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當「心」嚴重乾癬!心肌梗塞率高3倍

當「心」嚴重乾癬!心肌梗塞率高3倍#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20歲的王同學是體重偏重的大學生,高中起全身開始出現大片紅斑伴隨嚴重脫屑,因旁人異樣眼光,讓王同學夏天不敢穿短袖出門,頭一動便頭皮屑紛飛,讓他不敢靠近朋友。乾癬除了皮膚不適,更讓王同學無法擁有正常的社交生活。後來甚至發現自己血壓偏高。經乾癬口服藥搭配照光治療及外用藥膏,改變飲食生活習慣,規則治療3個月後,皮膚狀況改善很多。臺灣10萬乾癬病患 多在20至30歲發病乾癬是皮膚常見的慢性反覆發作病症,影響全球約2%人口。台灣罹患乾癬的人口估計約10萬名,大多數病人在20至30歲間發病。乾癬是一種免疫調節異常的疾病,會引發發炎反應並加速皮膚細胞生長,在皮膚上產生脫屑的斑塊,每個人的遺傳背景、免疫和環境因素不同,都有可能影響乾癬的嚴重程度。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表示,乾癬確切成因不明,但與免疫反應失調引起自體發炎徵狀有關。細菌或病毒感染、壓力、外傷、鋰鹽及干擾素藥物、荷爾蒙、菸、酒、肥胖等都是乾癬的誘發及惡化因子,避免這些因素也是治療乾癬的重要課題。嚴重乾癬 心肌梗塞風險高3倍對許多人來說,乾癬可能是終生疾病,不只影響外觀,近幾年研究顯示,乾癬病人罹患肥胖、高血壓、心臟衰竭、糖尿病的機率是正常人的2倍,因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較高。若是嚴重乾癬,心肌梗塞風險更高出正常人3倍,不可輕忽疾病背後隱藏的危機。除了藥膏、口服藥 還可採光照、生物製劑治療目前治療方式包含外用藥膏有類固醇、維生素A酸或維生素D等,口服藥物有滅殺除癌錠、A酸或環孢黴素等。搭配照光治療效果更好,照光治療優點為長期使用不容易有系統性副作用,只會引起皮膚色素沉澱,但病人需往返醫院接受治療,較花時間。除了傳統治療方式,近幾年生物製劑如抗腫瘤壞死因子或抗介白素的發展,提供更多治療選擇、更好的效果。鄭百珊醫師表示,雖然乾癬是會好但不會斷根的疾病,醫學上沒有發展出能治癒乾癬的方式,但如果好好配合醫囑,從生活、飲食及藥物三方面著手,就能逆轉「癬」境。良好控制皮膚症狀,也能讓病人注意心血管及新陳代謝疾病風險,預防嚴重併發症發生,

講座/肥胖對健康的影響

講座/肥胖對健康的影響#肥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現代人的肥胖問題,無意間影響健康。肥胖除了會引起三高、心臟病、腦血管等疾病,體重超標還可能導致骨關節炎風險增、影響受孕、減少壽命等嚴重危害。據過去加拿大研究指出,肥胖對於壽命所造成的危害,會隨著發生的年紀與嚴重度成正比,也就是說愈年輕愈嚴重的肥胖者,不健康的生活型態時間愈長,壽命減少愈多;如:20~39歲的重度肥胖男性會少活約8年,女性則是約6年。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2/5(一)舉辦衛教講座,由護理師游雅婷主講「肥胖對健康的影響」,為您建立正確的糖尿病用藥觀。講座內容豐富,歡迎關心肥胖與健康議題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肥胖對健康的影響時間:107年2月5日(一)上午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 一樓大廳洽詢:02-2249-0088

大腿麻痛是椎間盤突出!體重破百惹禍

大腿麻痛是椎間盤突出!體重破百惹禍#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8歲的黃女士體重約110公斤,罹患糖尿病約6年,4年前開始出現大腿麻、疼痛和走路無力感,不想起來活動。大腿常出現的麻痛感,造成長期失眠無法入睡,精神狀況越來越差。做過許多復健與針灸治療,但效果都不顯著。黃女士擔心手術受皮肉痛後還無效,若手術失敗不能走路更得不償失,遲遲不敢到醫院看診治療。腰椎微創融合手術 減緩大腿麻痛、無力黃女士受親友鼓勵建議就診,發現是因為體重過重導致腰部支撐力不足,腰椎第3、第4與第6節椎間盤突出合併脊椎移位。經腰椎微創融合手術後,術後患者住院5天即出院返家休養,不僅大幅減緩大腿麻痛,也改善失眠,讓患者重拾正常生活。童綜合醫院副院長徐少克表示,傳統腰椎手術須從腰背正中央進入體內後,切斷腰椎後方兩側肌肉,及切除後脊突及椎板,容易造成肌肉組織較大破壞及失血過多,整個脊椎後主樑也被切斷破壞,術後也易產生背肌纖維與萎縮及脊椎無力鄰近節病變等後遺症。體重過重 易造成腰椎負擔腰椎微創融合手術則可從下背兩側進入腰椎,保持肌肉組織完整,也沒有破壞脊椎結構,術後不需穿笨重的鐵衣,傷口小且失血少,患者的復原較快,大多5天內即可出院,提早返回工作崗位、恢復正常生活。徐少克副院長呼籲,體重過重也會造成脊椎的負擔過大,控制體重除了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也可以預防脊椎病變。若出現背、腰、腿等相關脊椎疼痛問題時,應儘速就醫檢查,可選擇微創方式手術,讓身體早日恢復健康。

配偶變胖 另一半變胖風險增37%

配偶變胖 另一半變胖風險增37%#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80年代,印度醫師尼基•杜蘭達(Nikhil Dhurandhar)和他的父親一起在孟買經營一家減重診所,經過多年努力,他們行醫的經驗和1985年研究肥胖症的先驅亞伯特•史當卡德(Albert Stunkard)一樣,後者曾說:「那些接受治療的人大多無法減重成功,而那些減重成功的人通常都會復胖。」杜蘭達醫師給肥胖病人的處方都是「少吃」及「精算攝入卡路里」,而且要求他們多運動,可惜肥胖的機轉沒那麼簡單,在杜蘭達心中始終有個謎團:「如果不能靠攝取及消耗卡路里的多寡來維持體重(或減重),那還有什麼方式可以知道肥胖的成因,進而永久治療?」正當杜蘭達困惑時,和一位獸醫朋友聚餐時的閒聊,似乎替他點了一盞明燈,那位朋友正在處理眾多雞舍出現的神祕疾病,此病使雞類死亡,危害雞農生計,所以致力於找出疾病的原因與治療方法,發現雞隻死亡前都有過度肥大的肝,以及縮小的胸腺,身體也屯積了很多脂肪,說得簡單一些,死掉的雞都比較肥胖。一種奇怪的念頭湧入杜蘭達腦海──世上的肥胖人口有沒有可能如同雞隻,是被某種病毒感染所造成?他在90年代末期舉家遷至美國,希望可以找到夠分量的研究機構,接受他的想法,進而資助他研究讓雞隻肥胖的病毒。Infectobesity用以表達經由感染造成的肥胖2001年,杜蘭達在《營養學雜誌》(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發表了上述結果,認為「肥胖是會傳染的」,雖然論點頗具爭議性,但其中潛藏了可以深入的研究的課題,他創造了一個字Infectobesity,用以表達這種經由感染造成的肥胖。「肥胖是傳染病」從美國東南部擴張 延伸到北部及西部這聽了可能很嚇人,但如果你看到過去35年來「美國肥胖人口分布」的地圖,確實給人「肥胖是傳染病」的誤解─它從美國東南部開始擴張,延伸到北部及西部,最後在大都會爆發,不過有人也持不同的看法,認為還是和「易造成肥胖的環境」有關,例如超市販售的高卡路里食物、速食餐廳增多,以及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杜蘭達的論點如果屬實,則肥胖可能因為親密朋友的拜訪、接觸相同食物、觸摸共同物品,甚至因為上過同樣的廁所,而遭受病毒感染,他的研究可能太武斷,因為科學界這幾十年對肥胖的研究,還沒找到真正「一以貫之」的道理。有人認為是心理層面,肥胖的人意志不堅,控制不了自己,不知節制地亂吃,有人認為是腸道細菌不平均,某些細菌不足,造成營養過度吸收,而讓人肥胖,也可能是和你在一起的人影響你,例如配偶變胖,另一半變胖的風險也會增加37%。(本文摘自/胖病毒、人皮書、水蛭蒐集人:醫療現場的46個震撼奇想/時報出版) 

煮麻油雞去雞皮 進補不怕發福

煮麻油雞去雞皮 進補不怕發福#肥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冬天就要補!天氣冷颼颼,不少人喜歡吃羊肉爐、薑母鴨、當歸鴨等藥膳來驅寒補身,而傳統麻油雞更是不少人進補的經典聖品。熱騰騰、香味四溢,讓人不禁食指大動;但是,若是吃太多,當心有可能進補不成,反吃出游泳圈來!冬天進補聰明吃 避免油膩脂肪囤積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陳冠蓉表示,冬天因活動量減少,因此代謝功能也會降低,加上食用過多的熱量,就容易造成肥胖的情況。而進補食品中的麻油雞,雖然麻油富含維生素E,適量的食用可抗衰老,其中更含有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膽固醇;但因麻油雞普遍都是經高溫將麻油和老薑片爆香後,加入米酒、雞肉等食材烹調;因此,烹飪過程就涵蓋了過量的油脂、熱量,ㄧ旦多食,就容易造成脂肪囤積。體質進補有別 燥熱、三高族群應當心陳冠蓉營養師指出,煮麻油雞時,多半少不了老薑,因其具有驅寒、疏通經絡的功效。但老薑及麻油都屬燥熱性食材,對於體質較虛寒者,食用後,身體通常比較容易感到暖和;但體質屬燥熱者,吃多了反容易造成身體不適。尤其,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三高族群對於這些高油、高膽固醇、低纖維的進補料理,應適量為宜,避免產生不可逆的併發症。麻油雞去皮、撈油 健康吃補不燥熱陳冠蓉營養師提醒,民眾要吃麻油雞時,最好將部分雞皮去除,或是起鍋後,等湯涼了,再將上層多餘的油脂撈掉,才能減少攝取過多的膽固醇及熱量。否則,不但沒達到進補的效果,反而容易造成身體的負擔。(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肥胖不只致3高 8種癌症恐找上門

肥胖不只致3高 8種癌症恐找上門#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隨著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現代人的肥胖問題,無意間影響健康。我們已知肥胖者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性較高,然而美國研究更指出,肥胖會增加癌症的風險,特別是食道癌、胰臟癌、大腸直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腎臟癌、甲狀腺癌、膽道癌。肥胖成大腸癌、乳癌危險因子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林晉賢表示,肥胖造成的胰島素阻抗和高胰島素血症,會使人體葡萄糖的代謝異常,誘發大腸癌。加拿大研究顯示,男性20歲以後的體重若增加了21公斤,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危險性會比體重穩定者多60%。近年來,食道癌的細胞型態從鱗狀上皮轉變成腺細胞癌為主。越來越多患者是被胃食道逆流誘發,或是肥胖引起細胞分泌激素,誘使身體產生發炎反應,讓肥胖的人得到食道腺細胞癌的風險比正常人更高。停經後的肥胖婦女,血中雌激素濃度升高,誘發乳癌產生,若能減輕10公斤且不復胖,乳癌的發生率可減少50%。飲食、運動雙管齊下 甩掉致癌危險研究顯示,男性身體質量指數每增加5單位,食道癌風險增加52%,甲狀腺癌增加33%,大腸癌、肝癌、腎臟癌增加24%。女性每BMI增加5單位時,子宮內膜癌與膽囊癌增加59%,食道癌增加51%,腎臟癌則增加34%。林晉賢醫師表示,雖然肥胖能造成許多癌症,同時也意味,嚴格控制正常體重,可以減少癌症發生率。體重控制的關鍵是控制飲食熱量攝取,不但能減少肥胖產生,也讓精神更好。再來是運動,1天要有30分鐘的運動、每週5天、心跳至少到達110下。如果飲食及運動都無法控制,最後才考慮藥物及手術的治療。

講座/肥胖對健康的影響

講座/肥胖對健康的影響#肥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生活水準的提高,外食人口增加,加上踏入職場後,久坐電腦桌前,肥胖人口越來越多,台灣甚至被選為亞洲最胖國家!肥胖不僅會導致行動變慢、膝蓋受損,甚至還是代謝症候群的共同凶手!根據美國癌症研究所做的調查指出,若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40%,則在男性會增加33%罹癌的機會,在女性會增加55%罹癌的機會。本次的講座中蘇韻如護理師將簡介飲食之於健康的重要性,讓民眾了解肥胖是導致許多疾病的根本。本次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肥胖對健康的影響時間:106年11月9日(四)10:30-11:0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 二樓門診9診候診處(糖尿病衛教室候診處)洽詢:02-2249-0088

每44分奪1命 10大死因它排第4

每44分奪1命 10大死因它排第4#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冬天即將來臨,中風高危險期將屆。中風所導致的失能將影響生活品質,同時造成照顧者的負擔,腦中風甚至會導致死亡。腦中風好發於60歲以上民眾,而且男性多於女性。腦中風致失能甚至死亡 家屬負擔重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主因,有6分之1發生率。失能不僅造成病患與照顧者沈重的負擔,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衛生福利部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的第4位,奪走近1萬2千條寶貴性命,平均每44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國人對於腦中風的恐懼不下於癌症,除了致死率之外,最令人擔心的是中風引起的失能。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邱弘毅表示,台灣中風登錄資料庫顯示,初發中風病人在中風1至3個月,失能比例是5、6成左右。飲食掌握3多2少原則 遠離腦中風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呼籲,罹患糖尿病、心臟病或中風、短暫性腦缺血,務必做好慢性病管理,一般人也需要自我評估罹病風險與採行預防措施。世界中風組織表示,9成的腦中風與幾種危險因子有關,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律不整與肥胖,而不運動、不均衡飲食、吸菸、飲酒等等壞習慣亦是成因。王英偉署長提醒,除了評量罹病風險、定期測量血壓,有任何醫療疑問一定要徵詢醫護人員,在日常生活上採取更積極健康管理行動,控制三高、戒菸酒、控制體重與BMI、規律運動、飲食均衡,飲食方面更該掌握3少2多原則,少調味品、少油脂、少加工食品、多蔬果、多高纖,遠離腦中風的威脅與傷害。

Menu