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保健

孕婦吃藥,安全嗎?

孕婦吃藥,安全嗎?#孕婦保健

懷孕的婦女應該和平常人一樣也會生病,但由於害怕吃藥影響胎兒安全,所以往往有病不敢服藥,因而延誤病情反而使母親及胎兒受到傷害。當然胎兒本身是比較脆弱,尤其是前三個月細胞正在分裂和增生,容易受到干擾而引起畸形產生,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藥物都會影響胎兒。台東基督教醫院婦產科-徐文成醫師表示,目前醫藥學者根據藥物對胎兒影響程度嚴重與否而把藥物分為五類。一、 A類藥物:一些藥物在有良好控制的情形下對婦女進行研究,證實對胎兒沒有危險性。二、B類藥物:動物試驗的結果證實對胎兒不具危險性,但對婦女尚無充分的研究。或動物試驗顯示對動物胎兒有不良作用,但在良好控制的條件下,對孕婦的研究尚未證實對胎兒有不良反應。三、C類藥物:動物試驗顯示對動物胎兒有致畸形或殺傷性,但對婦女尚無類似發現,因此危險性無法被排除。四、D類藥物:對人類胎兒有明確的危險性存在,但在某種利多於害的情況下(如母體生命受威脅或罹患嚴重疾病,別無其他較安全和有效的藥物可資利用時),雖對胎兒有危險仍可使用。五、X類藥物:動物或人體的研究都證實可發生畸胎,而且所產生的危險性明顯的大於服藥的好處,這類藥物孕婦忌用。換言之,A、B兩類藥物都可以用,C類藥物必要時可以用,也不需要因吃了C類藥物而把胎兒拿掉,D類藥物在救命時仍可以用,但胎兒可能有畸形發生,但不是一定有,只有小部分有。X類藥物就忌用,如果誤服此類藥物,有些醫師建議把胎兒拿掉,但在正常情況下包括沒吃藥沒生病的情況下,仍有百分之二的胎兒有或重或輕的畸形,這是一個自然的發生率,所以無論何種情況,醫師都不能保證胎兒百分之百的健康。徐文成醫師強調,最好的防範方式,就是孕婦千萬不要在生病時自己隨便購買藥物服用,必須先就診經婦產科醫師判讀,畢竟A、B、C三類的藥物有很多種,醫師可以替你選擇適當及安全的藥物,在就診時必須先說出自己已懷孕或準備懷孕,讓醫師開處方時有所注意。此外無病時千萬不要隨便服用 “補“大人小孩或去“胎毒”的藥物,事實證明很多去“胎毒“的藥物無故服用一段時間後反而傷害胎兒。目前台灣常用的藥物有上萬種,沒有一位醫師能把所有常用藥物的外觀及顏色能分清楚,所以每當孕婦服用任何藥物時必須把藥名記下來,以便請教醫師或藥師,最好不要只把藥品直接拿給他們看。總之,孕婦往往無法避免生病,生病時必須看醫師,有很多藥仍可使用,不致傷害胎兒。所有的準媽媽一定都能產下健康活潑的寶寶。

孕期內發現乳癌,腹中寶寶怎麼辦?

孕期內發現乳癌,腹中寶寶怎麼辦?#孕婦保健

台灣女性罹患乳癌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其中年齡小於四十歲,大約佔了百分之三十。曾有位三十五歲的女性,懷孕後突然發現乳房腫瘤,掙扎許久,終於鼓起勇氣到乳房外科的門診做進一步的超音波檢查,醫師建議需做切片,但她十分憂心之後如果要開刀、化學治療等,是不是會影響到肚子裡的寶寶。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乳症外科王馨鎂表示,像這樣”懷孕期到生產過後一年間”發現的乳癌,都可統稱為「妊娠乳癌」。雖然與同樣年紀同樣期別的患者相比較,其治療的預後是相同的,但因為孕期以及哺乳期的乳房腫脹,乳腺緻密,以及傳統上不希望在這時期有所動作的觀念,造成診斷確定的時候,腫瘤普遍比較大,癌症的分期也當然屬於比較後期了。一般認為,妊娠乳癌的手術選擇,和其他的乳癌病患並沒有不同。但王馨鎂醫師說明,由於實施部分乳房切除的患者,需要在術後接受放射線治療,而輻射線又被認為會增加胎兒器官發育遲滯和功能障礙,因此,除了懷孕末期以及強烈要求保留乳房外觀的病人之外,通常醫師會建議病人進行乳房全切除手術。至於為了診斷或治療所需要的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在絕大多數的狀況之下都是安全無虞的。王醫師表示,化學治療在懷孕的第二期和第三期進行,一般相信都是安全的。統計上顯示,除了寶寶的出生體重較輕之外,對於健康並沒有長遠的影響,生出畸型兒的比例,也和其他健康婦女是一樣的。因此,懷孕當中的化學治療,其適應症和劑量選擇,也和其他的病人沒有差異。終止懷孕本身,對於妊娠乳癌的治療預後並沒有幫助。除非是在懷孕的非常早期發現罹癌,或是診斷為晚期乳癌,考量到治療本身對胎兒發育的傷害,或是因為懷孕可能對療程的進行造成影響,才會建議病患終止懷孕。總括而言,妊娠乳癌的預後,和懷孕本身並不相關,但對於家庭以及心理的衝擊,卻比其他的時期來得重大。王醫師建議,應該以體貼的心,去了解患者百轉千折的情緒,但患者也要冷靜的與醫師溝通,找出雙方都認同的治療計畫,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成效。

懷孕異常出血的危機

懷孕異常出血的危機#孕婦保健

林女士(化名)懷孕36週,這是她的第三胎妊娠,前二胎懷孕與生產過程都很平順,不料有一天凌晨突然因腹部疼痛併發陰道出血而醒來,其老公趕緊送她到醫院就診,經檢查的結果發現腹部有子宮壓痛,陰道出血不停,胎心音持續出現晚期減速,醫師診斷為「胎盤早期剝離」,經緊急剖腹產,已母子均安。臺安醫院婦產科徐弘治醫師表示,「胎盤早期剝離」是指正常著床的胎盤於”妊娠20週後,胎盤娩出以前”,即發生剝離的現象,是「產前出血」常見的原因之一,但以第三孕期發生的機會最多,在妊娠20週以後都可能發生。若在妊娠20週以前的胎盤早期剝離,則歸類為「流產」。另外前置胎盤也常會引起產前出血,藉超音波可以加以鑑別診斷而做不同的處理。胎盤早期剝離嚴重會導致胎死腹中,發作時若需馬上中止妊娠則可能生下早產兒;產婦也有可能會因為大量出血造成休克,引起瀰漫性血管內造成血崩,並危及生命。徐醫師指出,胎盤早期剝離的發生率約每200個分娩就有一個,其發生的原因不明,大多數的病例發作時也都很突然,此產前出血常伴隨著數種危險因素,像是孕婦罹患妊娠高血壓(在嚴重型的胎盤早期剝離病例當中,有50%伴有妊娠高血壓)、孕婦使用禁藥、吸菸、受外傷、葉酸或維他命C缺乏、子宮長肌瘤等。發生胎盤早期剝離的臨床症狀包括:1. 陰道出血(佔78%):嚴重時會出現休克。2. 子宮張力增加,子宮有壓痛或背痛(佔66%);如果是隱匿性出血時,會出現持續且劇烈的疼痛;開放性出血時,疼痛較輕微。3. 胎兒窘迫現象(佔60%)。4. 出現早產的現象(佔22%),所以對早產的病例不能掉以輕心,仔細觀察其隱藏性的原因是否為胎盤早期剝離?5. 子宮收縮緊密(17%)。6. 出現強直性子宮收縮(17%)。7. 胎死腹中(15%)。因此孕婦在懷孕第二、三孕期的時候,徐醫師建議,如果突然出現上述症狀時,應趕緊到醫院查個究竟,才能盡快緊急處理。若發生破水情形,羊水成葡萄酒的顏色,則可以懷疑是胎盤早期剝離,除了上述的臨床症狀以及檢查的發現可以作為診斷上的依據,也可以借助超音波檢查來排除前置胎盤的產前出血,如果在胎盤後面能夠看到大片的血塊也就可以據此診斷為胎盤早期剝離。

預防過敏從娘胎開始

預防過敏從娘胎開始#孕婦保健

如果夫妻兩人都是過敏體質,所生出來的孩子有75%的機率會是過敏體質,由此可知,準媽媽在懷孕期如接觸太多過敏原,若家族中又有過敏遺傳因子,就可能導致新生兒有過敏症狀。醫師建議準媽媽最好從懷孕期就開始預防過敏,有過敏體質的母親在懷孕期間要儘量避免接觸過敏原(包括吸入性和食物兩類)及刺激物。常見的吸入性過敏原有:塵蟎、蟑螂、貓、狗、鳥類等寵物的皮屑,黴菌、棉絮、草蓆及花粉等;而食物之過敏原有:海鮮(特別是蝦蟹等有殼海產)、堅果類(花生、核桃果等),至於在牛奶、蛋、魚等方面,雖然也有專家建議減少攝取,但為了顧及母體及胎兒之營養需求,光田醫院小兒科李昭儀醫師建議上述食物不刻意增加,如此既可減少過敏抗體的產生,也可以讓胎兒獲得足夠的營養。刺激物像是二手菸、化學刺激物等也應儘量避免接觸;而在生活上,居家環境宜保持乾淨,注意室內濕度,保持50%以下,避免養貓狗等寵物。若媽媽在孕期發生過敏現象時,如何將過敏的影響降至最低?李昭儀醫師表示,孕婦在懷孕十六週前最好不要服藥,以免影響胎兒的器官發育。然而氣喘婦女在懷孕時,約有三分之一的症狀會變得更嚴重。但如果因為怕使用氣喘藥物會影響胎兒的發育,而任氣喘症狀的惡化,可能反而會因肺部水腫換氣不良而增加早產兒、低體重兒出生比率,甚至因此增加嬰兒的死亡率,因此氣喘孕婦仍需適當的遵從醫師使用藥物,才能將過敏的影響降至最低。李昭儀醫師指出,寶寶一歲以前是建立健全免疫機制的黃金時期,因此預防過敏要從出生就開始作起。有過敏家族史的寶寶出生後,我們建議至少哺育母乳六個月以上;寶寶罹患過敏疾病的機會可大幅降低。若無法哺育母乳,在餵哺嬰兒奶粉應選用低過敏性的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寶寶的副食品添加也要在六個月以上才開始,而海鮮、蛋、及花生、堅果食物則以一歲至一歲半以後才開始食用較好。家中的傢俱或玩具最好避免毛製品,而以皮製品或塑膠製品為主。寶寶睡的床套、被套要使用低孔徑塑化布料,並隔週55-60℃之熱水清洗,冷氣機之濾網也要常換洗,才能減少感染機會。李昭儀醫師的叮嚀,準媽媽若在懷孕期接觸太多過敏原,加上家族中有過敏遺傳因子影響,就可能導致新生兒有過敏症狀;因此準媽媽要有從懷孕期開始預防過敏的新觀念。

3G視訊坐月子,調養兼顧好心情

3G視訊坐月子,調養兼顧好心情#孕婦保健

懷胎十月,媽媽產後重心除了都在寶寶身上外,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坐月子」。隨著服務時代的來臨,現在產後護理之家除了幫媽媽安排坐月子餐、調理身體之外,還加入臉部護膚、身體按摩等貼心服務,更特別的是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產後護理之家還與威寶電信合作,提供家屬V-Live大眼睛3G視訊服務,無論身處何時何地都能透過「3G影像電話」隨時隨地觀看寶貝的可愛模樣。吳志雄院長說,為體諒媽媽懷胎十月、生孩子的辛勞,北醫希望所有入住產後護理之家的媽媽們,都能享受如少奶奶般的待遇。除了有美容師到府服務,免費幫產婦做高級肌膚健檢及臉部保養,加上腹部或小腿精油舒緩按摩等,還有專業優質的美容醫療團隊為後盾,協助媽媽改善產後的肌膚問題。產後護理之家區慶建主任表示,入住15天以上就會安排中醫師親臨把脈診察,加上產科、兒科主治醫師巡診以及經驗豐富的資深護理師24小時照護,整合中西醫為產婦調養身體,以醫學中心級的產後照護品質,營造溫馨舒適的產後調養環境,讓產婦與寶寶住在這裡就像家一樣的舒服自在。除了提供全天候視訊系統,媽媽可於房間觀看寶寶在嬰兒室的情況之外,北醫產後護理之家還有一項特殊的坐月子服務-「V-Live大眼睛,即時視訊」。能提供家屬3G視訊溝通服務,無論親友家屬在上班、出差或是人在國外,都可透過3G手機影像電話直撥V-Live大眼睛服務門號,隨時隨地觀看剛出生寶貝和關心產婦坐月子的情況,真正做到零距離的貼心服務。

產後婦女身心調適問題

產後婦女身心調適問題#孕婦保健

婦女於生產後,需要面對的是生產前後相關荷爾蒙之劇烈改變、心理上對初為人母之角色適應與隨之而來的責任壓力,產婦之心理健康極有可能在此時會產生失調之狀況,此失調有可能會阻礙母親與嬰兒依附關係之建立,甚至影響早年兒童身心之發展過程。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許正典醫師指出,「產後情緒性精神疾病」依發生之時間、症狀內容與嚴重度可分為三類:一、產後抑鬱:一般發生在產後之四至十天,產婦於此時會有情緒不穩定、易怒且常哭泣,因其憂鬱症狀所持續之時間不長,一般僅需旁人的支持、體諒與鼓勵即可自行痊癒,但由於其發生率達百分之三十至七十五,且其中有百分二十之產婦會進入以下所介紹之產後憂鬱症,故有需要持續注意產婦之情緒狀況並給予溫暖正向的陪伴。二、產後憂鬱症:發生率約為百分之十至十五,許醫師表示一般發生在「產後一個月內」,但常至產後六星期仍可能發生,產婦會出現心情不穩定,尤其以憂鬱與焦慮情緒為主,另外會有失眠、興趣減低、無助與無望感等,嚴重的甚至會合併自殺想法或行為,且因可能想到嬰兒獨活於世上的痛苦,而有傷害自己嬰兒的衝動行為,此時必須尋求精神科的協助而給予積極的治療,包括抗憂鬱劑的服用與適當之心理治療。三、產後精神病: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一至二,產婦於此時除了有不穩定與易怒情緒外,亦會產生幻覺或妄想,且意識有時會出現混亂之現象,此時需要與因內外科疾病引起之譫妄現象做一區分,一般需要更積極之藥物治療,包括住院治療。許正典醫師表示,產後情緒性精神疾病若能早期發現與治療,對於產婦之心理健康恢復與母子正向關係之建立會有很大的幫助,若您自己或您身旁的產婦有如上述困擾,請勿諱疾忌醫。◎哪些人容易得產後憂鬱症?1. 未成年之產婦、未計畫之懷孕2. 第一胎生產、有產後併發症或流產現象3. 過去曾有產後憂鬱症病史或其他情感性精神病病史4. 於懷孕期間即有憂鬱症狀、配偶亦有憂鬱狀態或多指責態度5. 最近發生重大之壓力事件與本身是外籍新娘等。

懷孕及產後之「精神科藥物」使用

懷孕及產後之「精神科藥物」使用#孕婦保健

絕大多數人都知道懷孕不能亂吃藥,但女性的精神疾病好發於18至45歲,正是生育年齡,尤其有些女性在懷孕前已經罹患精神疾病正服藥治療中,或者懷孕、產後出現精神疾病需要治療時,”精神科藥物的諮詢”就顯得更為重要。相較於以往醫師普遍不傾向開立藥物給懷孕婦女的情形,近幾年醫療的觀念慢慢有了轉變。高雄立市凱旋醫院神經精神科林潔欣醫師指出, 許多研究顯示懷孕時若罹患憂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而不治療,將增加許多生產時及新生兒併發症,例如早產、出生體重不足、嬰兒發育緩慢、需住進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等等,壞處遠超過以安全的方式使用藥物;若懷孕婦女因嚴重精神症狀而出現自殺或甚至傷害孩子的念頭,後果更是不堪設想。林潔欣醫師表示,根據多年來各國所發表的研究以及婦女精神醫學專家的經驗,懷孕及哺乳期用藥原則可分為以下幾點:1.計畫中的懷孕有較充裕的時間討論治療選擇,若有必要可換成在懷孕期較安全的藥物。2.藥物治療的目標並非做最大程度的症狀控制,而是減低對母親或胎兒有危險的症狀。 若可能,應在用藥前採取心理治療或其他社會心理之非藥物治療。3.所有建議的治療方式應與該婦女及其伴侶作詳細的討論,並且紀錄於病歷;評估該婦女用藥的必要性,例如精神疾病的嚴重度與懷孕前復發情形等。 4.回顧該婦女的用藥史,選擇治療反應最好的藥物(安全的藥物若無效,則增加換藥的風險),盡量單一用藥(單一藥物高劑量優於合併多種低劑量藥物)。 5.若可能則避開主要器官發育期(embryogenesis,於懷孕第三到第八週)再開始用藥。並選擇上市較久,有較多研究報告的藥物(新藥的懷孕等級較安全有可能是因為所發表的研究報告尚不多)。 6.哺乳期的用藥相較於懷孕期相對安全,因為母乳中的藥物濃度遠低於通過胎盤的藥物濃度。 7.因懷孕及產後生理之改變,需小心監測某些藥物之血中濃度,避免藥物中毒或藥量不足。 8.若服用某些可能對胎兒具危險性的藥物,則應定期安排相關產前或出生後之檢查。例如,服用鋰鹽應加強檢查胎兒之心臟發育、服用鎮靜安眠藥應注意新生兒是否有戒斷症候群...等。若懷孕婦女的精神症狀嚴重,無法接受藥物副作用或潛在的危險性,可以考慮施行電氣痙攣療法(ECT,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林醫師強調,若懷孕婦女的精神症狀並不嚴重,或是長期服藥的婦女過去復發情形不多(例如重鬱症復發次數少於四次)考慮在懷孕前停藥,則可以嘗試以「非藥物方式」治療,包括有生活型態調整(避免菸、酒、咖啡因,充足睡眠)、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婚姻治療、家族治療、團體治療等)、肌肉放鬆、生物回饋、音樂治療、另類及輔助療法(瑜珈、冥想、芳香療法、針灸、催眠等等)。懷孕對於患有精神疾病的婦女來說實在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過程,如何能夠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同時將對胎兒的危險性降到最低,除了與專業的醫療團隊密切合作,家人朋友的同理和支持更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肥胖是造成試管嬰兒早期流產的危險因子

肥胖是造成試管嬰兒早期流產的危險因子#孕婦保健

肥胖是許多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血管硬化、心臟病、中風以及關節病變等等疾病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肥胖也是不孕症重要的原因之一,體重過重的婦女,不但受孕的機會較低,不孕症治療的效果也會較差,尤其是中廣型的肥胖對於生殖能力的影響明顯。過去認為過重婦女的生育能力缺陷,可能和一種「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疾病有關。臺安醫院婦產科 周輝政醫師表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一種排卵功能缺陷,患有這種疾病的婦女,會有男性荷爾蒙過高、不排卵、女性荷爾蒙失調、對胰島素反應不良、以及流產等等症狀。但是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患者並不一定有過重的問題,許多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患者的體重都在正常範圍。為了研究體質重和試管嬰兒流產率之間的關係,挪威的奧斯陸國家醫院婦產科,針對383位接受試管嬰兒和精蟲顯微注射的不孕症病人進行研究,其中有79位屬於肥胖型(基礎質量指數BMI大於或等於25kg/m2),305位屬於正常體重(基礎質量指數BMI小於25kg/m2),對於其所能夠取到的卵子數目以及懷孕的結果進行分析比對。研究的結果發現:肥胖的病人,不但所能夠取得的卵子數目較少,流產的機會也是正常體重者的1.8倍。研究醫師認為:肥胖本身不但會減少懷孕的機會,早期流產的機會也較一般人為高。過去認為這種結果可能和肥胖的病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或是黃體素不足有關,但是這一項研究的結果認為肥胖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危險因子,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或是黃體素不足並沒有明顯的關聯。周輝政醫師指出,另外一個可能的影響因子,是因為肥胖的人卵泡發育較差所能取到的卵子較少,因此就無法挑選較好的胚胎作為植入之用。另外一方面肥胖的人需要較多的排卵藥物,才能取得足夠的卵子;過多的排卵藥物,可能也會改變子宮的環境,干擾胚胎的著床。隨著經濟的發達,體重過重的婦女比例也越來越高。由飲食和日常生活著手,將體重控制在正常範圍,不但可以防止慢性疾病的發生,也可以增加做人成功的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