透過暖足改善冰冷狀況,再針對變胖的部位有效率地運動,就能打造不易變胖的體質。(本文摘自/暖足/出色文化)

男女思考大不同 跟大腦細胞有關!

男女思考大不同 跟大腦細胞有關!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如果你正站在鐵軌上,一列火車朝著你的方向疾駛而來,此時此刻,你大概不會好奇地駐足沉思:「咦,這火車的速度有多快啊?火車上有多少乘客呢?這列火車從哪一站出發呢?要多久才會抵達目的地?」你若真的這麼呆立原處而自問,你極有可能隨即命喪軌道上。親密關係中想到壞事 是為了能獨立一人存活極度危機需要有不假思索的快速行動,而我們大腦內最急速行動的區域,完全不管任何具體與數學計算的內容,也不理會任何耗費時間的元素。它最首當其衝的重要任務,是保護我們免於送死。因此,大腦在確保我們好好活著的任務與功能上,是不是完美而稱職呢?肯定是!不過,面對愛,它是不是澈底沒轍呢?絕對是!我們大腦的求存技巧與法則,一旦遇到愛與親密關係,就顯得一無是處,格外不對盤。其實那是不難理解的,因為那些保護我們免於被殺的事情,往往正是保護我們免於投入親密關係,或使我們盡可能維持獨立一人的狀態。女性大腦擅長平衡 男性則擅於緊急反應最近,坊間有許多涉及大眾心理學的論述,特別針對女性與男性大腦之間的差異,多所著墨。例如,我們從丹麥學者派肯柏與漢斯.甘德森的研究中得知,男性在出生時,便比女性擁有更多的大腦細胞。然而,神經科學家保羅.麥克蘭卻發現,女性大腦在平衡對稱與融會貫通的能力上,遠優於男性。從物種演變的角度來看,男性大腦在「反應的連結」上,比「威脅感的連結」還要強烈。在《為什麼斑馬不會得胃潰瘍》這本書中,作者薩波斯基指出,男性在面對威脅時,比女性更快速反應,迅速行動,而且維持較長遠的警戒狀態。而女性則為了確保自己的安全,傾向把他人拉進來一起攪和或私下了事。除了男性與女性之間大腦與神經系統的些微差異之外,身為人類,不論男女,我們共享了一般生存與親密關係的動力和欲求。我們大腦內部最基本的機制其實是一樣的。(本文摘自/大腦依戀障礙/橡實文化)

講座/高纖防癌秘招大出擊

講座/高纖防癌秘招大出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研究發現,飲食中增加膳食纖維,能大幅降低罹患癌症的機率,包括大腸直腸癌、口腔癌、食道癌、肺癌及胃癌。但是過多的纖維素會引起脹氣、腹痛、腹瀉、便秘等腸胃不適症狀,或影響維生素、礦物質吸收。要如何適量攝取高纖食物呢?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3月6日(二)舉辦營養科講座,由營養師林郁珊主講「高纖防癌秘招大出擊」,將於本講座中告訴您適量、適宜的纖維質攝取方式,講座相關訊息可電洽亞東醫院營養科02-8966-7000轉1305或2046。(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高纖防癌秘招大出擊時間:107年3月6日(二)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講座/如何控制腎臟病

講座/如何控制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人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患者高達12%,依此推估,全台約有二百五十多萬名慢性腎臟病患者。但各期別平均只有3.5%的患者知道自己罹患慢性腎臟病,許多患者直至將要面臨洗腎命運時,才知道自己的腎臟已經要停工了。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3/8(四)舉辦生活保健講座,由衛教師黃郁珊主講「腎利人生之如何控制腎臟病」,提供您控制腎臟病病情須知。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腎臟病友們與親友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腎利人生之如何控制腎臟病時間:107年3月8日(四)上午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二樓門診9診候診處(糖尿病衛教室候診處)洽詢:02-2249-0088

家人、物欲成「小三」 感情出問題

家人、物欲成「小三」 感情出問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不善處理「第三者」的伴侶,經常在他們進入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之前,便已出現這一類措手不及的傾向。一個經驗老道的諮商師,通常可以從伴侶如何談及其他人,便隨即觀察或診斷出此類傾向與問題,其中最明顯的,不外乎他們如何在諮商師面前聊及對方的種種。不善於處理「第三者」 可能導致不健全的親子關係一般而言,這些伴侶會不斷將他們最首要的伴侶邊緣化,他們透過與他者或其他事物建立獨占而排他性的連結,來背叛對方。比方說,其中一位伴侶可能重視自己的姊妹更甚於自己的伴侶,而另一方則可能將酒精看得比自己的配偶還要重要。這兩個人通常都與他們的小孩建立一種不健全或扭曲的親子關係。對他們而言,親密伴侶都不是生命中最親近的諮詢者,也從不為彼此的人身安全與內在安全感付出任何努力。他們要麼無能為力去創建,或根本無法維繫真正的伴侶圈圈。可能原生家庭時 就讓孩子們隨意介入伴侶圈圈當然,他們都不是罪大惡極的人。事實上,他們不過就是正常而尋常的凡夫俗子,他們只是不懂得發展一種與他者的連結方式──所謂他者,意即自外於「他們倆」的那些人、事、物。他們並沒有連結於安全的愛。這些伴侶可能是孤島型特質或浪潮型特質,也或許純粹因為太年輕缺乏經驗。另外,也可能在他們年幼時,各自原生家庭的父母經常設下了錯誤的典範,屢屢破壞他們的伴侶圈圈而隨意讓孩子們介入,這些不適切的行為模式,使年長後的伴侶「有樣學樣」,以致混淆了成年後的伴侶關係。(本文摘自/大腦依戀障礙/橡實文化)

大腦額葉掌控情緒 算術、朗讀可活絡

大腦額葉掌控情緒 算術、朗讀可活絡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早在一九三○年代,便已提出「情緒是由邊緣系統產生」的假設。經過後人日益的研究,有了更重大的發現。事實上,過去早已假設控制情緒的具體位置,就在腦內的大腦新皮層中,即命名為「額葉」的區域。大腦新皮層覆蓋邊緣系統周圍,並根據各部位分成額葉、頂葉、顳葉、枕葉。其中,額葉在頭部前方,相當於額頭的內側。額葉受損不影響智力 而是控制情緒的能力為什麼說「額葉負責掌控情緒」呢?舉個例子。若是罹患腦梗塞或腦瘤等腦部疾病,病患會因為腦部受損部位所影響,有的人失去計算能力,有的人則會說不出話來。因為大腦各區域負責的功能各不相同。但令人大感意外的是,額葉如果受損,智力測驗的成績並不會下滑,受影響的反而是控制情緒的能力。葡萄牙籍的埃斯加.莫尼茲醫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一九三五年發明了額葉切除術,一九五○年代則證實這項手術產生的後遺症,因而也令人聯想到額葉與情緒的關係。額葉切除術是從人體其他部位進行切除額葉的手術。方法有許多種,有的是在頭蓋骨上鑽一個洞,利用細長的手術刀切除額葉;有的是將冰錐插進眼窩,切斷神經纖維。額葉切除術後 病患缺乏感情、失去自我當時已假設額葉會造成負面情緒,為了改善尚無治療方法的思覺失調症及憂鬱症等精神疾病,才發明了額葉切除術。美國精神科醫師渥特.富利曼等人對精神病患施以額葉切除術後,發現可抑制精神病患的暴戾性情,這項劃時代的治療方法因此風靡世界各地。發明額葉切除術的莫尼茲醫師於一九四九年獲頒諾貝爾生理暨醫學獎,得獎理由是「發現額葉區域腦神經切斷療法,對特定精神疾病具有治療效果。」在施行額葉切除術後,如果病患的智力完全不受影響,確實是一項能穩定情緒的劃時代療法。然而,自從莫尼茲醫師獲獎後,卻陸續發現有些病患變得無精打采、缺乏感情,失去了自我。原以為是「奇蹟手術」的額葉切除術,頓時成了「惡魔手術」而遭到全球禁止施行,但是人們也因此了解情緒的掌控是與額葉息息相關的。人驚慌時 額葉血流量大減到了一九九○年代後期至二○○○年代初期,隨著檢測大腦活動的科學儀器日新月異,已能利用磁振造影技術具體呈現腦內的血流量,腦科學因此急速發展。經過研究證實,人的所作所為,是由大腦的某個區域主導。例如讓接受試驗者進行算數與朗讀,會發現腦部血流量活絡的區域各不相同。透過實驗即可得知,「算數是與腦部某個區域有關」。一般來說,角迴是算數中樞;顳葉則是語言中樞,與朗讀時的語言理解能力有關。這些行為確實能增加該區域的血流量,但是研究顯示,額葉的前額葉皮質血流量更多。由此可知,算數及朗讀可活絡額葉。另一項實驗則顯示,人處在驚慌狀態時,額葉的血流量會大減。由此便能大致了解,額葉功能不佳時,即無法有效掌控情緒。(本文摘自/不讓情緒左右人生的用腦術/時報出版)

額葉衰退致情緒失控!揪出3危險因子

額葉衰退致情緒失控!揪出3危險因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若是罹患腦梗塞或腦瘤等腦部疾病,病患會因為腦部受損部位所影響,有的人失去計算能力,有的人則會說不出話來。因為大腦各區域負責的功能各不相同。但額葉如果受損,智力測驗的成績並不會下滑,受影響的反而是控制情緒的能力。造成額葉功能衰退的原因,可分成三大要素:1)額葉缺乏活動/額葉必須正常發揮功能,才能妥善控制情緒。因為額葉掌控思考及慾望、情緒、個性、理性,若是希望額葉發揮作用,就要在上述的各個面向給予刺激,藉此便能增加額葉的血流量,也就是「動腦」。身體任何部位都是愈動愈靈活,不動的話就會「生鏽」而變得遲鈍。手臂或腿曾經骨折的人,即使年紀很輕,也會發覺手臂因為一段時間無法活動而變細、腿也沒辦法正常行走。而這種情形年紀愈大會愈明顯。人的身體不會像機器一樣愈使用愈耗損,反倒是全身都得活動到才能維持功能運作。因此,活絡額葉時,需針對「思考、慾望、情緒、個性、理性」等各種行為活動給予刺激。2)動脈硬化/儘管每個人的老化速度不同,但血管最後都會失去彈性。年輕時,所有人的血管猶如橡皮一般柔韌有彈性;年老後,血管就會變得像舊輪胎一樣硬梆梆。膽固醇若是沉積在變硬的血管裡,會造成血液循環變差,呈現動脈硬化的狀態。一旦動脈硬化,血液便無法順利輸送至大腦,導致整個腦部的功能下降,額葉自然也會受到影響,因而容易產生自發性活動減少與慾望減退,或是「一掉淚就止不住」的情緒失控等現象。每個人在年歲漸高後血管都會變硬,動脈硬化也可說是一種老化現象。不過,一如其他老化現象,同樣會因各人的生活習慣不同而有差異。一般認為糖尿病及吸菸是加速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其他還有高血壓、高膽固醇、肥胖、壓力等等。如果能排除這些危險因子,預防動脈硬化,即可維持額葉的功能。3)血清素(神經傳導物質)減少/血清素的功用在於調節其他神經傳導物質,例如多巴胺(喜悅、歡愉)、去甲腎上腺素(恐懼、驚嚇)等資訊傳遞,有助於穩定情緒。血清素減少所引起的其中一種症狀,就是憂鬱症。血清素與其他分泌物質一樣,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因此,高齡者容易罹患憂鬱症。年輕人如果血清素暫時減少,也會出現憂鬱症狀。血清素減少會使額葉功能變差,即使沒有嚴重到憂鬱症的地步,仍會使人意興闌珊或焦躁不安。(本文摘自/不讓情緒左右人生的用腦術/時報出版)

失去人生方向?第一步先別再逃避!

失去人生方向?第一步先別再逃避!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靈性的觀念,說來說去總不脫那些,說久了自己都覺得像是口號般的不真實。除非你真的開始下決心行動,不然靈性永遠只是那個遙遠的救世主,跟你就是對不上頻率。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方向或是下一步何去何從,你需要的不是到處求神問卜或是找老師諮商,而是開始學會別再用頭腦創造出更多問題,來當作面對基本真實問題的逃避。很多人知道自己的問題 只是不想面對相信我,很多人根本就知道自己的問題是什麼,只是不想面對。因為他根本就知道,解決的方式就是把眼下該做的事情做到最好、把面對眼下責任當作唯一要務。比方說懶惰。明明有著遠大的夢想和目標,卻就是提不起勁,早上不起床、白天不做事、晚上不睡覺。懶散久了,連夢想也變模糊了,還以為自己找不到天命或是被什麼障蔽、被什麼卡到了。的確是被障蔽、被卡到了,只是來源不在外面,在自己。問那個自己最真的心,真不知道嗎?知道!只是不想面對,又要給自己一個不想面對的理由,於是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因為我還有什麼問題沒解決、因為我如何如何,所以……」這種自欺欺人的方式,或許連諮商老師都可以騙過去,卻騙不過自己,早晚自己要嘗那果實。一個人最好對自己老老實實,誰都能騙一輩子,只有對自己,連一刻都欺瞞不了。如果無法不比較 就讓自己更卓越另外就是比較計較。靈性知識教你不要比較,像是要你執行一個不可能的任務。活在二元世界的你,只要有人相、我相,就一定會比較。這其實無可厚非,只是當你明確地發現你實在做不到後,又因為如此,開始自責自己的無能為力,這時候靈性的知識就變成了擊潰你的魔咒。接受你就是會比較吧!然後告訴自己:「我要跟某人比較,他現在已經是Top了嗎?如果不是,有人是嗎?我有什麼方法可以超越他?」各位,我不是鼓吹比較計較,我是說,既然你拿不掉,那就找出這個人性中對你有力和有利的部分,去讓自己更卓越。(本文摘自/懂你自己,才能做你自己/商周出版)

因物質誘惑淪卡奴 換不到心靈滿足

因物質誘惑淪卡奴 換不到心靈滿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我們每天在不同的場合和對象前「扮演」不同的角色。是的!人間一切的一切,你的身分與認同只是在扮演。無論那些角色衝突與否,都不是你。真正的你安居心的當下,與神同行。當你不再與身體、頭腦認同,世界並不會因此屈就於你,但是苦就離開了你。物質誘惑招手 成了物品的「奴隸」因為你不再只為了身體的欲望而行走在地上,你心滿意足地只滿足身體最基本的需要,而將心力用在趨近於神性之道上。走在街上,琳瑯滿目的商品都在對你招手,各式各樣的服務呼喚著你的感官前來獲得滿足。如果錢不是問題,你可以獲得任何想要的與需要的。從滿足眼睛、耳朵、味蕾、聲帶到性器官,除了心靈。人世間有許多的誘惑對你招手,誘使你不知不覺中與世界認同,與身體、頭腦認同。於是為了滿足這些頭腦認同的需要和想要,你成了車奴、屋奴、感官奴、情緒奴、欲望奴,或者稍一不慎成了卡奴。這些「奴」為你帶來少許快樂,但也伴隨著痛苦;或者你也同意,苦是更多一些的。轉念忍耐 克制感官慾望這還不包括佛說的生、老、病、死、五蘊熾盛、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之苦。因此,「生是苦」便由此得到確認。我們或許不能像佛陀一樣了脫生死之苦,好歹有機會和能力讓自己解脫世間之苦。方法之一便是不再與身體感官的欲望認同。下次當你在欲望上有「非……不可」的念頭,感覺一下當下的自己,是不是像是正被欲望之火焚燒一般的痛苦?如能轉念,則烈焰變清風,還能帶來幾許頓悟。忍耐有價,克制有價,上帝對你為了趨近於祂所做的努力,向來都會給予正面回報,那個回報保證比銀行的高利活存還高!(本文摘自/懂你自己,才能做你自己/商周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