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困難

痰多易喘、呼吸困難⋯醫揭肺阻塞「4高」危機:增●●倍心血管風險

痰多易喘、呼吸困難⋯醫揭肺阻塞「4高」危機:增●●倍心血管風險#呼吸困難

62歲李先生長年受慢性肺阻塞疾病(COPD)所苦,平常有咳、痰、喘症狀卻輕忽其嚴重性,直到某日夜咳不止且無法呼吸,才緊急由家人掛急診送醫,入住加護病房,幸好從鬼門關救回。然而,他在1個月內又發生急性心肌梗塞險送命,胸腔科醫師指出,慢性肺阻塞初期多無明顯症狀,但經過長時間的呼吸道發炎反應,可能提高其他共病機率。

這種肺病比癌症還要命!醫揭:吸菸女性罹「肺阻塞」死亡風險高22倍

這種肺病比癌症還要命!醫揭:吸菸女性罹「肺阻塞」死亡風險高22倍#呼吸困難

74歲阿美姐體型微胖,有慢性阻塞肺病,以及糖尿病與高血壓、心臟病等多重慢性病,平時雖有定期追蹤病情,但有步履蹣跚、呼吸費力及易喘等問題。今年3月份她因肺阻塞急性發作與肺炎,導致呼吸喘及血中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而住院治療,期間使用非侵襲呼吸器治療呼吸衰竭,嘗試呼吸訓練脫離呼吸器未果,改採居家呼吸器療護合併居家肺復原復健運動治療,返家迄今已6個多月,症狀獲明顯改善。

6旬男易喘、呼吸困難⋯竟是「二尖瓣逆流」復發!醫揭:原因有這2種

6旬男易喘、呼吸困難⋯竟是「二尖瓣逆流」復發!醫揭:原因有這2種#呼吸困難

64歲的鄭先生3年前因嚴重二尖瓣逆流導致心因性休克,送醫進行傳統二尖瓣修補手術,術後狀況穩定追蹤。不料半年前又因走路容易喘、呼吸困難就醫,經超音波檢查發現,鄭先生二尖瓣腱索斷裂、瓣膜修補環變形,有二尖瓣逆流復發情形,醫師利用3D修補手術,將腱索、瓣葉及瓣環重新縫合固定,術後隔天鄭先生順利拔管,1週後平安出院。

頸部腫大、呼吸困難⋯兒童甲狀腺亢進「好發●●歲」恐影響生長發育

頸部腫大、呼吸困難⋯兒童甲狀腺亢進「好發●●歲」恐影響生長發育#呼吸困難

12歲謝姓小弟因長期頸部甲狀腺腫大,導致呼吸困難、走路易喘而無法運動跑步,就醫經仁愛長庚醫院內分泌科暨新陳代謝科醫師林文玉診治,透過電腦斷層檢查,可見呼吸道氣管受到壓迫只剩一點點縫隙,再經抽血診斷為「葛雷夫氏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於是開始給予藥物治療。

新冠感染打亂企業家退休計畫,躺半個月休養仍喘

新冠感染打亂企業家退休計畫,躺半個月休養仍喘#呼吸困難

一名66歲企業家原計劃退休後環遊世界,雖已接種肺炎鏈球菌、流感和帶狀疱疹疫苗,卻僅完成3劑新冠疫苗便未再追加。不料出國後染疫,返台後病情加重,需急診治療並臥床休養近兩週。如今仍受呼吸困難、持續咳嗽等長新冠症狀困擾,被迫中斷旅行計畫。醫師提醒,新冠病毒持續變異,國外病毒種類更多,出國更不可掉以輕心。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吳至行醫師表示,自2019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以來,由於對此新病毒認知有限,全球一直持續密切監測症狀表現,長新冠問題更是備受關注。 持續3個月不適、心肺耐力差、變沒精神都屬長新冠 吳至行醫師解釋,凡新冠感染後3個月以上仍持續不適,且無法確認為其他身體問題所致的症狀,如虛弱、心肺耐力下降、精神不濟等,皆可視為長新冠。此狀態下,患者更易感染其他病毒。目前研究顯示,長新冠可能提高日後帶狀疱疹感染[1]及慢性肺病[2]的風險。 吳至行醫師強調,相較於已研究百年的流感,醫學界對新冠肺炎的了解僅有4年。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即便輕症也可能造成長期影響,絕不可輕視感染對身體的破壞力。因此,他建議高風險群體,如年長者、幼兒、免疫力較弱者、重大疾病患者、慢性病患(如三高、肺病患者)、器官移植接受者、洗腎患者,甚至體重過重者,都應接種新冠疫苗以加強防護。 吳至行醫師指出,接種疫苗的目的是降低感染後的傷害,避免重症,即使出現症狀也能借助現代醫療快速康復。最新mRNA疫苗技術不斷進步,不僅可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對身體的免疫反應也大幅降低,意味著副作用減少。若接種疫苗後出現發燒或身體灼熱感,也僅表示免疫系統正在啟動,出現嚴重反應的機率已相當低,年長者無需過度擔心。 新變種病毒來襲 接種疫苗才能面對挑戰 未來半年,JN.1家族的變異株將成為新冠病毒的主要流行株,吳至行醫師強調,必須接種疫苗以應對。疾管署近期的數據也顯示,90-95%的重症患者都是未施打疫苗或未施打加強劑(XBB)疫苗所致。10月1日起開始施打的更新JN.1疫苗能有效對抗最新病毒株(JN.1, KP2, KP3等),提供超過100-200倍抗體的保護力,不僅能降低重症和死亡率,對預防輕症(降低感染率)也有顯著效果。且經過近年的大數據分析顯示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同時接種並無問題,因此建議高風險群可同時接種新冠和流感疫苗。  

大小眼、複視「眼出問題」竟是肌無力症前兆!醫揭「●●年內」恐全身無力

大小眼、複視「眼出問題」竟是肌無力症前兆!醫揭「●●年內」恐全身無力#呼吸困難

莫名大小眼、複視,別以為只是眼睛問題,小心有可能會是肌無力症!45歲的陳小姐從去年前開始,經常早上10點過後就沒力氣,甚至伴隨呼吸不順、大小眼、大舌頭、吞嚥困難等症狀,短短1年進急診超過5次,連中風檢查都做過,從精神科看到神經科,終於確診為罹患自體免疫疾病「重症肌無力」。

胸悶、呼吸喘不只是心肺問題!醫揭「3大常見原因」:恐是腫瘤壓迫

胸悶、呼吸喘不只是心肺問題!醫揭「3大常見原因」:恐是腫瘤壓迫#呼吸困難

甲狀腺也會引起胸悶!70多歲郭老先生最近常因日常活動,造成胸悶喘與呼吸困難,就醫後發現,胸腔有一顆巨大約13公分且鈣化的甲狀腺腫瘤,醫師評估後此巨大甲狀腺結節已壓迫氣管和肺臟造成胸悶情況,建議手術切除,醫師在其頸部與胸骨上段進行微創開胸手術,住院1週後即順利出院,經病理檢查報告確認是良性鈣化的甲狀腺結節。

歌神也中招!台大醫黃立民:RSV專攻呼吸道 1歲以下嬰兒威脅更大

歌神也中招!台大醫黃立民:RSV專攻呼吸道 1歲以下嬰兒威脅更大#呼吸困難

「歌神」張學友因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cal Virus, RSV),緊急停辦演唱會。台大兒童醫院前院長、小兒科教授黃立民表示,除了老年人與患有呼吸道共病族群外,1歲以下嬰兒更是RSV感染以及併發重症住院的高危險群,感染後易出現呼吸困難、發紺、缺氧等症狀,或併發肺炎與支氣管炎,後遺症影響恐長達10年;月子中心、托嬰中心等場所更易發生RSV群聚,因此家長除了平時減少帶嬰幼兒出入人多聚集場所、勤洗手外,最好的預防方式是讓嬰兒接種單株抗體,以降低RSV感染與重症風險。 張學友日前在演唱會前夕宣布,自己因感染RSV,不得不停辦演唱會,引起各界譁然。黃立民醫師說明,RSV是一種各年齡層都可能感染的病毒,常見於嬰幼兒族群,症狀包括流鼻水、食慾減退、咳嗽、打噴嚏、發燒或喘鳴,大多數會在1到2週內康復,但對於是1歲以下嬰兒與患有慢性病的長者,感染RSV後住院風險較高。 黃立民醫師表示,RSV感染的嚴重程度與肺容量成反比,1歲以下嬰兒因肺功能尚在發育,支氣管如筆尖般狹窄,一旦感染後會導致呼吸困難且急促和氧氣濃度降低,嚴重症狀可能出現缺氧、發紺、肋骨下凹陷,需住院治療,住院率高達腸病毒的7倍;此外,嬰兒感染RSV會因為呼吸不順暢而影響進食、睡眠等日常作息,導致脫水或營養不足,更不利於復原。 黃立民醫師指出,嬰兒一旦感染RSV引發肺炎或支氣管炎,通常會建議留院觀察,超過八成的RSV住院為健康足月的嬰兒,RSV幾乎可說是1歲以下嬰兒的最大威脅 此外,RSV具有高度傳染性,每位感染者可傳染給4位嬰兒,在產後護理之家、托嬰中心等場所,不時會發生群聚感染事件。 RSV感染對嬰兒造成的影響不僅於患病期間。黃立民醫師說,感染過RSV也無法帶來終生免疫,更可能留下氣喘、反覆性喘鳴等長期後遺症,恐損害呼吸道功能持續長達10年,影響孩子的童年。 黃立民醫師表示,家中如有年幼嬰兒,除了要注意月子中心、托嬰場合的感染控制外,也建議盡量減少出入人潮密集的場合,當家人有感冒症狀時也要隔離避免傳染給嬰幼兒。而最好的預防方式是讓嬰兒接種單株抗體,可預防RSV感染及重症。 黃立民醫師也提醒,一旦嬰幼兒出現高燒、呼吸短促、有喘鳴聲、活動力變差等情形,一定要盡快就醫,如併發肺炎、細支氣管炎等下呼吸道感染,造成的傷害與影響甚鉅,家長應重視疾病預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