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連假把握時間追劇,開工上班又長時間盯著電腦、手機,現代人總是離不開3C產品,每當看著小小螢幕,脖子容易固定姿勢前傾或後仰,長時間下來造成肩頸痠痛。中醫師提醒,長期肩頸痠痛若不治療,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後遺症,建議居家3招伸展運動可幫助放鬆肌肉,做好肩頸保健才不會影響生活品質。
外耳炎是耳鼻喉科門診常見的疾病,其中「惡性外耳炎」是嚴重的耳道感染,只要轉動頭部,耳朵就會感到疼痛,感染範圍包括外耳道,延伸至顱底、顳骨、甚至腦組織和腦神經。《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惡性外耳炎的原因、症狀、危險因子以及治療方法,若有相關症狀務必就醫。
眼周的肌膚是全臉最薄的區域,很容易受到歲月痕跡的侵蝕,而出現像是魚尾紋、眼袋、淚溝等困擾。該如何做好眼周保養、延緩皮膚老化?《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醫學美容專科醫師指出,肌膚保養核心在於防曬與保濕,醫美雖然可以輔助延緩老化,但無法改善整體膚質,建議從30歲開始,就要開始進行日常肌膚護理。
出國會需要拉行李箱、揹包包,到底該怎麼做才會省力呢?動作學研究家木寺英史於《複利走路法》一書中,依據身體狀況及日常生活情境的不同,介紹各式各樣的走路方式,也將這些觀點進一步落實於爬山及跑步技巧,幫助讀者學會正確的走路方式,打造健康身體。以下為原書摘文:
秋冬冷氣團一波波來襲,常讓人胸悶、喘不過氣,當心是氣喘發作前兆!年達5旬的劉小姐有氣喘病史,因家中有飼養寵物,加上本身對巧克力過敏,一旦嚴重型氣喘發作,就算家中只有2樓也爬到無法呼吸,更遑論出門,急性惡化時甚至導致肺功能一度只剩下40%。經醫師建議使用新型生物製劑治療後,呼吸狀況獲大幅改善,肺功能恢復至70%,與家人出國旅遊、健行跑步都不成問題。
台灣將在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化社會,但台灣人準備好迎接超高齡社會了嗎?精神健康基金會發布2024年「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指出,國人今年整體精神健康得分81.67分,略高於及格線的80分,但卻呈現6年來最低分,推測是受到選舉年影響,以及年輕族群尚未為年老規劃做足準備,導致承受較明顯的精神壓力。
新冠疫情後,全台醫院面臨護理師人員流失的情況,衍生醫院關病床、患者等不到床位等問題。但是,台中榮民總醫院卻逆勢招聘數百名護理新血,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認為「醫療數位轉型」是解方之一,受惠電子紙、智慧藥櫃等設備導入,護理師每天可節省90分鐘工時。
長輩牙口不好吃不下,小心肌少症報到!76歲林先生平常身體健朗,最近因為牙口狀況不佳,進食量也跟著減少,走路步伐不穩容易跌倒,現在以久坐看電視居多,幾乎足不出戶。後續,他至醫院營養諮詢門診進行糖尿病飲食諮詢時,不經意透露出生活近況,營養師懷疑罹患「肌少症」,建議林先生從飲食與運動調整,半年後相關症狀也逐漸改善。
冬天溼冷,空氣還夾帶汙染塵粒,不少人一早起床就是噴嚏連連,頭昏眼花、鼻涕眼淚直流,甚至到中午才會好轉。高雄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主任戴滋慧表示,中醫稱過敏性鼻炎多為脾肺氣虛,早晨飲用溫熱「防敏茶」調整體質可遠離過敏。《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冬日的中醫保健。
許多人會在晚上入睡後出現磨牙情況,磨牙聲響也會擾人睡眠,事實上,磨牙是因人們在睡覺時下意識地「咬牙切齒」,可能因為壓力緊張、焦慮、沒有安全感等原因所導致。然而,長時間磨牙可能導致牙齒持續磨耗,《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建議5招有助於停止磨牙。
「媽媽,我真的好累。」簡短一句話,道出無數長期照顧者的壓力與無奈。默默承擔著繁重的責任,不僅是身體上的勞累更是心理上的巨大壓力。當衰老逐漸影響家人的健康與生活,照顧責任也帶走家人的生活品質和自我認同。《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當照顧者感到孤獨無助時,可透過4招幫助自己紓解壓力。
骨折不僅會嚴重損害生活品質,還可能提高整體死亡風險,時有所聞,知名藝人因髖部骨折而最終不幸辭世。也讓骨鬆的健康議題再度引發社會關注。醫師表示,根據研究數據統計顯示,髖部骨折後1年內的死亡率高達24%1,門診更有70多歲的舞蹈老師因骨鬆骨折被迫中斷職涯,骨鬆性骨折的風險絕對可以有效管理,關鍵在於「提升骨密度」。 骨鬆嚴重影響健康 高危險群要及早預防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因骨量減少或骨密度降...
現代人工作忙碌,有時隨便吃一點,甚至沒時間吃午餐,其實午餐對於身體的調節很重要。日本營養學權威柴田重信於《最強時間營養學》一書中,分享「時間營養學」,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方法,吃正確的食物,幫助讀者有效強身健體、減脂瘦身、抗衰慢老,進而遠離疾病的危害。以下為原書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