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歲劉女士從事手工藝工作,因為手腕及手指關節長期不適,三不五時就感覺手腕腫痛、緊繃、無力,因此定期在骨科、復健科就診。最近,她聽聞朋友確診類風濕關節炎,且與自己的症狀類似,因此在朋友建議下來到醫院風濕免疫科求診⋯
66歲劉女士從事手工藝工作,因為手腕及手指關節長期不適,三不五時就感覺手腕腫痛、緊繃、無力,因此定期在骨科、復健科就診。最近,她聽聞朋友確診類風濕關節炎,且與自己的症狀類似,因此在朋友建議下來到醫院風濕免疫科求診⋯
一名王姓產婦在生完第3胎的7個月後,突然喪失大、小便功能,伴隨雙腳麻痺、癱瘓等症狀,緊急送醫。醫師問診時她才回想,曾有出現肚子忽然鼓的像懷孕一樣的症狀,用手觸摸有硬硬的感覺,到醫院經過多科檢查仍找不出原因。最後轉診才被診斷出為「泛視神經脊髓炎」,後續接受治療並免於終生失能。
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發,若曾確診水痘或曾施打水痘疫苗者,病毒會一直潛伏於體內背根神經節中,宛如人體內的不定時炸彈,一旦遇到免疫力低下情形,就容易活化病毒增生引發為帶狀疱疹。醫師特別提醒12大「免疫低下族群」當心更容易罹患帶狀疱疹,風險恐高出一般人達1.24~9倍之多。
60歲章先生患有「痛風關節炎」多年,每次發作都是到診所打止痛針,緩解之後就等下一次發作再說。隨著時間進展,發作的部位越來越多,從雙側下肢的關節擴增到雙手手腕關節,而且頻率也增加,造成生活上很多困擾跟不便。後來,因為右手腕的痛風關節炎急性發作,因此到醫院急診就醫,醫師診察後安排入住風濕免疫科病房治療。
42歲陳小姐,20年前以為是車禍後遺症導致肌腱炎,服用消炎藥半年未痊癒,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後才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當年正處於夢想拼搏的年紀,人生猶如被按下暫停鍵;原先喜好烘焙的她,因手部關節腫痛而無法打蛋、揉麵團,然而這樣的疾病症狀,旁人從外表上卻看不出來。
65歲退休國中老師,在校時手指關節時常疼痛,原以為長年寫板書所導致,因此服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緩解,但退休後疼痛沒有緩解。後續至醫院風濕免疫科就醫,醫師診斷為「風濕性關節炎」;同時因長年服用非類固醇止痛藥,腎功能從第2期衰退為第4期,診斷為末期慢性腎臟病。
從事美髮業的54歲葉女士,雙手第二至第五手指末端的兩個關節已經疼痛多年,冬天及下雨前疼痛更為劇烈,而且這幾個關節二側外觀特別突起,摸起來硬硬的,沒有紅也沒有熱,因擔心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因此至奇美醫學中心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昭宇門診檢查。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你有口乾、眼也乾的經驗嗎?當心這可能是乾燥症找上門!修格連氏乾燥症是一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也就是免疫系統失調,自己的免疫系統攻擊自己身體的疾病;民眾應該向哪一科別的醫師求助呢?風濕免疫科醫師表示,乾燥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影響範圍是全身,應由免疫風濕科醫師來做診斷及治療。成大醫院內科部風濕免疫科醫師翁孟玉指出,乾燥症好發年齡介於55至75歲,女比男約10:1,台灣修格連氏乾燥症的發生率是十萬分之六,每年有一千多位新診斷的病患,容易和其他自體免疫性疾病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性紅斑狼瘡一同發生。翁孟玉說,乾燥症會出現以下症狀,如容易口乾舌燥,喝水也難止渴,半夜口乾到常起床喝水,甚至說話困難,嘴巴會黏住;另外,眼睛乾澀,感覺眼中有沙粒不適感,因為角膜無法得到適當的滋潤,常導致角膜潰瘍受傷;此外,病患有時也有鼻腔、喉嚨乾燥而慢性乾咳、皮膚粗糙、或因陰道乾燥導致性交困難或疼痛。翁孟玉建議,得到乾燥症的患者可以以含一小口水或冰塊,緩解口乾,注意口腔衛生,可嚼無糖口香糖,以防止蛀牙發生,減少食用刺激性食物;避免長時間閱讀及使用電腦,外出需戴寬邊太陽眼鏡擋風沙,不揉眼睛減少角膜受傷;擦身體乳霜保溼皮膚;可使用水溶性潤滑劑,減少陰道乾燥引起的性交疼痛。乾燥症是慢性疾病,需要長期追蹤。(照片來源:成大醫院內科部風濕免疫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