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吃鍋胃痛不適,竟是幽門桿菌感染,還可能傳染他人!30多歲陳小姐,有胃癌家族史,多年前曾經接受幽門桿菌根除治療,當時治療後幽門桿菌檢驗呈陰性。最近常常胃痛不舒服,接受胃鏡檢查發現有胃炎,幽門桿菌檢查陽性,讓她大為驚訝,覺得已經滅菌了為何還會呈陽性。
平均高達近10年的長照生活,許多家庭照護的辛苦都是從「中風」開始,誰會希望有一天自己會家人倒下來呢?一次不小心中風,從此就讓生活由彩色變黑白。《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說明8大中風徵兆及相關預防、照護議題,並提醒民眾若想要預防中風,先從避免三高開始做起。
失智症是大腦功能損傷的疾病,而聽力損失程度也會影響罹病風險。美國神經科醫師理查.瑞斯塔克(Richard Restak)《預防失智大作戰》一書中,分享失智症的相關科學與醫學常識,包括各種失智症的類型,並提供簡易的自我檢測法,幫助讀者促進大腦健康,從此遠離失智症。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體內正常的新陳代謝過程會使細胞不斷累積毒素,細胞會將毒素排進血液,最後送進肝臟排毒。這是一段極其精巧的排毒過程─—當毒素還在血液中時,在體內巡邏的抗氧化劑會前仆後繼的攻擊,避免身體遭受氧化,然後親自把這些毒素帶進肝臟。肝臟抓住毒素後,會釋放抗氧化劑,於是這些小原子再度回到體內進行巡邏的任務,此時肝臟便開始努力排毒。肝臟排毒的過程分為兩個步驟。在第一步驟中,...
2019-11-08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關節紅腫疼痛,手指又腫得像香腸,竟是乾癬合併關節炎。根據統計,有三成乾癬患者合併乾癬性關節炎,由於症狀常被忽略,有超過7成患者延誤診斷,錯失治療時機,發病時不只關節腫痛不適,嚴重的話還會導致不可逆的變形。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免疫風濕科林廷軒主任表示,乾癬性關節炎症狀相當多樣化,有時候只是關節比較緊繃、僵...
2019-11-08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你知道嗎?骨質疏鬆症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是全球第二大重要的流行病。根據內政部資料統計至今年6月底,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352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17萬人,年增幅度連續三年超過5%。在聯合國在2017年世界人口觀察報告調查中,預估2050年台灣老年人口將達到8百萬人。骨質疏鬆症隨著人口老化日益...
2019-11-07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現在治療不是醫師說了算!」醫療現場越來越重視「醫病共享決策」,婦女常見的子宮肌瘤也能因此找到適合的治療方式。亞東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暨病房主任吳文毅分享,一名47歲女企業家,發現經血過多、貧血,確診子宮肌瘤,考量停經後腫瘤會縮小,且她強調事業忙、不想開刀,與醫師共同選擇新式子宮肌瘤藥物治療,症狀明顯改善,已...
2019-11-07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腳尖微開,慢慢往下蹲,紅燈亮起就是姿勢錯誤!台灣流行病學學會指出,日本研究發現,重訓只練上半身,比練下肢的人的血管硬度增2.2倍。為鼓勵民眾正確運動,學會與台科大電資學院副院長花凱龍團隊合作,開發「智慧教練」,透過影像動態捕捉,幫大學生揪出深蹲誤區。花凱龍提醒,應遵守深蹲十字訣「齊肩微外八,先臀後膝蓋」,減...
2019-11-07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 十一月八日,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象徵冬天來臨,俗話說「補冬補嘴空」,在臺灣習俗裡立冬這天需「補冬」,透過進補恢復元氣抵禦寒冬。花蓮慈濟醫院舉辦蔬食廚藝講座,由營養師范綱傑、范睿示範如何運用常見食材,製作應景的「高鈣纖蔬湯」,料理方式簡單容易上手,一碗湯就能補足一日所需的鈣質及三分之一的膳食纖維。&...
2019-11-07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核磁共振結合放療新技術,癌症看得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日前簽下首座核磁共振影像導引直線加速器,放療更精準,不受呼吸、心跳或吞嚥干擾,讓醫師看清腫瘤變化,及時調整照射,降低副作用。高醫癌症中心主任黃志仁表示,MR影像引導可避免輻射,更清楚辨別腫瘤軟組織,適用於胰臟癌等位置刁鑽的癌症治療,是...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這週五就是冬天的第一個節氣立冬,立冬的到來代表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萬物活動趨向休止,這時很多動物都會冬眠來養精蓄銳,而我們人也一樣。因此冬天的養生需以「養藏」為主,才能為來春的生機做好準備。扶原中醫郭大維醫師特別推薦大家可以在立冬的時候飲用首烏紅棗茶,很適合冬天容易感冒、手腳冰冷、呼吸道過敏的朋友們!冬季養生重點在補腎-首烏紅棗茶準備材料:製何首烏6克、紅棗5顆、...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秋冬季節氣溫多變化,是突發性耳聾好發期,病患大多是出現突然察覺單耳聽力喪失之症狀,部分患者除了聽力惡化還會合併暈眩。突發性耳聾的原因目前尚不明,誘發原因可能和病毒感染、血管性疾病、內耳內淋巴囊水腫破裂、自體免疫疾病等等有關。另外若經常熬夜、壓力過大以及秋冬季節天氣變化大,導致血液循環較差都可能增加發病機會。南投一名70歲陳姓老翁在10月中旬的上午欲接聽女兒打來的電...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導致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日益提升,蟬聯台灣十大死因排行榜多年,近年來甚至有年輕化的傾向。最新研究指出,台灣大腸癌的發生率高達十萬分之50,已高於歐美國家十萬分之40的發生率。呂宗儒醫師說明,約有7-8成的大腸癌患者為自發性病症,無相關家族史。50歲後患者的發生原因與生活習慣、長期不當飲食的刺激有關;50歲前發病者則多受基因影響導致。69歲的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