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當血壓非常高時,很可能造成眼、腦、心、腎、大血管的損害,許多人的血壓隨著年齡而上升,因此通常在被診斷高血壓之後,需要一直服用治療高血壓的藥物,但真的要吃一輩子的藥嗎?《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高血壓藥物的停藥方法,在試著停用藥物時期,也要確保血壓盡量穩定。
在過去的年代,只要能給孩子溫飽就是好父母,但現在的標準卻不一樣了,到底怎樣才算是好父母呢?美國知名榮格心理分析師詹姆斯.霍利斯(James Hollis)於《覺醒中年》一書中,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思索人生下半場的價值與中年的意義,幫助讀者適時跳脫舒適圈,去回應生命所提出的靈魂召喚。以下為原書摘文:
年節蔬果大採購,就怕水果不耐放,水果該如何保存才能放更久?哪些水果不用冰,哪些水果要放冷藏?水果保存要包紙還是塑膠袋?《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教民眾年節水果保存技巧,只要記住2大原則就好:溫帶水果適合冷藏,熱帶水果放常溫、陰涼通風良好的地方即可。
冬天是各種呼吸道疾病好發期,雖然國內第4波新冠疫情已擺脫高原期,感染人數趨緩,但專家示警,民眾對新冠肺炎警覺性下降,加上免通報隔離,民眾出現症狀時易當成一般感冒,若抵抗力不如預期,一不小心就會變成重症個案,恐難逃死亡威脅。
你知道討好跟對人好差在哪嗎?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很微妙,一般人通常覺得只要主動迎合,自己就能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事實是,討好者的人際關係反而會比其他人更加脆弱。《優活健康網》特摘溝通專家張忘形所撰文章,分享「討好跟對人好差在哪」供讀者參考,千萬別再搞錯了!
不少家長會擔心「孩子不專心怎麼辦?」但若只是告訴孩子「專心點!」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孩子的情緒焦躁起來,更難專心把事情做好。《優活健康網》特摘諮商心理師瑪那熊所撰此文,教導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其實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若想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需要爸媽和孩子一同努力。
和另一半一起「白頭偕老」是許多人的願望,但是只活在夫妻兩人的世界很無聊,和各式各樣的人建立關係是不可或缺的養老準備。個人主義者李政燮,於《在婚姻裡,可以兩個人狂歡,也要一個人暢快》一書中,打破世俗的標準,告訴讀者婚姻不是兩人的結合,而是兩人的共存。以下為原書摘文:
說話是一門藝術,正確字眼用在正確的時機,就能產生翻倍的影響力,例如「你可以當我的小幫手嗎」比「你可以幫我嗎」更可能讓小孩行動。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行銷教授約拿.博格(Jonah Berger)於《如何讓人聽你的》一書中,分享「說服力」的相關案例與技巧,只要用對字眼就能讓人聽你的。以下為原書摘文:
糖尿病可能增加憂鬱症風險?在台灣,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根據國健署統計,去年就醫人數更超過256萬人,糖尿病更居2022年國人十大死因第6位。而最新研究發現,血糖對大腦結構和功能的傷害,也連帶地影響了憂鬱症的風險,研究更指出,這代表只要穩定控制血糖,就對預防及降低老年憂鬱症風險有所助益。
近幾年「細胞療法」蓬勃發展,常見的醫美療程有傷口修復、肌膚細胞新生等。其中「脂肪幹細胞」是從人體脂肪組織中分離出來的幹細胞,屬於人體幹細胞的一種,因其容易取得、培養快速、儲存數量龐大的特性,目前廣泛應用於治療上,包括慢性傷口的皮膚修復、皮下軟組織的填充等,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
保護心血管健康該吃什麼?你一定要知道「這5種食物」!心血管病變有年輕化現象,想要用飲食保養、防止血管老化,《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提供民眾「顧血管食物」建議,並揭密高糖飲食,究竟會對心血管健康造成哪些危害,不但讓人容易老,還會促使脂肪堆積、導致身體發炎,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科學研究已證實,透過口述個人生命歷程,可喚起長者的正面情緒,進而重拾昔日的光榮與自信。回憶自己一生中曾經創造過的美好經驗與價值,不論是對失智症者或是一般高齡長者,都是好處多多。失智症目前仍是無法治癒的疾病,藥物的幫助也相當有限,還需要搭配運動、社交、認知訓練等非藥物治療來協助減緩退化。
你平常會對親友、另一半「說教」嗎?事實上,說教的本質通常都是建立在一種「我是對的」而「你是錯的」的立場上,其實就是一個人傳達自己的經驗談給另一個人,然而說教真的沒用嗎?《優活健康網》特摘心理師王家齊所撰此文,分享「說教的真相」,或許我們可以試著別爭對錯,才能促進彼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