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心血管的耐力與心臟健康程度有關嗎?然而,心血管耐力這是一個廣義的術語,它主要是衡量我們的身體在長時間內,以中至高的強度進行有節奏的動態活動能力;因此,它不僅僅涉及我們的心臟強度,也是肺部與肌肉的功能性是否良好的指標。《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教你3招檢測心血管耐力,並分享提升心肺耐力的方法。
肥胖是不少人煩惱的疾病,尤其有時候外型看起來瘦瘦的,可是腹部肥肉多看起來肚子好大,為什麼肥肉特別容易長在肚子上?該如何吃對飲食瘦小腹?《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營養師揭密內臟脂肪的真相,並建議民眾靠3招瘦小腹飲食消除難纏的內臟脂肪,解決小腹肥胖困擾。
我們都知道省錢的重要性,但真正付諸實踐的人有多少?從業超過10年的專任約房仲陳泰源,人生最高負債達380萬元,靠省錢、存錢達成買房的夢想,他也於《省出一棟房》一書中,分享簡單易懂的做法,並輔以親身體驗認證,不用靠投資也可以輕鬆存出買房金。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頭頸癌病人於手術或治療期最直接面臨的的就是飲食的改變,病人在這段期間可能因治療副作用食慾減低,進食量變少,而忽略了營養的充足;或是病人喝營養品喝膩了,家屬與病人陷入苦惱不曉得能有哪些替換方法?此次講座將由孫文蕙營養師於課程中與病人及家屬雙向互動,協助大家如何提供充足的營養並打破一些營養迷思,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02)89667000轉分機2176。講座內容...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腹部及身體飽足感覺知增加後,你還是會有認為已經足夠但還是想要再吃的時候。發生這種情況時,嘗試察覺想要持續進食衝動背後的原因。是否有人強迫你吃更多?或許你是因為不想要讓廚師失望?是否落入「反正已經爆掉了,就繼續吃吧」的心智陷阱,或是對於浪費食物感到不安?練習:如何自在地把食物留在餐盤裡1) 取比自己認為想吃的分量還要再多一些。2) 用餐的同時將之前所學進行練習。察覺飢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2歲的李先生近半年與家人對話時會來逐漸出現個性改變、重覆問話等現象,因症狀類似失智症,由家人陪同至神經內科失智症門診就醫。李先生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原來近日個性改變的症狀竟是腦中一顆6公分的腫瘤作祟。開刀治療後症狀逐漸改善。短暫記憶不佳、日常事務記錯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嚴介聰表示,李先生近日出現短暫記憶不佳問題,和他人對話時,個性也變得比以往更活躍熱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20多歲小櫻喜歡與朋友造訪各式美食,時常與朋友相約聚餐,然而因為「慢腸炎」的困擾讓她每次出門身上都須帶上一片成人紙尿褲與換洗衣褲。隨著「慢腸炎」的病程進展,小櫻的腹瀉頻率大增,常常一餐飯的時間就得跑3、4次廁所。某次與朋友的飯局中,她的症狀嚴重發作到連備用的換洗衣褲也染髒,只好倉皇離席。1998年到2013年間患者人數上升26倍「欲放放嘸,毋放緊緊」是「慢腸炎」患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心肌梗塞急救後倖存,沒想到心衰竭卻來報到!一名36歲男性去年過年前夕返鄉過節,發病當天自覺呼吸喘,胸部不適,就診後發現冠狀動脈中段完全阻塞,予放置支架後轉入加護病房。病人治療半年後,發現心臟變大、心臟衰竭症狀明顯。個案師進一步安排居家心臟復健指導、安排運動心肺功能測驗評估治療效果及藥物調整、並進一步用上新的心衰竭藥物治療,加上個管師遠距健康照護服務下,病情明顯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國內流感疫情持續,上週就診人次微增,新增39例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另新增39例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及3例死亡病例,建議有呼吸道不適民眾,為避免疾病加重傳染他人,盡快就醫為上策。上呼吸道案例以A型H3N2為主上周上呼吸道/類流感群聚案例亦上升,主要流行病毒型別以A型H3N2為主。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國內類流感門急診總就診達72,153人次,較前一週增加2.3...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旅遊旺季將至,要如何確保自身旅遊安全,掌握各地流行病為出發前必接收資訊之一。全球各地仍有各式傳染病流行疫情,建議民眾出國可先至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查詢當地疫情狀況及健康旅遊資訊,另外也可以前往國內27家旅遊醫學門診合約醫院諮詢,除了可預先領取當地常備藥品,也能詢問醫師採取適當預防措施。東南亞菲律賓、泰國為登革熱流行區大部分民眾旅遊首選的東南亞及南亞,目前為登革熱流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深海魚肉質細嫩、口感佳,愛吃的人要注意了,這些特質的魚可能讓你中毒!近日媒體報導香港出現民眾吃了魚出現雪卡毒中毒的案例,引發國人關切。雖然今年至目前尚無民眾誤食有毒魚類引發中毒之案例,食安問題仍不容小覷,民眾盡量別購買、食用來路不明的食材。食藥署也建議,民眾選擇魚種的時候,最好選擇食物鏈較底層以及族群量較多的魚,以避免不小心將含有毒素的魚吃下肚。魚體越大毒素越高南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美國,慢性疼痛患者的生活品質、身體活動,常受到限制,有時情況更比糖尿病、心臟病或其他癌症患者來得嚴重。目前治療慢性背痛,除了藥物治療,也有認知行為、適當放鬆、疼痛按摩等非藥物介入方式,可幫助緩解慢性疼痛、增加活動靈活度。慢性疼痛患者接受認知行為治療,雖然有效,但卻有些限制,像認知行為治療師數量不多,且大多集中在都市醫院,花費成本較高。病患也必須到醫療院所接受治療,耗...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有些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換人工膝關節後,老是感覺關節卡卡、不舒服,天氣變冷,症狀就更明顯。高雄榮民總醫院骨科部部長任振輝表示,根據臨床觀察,大約每10名接受傳統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就有1人術後感覺關節卡卡、不舒服。 許多原因 都會造成人工膝關節卡卡、不順 任振輝醫師分析,置換人工膝關節的患者,之所以感覺關節卡卡、不舒服,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