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以為染髮劑在頭髮的停留時間愈久,髮色就能維持更久,但皮膚科醫師表示,務必依照說明書上的建議時間,不可讓染髮膏在頭上留置過久,否則容易引發過敏,造成刺激性皮膚炎。《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染髮的注意事項,一定要看清楚產品使用方式,並注意染髮後的皮膚狀況。
過年是親友團聚的日子,親友們通常都會聚在一起聊天話家常,有時「今年年終拿多少」、「什麼時候交男女朋友」等各式各樣的問題,常常讓彼此難以招架,今年不妨換個話題聊吧!《優活健康網》特摘看見心理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解景然所撰此文,分享過年聊天必備的「5種愛之語」,讓家庭感情變更好。
「初二回娘家」是過年傳統習俗之一,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和孩子回到娘家,與父母團聚,分享節日的喜悅,不過隨著時代演變,加上女性意識抬頭,「初二回娘家」的必要性常會引起議論。《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回娘家的來源、習俗與禁忌,並帶領讀者探討「回娘家真的公平嗎?」相關議題,今年過年就換個方式思考吧!
57歲的劉先生是中藥行老闆,5年前開始出現消化不良,進食就脹氣、腹痛等症狀,起初以為是胃炎,自行抓中藥治療,但症狀時好時壞,拖了半年才就醫。醫師發現他眼睛明顯發黃,進一步檢查確診為肝內膽管癌第3期,當時腫瘤大小已有10.5公分,研判無法開刀摘除,所幸在醫師評估下參加免疫療法合併化療臨床試驗,腫瘤明顯縮小,症狀也好轉。
一名4歲女童在出生時,經新生兒篩檢發現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罹病基因,並在1歲多時發病,會出現走路歪歪斜斜、肌肉活動功能不佳、四肢肌肉無力萎縮等症狀,所幸經過醫師評估治療及持續用藥後,成功改善肌肉症狀並存活至今,且現有運動功能無異於一般正常小朋友。
65歲張阿姨有慢性支氣管炎、乾燥症以及雙下肢慢性深層靜脈血栓,長期在胸腔科、風濕免疫科等追蹤治療,並長期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免疫抑制劑以及抗凝血劑等藥物控制;然而在各科有效治療之下,胸悶、氣喘仍反覆發作,令張阿姨不勝其擾。後續張阿姨至醫學中心檢查,發現竟是「慢性肺動脈栓塞肺高壓」,所幸在心導管介入治療及藥物調整之下,病況逐漸獲得控制,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你家小孩睡覺時會在夜間磨牙嗎?小心這可能是因為口呼吸、咬合功能出問題!提醒除了是先天性的牙齒或咀嚼問題外,也要留意可能是孩子感到焦慮、緊張、太過興奮所出現的癥狀。面對因口呼吸問題引發的磨牙、齒列不正等問題,該怎麼進行治療?建議掌握3大方向解決。
上了年紀以後,家中長輩經常會喊這裡痛、那裡痛,尤其是關節疼痛,更是不少銀髮族的困擾。德生診所院長黃兆康醫師建議,可以透過運動、肌耐力訓練、穿戴護膝以及補充關節軟骨營養食物等方式,來維持肌肉量跟關節靈活。 黃兆康醫師以自己的媽媽為例,由於黃媽媽有高血壓加上脊椎側彎,平常光是走路就容易喘,長期缺乏運動的情況下,造成她肌肉流失,加速關節磨損,疼痛的情況就越來越嚴重,而且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缺乏運動加...
蛋,幾乎已是每天人人必吃的食物之一,且大量應用在許多食品當中,包括麵包、蛋糕、布丁等等,然而最近蛋荒議題延燒,預計缺蛋潮要等到5月才能緩解,也使更多民眾關心蛋的資訊。市面上的蛋種類多元,你知道怎麼挑新鮮好蛋嗎?紅蛋比白蛋更營養?以下「雞蛋3大迷思」,營養師一次解答。
瑜伽是人人皆知且相當普遍的身體活動,最常和皮拉提斯做比較。雖然兩者都能舒緩壓力、強化肌力、放鬆身心,但細節上仍有諸多不同,如果沒有深入接觸過,許多人會把兩者搞混。本文從運動目的、鍛鍊肌肉、呼吸方法等方向介紹兩者的差異,當你在思考自己適合報哪種課程時,不妨先參考本文再做決定!
42歲陳小姐,20年前以為是車禍後遺症導致肌腱炎,服用消炎藥半年未痊癒,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後才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當年正處於夢想拼搏的年紀,人生猶如被按下暫停鍵;原先喜好烘焙的她,因手部關節腫痛而無法打蛋、揉麵團,然而這樣的疾病症狀,旁人從外表上卻看不出來。
連假將至,小心大吃大喝太放縱,會讓肚子上的肉蓬勃發展,養出鮪魚肚、啤酒肚!該如何讓腹部脂肪不再堆積?鮪魚肚怎麼消除?腹肌到底該怎麼訓練?醫師指出,千萬別再做傳統仰臥起坐,傷腰效果又不好,以下教你「5招運動」消小腹、練出6塊肌。
寶寶1歲剛學會站起來、甚至自己走路,父母固然開心,但卻發現小孩走路姿勢怎麼怪怪的?父母常擔心幼兒足部問題,例如:走路內外八正常嗎?扁平足該怎麼辦?O型腿X型腿怎麼分別?哪些須就醫不能輕忽?以下一次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