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

身心障礙者缺乏運動 半數以上血糖異常

身心障礙者缺乏運動 半數以上血糖異常#慢性病

根據嘉義市衛生局統計,65歲以上身心障礙者,有一半以上血糖異常,罹患慢性病風險也相對提高,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嘉義市政府衛生局26日表示,根據99年度「身心障礙者整合性健康篩檢」報告,接受篩檢的214位身心障礙者中,有68人出現血糖異常,比率高達31.7%,超出世界血糖異常盛行率的13.5%甚多。 

果汁純度百分百?辨識方法有撇步!

果汁純度百分百?辨識方法有撇步!#慢性病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抽查市售宣稱「百分之百天然果汁」飲料產品標示(如下圖),發現上述食品雖以天然果汁為原料,惟其經過濃縮、還原再加水稀釋之加工製程,卻宣稱百分之百天然果汁,易造成消費者誤解其為百分之百的天然現榨果汁。依據行政院衛生署95年12月15日衛署食字第0950409027號公告規定市售包裝果汁及蔬菜汁飲料應依CNS2377「水果及蔬菜汁飲料(已包裝)」國家標準之規定,顯著標示原汁含有率,其規範對象為原汁含有率100%以下之包裝果汁及蔬菜汁飲料。產品如欲宣稱為果汁或果汁飲料,自應符合CNS2377之定義,且依衛生署公告之規定標示原汁含有率。目前市售宣稱「百分之百」的包裝果汁,其外包裝雖依規定標示「濃縮果汁」及「原汁含有率」,惟標示之字體僅2毫米雖符合食品衛生管理法之規定,但消費者實在是很難清楚辨識。為迎合消費者喜好,果汁飲料產品風味眾多且推陳出新快速,衛生局呼籲業者應依法提供符合規定之包裝食品標示,包含:品名、內容物、食品添加物、廠商資訊、有效日期、營養標示、原產地、濃縮果汁及原汁含有率等項目,作為消費者選購時之參考。民眾在選購包裝果汁(蔬果汁)飲料時,除檢視外包裝是否依規定標示前述項目外,如有宣稱「百分之百天然果汁(或蔬果汁)」,應詳閱成分原料如為天然濃縮果汁,則應加註標示「還原果汁」字樣,如宣稱「非濃縮還原果汁」,則應檢閱成分原料是否為鮮榨水果原汁,作為選購依據。衛生局表示包裝果汁(蔬果汁)飲料產品開封後宜儘早食用,並依外包裝標示之保存方式及食用建議存放,以確保食品安全。考量健康營養之需求,衛生局建議民眾在家自製鮮榨蔬果汁飲品,增加每天蔬果之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攝取量,幫助促進身體健康及預防慢性疾病。以上內容如有食品安全衛生相關問題,可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 (撥打1999熱線免付費,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7110。民眾亦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相關訊息(http://www.health.gov.tw/ )。

蔬果養生健康多

蔬果養生健康多#慢性病

科學家研究發現,多吃蔬果能降低得癌症的機會,尤其經常吃蔬菜、水果和粗糙五穀的人得病機會比不常吃的人低二~三倍,所以蔬果被現代人視為是慢性病、癌症的天然解藥。專家建議只要每天至少吃兩種水果和三種不同的蔬菜就能達到保健的功效,除此之外,蔬果對於美容塑身、美化肌膚、強健體格也有異想不到的好處。為何蔬果能受到如此大的肯定?下列特質可說明蔬果對身體的重要性。蔬果是鹼性的食物正常血液PH值在7.35~7.45之間,呈微鹼性,為了身體健康,多吃鹼性食物是有幫助的。一般食物的酸鹼性主要是以礦物質的成份和含量來決定,鹼性食物含較多鉀、鈣、鎂等元素,而綠葉蔬菜、海藻類、水果都是強化身體健康的鹼性食物,例如海帶、蕃茄、油菜、甘藍、青椒、小黃瓜、葡萄、鳳梨都是鹼性高的蔬果。蔬果的營養濃度高營養濃度是一個新觀念,是衡量食物營養價值的方法之一。由於蔬果富含胡蘿蔔素、葉酸、維他命C、鉀…等天然營養素,營養濃度高且變化大,有助於細胞的修護,各器官機能的調節。平日多攝取各種不同的蔬果能強化骨骼、減少貧血與心臟病的發生,同時也能預防各種慢性病與癌症。例如:高鈣的蔬菜:紫菜、海菜、金針、九層塔、綠色莧菜、荇菜、木耳、蕃薯葉、芥藍菜。高鐵的蔬菜:金針、木耳、香菇、莧菜、蕃薯葉、菠菜、萵苣、枸杞、紅棗。高葉酸的蔬果:花椰菜、菠菜、蘆筍、甘藍菜、碗豆莢、香蕉、甜瓜、檸檬。富含β-胡蘿蔔素的蔬果:茼蒿菜、胡蘿蔔、綠蔥、菠菜、青江菜、木瓜、桃子。 富含維他命C的蔬果:苜蓿芽、青椒、花椰菜、芥菜葉、蕃石榴、柑橘。以上的各種蔬果都含有多元的營養素,能抵擋環境對身體的傷害,維持身體的健康。蔬果是低脂食物任何一種蔬果都不含膽固醇,膽固醇只存在動物性的食物,因此,攝取充足的蔬果有助於調控現代人膽固醇偏高所造成的疾病風險。而且一般植物性的食物,尤其蔬菜和水果含較多的水分,相較之下,所含的熱量也較低,其中以菜葉類和瓜果類蔬菜如黃瓜、苦瓜更是明顯,所以蔬果常被視為低脂、零膽固醇極佳的減肥聖品。蔬果是纖維質的重要來源天然高纖的食物幾乎都是熱量偏低的食物,由於纖維質不被人體消化吸收,一般可視為零熱量,加上纖維質可增加飽足感,減少食物的攝取量,促進腸子蠕動加速排便,對於降低食物熱量的吸收是有所幫助的。除此之外,纖維有吸水性,能增加糞便體積,刺激腸道的蠕動,減少致癌物在體內停留的時間;纖維也有利於腸道好菌的成長,有效抑制致癌物的形成,同時協助女性荷爾蒙的調節,減少婦女罹患乳癌的機會。蔬果含高抗氧化物質只要天然的蔬菜與水果都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常見的有β—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以及植物性化學物質,這些元素都能有效的消除自由基以及對細胞的破壞,例如深綠及黃紅色蔬果含有較多類胡蘿蔔素的營養素,包括胡蘿蔔素、蕃茄紅素及葉黃素等。十字花科蔬菜含多種抗癌成份、硫化合物以及Indoles等成份。大蒜含有將近十五種以上具抗氧化作用的成份,而每一百公克的菠菜就含有100毫克的維生素C和八千國際單位(IU)的胡蘿蔔素,因此平時從蔬果中獲取抗氧化物質是最為理想,蔬果類不僅含有天然的抗氧化劑,更含有豐富的纖維質及其他營養素,對於身體全面的保護功不可沒。食物種類多元蔬菜的種類繁多,分類的方式可以食用部位分類,即為葉菜類(菠菜)、莖菜類(芹菜)、根菜類(牛旁)、花菜類(花菜〉、果菜類(青椒),或以蔬菜顏色區分,這主要配合中醫理論,利用五色—青、紅、黃、白、黑,對映人體五臟的肝、心、脾、肺、腎的概念,將紅(番茄)、黑(木耳)、黃(金針)、綠(小黃瓜)、白(蘿蔔)五色作為分類,主要作為多樣選擇蔬菜的原則。由於蔬菜的顏色多元,讓蔬菜在提供營養的變化程度上,更具意義。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教授,雷派克Lester Packer博士指出「抗氧化網路」的理論,發現當自由基入侵人體時,維生素E會先抵擋,在維生素E消滅自由基的同時,自己也被氧化,這時,維生素C則充當維生素E的抗氧化劑,及時將維生素E還原,然後維生素C本身被氧化後,就必須靠著黃酮類或其他化學物質等抗氧化劑來協助還原,由此可知,抗氧化網路成員是相互支援、合作,因此,利用多色蔬菜來確保多種類營養的獲得,使得抗氧化網路更完整,抗氧化的效果更堅強,這種概念同時也提供了「為什麼人需要吃多種不同食物組合的飲食」的真正答案。難怪專家們都一致認為富含營養素、高纖和低脂的蔬果正是天然防癌的最佳食物。

大甲媽祖起駕 光田提醒隨行民眾慎防感冒與輻射塵汙染

大甲媽祖起駕 光田提醒隨行民眾慎防感冒與輻射塵汙染#慢性病

全國信徒所引頸企盼的大甲媽祖文化節活動在昨晚(4/8)展開,大甲光田醫院家庭醫學科賴文恩醫師提醒信徒在參與這長達九天八夜的遶境行程前,一定要事先確認好自己體能是否能負荷再上路,尤其最近天氣忽冷忽熱,希望民眾穿足保暖衣物。而最近日本輻射塵汙染危機頻傳,大家最好隨時注意新聞及氣象報導,下雨時以雨具阻絕輻射汙染,才能健健康康為媽祖護駕。大甲光田醫院家庭醫學科賴文恩醫師表示,大甲媽祖九天八夜的遶境行程已經蔚為台灣的一大宗教文化盛事,許多民眾早就摩拳擦掌準備全程參與。但提醒如果有慢性病如心臟病、高血壓及糖尿病等患者,要記得按時服用藥物;由於目前正值季節交替,正是過敏氣喘的好發時節,加上遶境行程中隨時有鞭炮、香火等煙霧,可能都是促發病症的來源,因此有慢性支氣管炎、氣喘等患者要儘量避免這些刺激支氣管的機會,尤其氣喘病患者更要隨身攜帶緩解劑和口罩等,以防止氣喘突然發作。若空氣品質惡劣時則應暫時待在車內或室內。再者,為了避免泌尿道感染以及因長時間跋涉消耗的水份,多喝水、勤上廁所是不二法門。萬一在路途中發生心跳加速、冒冷汗等疑似中暑的狀況時應立即找個陰涼的地方坐或躺下來休息,以減緩不舒服的現象。另外,由於最近日夜溫差很大,提醒民眾隨時因應天氣變化添加衣物,除穿著純棉易吸汗的衣物襪子外,流汗後最好換上乾淨的衣服,避免感冒上身。而為了避免可能發生的輻射塵汙染,建議民眾隨時注意新聞及氣象預報,若下雨時最好別怕麻煩,撐傘或穿上雨衣較妥當。

身患多重慢性病老年人 到底該看哪一科?

身患多重慢性病老年人 到底該看哪一科?#慢性病

世界上許多先進國家目前都面臨了「人口老化」的問題,也就是在總人口中,老年人口佔了過高比例,目前台灣也正面臨這個問題。奇美醫學中心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蔡岡廷表示,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於1993年來到7%,並於2006年時超過10%,正式邁入所謂的「老化國家」。專家估計將於不久後到達14%,到時候就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所定義的「老人國家」了。眾所周知,小孩子不等於縮小版的成人,所以有獨特的學門「小兒科」,專門治療與處理小朋友的各種疾患。同樣的,老年病人其疾病表現、診斷與治療方式皆與一般成年病人有很大不同,不該單純視為年齡較大的成人,在各先進國家也都有獨特的學門「老年科」專門處理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到底老年病人有何不同?老年醫學又有什麼特色呢?蔡岡廷解釋,根據台大近年的統計,有照護需求的台灣老年人平均每人罹患2.9種慢性病,有56.6%罹患3種以上慢性病,19.6%罹患5種以上慢性病。由於要到各種專科治療不同的疾病,導致門診次數與花費顯著提高。該統計發現老年人平均每人每年就診32.9次,跑4.1個不同的醫療院所,看7.7個不同的醫生。如此頻繁的就診對於個人與家庭都是沉重的負擔,也因此需要擅長整合治療各種慢性病的專門科別,也就是老年醫學科。由於罹患多種慢性疾病,老年人經常要服用很多藥物。蔡岡廷進一步說明,根據台大的統計,有照護需求的老人之中31%長期使用5種以上的藥物。這種多重用藥的情況在失能老人之中更形普遍,有81%長期使用5種以上的藥物,而38%使用藥物高達10種以上。老年人本來就對藥物的副作用較為敏感,在多重用藥的情況下不論藥物不良反應或交互作用都更加危險。為此,老年醫學科也有醫師與藥師專門為病患統整藥物,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身患多重慢性病的老年人,當產生急性變化時常有與一般人不一樣的表現,因此容易被忽略或延遲治療。此外,在急性病況得到控制後也常產生後遺症,造成慢性病惡化或生活功能缺陷,無法立即出院返家。因此老年醫學科著重急慢性照護的整合,提供急性、亞急性與慢性長期照護,可讓老年病患得到連貫的全程照護。蔡岡廷強調,人的身體與心理相互影響,在失去了身體健康之後,想要保持心情愉快是很困難的,所以老年人不論是憂鬱症的盛行率以及自殺死亡率都較年輕人高。老年醫學強調身心整合治療,除疾病的治療外,也格外注重生活功能、生活品質以及病患尊嚴的維持。蔡岡廷提醒民眾,沒有良好的家庭及社會支持,就算暫時穩定了急性病況,也很容易再度復發。所以老年醫學主張家庭成員也是團隊成員,關懷家屬的困難與感受,與家庭成員共同面對處理患者的健康問題。延伸閱讀「治療照護方針」:http://www.uho.com.tw/sex.asp?aid=9756

中秋烤肉 營養師提供質量並重的烤肉菜單

中秋烤肉 營養師提供質量並重的烤肉菜單#慢性病

中秋節是國人重要的三大節日之一,中秋節在臺灣,除了賞月、吃月餅和柚子外,「烤肉」已成為中秋節的另一代表節慶活動。中秋夜裡,家家戶戶傳來陣陣烤肉香味,親朋好友團聚在一起,歡聚的嬉笑聲是最美妙音符,搭配佳餚美食,不由自主的一口接一口吃下眾多美味。最害怕「月圓人團圓,身體跟著圓」的事件發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營養科營養師藍玉芬指出,民眾常用的烤肉食材多以肉類、海鮮類及加工食材為主,再塗上高鹽分烤肉醬,餐間再加上美味熱量不低的月餅及飲品時,一餐下來攝取到的熱量往往不少於1000大卡。如何能不「近中秋節情怯」,在欣賞月圓美景及質量節慶飲食後,而不擔心造成身體負擔呢?藍玉芬特別針對熱量需求不同的民眾,設計了兩套纖蔬雜糧料理,讓不同組群的民眾可以依性別、活動量、年齡等,選擇合適的套餐組合。她說,這兩套纖蔬雜糧組合餐,顧及營養和美味,運用應景文旦作成果香十足的柚香烤肉醬,有別一般市售烤肉醬熱量高及調味料多的缺點,同時更能吃出食物原汁美味,餐點中並將優質五穀根莖類及蔬果輕鬆加入烤肉菜單中,將天天五蔬果融入節慶飲食中。烤肉食材中,避開容易造成現代人罹患慢性病的飲食殺手,如五花肉、甜不辣、香腸、丸類等高熱量、高蛋白、高油脂、不健康油脂多、調味料多及含多種食品添加物的食材,強調用新鮮食材仍然可以吃出食物鮮美滋味,以及均衡健康。藍玉芬所設計的套餐中,以新鮮水果做成的餐後飲品,清新爽涼口感為烤肉後的炎熱感降溫。套餐組合中,三大營養素均衡、五穀根莖類及蔬果量充足、同時每套組合纖維量是高達15公克的優質烤肉組合餐,已可達成年人每日膳食纖維一半的建議量。藍玉芬除了幫民眾熱量及營養把關外,更關心如何讓民眾吃得安心,如何避開「致癌物」,示範菜單就是用電烤盤來烹調,同樣「烤」出好味道。所以烤肉在食材選擇很重要,如何烤也同樣重要,烤肉活動可以善用一些烤肉烹飪工具,如利用電烤盤、石板烤肉或鋁箔紙等的運用,無論是在家或外出烤肉,都可以烤出烤肉香味及口感,又避免食材與碳火直接接觸,烤時容易翻面避免烤成焦黑狀,避免致癌物質產生,真是一舉數得。延伸閱讀「600及800大卡套餐組合菜單」: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198

藥師教你如何省下醫療支出

藥師教你如何省下醫療支出#慢性病

文/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藥師李麗芬主計處於22日發布了3月份失業率為5.81%,失業人數達63萬人,受失業波及人數共137.7萬人,再度創下了民國67年調查以來的新高。國內除了失業問題嚴重之外,薪資也大幅縮水!實質平均薪資僅五萬三一九五元,更創下十七年來最低水準。在收入減少情況下,好好審視一下家庭所有開銷則相當重要,哪些是一定要花的?又有哪些可以節省?事實上,修正一下就醫行為便可以省下一筆很多人以為一定不能省的醫療費用。平常多了解自我照護的知識,許多疾病可是不用急著馬上就醫。例如無其他併發症的感冒、咳嗽、腸胃症狀、小外傷等皮膚疾病,可以先到住家附近的社區藥局諮詢選購可緩解症狀的成藥,再透過充分休息,讓身體慢慢恢復即可。對於自己目前的疾病症狀,沒有必要的緊急醫療需求時,可以先就近至基層院所就診,除了有很多不同的科別可選擇外,也可節省部份負擔的花費;養成「小病到小診所,大病到大醫院」的習慣馬上就可省下一筆相當可觀的醫療費用。況且在基層院所就診後,若醫生評估病情有必要做更進一步的檢查,醫生也會開立轉診單建議您至大醫院就診,除了省去延誤病情的擔憂外,透過專業基層醫師的轉診,也可減少找錯科別的困擾,持轉診單就診也可以幫忙省掉約100-150元部分負擔的花費。有些民眾因為種種原因,會習慣直接到大醫院的急診掛號看病,不論是因為大驚小怪,或者是不想等待,都有可能成為一種浪費荷包又浪費醫療資源的行為,把急診當門診,可是會讓您花了錢又不見得得到真正需要的醫療處置。家中若有人罹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慢性病,這可是需要長期的藥物治療;光是每個月上醫院看診、拿藥,一次花個500~1000元跑不掉,若再加上交通費、或請假扣薪,那花費將更驚人,負擔也會非常沉重。事實上,如果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是可與醫師討論能否開立慢性病處方箋,依據健保局規定最長可開立達3個月,另外民眾也可自由選擇調劑處所、分次調劑。像是到社區健保藥局領藥,除了節省時間外,藥師也有較多的時間提供民眾藥物諮詢的服務。根據健保局統計,持有慢病箋的病患,且選擇社區健保藥局領藥,每人每年至少可省下約5,000元的醫療支出。近年來在衛生署及藥界的努力下,新成立的藥局多是具備調劑能力的健保藥局,專業度在持續教育的訓練下也日益提升。民眾若有健康方面的相關問題,就醫前也可就近先諮詢社區健保藥局藥師,這也有助於民眾規劃出一套最經濟的醫療照護方法。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824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