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幽門桿菌小心胃癌、胃潰瘍!醫示警「這類人」殺菌仍可能罹癌

感染幽門桿菌小心胃癌、胃潰瘍!醫示警「這類人」殺菌仍可能罹癌

2024/10/9
你知道嗎?8~9成的胃癌是幽門桿菌引起的。從去年8月起,只要檢查出有幽門桿菌,不需要做胃鏡也可以拿到2週治療藥物,估計有5萬人能受惠。檢查幽門桿菌的方法有吹氣和驗糞便,治療時會吃抗生素,治療成功率約有8到9成,但還有可能再感染。醫師提醒,高風險族群在滅菌後仍需定期檢查,才能降低得胃癌的機會。

衛福部統計,高達8~9成胃癌的致病因子為幽門桿菌,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任羅景全表示,以往須透過胃鏡檢查,確認為幽門桿菌導致胃潰瘍,健保署才給予殺菌藥物給付;自今年8月1日起,放寬為以呼氣碳13、糞便抗原檢查、上消化道內視鏡切片檢查發現幽門桿菌陽性者,均能獲得2週的藥物治療給付,預估5萬多人受惠。

延伸閱讀:
有食譜》夏天吃「秋葵」顧胃降三高!簡單3步驟「涼拌秋葵」鎖住營養

胃癌高風險群

  1. 有胃癌家族史者。
  2. 50歲以上民眾,尤其是男性。
  3. 居住於胃癌高發生率地區者。

image
胃癌高風險群。(圖片提供:元氣網)

延伸閱讀:
大便混浮油、食物殘渣⋯不只消化不良!醫揪3原因:恐腸胃功能出問題

幽門桿菌檢測方法1表比較

感染幽門桿菌會增加胃潰瘍、胃癌風險,目前檢測方式分為侵入性及非侵入性:

侵入性檢查

  • 胃鏡檢查:取病理切片或取胃中的細菌培養,觀察有沒有幽門桿菌。

非侵入性檢查

  • 碳13尿素吹氣法
    • 須空腹至少2小時,喝一杯藥水等待半小時,對著袋子呼氣即可檢測。
    • 目前準確度最高的檢測方式,亦可用於評估除菌後效果。
    • 非侵入性檢查中費用最高者。
  • 幽門桿菌糞便抗原檢測
    • 檢測糞便中幽門桿菌抗原,可了解幽門桿菌感染狀態,也可於除菌後用來評估除菌效果。
    • 檢測費用相對較低。
  • 抽血檢驗
    • 檢測血清裡有沒有幽門桿菌抗原,但此方式無法區分是曾經或持續感染,若陽性仍須再以碳13尿素吹氣法或糞便抗原檢測確認,檢測費用最低。

image
幽門桿菌的非侵入性檢測比較。(圖片提供:元氣網)

抗生素殺菌成功率8至9成

幽門桿菌治療方式,目前為採用抗生素合併抑制胃酸藥物,可以使用3合1或4合1藥物治療,依衛福部「胃幽門螺旋桿菌篩檢指引」,目前幽門桿菌第1線治療建議使用4合1治療,包括10至14天鉍劑4合1治療,或14天非鉍劑4合1治療;若第1線治療未成功滅菌, 第2線治療則會使用鉍劑4合1療法或左旋氧氟沙星(levofloxacin)3合1或4合1療法。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黃柏翰表示,治療幽門桿菌需使用抗生素,服藥時間約10至14天,目前藥效殺菌率可達8至9成,但服藥後需停藥1週,再進行碳13吹氣檢查,確認是否殺菌成功。羅景全說,如果療效未達9成,可能與藥物劑量、服藥時間不夠久或體內已有抗藥性等有關。建議服藥治療後,除採用碳13吹氣檢查確認殺菌成效外,也可以利用胃鏡再次檢查有無出現病變。

幽門桿菌篩檢試辦計畫下半年啟動

羅景全說,依台灣消化系醫學會最新「胃幽門螺旋桿菌篩檢指引」,建議胃癌高風險群應優先篩檢幽門桿菌,包括一親等有胃癌病史者、50歲以上、居住於胃癌高發生率地區者。他提醒,50歲以上民眾罹患胃癌的風險相對增加,應特別注意。

為早期發現體內有無幽門桿菌,進一步防治胃癌,黃柏翰表示,衛福部國健署於今年下半年,將在部分縣市進行幽門桿菌篩檢試辦計畫,目前針對45至74歲民眾,以糞便篩檢方式檢查幽門桿菌,期盼透過此計畫找出帶菌者進行治療,以有效降低胃癌發生風險。

殺菌成功後,仍會再感染幽門桿菌

依研究顯示,在台灣經治療幽門桿菌族群中,再吃進細菌感染的比率,一年約有2~3%。羅景全表示,幽門桿菌的感染與環境衛生、年齡、區域性密切相關,如盛行率較高的地方,可能50~60%的居民都有感染;但若衛生環境較佳的地方盛行率可能只有20%,因此各地盛行率可能有很大差異。

高風險群滅菌後,仍應定期追蹤

羅景全說,如能有效殺死幽門桿菌,將可以降低胃潰瘍、胃癌前期病變及胃癌發生機會;但若有胃癌家族史,或已有萎縮性胃炎等癌前病變,即便殺菌後,仍須依嚴重程度每1至3年定期檢查,以便及早發現與治療。

(本文獲元氣網授權轉載,原文為:八至九成胃癌來自幽門桿菌 一表看懂4種常見檢測法差異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元氣網提供最即時的健康醫療新知、專業醫療解析以及多元豐富的健康內容,深耕保健、疾病、營養、樂活訊息,熟悉民眾關注的議題與語言,也能用同樣的話語和民眾溝通,讓網友讀者都能成為照顧家人的好幫手。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